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林业立体经营 拓宽林农致富路

  • 2013年08月3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林业立体经营已成为山区林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沐川县开展林下套种金银花

     

      沐川县的一个林下养殖乌骨鸡基地

     

      竹笋采集是沐川县竹林种植的重要收入来源

     

      宁南县玉丰村核桃低产林改造后挂果情况

     

      宁南县茶岭村林茶

      在我省山区,有两个90%引人关注:9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的森林资源都位于山区。

      山多田少的山区,如何利用好林业资源,在维护生态前提下让农民致富?

      发展以林为主,林下种养、产品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林业立体经营,为这一命题提供了参考答案:2012年,我省仅林下经济即实现产值360.6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20.6%,林地价值得到深入开发。

      本期报告,我们选取了2个山区林业大县--乐山市沐川县、凉山州宁南县,记录他们在发展林业立体经营中的所为与所得。

      沐川:开发出林地的立体价值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五指山东北麓,是沐川县。

      这里65%的土地是山。大小山脉纵横交错,峰峦重叠,田地稀少,农民“想种田而不可得”。

      “缺田少地”的农民,从林地间却获得了财富。2012年,沐川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039元。这是如何做到的?

      “靠的还是对林地价值的深度挖掘。”沐川县林业局局长陈发智介绍,对林业立体经营,让沐川县在促农增收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个案故事

      “大户”周立椿:林下养鸡也可规模化、现代化

      沐川县林下养殖大户周立椿是标准的规模化经营:在林下养鸡,面积超过400亩,并带动周边林农的1200亩林地为其供货。

      8月28日,沿着水泥路面,汽车在周立椿的林下养鸡场中穿梭,一路上每间隔10余米,即可见到式样统一的蓝顶砖房。

      “全是鸡舍,照着欧洲标准盖的,鸡吃食、睡觉都在这儿。”周立椿自揭谜底。进入房间,胳膊粗的原木层叠搭建,构成立体的三角,10余只乌骨黑鸡站立其上。“仿原生态,野生黑鸡就喜欢站树枝上。”屋内四周围绕着蓝色水管,可自动喂食清水。墙边是食槽,盛满了玉米籽。“不用饲料催肥,要求自然生长半年才能出栏。”

      仔细看,每只在林间奔跑的乌骨黑鸡脚上,都套着脚环。“放养的鸡都有唯一编号,供消费者追溯来源,确保食品安全。”

      这座养鸡场所需的400余亩竹林,基本从村民手中租赁而来。“周围老百姓外出打工的多,没空管护竹林。”周立椿介绍,每亩给村民20元年租金,后者仍拥有林竹所有权。出租者之一、建和乡沙溪村村民陈世泽直言,将竹林出租,免去了除草、施肥问题,“家里没人,林子能有人看着,放心很多。”

      这样一座现代化的林下养鸡场,如今年出栏近4万只沐川乌骨黑鸡,单只售价逾160元,鸡蛋5元一枚,年均纯利润在30万元以上。

      看着生意愈发红火,周边林农先后“加盟”:由周立椿供给鸡苗、统一培训,在各自竹林里开展林下养鸡,养成后再卖给周立椿。目前,“加盟者”已达87户,养鸡规模逾1200亩林地。

      规模愈发庞大,开拓市场便成为周立椿最重要的工作。打电话、登广告……如今,周立椿还开始尝试在网上卖鸡。“我在阿里巴巴开了网店,北京、上海都有客户哈。”他说,将鸡肉加工包装后从沐川发出,第二天就能到北京。

      ■背景点击

      立体林业见“鸡”行事实现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发展林业产业,沐川县始终走在全省前列。2009年,沐川成为全省首轮林业产业强县之一。2013年,这里又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二轮省级现代林业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取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树立“林地向规模集中、资源向企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理念,着力打造以林竹基地为基础,竹浆纸、竹木板、生态食品、生态旅游等共同推进的林业产业格局。

      而作为杠杆,各级财政资金亦有力撬动沐川林业产业飞速前行。2009年以来,国家和省上投入沐川县的林业建设资金总额达3.8亿元。其中,投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新增专项资金、林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等产业发展资金共计3071万元,县级财政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用于现代林竹产业基地建设,带动培育现代林竹产业基地32.8万亩。

      目前,沐川建成木质工业原料林基地80万亩,竹林81万亩;拥有永丰纸业等竹浆纸一体化的国有级龙头企业,建成年制浆30万吨、造纸12万吨的浆纸工业园区和年产竹木板材20万立方米、实木家具2000套、实木门5万套的竹木板材工业园区。作为我省唯一列入国家林业专合组织试点县,沐川创新了股份制林场和股份制专合社。2012年,当地实现林业总产值31.7亿元,较2008年增长8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3926元,是2008年的3倍。林业对全县财政收入、农民收入、GDP贡献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就林下经济而言,沐川县起步不算早,但已有着明确的目标--要见“鸡”行事。沐川县林业局局长陈发智直言,将突出以林下养鸡等为特色的林下种养业。

      后来亦可居上。追求规模效益,沐川发展出以沐川乌骨黑鸡、沐源兔业为代表的林下养殖,带动永福、建和、新凡、杨村、利店、箭板等乡镇,利用林边、林下、林中空地养殖数量达到111万只,经济效益约8000余万元。林中套种金银花、魔芋、竹荪等也在有序推进。

      对于未来,沐川已提出将以示范园竹林为重点发展林下养殖,重点为竹林鸡,到2015年要覆盖现代林业基地所涉及的14个乡镇和森林经营所、伐木场2个单位,实现产值逾8亿元。与此同时,以竹子边角余料为原材料生产竹荪,间种魔芋和药材,实现全县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达到58.5亿元以上,农民从林业上获得收入达到5997元,2020年达到100亿元。

      宁南:依托林业绿色崛起

      川西南,凉山东南,是宁南县。

      群山之间,金沙江畔,绿色蔓延。桑树、核桃、杉树、茶树、华山松……这些经济林木,将宁南扮绿扮靓,也将宁南带富带强。

      这个在凉山面积算不上大,人口算不上多的山区农业县,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是因地制宜的路,是科学发展的路。

      “适地适树”搞林业,宁南用科学发展的思路,用务实苦干的精神,在一片片光秃秃的荒山,一条条杂草丛生的深沟,种上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林木。

      几年过去,效益初显,百姓乐业。

      “家在园中住,路在林中行,钱在山中取,乐在九霄云”,一幅宁南生态和谐、富民安康的画卷已经勾勒出来,铺展开来。

      要生态,也要富裕

      过去的宁南,拿得出手的不多。除了传统种植,就是甘蔗,随着市场起伏,甘蔗种植也随之萎缩。

      如何找一条长远的路?宁南有过一段彷徨时期。

      2008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宁南带来了契机。也是在这一年,宁南开始了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将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列为全县“五大富民工程”之一,“绿色崛起、产业强县、兴林富民”的总体思路随之确立。

      树成了宁南的希望,宁南开始了一轮前所未有的造林运动,“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把林当钱管”,这些年来,宁南人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举全县之力整合林业项目资金和县财政预算资金发展林业产业。”县委书记张硕说,为了种树,宁南县专门建立了一套考核机制,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林业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25个县级部门。

      每年,宁南预算2000万元资金,用于考核奖惩,实行“以奖代补”,对重点乡镇、联系单位和种植大户进行奖励和扶持。

      在造林富民的理念下,宁南县紧扣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国家长防、天保、退耕还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此为宁南的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硕果颇丰,宁南现代林业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先后荣获国家“长防工程示范县”、“造林绿化先进县”、“干热河谷造林联系县”、“四川蚕桑之乡”和“四川省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寻求发展的空间

      只有解放思想,才有发展空间;只有加大力度,才有发展干劲。

      种树,是宁南富民强县升华的空间。另一个空间,是林中的空间,一种乔灌结合、林禽互补的现代立体林业发展模式。

      茶岭村的黄学万,家有林地50亩。高大的杉木间套种着碧翠的茶树,林间还散养着成群的跑山鸡。

      黄学万喜欢算账,掰着指头做加法,一亩茶一年产30多斤,收入2000多元;鸡一年养三拨,一年1000只,单只100元以上……养鸡、种茶,黄学万一年纯利8.5万元,加上合作社的分红,收入共计10.2万元。而高大的杉木,也将达到收获的年份。

      在宁南,如黄学万的林业大户,还有2000余个。

      而像黄学万参加的能分到红的合作社,全县目前有26个,蚕桑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政府的主导下,宁南的林间财富正在不断地聚集发酵。

      “大凉山”,宁南产

      种树只是初端产品,宁南强县之路,还在于依托资源,发展产业。

      这些年来,宁南以蚕桑、核桃为重点,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组织+家庭林场”等发展模式,培育壮大宁南县桑树富民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南县玉丰核桃有限公司、宁南县俱乐乡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成一个10万亩桑树科技示范园区和16个万亩优质桑树示范基地,建成两个10万亩核桃科技示范园区和8个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如今,宁南正大力提升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全县共建成优质桑园20万亩,嫁接良种核桃700万株。在“大凉山”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契机下,不断推出“‘大凉山’,宁南产”。“大凉山·南丝路”品牌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冬桑凉茶”正逐渐成为凉山继苦荞茶之后的又一标志性茶类饮品。“白鹤滩米核桃”和“紫衣核桃”2个品牌已经通过省级良种认定,“宁南幸福核桃”、“幸福茶”等品牌正逐渐被市场认可。

      林间小康之歌

      “今后,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优先的原则,继续实施林业富民工程,全力打造桑树、核桃、商品用材‘三大林业产业’基地县。”

      张硕将宁南的林业产业化作为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为此,宁南根据四川省林科院编制的《宁南县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适地适树”和“先沟后坡、先湿后干、先阴后阳、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了未来几年的造林目标。

      按照这个目标,到2020年,宁南要建成优质桑树基地30万亩4亿株,优质核桃基地50万亩2500万株,优质商品林基地4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30亿元,林业综合产值5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万元以上。

      这些数字,将彻底改变宁南农业人口的收入结构。18.9万宁南人,将在林间唱响自己的小康生活之歌。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山区林业立体经营 拓宽林农致富路

  • 2013年08月3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林业立体经营已成为山区林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沐川县开展林下套种金银花

     

      沐川县的一个林下养殖乌骨鸡基地

     

      竹笋采集是沐川县竹林种植的重要收入来源

     

      宁南县玉丰村核桃低产林改造后挂果情况

     

      宁南县茶岭村林茶

      在我省山区,有两个90%引人关注:9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的森林资源都位于山区。

      山多田少的山区,如何利用好林业资源,在维护生态前提下让农民致富?

      发展以林为主,林下种养、产品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林业立体经营,为这一命题提供了参考答案:2012年,我省仅林下经济即实现产值360.6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20.6%,林地价值得到深入开发。

      本期报告,我们选取了2个山区林业大县--乐山市沐川县、凉山州宁南县,记录他们在发展林业立体经营中的所为与所得。

      沐川:开发出林地的立体价值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五指山东北麓,是沐川县。

      这里65%的土地是山。大小山脉纵横交错,峰峦重叠,田地稀少,农民“想种田而不可得”。

      “缺田少地”的农民,从林地间却获得了财富。2012年,沐川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039元。这是如何做到的?

      “靠的还是对林地价值的深度挖掘。”沐川县林业局局长陈发智介绍,对林业立体经营,让沐川县在促农增收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个案故事

      “大户”周立椿:林下养鸡也可规模化、现代化

      沐川县林下养殖大户周立椿是标准的规模化经营:在林下养鸡,面积超过400亩,并带动周边林农的1200亩林地为其供货。

      8月28日,沿着水泥路面,汽车在周立椿的林下养鸡场中穿梭,一路上每间隔10余米,即可见到式样统一的蓝顶砖房。

      “全是鸡舍,照着欧洲标准盖的,鸡吃食、睡觉都在这儿。”周立椿自揭谜底。进入房间,胳膊粗的原木层叠搭建,构成立体的三角,10余只乌骨黑鸡站立其上。“仿原生态,野生黑鸡就喜欢站树枝上。”屋内四周围绕着蓝色水管,可自动喂食清水。墙边是食槽,盛满了玉米籽。“不用饲料催肥,要求自然生长半年才能出栏。”

      仔细看,每只在林间奔跑的乌骨黑鸡脚上,都套着脚环。“放养的鸡都有唯一编号,供消费者追溯来源,确保食品安全。”

      这座养鸡场所需的400余亩竹林,基本从村民手中租赁而来。“周围老百姓外出打工的多,没空管护竹林。”周立椿介绍,每亩给村民20元年租金,后者仍拥有林竹所有权。出租者之一、建和乡沙溪村村民陈世泽直言,将竹林出租,免去了除草、施肥问题,“家里没人,林子能有人看着,放心很多。”

      这样一座现代化的林下养鸡场,如今年出栏近4万只沐川乌骨黑鸡,单只售价逾160元,鸡蛋5元一枚,年均纯利润在30万元以上。

      看着生意愈发红火,周边林农先后“加盟”:由周立椿供给鸡苗、统一培训,在各自竹林里开展林下养鸡,养成后再卖给周立椿。目前,“加盟者”已达87户,养鸡规模逾1200亩林地。

      规模愈发庞大,开拓市场便成为周立椿最重要的工作。打电话、登广告……如今,周立椿还开始尝试在网上卖鸡。“我在阿里巴巴开了网店,北京、上海都有客户哈。”他说,将鸡肉加工包装后从沐川发出,第二天就能到北京。

      ■背景点击

      立体林业见“鸡”行事实现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发展林业产业,沐川县始终走在全省前列。2009年,沐川成为全省首轮林业产业强县之一。2013年,这里又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二轮省级现代林业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取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树立“林地向规模集中、资源向企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理念,着力打造以林竹基地为基础,竹浆纸、竹木板、生态食品、生态旅游等共同推进的林业产业格局。

      而作为杠杆,各级财政资金亦有力撬动沐川林业产业飞速前行。2009年以来,国家和省上投入沐川县的林业建设资金总额达3.8亿元。其中,投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新增专项资金、林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等产业发展资金共计3071万元,县级财政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用于现代林竹产业基地建设,带动培育现代林竹产业基地32.8万亩。

      目前,沐川建成木质工业原料林基地80万亩,竹林81万亩;拥有永丰纸业等竹浆纸一体化的国有级龙头企业,建成年制浆30万吨、造纸12万吨的浆纸工业园区和年产竹木板材20万立方米、实木家具2000套、实木门5万套的竹木板材工业园区。作为我省唯一列入国家林业专合组织试点县,沐川创新了股份制林场和股份制专合社。2012年,当地实现林业总产值31.7亿元,较2008年增长8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3926元,是2008年的3倍。林业对全县财政收入、农民收入、GDP贡献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就林下经济而言,沐川县起步不算早,但已有着明确的目标--要见“鸡”行事。沐川县林业局局长陈发智直言,将突出以林下养鸡等为特色的林下种养业。

      后来亦可居上。追求规模效益,沐川发展出以沐川乌骨黑鸡、沐源兔业为代表的林下养殖,带动永福、建和、新凡、杨村、利店、箭板等乡镇,利用林边、林下、林中空地养殖数量达到111万只,经济效益约8000余万元。林中套种金银花、魔芋、竹荪等也在有序推进。

      对于未来,沐川已提出将以示范园竹林为重点发展林下养殖,重点为竹林鸡,到2015年要覆盖现代林业基地所涉及的14个乡镇和森林经营所、伐木场2个单位,实现产值逾8亿元。与此同时,以竹子边角余料为原材料生产竹荪,间种魔芋和药材,实现全县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达到58.5亿元以上,农民从林业上获得收入达到5997元,2020年达到100亿元。

      宁南:依托林业绿色崛起

      川西南,凉山东南,是宁南县。

      群山之间,金沙江畔,绿色蔓延。桑树、核桃、杉树、茶树、华山松……这些经济林木,将宁南扮绿扮靓,也将宁南带富带强。

      这个在凉山面积算不上大,人口算不上多的山区农业县,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是因地制宜的路,是科学发展的路。

      “适地适树”搞林业,宁南用科学发展的思路,用务实苦干的精神,在一片片光秃秃的荒山,一条条杂草丛生的深沟,种上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林木。

      几年过去,效益初显,百姓乐业。

      “家在园中住,路在林中行,钱在山中取,乐在九霄云”,一幅宁南生态和谐、富民安康的画卷已经勾勒出来,铺展开来。

      要生态,也要富裕

      过去的宁南,拿得出手的不多。除了传统种植,就是甘蔗,随着市场起伏,甘蔗种植也随之萎缩。

      如何找一条长远的路?宁南有过一段彷徨时期。

      2008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宁南带来了契机。也是在这一年,宁南开始了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将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列为全县“五大富民工程”之一,“绿色崛起、产业强县、兴林富民”的总体思路随之确立。

      树成了宁南的希望,宁南开始了一轮前所未有的造林运动,“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把林当钱管”,这些年来,宁南人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举全县之力整合林业项目资金和县财政预算资金发展林业产业。”县委书记张硕说,为了种树,宁南县专门建立了一套考核机制,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林业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25个县级部门。

      每年,宁南预算2000万元资金,用于考核奖惩,实行“以奖代补”,对重点乡镇、联系单位和种植大户进行奖励和扶持。

      在造林富民的理念下,宁南县紧扣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国家长防、天保、退耕还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此为宁南的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硕果颇丰,宁南现代林业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先后荣获国家“长防工程示范县”、“造林绿化先进县”、“干热河谷造林联系县”、“四川蚕桑之乡”和“四川省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寻求发展的空间

      只有解放思想,才有发展空间;只有加大力度,才有发展干劲。

      种树,是宁南富民强县升华的空间。另一个空间,是林中的空间,一种乔灌结合、林禽互补的现代立体林业发展模式。

      茶岭村的黄学万,家有林地50亩。高大的杉木间套种着碧翠的茶树,林间还散养着成群的跑山鸡。

      黄学万喜欢算账,掰着指头做加法,一亩茶一年产30多斤,收入2000多元;鸡一年养三拨,一年1000只,单只100元以上……养鸡、种茶,黄学万一年纯利8.5万元,加上合作社的分红,收入共计10.2万元。而高大的杉木,也将达到收获的年份。

      在宁南,如黄学万的林业大户,还有2000余个。

      而像黄学万参加的能分到红的合作社,全县目前有26个,蚕桑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政府的主导下,宁南的林间财富正在不断地聚集发酵。

      “大凉山”,宁南产

      种树只是初端产品,宁南强县之路,还在于依托资源,发展产业。

      这些年来,宁南以蚕桑、核桃为重点,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组织+家庭林场”等发展模式,培育壮大宁南县桑树富民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南县玉丰核桃有限公司、宁南县俱乐乡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成一个10万亩桑树科技示范园区和16个万亩优质桑树示范基地,建成两个10万亩核桃科技示范园区和8个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如今,宁南正大力提升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全县共建成优质桑园20万亩,嫁接良种核桃700万株。在“大凉山”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契机下,不断推出“‘大凉山’,宁南产”。“大凉山·南丝路”品牌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冬桑凉茶”正逐渐成为凉山继苦荞茶之后的又一标志性茶类饮品。“白鹤滩米核桃”和“紫衣核桃”2个品牌已经通过省级良种认定,“宁南幸福核桃”、“幸福茶”等品牌正逐渐被市场认可。

      林间小康之歌

      “今后,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优先的原则,继续实施林业富民工程,全力打造桑树、核桃、商品用材‘三大林业产业’基地县。”

      张硕将宁南的林业产业化作为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为此,宁南根据四川省林科院编制的《宁南县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适地适树”和“先沟后坡、先湿后干、先阴后阳、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了未来几年的造林目标。

      按照这个目标,到2020年,宁南要建成优质桑树基地30万亩4亿株,优质核桃基地50万亩2500万株,优质商品林基地4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30亿元,林业综合产值5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万元以上。

      这些数字,将彻底改变宁南农业人口的收入结构。18.9万宁南人,将在林间唱响自己的小康生活之歌。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