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旅游齐飞 美丽四川成就致富梦
青神县竹林湿地效果图
在欧洲畅销的青神竹编坤包
青神县竹编产业技术工人“千人培训”学员学习竹编
光雾山十八月潭冬日雾凇奇景
米仓山飞瀑泻银景观
香炉山云海
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报告⑥
四川有多美?请看最近热门的一条微博:幅员48.6万平方公里,海拔纵跨7000米,群山争雄、江河奔流,古老神秘的文明在此处孕育,四川美景让世人惊叹!
近年来,我省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旅游经济强省”目标,在建设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省林业厅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四川省林业生态旅游收入连年排名全国第一,四川生态旅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收入从2004年的5.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09亿元,8年翻了5番,为助农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发展生态、经济双赢的林业产业探索了有效途径。
本期报告,我们选取了两个因竹产业和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两个县--眉山市青神县和巴中市南江县。它们,一个因为精湛的竹编工艺将四川竹子卖到了全球各地,另一个则因壮美风光吸引了全球游客。
青神:
古老竹艺编出富民之花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北宋文豪苏东坡诗中的竹,正是青神的竹。在眉山市青神县,“竹”已成该县叫得最响的一张名片。
竹编作为青神人对竹最好的诠释,已是这个387平方公里地域的灵魂。“十二五”期间,青神竹编列为我省重点打造的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去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文同意实施《青神竹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以青神县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眉山市和周边地区的全省特色产业和产村相融示范基地,力争到2016年建成竹基地100万亩,带动相关从业人员100万人,实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竹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目前青神竹林湿地公园建设已经开工,国际竹编艺术城也正在打造。”在青神县林业局局长王盛祥看来,今天的青神正迎来竹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机。
小竹编编出大产业
比烫金还要贵的竹编名片,数千元的竹编坤包,上万元的竹编画……9月初,在青神的中国竹艺城,一件件价格不菲的竹编艺术品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赞叹不已,其中包含的匠心和工艺让人觉得物有所值。“我们的竹编包造型设计很现代、很时尚,不亚于很多国际名牌,所以卖出了国际大品牌的价格。”艺术城邵晓玲介绍。通过小竹编做出大品牌,过去一根竹仅能卖10元左右,但编成高雅竹编艺术品,便能卖到几万、十几万、几百万元,“这得感谢当初选择了精品路线!”
多年前,青神竹编大师陈云华与他的6名徒弟,耗时一年多,耗费200余万根竹丝,完成了一幅5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酷似原作的竹编画滑如绸缎、薄如蝉翼,画上的千余个人物、动物,皆栩栩如生、跃然欲出。这幅画最终卖出106万元的高价。陈云华说,这幅竹编不到300克,算起来,1克竹丝要值3000多元,远贵于黄金。“时代在前进,我们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创新。”除了编制竹编画,青神竹编还把竹编扩展到竹编坤包、竹编时装、竹编装饰品等领域。今年非遗节期间,当地就接到一个大订单:一家企业以每个近千元的价格订购2万个竹编坤包,这些产品将被销往欧洲。
如今,在全球很多国家都能看到来自青神的竹编作品。如今,青神竹产业产值已近10亿元,竹编产业也近2亿元。
竹编编织富民梦
在外,竹编成为青神一张响亮的名片;在内,竹编正成为青神人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目前,青神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高级竹编技师20余人、中级技术人员200多人、专业竹编技工6000余人。在全国的竹编产业里,人才储备独占鳌头。
2001年,国际竹藤组织率领20多个国家的竹生态专家来考察后,将青神定为“国际竹藤组织青神竹手工艺培训基地”,为世界培养竹艺人才。
为有效而持久地传承竹编技艺,青神县每年举办1000人次的竹编培训班和200人次的竹编提高班,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就可取得劳动就业部门颁发的竹编《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青神县竹编产业技术工人“千人培训”正在进行。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200余名学员参加竹编培训。在云华竹旅竹编的工作室里,一批刚刚通过竹编培训上岗的青年男女正在编织竹编,来自贵州黔西南州的18位学员也远道而来学习竹篇技艺。他们大多数都是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或是放弃在城里打工回家就业的,竹编成为他们新的致富途径。
据了解,他们中间,工资最高的为每月3800元。青神县南城镇的余欢,今年25岁,原来在一家餐馆做服务员,每个月只有不到千元的工资,通过“千人培训”后,以优异表现加入云华竹旅,月薪能够拿到2000元以上。
不仅是青年,在青神县,很多留守妇女通过在家编织竹编,不仅不耽误农活,还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更能通过将编织的竹编卖给龙头企业,获得额外的收益。南城镇兰沟村的兰学红就是其中一位,今年40岁的她,已经编织了20余年竹编,娴熟的技艺让她能够在3天时间内就能编织出一个精美的坤包。“加上地里的收入,我每年都能赚4万多呢。”兰学红说,如今她已经走在了奔小康的路上。
以竹带产推动全县经济发展
有了人才,有了市场,政府还要做什么?“到2016年,我们将打造18万亩的‘青神竹海’景观。”王盛祥充满自信地说。
青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适宜慈竹的生长,慈竹是竹编工艺的最佳原材料。目前,全县竹品种由原来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40多个。竹苗圃基地还从全国各地引进100多个竹品种进行栽种培育,全县成片栽竹2.5万亩,现有竹林面积11.2万亩。4年内,将新植、改造7.3万亩打造“青神竹海”景观。
“半城山水半城竹”。到2016年,青神将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市、县建立发展基金2200万元投入竹产业发展。今年将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一个占地约300亩,集竹品种展示(世界各地能在青神生长的品种400余种)、竹文化大观、竹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中国首家竹林湿地”,现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骨干道路工程、入口景观工程、水系配套工程、河堤景观工程等是今年的开工项目,为2016年举办全国第九届“竹文化节”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技支撑增效益,青神县通过国际竹藤组织实施“欧盟援川”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立“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区和林权配套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激发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单产提高30%左右,极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2011年青神县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林业产业强县”称号,2013年又被列入四川省林业产业重点提升县,“小县大林业、小资源大产业”的林业梦正在实现。
南江:
立足生态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南江县,在川东北边缘,秦岭南坡,是川陕渝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诗人山莓就感叹道:上了南江的山,见了南江的面,南江如花照人脸,一见就生恋。
南江,具有得天独厚的美丽景观;南江人,以生态旅游为契机,将全县342.24万亩林地发展成一幅“绿色发展、惠农增收”的美好图景。
十届红叶节,让南江秋季层林尽染的红叶为世人说周知;十年磨一剑,生态旅游成了南江人脱贫致富的“破局一招”,核桃、彩叶林、金银花,林业产业多点发展,这盘棋也越下越好。
农家乐收入翻了十多倍
“马上‘十一’,接着就是红叶节,到时所有的房子都会住满”,72岁的桃源镇大坝村村民吴吉祥指着山坡上连成片的农家乐面露笑容。
从南江县城向北行驶80公里,就能抵达大坝村所在的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路上公路平整,风光秀丽。
大坝村有19户人家,百人左右,搞生态旅游之前,村民主要种植玉米、洋芋,但因海拔高,粮食只能一年一熟,“能填饱肚子,谈不上什么经济收入,偶尔会给林场打工,一天赚几块钱就算体面了。”
可是去年,吴吉祥家光农家乐带来的纯收入就超过6万元,再加上家里种厚朴、粮食等收入9000元,全家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以前我们这里人均收入也就800元,翻了10多倍!”
增收的农户不止吴吉祥一家,全村19户人家已经开了16个农家乐。其中年收入超过10万的不在少数。丰厚的收入促使外出务工、当倒插门女婿的村民们也纷纷回乡。
南江生态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83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20%以上,这在全国、全省均十分罕见。目前,两个生态旅游经济区内已经逐步发展出了各类宾馆、农家乐上百家,形成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快速而完备的建设,农家乐这样的周边产业也不会迅速成型。
目前,南江县已投资5.8亿元对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米仓山森林公园进行综合开发,硬化景区道路132公里,改造旅游步道16.3公里;新建观景台14个、停车场17000平方米、1.5万立方米垃圾填埋场1个;新增了大量道路指示、交通安全标示标牌、生态旅游厕所、生态垃圾箱等基础设施设备。
生态旅游构 筑发展大棋局
不止农家乐,生态旅游还产生了极强的带动作用。
首先,盘活了山区的人力资源。以大坝村16户农家乐为例,除自家老少外,每户至少要请2个厨师和2名服务员,16户人家就要请66人。需求多,劳动力紧张,工资水平甚至超过临近的汉中市。
同时被盘活的还有林业副产品,蕨苔、竹笋、蜂蜜、野板栗等山货都卖了好价钱,以蜂蜜为例,从前运不出大山只能卖5至10块钱一斤,现在游客到山里来了,蜂蜜能卖近60块一斤。林产品经济价值大幅上涨。
“两个盘活”使农民增收的范围扩大、方式增多、幅度增大。
而生态旅游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两个盘活”。在生态旅游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南江秉承“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的理念,自2003年就开始打造“南江红叶节”和“红叶之乡”的生态旅游品牌,十年过去“红叶”已成为南江的城市名片。在每年吸引数以百万的游客的同时,也为南江的其他产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南江县林业局局长刘小雄表示,在林业生态旅游发展之初,南江就清醒地认识到,要以兴林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林业产业发展为抓手,进行多点开发。生态旅游不仅附加值高、对林地破坏小,更能产生“两个盘活”和“一个品牌”的辐射效应,全面促进林业的各个子产业的发展。
南江就这样以生态旅游为切口,从而使惠民增收的效果逐级扩大,快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南江森林旅游蓬勃发展的十年,当地农民收入增长超过十倍。
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0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
同时,据南江县林业局介绍,目前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2012年仅国庆期间,南江县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2.95万人次;门票收入9179.79万元,同比增长高达58.6%。
以点带面 全面发展林业产业
在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南江也始终走在前列:2007年,南江县被表彰为全省林业经济建设先进县;2009年,成为四川省发展林业产业重点县;2009年,被确定为全省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201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林业产业强县。
近年来,南江突出打造生态旅游、核桃、彩叶林和金银花四大特色林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已建成二南线、南杨线等9条万亩核桃长廊,全县核桃种植规模达到31万亩,年产量720万公斤,年产值达3.69亿元;成立南江县阳光新槐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带动南江县境内近12万户农民从事彩叶珍稀苗木产业,年可实现产值6亿元,基地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建成金银花基地33.5万亩。
南江以提高林业产品附加值为思路,提出做强品牌、做大市场的发展策略。南江核桃、富硒茶、金银花等特色产品驰名省内外,“米仓山牌”核桃,“天蕊牌”核桃油,“云顶茗兰”、“云顶绿芽”茶叶,金银花等林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南江核桃和金银花被国家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南江立足资源优势,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要求,紧紧扭住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和品牌创建三大关键,强力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截至目前,全县林业总产值达16.9亿元,占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的20.4%;其中第一产业产值8.6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6.1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达到5:1:4,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146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