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生工程是实现群众美好生活愿望的幸福载体
成都今年新建的生态环境工程项目--锦江区白鹭湾湿地。
获得助学金即将走向大学的学生们
市民在菜市场尝试蔬菜溯源
锦江区的安全社区之一--55号院落
成都市新津县普兴镇袁山土地整理后万亩粮田
首批应急包发放现场,讲解员为居民讲解应急工具使用方法。
--成都2013年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工程稳步推进中
8月的成都,正值盛夏。与盛夏的阳光一样明媚的,是1400万成都人民的幸福生活。
2013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成都依然毫不犹豫举全力保障民生--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工程增至163项,财政总投资预计近340亿元,民生项目范围之广,内容之深,均创下历史新高。
新高的背后,是成都一如既往的民本情怀。
根据民意调查显示,成都百姓对民生工程的满意度高达94%,对部分项目满意度甚至高达96%。如此高的满意度何来?成都民生工程建设一直坚守的原则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民生工程是群众的民生工程,建什么项目,怎么建,建设过程是否公开透明,建成之后惠民效应是否发挥到最大,都由群众说了算。
今年年初,成都公开征集群众意见,把群众提出的有建设性可参考的民生工程项目纳入全年目标之中。此外,在民生工程项目草案出炉后,成都还将草案在各大媒体及政府网站进行公示。
尊重民意,体现在民生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7月底,成都市组织近80名市民代表,兵分三路,对民生工程项目进行集中抽查。经过此次的集中检验,今年成都民生工程绝大部分均已完成超过60%的建设进度,163个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中。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成都2013年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我们也满怀期待,年底,收获163个项目的圆满建成。
民政篇
放飞梦想圆每一个孩子的求学梦
全年目标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确保全市考上高校的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
筹建养老服务床位1.2万张。建成规模不低于10张床位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125个。在近郊区(县)建设规模不低于200张床位的标准化经济型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各1个。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6个。
建成市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1个、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5个。
实现同一区(市)县城乡低保标准统一。
完成3991户农村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土坯房改造。
民生故事
“我们真的没想到,能读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已经在大学深造学习一年的王琳、王丽(化名)双胞胎两姐妹,在谈起求学路上获得的帮助时,依然有许多感慨。
去年,家在成都大邑县的王琳、王丽两姐妹,通过优异的高考成绩收到了上海东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喜悦之际,也不免犯了愁--两姐妹的父亲长年患病在床,全家仅靠母亲打工的微薄收入为生,上哪儿找这笔学费?
“阳光圆梦工程”,像是一缕春风吹开了王琳、王丽眉心的忧愁。2001年以来,成都市连续实施了以“帮寒门学子入学,助贫困家庭脱贫”为主题的“阳光圆梦工程”,旨在帮助全市考上大学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一个不少地按期入学。根据政策,考入省外本科的寒门学子,可获得4000元每年的救助奖学金。
这笔奖学金,解了两姐妹一家的燃眉之急,入读心仪的大学,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她们的故事,是成都实施“阳光圆梦工程”的一个缩影。
更好的消息是,今年“阳光圆梦工程”救助范围进行了扩大,不仅是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的寒门学子也拥有了申请救助的资格。今年6月,成都市民政局正式对外公布今年“阳光圆梦工程”的救助政策调整情况。
根据新政,今年“阳光圆梦工程”救助对象包括,2012年和2013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并考上大学的低保家庭8710名学生、2013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并考上大学的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大一学生救助标准为:省外本科每年4000元,省内本科3600元,省外专科3000元,省内专科2600元;大二学生按大一学生救助标准的70%实施救助。
申请人可到所在区(市、县)民政局领取申请、审批表,于7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将申请表交给所在村(社区)。通过审批的受助学生名单将在成都市及各区(市、县)慈善总会网站上分批公布。救助金的发放将根据成都市慈善总会和各区(市)县慈善会审核审批进度,分期分批拨付至学生银行卡上。
如今,“阳光圆梦工程”被列入成都市委、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还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29768人次,发放助学金6844.48万元。其中,2012年共资助低保家庭大学生1248人,发放助学金350.61万元。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救助面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将不因贫困失学,走进大学,实现自己的求学梦!
食药监督篇
大宗食品让群众吃得更安全放心
全年目标
在所有区(市、县)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抽检粮油、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大宗食品全产业链样品2万个以上,快速检测样本12.9万头(份)以上。基本药物、中药和中药饮片监督抽验合格率不低于97%。
试点建设中药材溯源系统。
亮点工程
7月30日,成都烈日炎炎。市民林强志来到高新区民丰大道益民超市一个摊位选购了大白菜,摊主范有录将白菜称重后递给了林强志,一并递给他的还有一张白色的电子票。
在电子票上看到,所购商品有一个专属的电子码,摊主也有专门的编号。拿着电子票,林强志来到超市的客服部,一套蔬菜溯源系统映入眼帘。原来,消费者在益民超市中购买蔬菜,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即可凭小票来到客服部,通过输入电子码,所购商品的信息、摊主以及进货渠道一目了然。“买的东西都会来看看生产流通情况,这样吃得更放心了。”林强志笑着说。
菜篮子,永远都是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话题。在食品安全备受质疑的今天,成都的探索,显得弥足珍贵。
今年,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全市完成4家蔬菜二级批发市场信息化改造,并在二三圈层14个区(市、县)县政府所在镇29家农贸市场、264家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和学校建立蔬菜溯源管理。此外,还将探索建立中药材溯源管理体系。
下大力气建立溯源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看来,溯源体系能够规范市场,对食品药品质量进行追踪溯源,对放上百姓餐桌的食物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从而减少伪劣产品的出现,同时也能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打击。
不仅要在更广的范围内建立溯源体系,成都今年还加大了对各类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从源头上对不合格的食品、药品以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打击。
今年,成都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保健食品、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农村群体聚餐食品安全、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和重点场所食品安全等16项食品药品专项治理。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成都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23件,罚没金额632.19万元。在药品监督检查方面,目前共出动药品监督检查人员1540人次,执法车辆582台次,对104家中药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及1144家经营使用单位、1700家中药材市场经营户开展了全面排查工作。共立案处罚案件13件,并对8家经营户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目前,8家经营户已经全面整改完毕。
安监篇
安全社区让群众生活更安全
全年目标
建成20个省级、8个国家级安全社区。
独特经验
“院落里一楼的扶手已经全部加上,老年人上楼再也不用扶着墙了,最近我们正在对小区里面老旧的水管进行摸底调查,符合条件的将全部予以更换!”夏日里,锦江区55号院的居民代表刘淑群笑着解释她心里的“安全社区”。
吃得更安全,住得更安全,过得更安全,每一条都是百姓心中的民生愿望。社区就是群众的家,如何让群众的社区生活更加安全?从2009年底起,成都开始打造安全社区,这项由成都市安监局牵头,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民生工程,每年都造福成都千万百姓。“社区里常常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何找出这些隐患并加以改善,为群众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就是打造安全社区的根本目的。”成都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说,例如社区内井盖是否盖好,燃气使用是否安全,电线是否老化等等,都是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锦江区开始试点,成都正探索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社区建设经验。通过了解群众的需求,尊重民意,再到多部门协同合作,共谋民生之福。形成了多部门跨界合作,无缝对接的工作格局,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整合了交管、消防、电力、燃气等部门的片区管理人员成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队伍。此外,还试点推行城市综合管理巡逻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并与各类社区组织合作,建立志愿者队伍,共同深入基层打造安全社区。
此外,成都还将基层社区安全纳入居民自治的范畴,通过居民组织的自我管理,把社区安全内容纳入院落《居民公约》,引导院落居民注重安全隐患,共同遵守、相互监督彼此的安全行为习惯。
如今,三年多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创建地区生产安全、消防火灾、交通安全事故分别下降75%、77%、35.4%,死亡人数下降33.3%,家居伤害起数下降21%,残疾人伤害起数下降84%。2011年底,锦江区春熙路街办、三圣街办还被正式命名为西南地区首批全国安全社区。
今年起,安全社区的建设被列入了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予以大力推进。
截至目前,成都20个区(市、县)全部启动了安全社区的创建,其中共建成了全国安全社区8个、省级安全社区4个。今年,成都共投入1300余万元,新启动建设全国安全社区58个、省级安全社区73个,拟建成全国安全社区8个、省级安全社区20个。争取到2015年底,全市全国安全社区建成数占乡镇(街道)总数的10%以上,省级安全社区占乡镇(街道)总数的30%以上。
国土篇
“金土地”让每一个乡村焕发新活力
全年目标
2013年成都市拟完成“金土地工程”项目13个,整理土地12.34万亩,新增耕地0.99万亩。
亮点工程
200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市金堂县栖贤乡向前村启动“金土地工程”开工仪式,正式提出在全省实施“金土地工程”。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实施完成农村“金土地工程”农用地整理项目493个,整理土地454.25万亩,建成了230个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今,走进金堂县栖贤乡岳公村,新建的水泥路、水泥沟渠在阳光下分外醒目。远眺整理后的格田与梯田,成片的庄稼长势繁茂,绿树成荫。
放在以前,岳公村可不是这般模样。地处丘陵地带,岳公村的山坡因土壤质量问题常年不能栽种农作物,村里的山坡地带总是荒凉一片。遇到汛期雨天,地里的农作物经常被大水淹没……
今年初,“金土地工程”走进了岳公村。1月动工,5月完工,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岳公村改变了模样--坡改梯面积1120.57亩,修建水泥沟渠3000余米,新建蓄水池24口,改建乡村公路6000余米,新建生产道路4456米。
“路修好了,车子能开进来了,种的庄稼下雨天也不会遭淹了!”说起村里的新模样,村民马勇乐开了花。因为“金土地”项目带来的生产条件改善,让村里免遭了汛期灾害。如今,岳公村的村民有了更好的产业规划,种植高端蔬菜品种和苗木,让村子富了起来!
“金土地工程”让土地焕发了新的生命。蒲江复兴乡、邛崃市卧龙镇……因为“金土地工程”受惠的地区,已经数不胜数。许多村,依托“金土地工程”,摘掉了世世代代的贫困村帽子,也有许多村通过土地整理,发展起了高端现代农业,实现了产业升级,村民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
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并通过土地整理,使农村土地规模化,集体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成都近十年的土地整理发展中,摸索出的一套独特经验。
下一步,成都还将结合“金土地工程”,深入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现有“金土地”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提档升级,使其进一步发挥土地的惠民效应。
如今走在成都的乡村,时常看到独具川西民居特色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独栋联排的洋房和整洁美丽的小区,都是“金土地工程”为乡村带来的新生活,而支撑新生活发展的,则是土地整治、流转后,不断蓬勃发展起来的产业。
应急包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年目标
在全市范围内,发放6000套人防应急包。
亮点展示
7月25日,金牛区荷花池街道杨柳巷社区里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异常。“社区工作人员通知我今天来领免费的应急包,听说功能很强大,所以我就早早地过来,想提前见见这个‘百宝箱’的真容。”社区居民江倩早早地来到活动现场,焦急地等待着。“小小的包里竟然装有十几个逃生工具,真是太实用了!”江倩拿着成都市人防办首批免费发放的应急包赞叹道。
应急包里究竟有些啥?“救援绳、手电筒、防风防水火柴、救生口哨、多功能刀具、保温毯……”工作人员向居民认真细致地讲解每一样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别看这只是一层薄薄的纸,遇到紧急问题就是个保温毯,隔热又保温,这个救援绳在遇到火灾的时候,把挂钩挂在结实的地方,顺着绳子往下就能逃生了,就生口哨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吹响,让救援人员知晓你的位置!”现场,居民们认真地听着讲解,并学习各类工具的正确用途。
应急包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预期。
市民杜宗银在报刊上看到发放应急包的报道后,致电成都市人防办,详细了解了应急包的用途,并向人防办提出了申请想要一个应急包。“我觉得那些东西太有作用了,但是自己却不好配置。”杜大爷说,没想到人防办在短短一周内就把一个应急包亲自给他送到了家里。“我心里很感动,没想到我一个平民百姓的小要求,能这样快得到满足!”杜大爷笑着说。
据悉,成都市人防办今年将在全市免费发放6000套应急包和6000套防空减灾知识光碟,提高市民应急避难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光碟里还包含了逃生应急知识的讲解,市民可通过光碟进行学习。
此外,今年,成都还将抓好全市机动指挥平台指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人防应急指挥通讯的全域覆盖。今年将加快推进以大源综合体人防、公园(绿地)人防、地铁兼顾人防工程、宣教中心为载体的人防建设。今年还将增加自然灾害易发区域的警报布点,继续推进万人乡镇警报系统建设,全年新建(改造)电声警报20台。
在人防知识普及上,今年,成都市人防办将在全市继续深入开展防空防灾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在党校重点抓好以人防政策法规宣传、在中学重点抓好以防空防灾知识宣传教育、在社区重点抓好以防灾自救互救为主的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