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 九大碗里“尝新鲜”

  • 2016年08月25日 08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居家养老服务队队员的培训场所,有专业的病床和轮椅。

     

      居家养老服务队队员需要填写的工作日志

     

      正兴街道大安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一个草根社会组织的农村养老模式探索之路

      近日,在雅安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村民胡学孟的儿子结婚了,他在村里摆了20桌九大碗,让亲戚邻里热热闹闹聚一下。

      这是一个在我省农村经常见到的情景。

      太阳很快落山了,酒足饭饱后的村民们或许能从胡学孟口中得知,他们推杯换盏间使用的锅碗瓢盆,来自一个叫“大板村九大碗出租”的“公司”,租金收了500多元。但他们不一定清楚,这个“大板村九大碗出租”和这500多元租金背后,是一个草根社会组织在农村养老模式上的一次大胆探索。

      A

      探索的勇气

      “没有参考,就创出自己的模式,给别人参考。”

      退休后,怎样更加科学健康地养老,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关于开展第五轮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工作实施意见(2016─2019年)提出,到2015年底,我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672万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老人增长迅速,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未富先老矛盾突出等特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省情。

      相较于城市里各类养老资源相对富余的状况,农村老人的养老形势更加严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整体上城市老年人口中生活失能的比例为2.45%,而农村老年人口失能比例则高达3.32%。怎么应对这个问题,现阶段关注这个领域的人并不多,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但进展缓慢。

      于涛是成都高新区益多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益多公益)的创始人和理事长,近年来,因为在养老领域多有创新之举,于涛在西南地区的养老圈子里颇有名气,益多公益也成为我省养老服务领域里排名前列的社会组织。

      于涛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始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爷爷一直住在农村,在被检查出患了重病后依然不愿进城养老,故土情结让老人很固执:“我死也要死在家里。”迫于无奈,于涛和家人在当地请了两个邻居白天黑夜轮流照顾老人。这件事带给他的触动非常大,城里老人就医、娱乐相对便利,而农村老人无法就近就便享受到这些资源。

      目前,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方式是广大农村地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村基层老年协会建会率达80%。于涛觉得,老协在助力农村老人养老环境改善方面应该可以有所作为,但具体怎么做,又有点迷茫。

      于涛发现,虽然各地的老年协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但基本呈现三种状态,第一种是只有一个挂名的会长,整个机构是个空壳。第二种是有会长有会员,但是没有资金来源,什么活动都没有开展。第三种情况好一点,但也仅仅是开展过少量活动,老协的影响力和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于涛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问题有些棘手——利用老协助力养老的成功探索完全是零。“没有参考,就创出自己的模式,给别人参考。”于涛的合作伙伴、益多公益的项目顾问邓恒富的一句话点醒了于涛。

      “不求解决全部问题,能解决一部分就很不错。”2013年,益多公益以老年协会为切口,以一个草根社会组织的身份,开始了探索农村地区全新养老模式的尝试。

      B

      探索的关键

      活化老协,求解“钱从哪儿来”和“怎样长期运行下去”。

      农村老人养老涉及多个方面,仅凭益多公益的力量肯定无法全部顾及,于涛决定把主要目标放在他觉得矛盾最突出的农村失能老人护理问题上,希望可以找到解决“谁来护理”“钱从哪儿来”和“怎样长期运行下去”的方法,通过活化老协,求解农村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成都市慈善总会等的资金支持下,益多公益选择将试点点位放在村内90%的老人都已经加入老协并缴纳了会费的芦山县大板村和横溪村。

      要让基层老协做养老服务,必须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这也是长期困扰很多初创社会组织的共同难题。目前,老协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每个会员每年10元的会费,这些钱很难支撑老协频繁开展活动。益多公益希望,除了会费,老协还应该有额外的收入,具备“生财”的能力。

      “我们希望协助自治组织找到一个投资小、风险小的生计道路,实现组织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于涛说,培养自治组织和村委、卫生所等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共享资源的思维,为组织发展提供外部保障。

      在这一阶段,益多公益有两个非常出彩的创新,第一个就是让老协“开公司,做生意”。2014年,大板村老协开始“选项目”,“选择什么项目应该由老协成员自己决定,毕竟他们更熟悉当地的情况。”于涛说,经过成员代表大会投票,大板村老协成立了“大板村九大碗出租”。

      项目接地气,“生意”自然好。2014年,前期购买锅碗瓢盆的成本就收了回来,整个2015年,这个项目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益。而在横溪村,“老年茶坊”项目也让当地老协的账本上多了8000多元。老协有了收入,就可以更加积极地开展各类社区活动、走访关心留守老人,让老协成为老人的情感依托,弥补他们心灵的需要。“这些活动对满足老人的精神与心理需求非常重要,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老人因家庭关系或孩子原因而产生孤独感。”于涛说。

      “生财”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花钱”。益多公益的第二个创新是设立失能老人关怀“基金”和“居家养老服务队”。在大板村老协全年的所有收益中,将固定拿出30%来资助失能老人或为相关护理员提供补贴支持,作用相当于“基金”。同时,培养一支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队员视服务质量和人数,每月可以从“失能老人关怀基金”里领取数额不等的补贴,作用相当于“社工”。

      有了“基金”和“社工”,于涛心中矛盾最为突出的农村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自然也就有了解决的基础。

      C

      探索的推广

      任何一种有效模式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

      一种模式如果只能在特定的环境里使用,它的存在价值必然大大降低。在大板村和横溪村的尝试取得初步成功后,于涛开始思考这种模式是否具备复制的可能。

      由此,探索也进入了创模阶段:建立乡村养老互助模型,完善模型发展元素,在其他农村地区进行复制推动,同时为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发展参考。

      为了更好地创模,于涛请了来自香港的第三方机构,从项目的角度对益多公益的探索进行了评估。评估耗时3个月,一份40页的评估报告摆在了于涛面前。报告中写到:该项目服务农村老人,项目更多关注如何将村委和老人连接起来,从操作层面来说,项目的可复制性非常高。

      得到了肯定,益多公益开始将试点范围扩展至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目前,已经在正兴街道大安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三星镇龙星村日间照料中心等地进行进一步探索。

      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合作部负责人汤后虎认为,任何一种有效模式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也要投入很多精力,但很有意义。

      于涛也在反思探索中遇到的难点,比如在完善老协机构过程中的平衡问题,因为再小的机构权力调整,都会触动某些人的神经。在雅安市芦山县的一个村,益多公益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最初,因为缺乏活动资金,当地老协的会长非常积极地配合益多公益组织举办各类活动。但几次活动过后,当益多公益提出要帮助协会重新建立领导架构、成立理事会时,会长当即表示不同意,尽管协会多数成员同意,但他依然不积极。老协的各项活动也逐渐陷入停滞。

      经过沟通,益多公益提出为会长选一位秘书长,会长负责总揽全局,具体工作由秘书长主持,这才得到会长的认同。秘书长选出后工作非常积极,迅速在老年群体中建立了威望,从目前情况看,两人配合比较好,还一起把村上的保洁工作承接过来,为老协增加了收入。这件事为益多公益提了个醒,在对老协进行改革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做到应对有数。

      收获的不止经验,还有感动。因为强调“互助养老”,所以益多公益在招募居家养老服务员时,坚持招当地人,坚持招相对年轻的老人,理由是“熟悉当地情况,并且老人之间更容易彼此理解”。在芦山县各村的十几位居家养老服务员中,卢大姐算是特殊的一位。她的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上有80多岁多病的母亲,儿子又有自闭症,但不管刮风下雨,她都坚持每周骑着摩托车去照顾失能的老人,并与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说,当初正是养老服务员来到家里照顾她的母亲,她才认识到这事儿的意义,加入了服务队。

      现在,益多公益总结出了“星元”社区可持续发展理论。星元理论以星云图为原型,以老年群体、社区组织、社区基金组成核心圈,以社会组织、政府、企业等主体组成支持圈,通过助力核心圈,扩展支持圈,为老年群体增权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汤后虎说,中国养老问题已非常严重,所以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益多公益“活化老协互助养老”的实践,因为这是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非常有价值。而于涛也表示,益多公益的探索肯定要继续下去,争取早日形成完整的模型。他期望能够影响更多社会组织来参与农村老人的服务与探索,一起应对农村养老的问题,开辟“农村养老”这个创新领域,“我们非常愿意分享探索的经验,让更多的农村老人受益。”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农村养老 九大碗里“尝新鲜”

  • 2016年08月25日 08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居家养老服务队队员的培训场所,有专业的病床和轮椅。

     

      居家养老服务队队员需要填写的工作日志

     

      正兴街道大安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一个草根社会组织的农村养老模式探索之路

      近日,在雅安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村民胡学孟的儿子结婚了,他在村里摆了20桌九大碗,让亲戚邻里热热闹闹聚一下。

      这是一个在我省农村经常见到的情景。

      太阳很快落山了,酒足饭饱后的村民们或许能从胡学孟口中得知,他们推杯换盏间使用的锅碗瓢盆,来自一个叫“大板村九大碗出租”的“公司”,租金收了500多元。但他们不一定清楚,这个“大板村九大碗出租”和这500多元租金背后,是一个草根社会组织在农村养老模式上的一次大胆探索。

      A

      探索的勇气

      “没有参考,就创出自己的模式,给别人参考。”

      退休后,怎样更加科学健康地养老,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关于开展第五轮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工作实施意见(2016─2019年)提出,到2015年底,我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672万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老人增长迅速,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未富先老矛盾突出等特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省情。

      相较于城市里各类养老资源相对富余的状况,农村老人的养老形势更加严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整体上城市老年人口中生活失能的比例为2.45%,而农村老年人口失能比例则高达3.32%。怎么应对这个问题,现阶段关注这个领域的人并不多,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但进展缓慢。

      于涛是成都高新区益多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益多公益)的创始人和理事长,近年来,因为在养老领域多有创新之举,于涛在西南地区的养老圈子里颇有名气,益多公益也成为我省养老服务领域里排名前列的社会组织。

      于涛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始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爷爷一直住在农村,在被检查出患了重病后依然不愿进城养老,故土情结让老人很固执:“我死也要死在家里。”迫于无奈,于涛和家人在当地请了两个邻居白天黑夜轮流照顾老人。这件事带给他的触动非常大,城里老人就医、娱乐相对便利,而农村老人无法就近就便享受到这些资源。

      目前,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方式是广大农村地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村基层老年协会建会率达80%。于涛觉得,老协在助力农村老人养老环境改善方面应该可以有所作为,但具体怎么做,又有点迷茫。

      于涛发现,虽然各地的老年协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但基本呈现三种状态,第一种是只有一个挂名的会长,整个机构是个空壳。第二种是有会长有会员,但是没有资金来源,什么活动都没有开展。第三种情况好一点,但也仅仅是开展过少量活动,老协的影响力和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于涛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问题有些棘手——利用老协助力养老的成功探索完全是零。“没有参考,就创出自己的模式,给别人参考。”于涛的合作伙伴、益多公益的项目顾问邓恒富的一句话点醒了于涛。

      “不求解决全部问题,能解决一部分就很不错。”2013年,益多公益以老年协会为切口,以一个草根社会组织的身份,开始了探索农村地区全新养老模式的尝试。

      B

      探索的关键

      活化老协,求解“钱从哪儿来”和“怎样长期运行下去”。

      农村老人养老涉及多个方面,仅凭益多公益的力量肯定无法全部顾及,于涛决定把主要目标放在他觉得矛盾最突出的农村失能老人护理问题上,希望可以找到解决“谁来护理”“钱从哪儿来”和“怎样长期运行下去”的方法,通过活化老协,求解农村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成都市慈善总会等的资金支持下,益多公益选择将试点点位放在村内90%的老人都已经加入老协并缴纳了会费的芦山县大板村和横溪村。

      要让基层老协做养老服务,必须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这也是长期困扰很多初创社会组织的共同难题。目前,老协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每个会员每年10元的会费,这些钱很难支撑老协频繁开展活动。益多公益希望,除了会费,老协还应该有额外的收入,具备“生财”的能力。

      “我们希望协助自治组织找到一个投资小、风险小的生计道路,实现组织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于涛说,培养自治组织和村委、卫生所等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共享资源的思维,为组织发展提供外部保障。

      在这一阶段,益多公益有两个非常出彩的创新,第一个就是让老协“开公司,做生意”。2014年,大板村老协开始“选项目”,“选择什么项目应该由老协成员自己决定,毕竟他们更熟悉当地的情况。”于涛说,经过成员代表大会投票,大板村老协成立了“大板村九大碗出租”。

      项目接地气,“生意”自然好。2014年,前期购买锅碗瓢盆的成本就收了回来,整个2015年,这个项目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益。而在横溪村,“老年茶坊”项目也让当地老协的账本上多了8000多元。老协有了收入,就可以更加积极地开展各类社区活动、走访关心留守老人,让老协成为老人的情感依托,弥补他们心灵的需要。“这些活动对满足老人的精神与心理需求非常重要,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老人因家庭关系或孩子原因而产生孤独感。”于涛说。

      “生财”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花钱”。益多公益的第二个创新是设立失能老人关怀“基金”和“居家养老服务队”。在大板村老协全年的所有收益中,将固定拿出30%来资助失能老人或为相关护理员提供补贴支持,作用相当于“基金”。同时,培养一支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队员视服务质量和人数,每月可以从“失能老人关怀基金”里领取数额不等的补贴,作用相当于“社工”。

      有了“基金”和“社工”,于涛心中矛盾最为突出的农村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自然也就有了解决的基础。

      C

      探索的推广

      任何一种有效模式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

      一种模式如果只能在特定的环境里使用,它的存在价值必然大大降低。在大板村和横溪村的尝试取得初步成功后,于涛开始思考这种模式是否具备复制的可能。

      由此,探索也进入了创模阶段:建立乡村养老互助模型,完善模型发展元素,在其他农村地区进行复制推动,同时为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发展参考。

      为了更好地创模,于涛请了来自香港的第三方机构,从项目的角度对益多公益的探索进行了评估。评估耗时3个月,一份40页的评估报告摆在了于涛面前。报告中写到:该项目服务农村老人,项目更多关注如何将村委和老人连接起来,从操作层面来说,项目的可复制性非常高。

      得到了肯定,益多公益开始将试点范围扩展至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目前,已经在正兴街道大安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三星镇龙星村日间照料中心等地进行进一步探索。

      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合作部负责人汤后虎认为,任何一种有效模式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也要投入很多精力,但很有意义。

      于涛也在反思探索中遇到的难点,比如在完善老协机构过程中的平衡问题,因为再小的机构权力调整,都会触动某些人的神经。在雅安市芦山县的一个村,益多公益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最初,因为缺乏活动资金,当地老协的会长非常积极地配合益多公益组织举办各类活动。但几次活动过后,当益多公益提出要帮助协会重新建立领导架构、成立理事会时,会长当即表示不同意,尽管协会多数成员同意,但他依然不积极。老协的各项活动也逐渐陷入停滞。

      经过沟通,益多公益提出为会长选一位秘书长,会长负责总揽全局,具体工作由秘书长主持,这才得到会长的认同。秘书长选出后工作非常积极,迅速在老年群体中建立了威望,从目前情况看,两人配合比较好,还一起把村上的保洁工作承接过来,为老协增加了收入。这件事为益多公益提了个醒,在对老协进行改革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做到应对有数。

      收获的不止经验,还有感动。因为强调“互助养老”,所以益多公益在招募居家养老服务员时,坚持招当地人,坚持招相对年轻的老人,理由是“熟悉当地情况,并且老人之间更容易彼此理解”。在芦山县各村的十几位居家养老服务员中,卢大姐算是特殊的一位。她的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上有80多岁多病的母亲,儿子又有自闭症,但不管刮风下雨,她都坚持每周骑着摩托车去照顾失能的老人,并与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说,当初正是养老服务员来到家里照顾她的母亲,她才认识到这事儿的意义,加入了服务队。

      现在,益多公益总结出了“星元”社区可持续发展理论。星元理论以星云图为原型,以老年群体、社区组织、社区基金组成核心圈,以社会组织、政府、企业等主体组成支持圈,通过助力核心圈,扩展支持圈,为老年群体增权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汤后虎说,中国养老问题已非常严重,所以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益多公益“活化老协互助养老”的实践,因为这是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非常有价值。而于涛也表示,益多公益的探索肯定要继续下去,争取早日形成完整的模型。他期望能够影响更多社会组织来参与农村老人的服务与探索,一起应对农村养老的问题,开辟“农村养老”这个创新领域,“我们非常愿意分享探索的经验,让更多的农村老人受益。”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