出击 水陆空紧急救援
临时安置
——直击2018年阿坝州岷江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大演练
焦点
5月9日上午10点,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警报长鸣。学生们举着书本挡头,迅速有序地从教学楼中撤离,一场水陆空协同的应急救援行动拉开序幕……当天,2018年阿坝州岷江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大演练在阿坝州汶川县、茂县、松潘县三地同时开展。
这是全省首次流域性覆盖多县多地的联动演练,涵盖疏散避险、道路抢通、废墟搜救、水上救援、空中救人、医疗救护等多个演练科目。
“地动山摇”之后,各路救援力量紧急行动起来。
应急响应
群众按疏散线路转移 多部门齐头并进救灾
演练模拟背景为2018年5月9日上午10点,阿坝州岷江流域发生里氏7.0级地震,汶川县、茂县、松潘县灾情严重。
灾害发生,考验的首先是应急响应能力。地震发生第一时间,避险和自救最重要。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拉响警报,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映秀镇张家坪村村两委迅速组织群众按紧急疏散线路转移。在松潘,当地政府抽调车辆,组织志愿者在车站、机场等各交通枢纽帮助疏散游客。
在映秀镇枫香树村,应急救援“第一响应人”在倒塌的农房中发现有被困群众。大家一齐上阵,用简易工具、徒手挖掘等方式,将被困群众救了出来。
“地震”后,各地防震减灾局立即报告灾情。阿坝州委州政府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发布应急一级响应,调集驻州部队、武警、公安、消防、医疗、民政、国土、水务等部门立即开展抢险救灾行动。
“地震”导致山石垮塌,阻断了灾区与外界的主要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紧急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调集数十台重型机械,从多个方向齐头并进,全力打通“生命线”。
生命救援
抢救生命是第一要务 多路救援同步推进
灾害发生,千方百计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是第一要务。救援力量同时进行了废墟搜救、水上救援、空中救援3个科目的实战演练。
“废墟下发现生命迹象!”武警阿坝支队的官兵通过热成像生命探测仪、蛇眼生命探测仪、声波生命探测仪等多种高科技装备,在银杏乡一碗水村的房屋废墟中发现被埋压群众。
每发现一处,就立即用小红旗标记。救援组随后跟上,用顶撑、破拆装备在废墟中开辟出“生命通道”。完成大的障碍物清除后,为了避免二次伤害,官兵徒手作业将1名群众救出。
与此同时,汶川民兵水上救援分队的队员们,正驾驶冲锋舟,营救数名被困在河滩上的群众。队员们对受伤群众简单包扎后,将他们安全送上了冲锋舟。
这时,抗震救灾指挥部接报,张家坪村一位村民受伤严重,但地面交通受阻,无法转运。指挥部立即协调民用通航企业,调派一架直升机紧急前往救援。仅用了15分钟,直升机就将受伤群众安全送抵后方医院。与此同时,多架无人机升空,向受灾地区空投紧急医疗救援物资。
战勤保障
电力通信迅速抢通 群众手机报平安
“地震”发生后,电力设备受损严重。15名技术精湛的“岷江水电共产党员抢险突击队员”,第一时间携带电力抢险装备,紧急赶赴受灾现场,迅速设置安全围栏和警戒线,并分3个专业组进行抢修,他们是来自国网四川阿坝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的小伙子们。“4·20”芦山地震时,正是这支应急抢险队率先抵达宝兴县城,成为第一支赶到现场的电力抢险救援队伍。
“地震”导致汶川映秀地区通信设备严重损坏,通信中断,国家减灾中心和四川省减灾中心派出设备人员紧急支援。诸多抢险救援集结拉动队伍中,携带方舱式应急指挥车、静中通卫星指挥车、应急通信保障车、无人机等装备的通信保障队伍分外醒目。特别是其中的卫星指挥车、无人机、单兵图传、北斗终端等技术装备,迅速采集和传输灾情信息,为行政指挥决策和灾害损失评估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同时,各通信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电信、移动、联通公司采用威萨特卫星通信、应急通信保障车等先进设备,迅速恢复了灾区通信,受灾群众可用手机、电话向远在外地的亲人报一声平安了。
灾后安置
安置工作紧锣密鼓 保障受灾群众“五有”
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医疗和安置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七一映秀中学是映秀镇的灾后应急安置点。20分钟内,各色救灾帐篷就搭建完毕。在医疗救护点,医护人员将受伤人员按病情轻、重、危重和死亡,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作出分类标记,再遵循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分别对伤员采取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
在映秀镇枫香树村、张家坪村的安置区,党支部、村委会的标牌在帐篷前重新竖立起来,附近的临时警务室也设置完毕。民政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受灾群众送来了面包、矿泉水、方便面等。按照统一要求,所有安置区都能保障受灾群众“五有”,即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在安置受灾群众的同时,卫生防疫人员身着专业防护服,对受灾群众安置点和废墟周边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毒免疫、疫病监测等工作。
上午11点30分,大演练圆满结束。“本次演练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有效应对,非常具有实战意义。”国家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如此点评。 (记者 付真卿 陈松)
特写
为防控次生灾害,大演练中科学预案、严密监测、速控险情——
将次生灾害风险和危害减到最小
大地震后,次生灾害发生率往往会提高。凡事预则立,2018年阿坝州岷江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大演练上,对次生灾害的有效防控成为引人关注的项目。
在“地震”发生后的阿坝州委州政府紧急会议上,对次生灾害的有效控制成为决策者考量和安排的重点,防控次生灾害的相关预案,很快显示在会议室的大屏幕上、摆放在会议桌上。
次生灾害“险情”也很快出现。嘭嘭嘭,连续几声巨响。受“地震”影响,灾区一厂区化工产品塔突然发生“爆炸”,现场浓烟滚滚,出现危化品液苯泄漏险情。危化品可能发生泄漏!灾情就是命令,按照预案,阿坝州公安消防部队立即出动,配备防化服等专业救援设备,赶到现场开展救援。
救援紧张而有序。消防官兵迅速对化工现场实行警戒;侦查小组身着轻型防化服,开始利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对事故现场苯蒸气浓度进行检测,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利用移动泡沫炮、泡沫水枪对燃烧的生产车间进行灭火,对流淌液苯进行覆盖;同时利用水幕水枪、开花水枪对现场泄漏液苯浓度进行稀释降毒。
一声总攻令下,高喷水泡、泡沫炮、泡沫水枪集中射向起火区……险情得到控制。
与此同时,阿坝环保应急监测车迅速赶赴“泄漏点”,监测人员身着防化服,利用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事发现场苯浓度进行监测,并在临时安置点设立环境应急监测指挥中心,对安置点周边环境空气进行监测。
环保水质监测同步展开。水质应急监测小组紧急赶赴岷江“泄漏点”上游100米等三处对照断面,利用水质采样仪、便携式pH计、便携式电导率等监测设备,对岷江水质进行采样和现场监测。
应急监测结果表明:危化品泄漏周边环境空气中苯超标,安置点周边环境空气中苯未检出,环境空气未受影响;3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均正常,未受泄漏事故影响。
“地震”造成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天气因素适宜,将加大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地震”过后,灾区部分地区开始降雨。为严密监视未来的天气演变趋势,州气象局迅速派出先进的车载天气雷达赶到灾害现场,严密监视灾区天气演变。
震后不久,群众地质灾害监测员全部到岗,密切监视各地质隐患点动向。国土资源部门调集“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科学选址,实时监测各地质灾害隐患情况。
“练为战,通过科学预案、严密监测、速控险情等手段,把次生灾害风险和危害减到最小。”阿坝州减灾委副主任王国民说。
数说
大演练
1
阿坝州岷江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大演练,是全省第一次流域性覆盖多县多地的联动演练
9
此次演练共设置了9大科目、23个场景,科学、高效、安全地实现了州、县、乡、村四级联动
4800
参加演练人员共计4800余人
300
参加演练设备包括特警车辆、电力抢修、水文监测、环保检测等装备机具300余台(套、架、艘、顶),直升机2架、无人机10余架,其他专业设备若干
点读
大演练
生命探测
使用漏电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对受灾场地进行安全排查,确认安全后,使用热成像生命探测仪、蛇眼生命探测仪、声波生命探测仪对掩埋废墟、狭小空间进行生命迹象探测。
无人机使用
此次演练投入无人机10余架,其中,精灵P4PPro可快速生成二维正射图,应用于灾情前后对比分析,快速找到灾情的中心点。
壅塞体勘测
对岷江河道受山体滑坡壅塞的情况,出动水文勘测车赶到壅塞体,利用红外测距仪、流速仪、应急水位站等应急监测设备,对壅塞体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安全风险评估。
防疫防病
救援完成后,防疫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药物喷洒,无人机以超低空飞行,高效精准地喷洒防疫药剂。
灾情采集
国家减灾中心和四川省减灾中心派出方舱式应急指挥车、静中通卫星指挥车、应急通信保障车、无人机、单兵通信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装备。
临时安置
民政、公安、卫生、红会、电力保障、通信保障等单位在应急民兵、志愿者全力配合下,在应急避难场所搭建24顶救灾帐篷,设立临时生活安置区、建立临时党支部、设立志愿者招募点。
社会组织参与
引导9958永安救援队、民防浩天专业救援队等多家社会组织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利用红外搜救无人机,以最新科技手段快速展开搜救,以红外成像搜寻生命。 (记者 陈松 李丹)
感悟
大演练
通过演练,我们要查找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同时借鉴本次演练经验,全面提升各乡镇、各部门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能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省减灾委办公室主任王绪恩
演练从突发性地震可能出现的灾害出发,模拟情景真实,从指挥决策到监测预警,从紧急避险到应急救援,从道路抢通到群众转移,达到了练为战、练为用的实战效果。
——阿坝州减灾委主任蔡清礼
我们学校每年都举行各种避险演练,但像今天这样的大型综合演练,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学习到了许多逃生自救的知识。
——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初二学生赵飞龙 (记者 李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