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供给侧新优势 培育发展新动能

  • 2017年04月10日 09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2016年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县长参加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答辩

     

      广东质监部门考察四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建设

     

      省质量强省办成员单位工作人员为消费者解答质量问题

     

      西充县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四川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

      3月23日,2017年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30个成员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审议《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暨落实四川省“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2017年工作计划(送审稿)》、第四届四川质量奖建议名单、四川省贯彻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送审稿)》等内容,部署2017年深入推进对标提升、品牌创建、质量诚信、质量基础、质量安全和天府工匠等质量强省“六大行动”。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磋商质量工作中的要点难点,共同推进质量强省工作,是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任务。而这样的会议,也已坚持了多年。在四川,抓质量早已不再是质监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所有相关部门在政府指挥下的“大合唱”,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的质量工作责任落实机制。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提质增效,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是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的必由之路,也是重塑供给侧新优势,培育四川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为此,我省坚持将质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将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省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从战略高度推进质量强省,让质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四川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品牌

      同奏质量强省最强音

      去年以来,全省经信部门新培育工业品牌示范试点企业38家;农业部门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16个;住建部门培育“天府杯奖”工程91个;工商部门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78个;质监部门新培育地标保护产品19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3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5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4个、四川名牌1564个;检验检疫部门培育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3个。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的四川品牌脱颖而出。

      半个月前,第四届四川质量奖及提名奖建议名单出炉并对外公示,10个集体和10名个人入列,他们将戴着四川质量最高荣誉的光环,在4月11日召开的全省质量工作大会上接受省委、省政府表彰。

      就在去年,我省的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解放军5719工厂等4家企业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数量列西部地区第一。按照我省出台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4家企业还获得省政府给予的总计400万元的奖励。

      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分别奖励企业200万元、100万元;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奖励经营管理单位100万元;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等示范区奖励50万元……以质量奖为代表的各类质量激励引导政策,已经成为四川引领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追求卓越绩效的指挥棒。这些政策覆盖了质量赶超、标准创新、名牌争创、质量管理等方方面面。

      在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中如何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四川省委、省政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通过树立大质量观,站在发展的大局看质量,围绕转型升级抓质量。为此,省委、省政府将质量提升作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与抓手,不断建立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质量共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快了质量提升与品牌创建步伐,明确要求“坚持以质取胜,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强调“要积极培育打造四川自有品牌,努力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并立下“一定要把四川产品质量干上去”的誓言。

      去年,省质量强省办推动省政府先后制定发布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暨建设质量强省2016年工作计划》《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深化标准化改革服务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天府质量奖评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是历年出台政策措施最多的一年。省质量强省办还指导全省21个市州政府成立质量强市(州)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质量工作的统筹力度。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省委、省政府领导给予质量工作的指示和肯定性批示达40余次。这些鼓励与支持,充分调动了各级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唱响了质量主旋律。

      在此引领下,质量强省办主动作为、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立足职能,强力推进品牌建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以来,全省深入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市场拓展活动,创新“川货出川”方式,突出新产品、新市场、新渠道培育,积极组织省内品牌企业参展参会,广泛宣传展示“四川造”优质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四川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三品一标”等品牌企业、产品参展率稳步提升,新产品逐步崭露头角。

      严监管

      共筑质量安全防线

      去年以来,全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总体抽查合格率达99%,食品抽查合格率达98.1%,工业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5.3%;重点工程竣工验收一次性合格率达100%;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达72%。全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以上和区域性质量安全事故,有效防范和遏制了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

      几天前,省纤维检验局与省教育厅学校后勤与产业管理指导中心举行了一次会晤,通报2016年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监管工作情况,就2017年的工作具体事宜进行磋商。双方确定,将对学校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的质量把关情况开展联合检查,保持联动机制和共享监管工作数据信息,共同做好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监管工作。

      强化合作,联合联动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是四川质量监管的有效手段。去年以来,住建、消防、质监、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公安、质监联合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机构专项治理;经信、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危化品罐车安全整治;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汽车生产、销售、维修、检验领域专项检查;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联合对钢材、电解铝行业进行产能专项整治;旅游联合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同时,卫计、科技、水利、食药、检验检疫也结合各自职能,开展了各类专项治理活动。通过部门联动共治,全省产品、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大为改善,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联合联动开展专项治理的同时,各部门还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工作,创新监管手段。

      省质监局围绕重点领域,精准掌握“四川造”消费品整体发展状况、产业分布情况,了解产品品牌、产者质量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组织开展了企业质量状况大调查,开展“进商场、看川货”专题调研,对儿童服装、鞋类、家具及调味产品等消费品进行调查摸底,从质量标准、品牌形象、市场份额、产业培育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形成了《关于“四川造”儿童用品产品质量状况和市场竞争力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四川造”部分商品在蓉销售情况调查报告》《四川调味品产品质量调查报告》等多份有分量的报告。

      及时查处我省涉及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依法吊销6家涉案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去年,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牛肉制品专项检查和食用油塑化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药品流通领域、注射用透明质酸钠专项整治等行动20余次,查处食品药品案件20571件,取缔无证经营户404户,移交司法机关264件,配合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78人。

      省交通运输厅完成了对汶马、雅康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18类407组样品的抽检,并在全省范围内公布检测结果,总体合格率较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聚焦制造强省建设,大力实施工业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突出工业提质增效,有力促进了工业动能转换、转型发展,工业企稳回升态势明显;省农业厅强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高监管执法水平,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支持建筑业发展打造四川建筑业品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以质量强省为引领推动建筑业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了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检疫局以实施助推大产业、营造大环境、构建大机制“三大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务实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有效构筑国门安全防线,全力服务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各个部门齐心协力的扎实工作,使全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强省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搭平台

      向国内外先进水平靠拢

      去年以来,我省制定下发《四川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和知名品牌产品实测值,突出安全、健康、环保和主要性能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开展了二个批次的重点产品比对工作,研究提出了比对分析报告,指导帮扶企业加强质量创新,质量攻关,强化质量基础,鼓励企业按照“对标公告”加快升级自身标准,努力向国内外先进水平靠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去年11月24日,由省质监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业厅等多个省级单位共同参与的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推进会在省质监局召开。与会代表共同审定儿童家具、木家具、软体床、沙发、洗衣机、电热毯、电热水器、彩电、复混肥料、校服、童装、童鞋、童车、婴幼儿纸尿裤等14种产品的先进指标体系,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专题研究会,在全省推进质量对标提升行动过程中已召开过多次。

      按照“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的要求,省质监局牵头开展了儿童家具等14种产品的比对试点工作,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和知名品牌产品实测值,结合安全、健康、环保和主要性能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综合确定了14种比对产品和比对指标体系,对93家企业生产的103个样品进行检测比对,还召开了产品质量约谈会。随后,各方专家结合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和质量现状,在研究和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体系基础上,本着科学、先进、可操作、标准引领的原则,讨论并形成了14种产品的质量对标提升行动产品先进指标体系。整合各方技术、监管、政策资源,借智借力解决问题,最终公之于众的14种产品的先进指标体系得到了各方认可。“发布的14种产品先进指标体系在安全、健康、环保和主要性能等方面的重要指标较现有标准都有明显提升。”相关专家认为。

      我省致力于集合各方力量,建立开放式质量工作大平台。除先于全国开展的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各部门还主动与省级有关部门和政策研究机构合作,对质量领域的标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硕果累累。

      省商务厅以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国内知名服务品牌执行标准为参照,推动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信息平台建设、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国家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订、修订,加快地方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以标准为引领,规范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去年,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制定了《自驾游营地建设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提升要求》(A+标准)、《游客高峰时段旅游景区应对标准》(A++标准)3部省地方标准,成功创建了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31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9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2家。全面开展A级旅游景区年度复核工作,对全省293家A级景区进行年度复核,完成17家4A级以上景区的暗访复核,处理了蜀南竹海等3家不达标景区,推动了旅游景区质量的提升。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厅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深入开展“质量标杆”活动,制定《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认定办法》,“力争在全省树立10家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经验的‘省级质量标杆’企业,力争2家进入工信部认定的‘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能力,引导企业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系统流程质量管理。”

      促共建

      营造共同参与好氛围

      去年以来,我省狠抓质量强市示范创建,成都、泸州、宜宾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巴中、绵阳获批开展创建活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已获命名的22个示范城市中四川占3个,在中西部地区处于第1位。我省还大力实施质量强省“细胞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创建活动,攀枝花、西昌、简阳贾家镇等27个市(县、区、镇)政府出台质量强市(镇)创建计划,积极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泸州纳溪、德阳什邡、自贡沿滩等10个市(县、区、镇)成功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

      来自省质量强省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全都开展了“质量强县(市)”活动,并以质量强市为抓手,积极创建全国和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中西部地区抓质量、抓管理、强质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梳理发现,各地在创建中无一例外都将“立体化推进质量治理,构建‘大质量’格局,实施多元质量共治”作为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加强质量工作考核,深化质量领域改革,营造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各级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联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督抽查、分级监管、质量信用等制度,联合制定促进质量发展、品牌建设等政策措施,推动项目资金打捆整合,共同促进质量发展;

      引导消费者参与质量监督,鼓励支持举报各类质量违法行为,形成对质量供应者的有效约束,形成对生产者的责任倒逼;

      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行业自治的作用,开展技术、标准、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广质量诊断、质量改进和效益提升方法;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鞭挞假冒伪劣,传播质量正能量……

      抓创建的同时,我省也高度重视质量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去年,在国务院对四川省政府进行的质量工作考核中,四川取得B级,实现了提档升位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全省首次进行的市(州)政府质量考核结果公布:成都、泸州2市为A级,德阳、自贡、达州等14市为B级,其余市(州)为C级。“质量考核‘指挥棒’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省质量强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21个市(州)均开展了对县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质量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向基层传导。

      去年9月,省质量强省办联合21个部门,以“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省”为主题,开展了质量宣传、质量整治等47项主题活动……调动各部门、企业、协会、消费者的质量工作积极性,将各方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再次整合,为质量事业创造更好的环境、为质量工作提供更强的动力。

      按照部署,为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今年,我省将建立政府牵头统筹、职能部门协调推进的全区域、全行业、全覆盖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在重点产品中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在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中实行“全覆盖”监管,在商务、旅游等服务中实施“标准化质量”监管,在环境保护中强化在线监测,解决事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质量问题。质量诚信建设方面,将建立完善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建成互通共享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质量严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正在蜀中大地形成。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塑供给侧新优势 培育发展新动能

  • 2017年04月10日 09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2016年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县长参加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答辩

     

      广东质监部门考察四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建设

     

      省质量强省办成员单位工作人员为消费者解答质量问题

     

      西充县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四川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

      3月23日,2017年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30个成员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审议《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暨落实四川省“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2017年工作计划(送审稿)》、第四届四川质量奖建议名单、四川省贯彻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送审稿)》等内容,部署2017年深入推进对标提升、品牌创建、质量诚信、质量基础、质量安全和天府工匠等质量强省“六大行动”。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磋商质量工作中的要点难点,共同推进质量强省工作,是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任务。而这样的会议,也已坚持了多年。在四川,抓质量早已不再是质监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所有相关部门在政府指挥下的“大合唱”,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的质量工作责任落实机制。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提质增效,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是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的必由之路,也是重塑供给侧新优势,培育四川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为此,我省坚持将质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将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省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从战略高度推进质量强省,让质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四川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品牌

      同奏质量强省最强音

      去年以来,全省经信部门新培育工业品牌示范试点企业38家;农业部门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16个;住建部门培育“天府杯奖”工程91个;工商部门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78个;质监部门新培育地标保护产品19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3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5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4个、四川名牌1564个;检验检疫部门培育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3个。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的四川品牌脱颖而出。

      半个月前,第四届四川质量奖及提名奖建议名单出炉并对外公示,10个集体和10名个人入列,他们将戴着四川质量最高荣誉的光环,在4月11日召开的全省质量工作大会上接受省委、省政府表彰。

      就在去年,我省的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解放军5719工厂等4家企业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数量列西部地区第一。按照我省出台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4家企业还获得省政府给予的总计400万元的奖励。

      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分别奖励企业200万元、100万元;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奖励经营管理单位100万元;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等示范区奖励50万元……以质量奖为代表的各类质量激励引导政策,已经成为四川引领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追求卓越绩效的指挥棒。这些政策覆盖了质量赶超、标准创新、名牌争创、质量管理等方方面面。

      在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中如何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四川省委、省政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通过树立大质量观,站在发展的大局看质量,围绕转型升级抓质量。为此,省委、省政府将质量提升作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与抓手,不断建立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质量共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快了质量提升与品牌创建步伐,明确要求“坚持以质取胜,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强调“要积极培育打造四川自有品牌,努力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并立下“一定要把四川产品质量干上去”的誓言。

      去年,省质量强省办推动省政府先后制定发布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暨建设质量强省2016年工作计划》《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深化标准化改革服务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天府质量奖评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是历年出台政策措施最多的一年。省质量强省办还指导全省21个市州政府成立质量强市(州)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质量工作的统筹力度。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省委、省政府领导给予质量工作的指示和肯定性批示达40余次。这些鼓励与支持,充分调动了各级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唱响了质量主旋律。

      在此引领下,质量强省办主动作为、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立足职能,强力推进品牌建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以来,全省深入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市场拓展活动,创新“川货出川”方式,突出新产品、新市场、新渠道培育,积极组织省内品牌企业参展参会,广泛宣传展示“四川造”优质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四川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三品一标”等品牌企业、产品参展率稳步提升,新产品逐步崭露头角。

      严监管

      共筑质量安全防线

      去年以来,全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总体抽查合格率达99%,食品抽查合格率达98.1%,工业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5.3%;重点工程竣工验收一次性合格率达100%;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达72%。全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以上和区域性质量安全事故,有效防范和遏制了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

      几天前,省纤维检验局与省教育厅学校后勤与产业管理指导中心举行了一次会晤,通报2016年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监管工作情况,就2017年的工作具体事宜进行磋商。双方确定,将对学校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的质量把关情况开展联合检查,保持联动机制和共享监管工作数据信息,共同做好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监管工作。

      强化合作,联合联动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是四川质量监管的有效手段。去年以来,住建、消防、质监、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公安、质监联合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机构专项治理;经信、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危化品罐车安全整治;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汽车生产、销售、维修、检验领域专项检查;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联合对钢材、电解铝行业进行产能专项整治;旅游联合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同时,卫计、科技、水利、食药、检验检疫也结合各自职能,开展了各类专项治理活动。通过部门联动共治,全省产品、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大为改善,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联合联动开展专项治理的同时,各部门还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工作,创新监管手段。

      省质监局围绕重点领域,精准掌握“四川造”消费品整体发展状况、产业分布情况,了解产品品牌、产者质量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组织开展了企业质量状况大调查,开展“进商场、看川货”专题调研,对儿童服装、鞋类、家具及调味产品等消费品进行调查摸底,从质量标准、品牌形象、市场份额、产业培育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形成了《关于“四川造”儿童用品产品质量状况和市场竞争力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四川造”部分商品在蓉销售情况调查报告》《四川调味品产品质量调查报告》等多份有分量的报告。

      及时查处我省涉及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依法吊销6家涉案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去年,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牛肉制品专项检查和食用油塑化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药品流通领域、注射用透明质酸钠专项整治等行动20余次,查处食品药品案件20571件,取缔无证经营户404户,移交司法机关264件,配合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78人。

      省交通运输厅完成了对汶马、雅康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18类407组样品的抽检,并在全省范围内公布检测结果,总体合格率较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聚焦制造强省建设,大力实施工业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突出工业提质增效,有力促进了工业动能转换、转型发展,工业企稳回升态势明显;省农业厅强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高监管执法水平,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支持建筑业发展打造四川建筑业品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以质量强省为引领推动建筑业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了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检疫局以实施助推大产业、营造大环境、构建大机制“三大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务实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有效构筑国门安全防线,全力服务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各个部门齐心协力的扎实工作,使全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强省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搭平台

      向国内外先进水平靠拢

      去年以来,我省制定下发《四川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和知名品牌产品实测值,突出安全、健康、环保和主要性能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开展了二个批次的重点产品比对工作,研究提出了比对分析报告,指导帮扶企业加强质量创新,质量攻关,强化质量基础,鼓励企业按照“对标公告”加快升级自身标准,努力向国内外先进水平靠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去年11月24日,由省质监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业厅等多个省级单位共同参与的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推进会在省质监局召开。与会代表共同审定儿童家具、木家具、软体床、沙发、洗衣机、电热毯、电热水器、彩电、复混肥料、校服、童装、童鞋、童车、婴幼儿纸尿裤等14种产品的先进指标体系,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专题研究会,在全省推进质量对标提升行动过程中已召开过多次。

      按照“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的要求,省质监局牵头开展了儿童家具等14种产品的比对试点工作,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和知名品牌产品实测值,结合安全、健康、环保和主要性能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综合确定了14种比对产品和比对指标体系,对93家企业生产的103个样品进行检测比对,还召开了产品质量约谈会。随后,各方专家结合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和质量现状,在研究和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体系基础上,本着科学、先进、可操作、标准引领的原则,讨论并形成了14种产品的质量对标提升行动产品先进指标体系。整合各方技术、监管、政策资源,借智借力解决问题,最终公之于众的14种产品的先进指标体系得到了各方认可。“发布的14种产品先进指标体系在安全、健康、环保和主要性能等方面的重要指标较现有标准都有明显提升。”相关专家认为。

      我省致力于集合各方力量,建立开放式质量工作大平台。除先于全国开展的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各部门还主动与省级有关部门和政策研究机构合作,对质量领域的标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硕果累累。

      省商务厅以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国内知名服务品牌执行标准为参照,推动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信息平台建设、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国家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订、修订,加快地方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以标准为引领,规范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去年,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制定了《自驾游营地建设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提升要求》(A+标准)、《游客高峰时段旅游景区应对标准》(A++标准)3部省地方标准,成功创建了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31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9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2家。全面开展A级旅游景区年度复核工作,对全省293家A级景区进行年度复核,完成17家4A级以上景区的暗访复核,处理了蜀南竹海等3家不达标景区,推动了旅游景区质量的提升。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厅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深入开展“质量标杆”活动,制定《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认定办法》,“力争在全省树立10家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经验的‘省级质量标杆’企业,力争2家进入工信部认定的‘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能力,引导企业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系统流程质量管理。”

      促共建

      营造共同参与好氛围

      去年以来,我省狠抓质量强市示范创建,成都、泸州、宜宾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巴中、绵阳获批开展创建活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已获命名的22个示范城市中四川占3个,在中西部地区处于第1位。我省还大力实施质量强省“细胞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创建活动,攀枝花、西昌、简阳贾家镇等27个市(县、区、镇)政府出台质量强市(镇)创建计划,积极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泸州纳溪、德阳什邡、自贡沿滩等10个市(县、区、镇)成功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

      来自省质量强省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全都开展了“质量强县(市)”活动,并以质量强市为抓手,积极创建全国和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中西部地区抓质量、抓管理、强质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梳理发现,各地在创建中无一例外都将“立体化推进质量治理,构建‘大质量’格局,实施多元质量共治”作为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加强质量工作考核,深化质量领域改革,营造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各级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联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督抽查、分级监管、质量信用等制度,联合制定促进质量发展、品牌建设等政策措施,推动项目资金打捆整合,共同促进质量发展;

      引导消费者参与质量监督,鼓励支持举报各类质量违法行为,形成对质量供应者的有效约束,形成对生产者的责任倒逼;

      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行业自治的作用,开展技术、标准、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广质量诊断、质量改进和效益提升方法;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鞭挞假冒伪劣,传播质量正能量……

      抓创建的同时,我省也高度重视质量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去年,在国务院对四川省政府进行的质量工作考核中,四川取得B级,实现了提档升位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全省首次进行的市(州)政府质量考核结果公布:成都、泸州2市为A级,德阳、自贡、达州等14市为B级,其余市(州)为C级。“质量考核‘指挥棒’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省质量强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21个市(州)均开展了对县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质量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向基层传导。

      去年9月,省质量强省办联合21个部门,以“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省”为主题,开展了质量宣传、质量整治等47项主题活动……调动各部门、企业、协会、消费者的质量工作积极性,将各方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再次整合,为质量事业创造更好的环境、为质量工作提供更强的动力。

      按照部署,为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今年,我省将建立政府牵头统筹、职能部门协调推进的全区域、全行业、全覆盖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在重点产品中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在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中实行“全覆盖”监管,在商务、旅游等服务中实施“标准化质量”监管,在环境保护中强化在线监测,解决事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质量问题。质量诚信建设方面,将建立完善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建成互通共享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质量严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正在蜀中大地形成。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