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让梦想照亮新征程

  • 2013年06月2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孵化园秋景

     

      四川广播电视台

     

      天府软件园

     

      双流航空港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启动仪式现场

     

      高新夜景

      从地球仪上看,成都处于欧亚航路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独特,4小时航程可涵盖东亚、东南亚和南亚,6-10小时航程可通达中东和欧洲,甚至比美国西海岸飞欧洲更近。长期以来,成都高新区苦练内功、持之以恒,不断打破各种束缚,走过了从零点起步到辉煌崛起的波澜壮阔22年。

      随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和全球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构建加速,成都高新区经济建设成绩显著,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之一,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成为吸引全球发展要素的强大磁场。

      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的开局之年,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市以至四川省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实施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在打造西部增长极、扩大招商引资、推动“三次创业”、天府新城建设等重要使命上,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数字

      今年1至4月,成都市高新区累计完成产业增加值326.8亿元,同比增长20.7%;工业总产值852亿元,同比增长23.1%;工业增加值240.4亿元,同比增长22%;技工贸总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09亿元,增长2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亿元,增长14.3%。

      高瞻远瞩 抓住机遇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在国家、省、市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都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产业发展、成果转化、招商引资、新城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推进自主创新,构建了涵盖载体、平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的较为完整的科技服务体系。建成了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群体,形成了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梯形融资”服务体系,打造了“盈创动力”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内领先的科技金融应用示范基地。

      成都高新区着力打造西部人才特区,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已成功获批四川省首批省级“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截至2012年底,成都高新区人才总量达22.8万人;累计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95人,创办企业510家,聚集国家“千人计划”14人,四川省“百人计划”56人,“成都人才计划”74人,成都高新区“125计划”106人,省级顶尖团队4个,市级顶尖团队4个,常年保持在孵企业超过2000家。

      成都高新区致力于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环境,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全新的干部和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特色机构,构建了以“331”(即三级政务服务、三段式企业服务、一站式呼叫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务服务体系,受到了区内外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是中国最好的投资、创业、工作和生活区域之一。2013年,成都高新区进一步制定实施《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构建起了国内领先的未来区域竞争新优势。

      未来几年,成都高新区将按照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以及天府新区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带头落实好成都市委“五大兴市战略”,按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标准,努力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最能体现成都核心竞争力、最能代表成都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最能彰显成都时代特色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

      逆流而上 硕果累累

      科技型企业和重点项目齐头并进

      “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成都高新区经济逆势而上,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是本土科技型企业贡献越来越突出,重点项目支撑性作用发挥明显。”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付学坤表示,“成都高新区长期苦练内功、持之以恒,倾斜大量产业资源促进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聚集壮大,如今已经呈现出鲜花遍地、硕果累累的局面,科技型企业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从今年1月以来,成都高新区本土科技型企业捷报频传。

      1月15日,四川力达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宣布已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上市,有望成为四川首家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民营企业。其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内燃机润滑油成为打动华尔街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3月7日,成都高新区汇利实业、中自尾气、久远新方向等16家企业成功入选“2012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亚太地区500强”。

      3月22日,在市场分析机构App Annie最近发布的全球App开发商2012年收入排行榜前52位名单上,中国区仅有的2家上榜企业--成都数字天空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尼毕鲁科技有限公司均来自成都高新区,这两家专注于手机游戏的公司一季度业绩获得巨大提升。

      奥泰医疗系统责任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Centauri 1.5T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成功在立陶宛实现装机,成为欧盟市场上的第一台中国造1.5T超导磁共振设备。

      创业企业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其拍照分享应用Camera360应用注册用户数量突破1亿,成为诞生于中国西部的首个用户过亿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由成都贝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成像诊断仪”项目,获批进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对国家重点领域建设具有巨大支撑性作用。

      6月8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与成都高新区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共同宣布长期合作战略。其中,德州仪器在其成都制造基地的长期战略,包括一个新的封装测试项目以及对现有晶圆厂的扩建。德州仪器将对以上项目逐步投入,总投资最高可达16.9亿美元,约合100亿元人民币,预计包括厂房、生产设备及土地。

      在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方面,成都高新区取得新突破,保持了高位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3万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100多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120余家。一季度,成都高新区新办企业1080户,同比增长39.53%;新设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总额达226.02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5.4倍。在新增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方面,户均注册资本(金)达到了2092.78万元。在新登记注册的企业中,注册资本(金)上亿的重大项目和大型企业达到16户。

      成都高新区重点项目推进和运行顺利。日立电梯成都项目完成投资4928万元,预计7月份竣工投产;奇宏科技成都生产基地项目完成投资3900万元,已实现部分投产;西门子成都研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2415万元,进入试运行阶段。中电科航空电子产业园项目、优机实业机械零部件研发与定制服务中心项目(一期)、恒安生活用品生产基地项目、中自摩托车尾气净化催化转换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

      苦练内功 挖掘潜力

      内生发力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

      “内生式发展能力增强,既提升了经济的内在素质,又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今后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大力培育创新集群发展,并基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强力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将移动互联网等1~2个优势产业集群做成国内一流、具有全球影响的水平。”付学坤表示,作为四川省、成都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都高新区将按照自主创新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比翼齐飞”的思路,全力以赴、多点支撑、全面发展,努力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首位城市”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013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的众多科技型企业迎来了收获期,经过多年来的培育,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对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成都高新区新闻发言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表示,“成都高新区今后将鼓励本土科技型企业,做强素质,做大规模,努力‘走出去’,抢占、分享全球资源,在全球市场和未来市场提升竞争力。”

      在成都高新区,科技型创新企业聚集壮大,成绩优异,在区域发展中挑起了大梁,这是多年来悉心孵化培育的结果。据了解,成都高新区于2009年首次启动重点企业培育计划,2012年,区财政累计拨付重点培育企业项目扶持资金2.26亿元。2012年,成都高新区重点培育企业实现入库税金17.18亿元,占工业纳税百强企业入库税金(不含享受特殊政策企业)的88.97%;占纳税百万以上工业企业(不包含享受管委会特殊政策企业)入库税金的64.64%。

      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都高新区一直不遗余力开创融资渠道。在今年初,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统借统还贷款业务,并成功为成都安可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鹏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7060万元。

      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区新引进近50名博士,创办了30家高层次人才企业;新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00家,其中移动互联网企业120余家。载体建设方面,移动互联网创业大厦吸引入驻企业达90家,成为发展成都高新区政府示范孵化器的新亮点。

      在知识产权方面,成都高新区近期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今年一季度专利申请量稳步较快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共申请专利1966件,同比增长3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09件,企业专利申请1620件,分别占申请总量的41%和82%,占成都市的33%和32%,获得专利授权236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3件,企业专利授权2186件,分别占成都市的36.4%和35.8%。“过去我们谈招商引资,目光主要盯着欧美等地区的大企业,如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国内大企业,关注行业百强企业,关注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汤继强表示。

      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等挑战,2013年在招商引资方面将如何保持高位增长?汤继强透露了三个“秘诀”:在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中把握主动,借力和创新。一是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找出产业链中的关键或缺失环节,捕捉项目信息,锁定关键企业、重大项目,做强产业链;二是借力航空、铁路、交通等物流方面的提升,把握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突出成都在供应链中的新优势;三是在高端研发、高端制造、高端服务等方面加力,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接下来,成都高新区借力财富全球论坛和华商大会等机遇,挖掘项目信息和资源,同时,通过创新理念,最大限度提升要素资源的使用价值,并继续搞好“三段式”服务,提升现有载体的利用水平与效率。

      走过20多年艰苦创业历程的成都高新区,正迈向一个新的创业阶段,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三次创业”的构想。

      5月30日,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都高新区“借脑”科技部火炬中心高端智库为推动“三次创业”发展建言献策,用“三次创业”构筑“创新发展梦”。

      5月31日,全国“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座谈会举行。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西安、武汉东湖和成都高新区的园区代表,探讨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杨跃成分析,眼下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实现路径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内在发展诉求,成都高新区是成都乃至西部的创新“发动机”,“三次创业”对于驱动创新、扩大开放、为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打开一条更广阔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吸引全球创新要素聚集成都的筑‘梦’窗口。”

      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超表示:成都高新区将继续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深入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坚持以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完善国际化配套服务为基础,加快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转型升级,大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努力把成都高新区建成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聚集西部的首选之地,为推动成都高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天府新城建设上台阶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天府新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成果显著。

      在重大项目方面,各项建设正常推进。1~3月已完成今年省市重点项目计划的25%。腾讯、携程、日立电梯、飞利浦、中国农业银行后台中心、万豪滨河广场、富润国际广场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恒安二期、西门子一期、中电科一期、依米康工厂扩建等项目竣工;地奥成都药业一期、成都国家综合档案馆、阿里巴巴西部基地等9个项目新开工建设。

      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方面,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根据《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2013年第一批、第二批计划》安排,2013年确定新建项目40个,续建项目109个,年度预计完成投资100亿元,成都高新区一季度已完成产值26亿元。

      在农迁房建设方面,11个农迁房300万平方米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农迁房公建配套建设克服困难同步启动,中和农迁房19个公建配套项目大部分项目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

      在道路基础建设方面,工程进度按时完成。元华路基本完工,主辅道均已通车。红星路除障碍段外其余基本完工;绕城段基本完工,正进行收尾工作。绕城立交群元华路互通立交主体已完工、红星路半互通立交除障碍段外其余主体基本完工。此外,锦城湖工程、锦江江滩公园工程基本完工。新城学校正在进行内外装修。

      据了解,成都高新天府新城面积约73平方公里,包括站南组团、大源组团和中和组团。该区域规划定位为“高端产业基地、国际化现代新城”,是以金融服务、总部商务为主体的成都中央商务区。按照“立城优城”战略,成都高新天府新城属于“双核共兴”中的新核,承担着成都的金融中心、商务中心、科技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演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等功能。

      “成都高新区的新城规划建设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于大局,首要任务就是服务于产业发展。”刘超表示,天府新城要集中体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现代”,又要结合成都高新区的特点,做到“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的“四态结合”。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高新区:让梦想照亮新征程

  • 2013年06月2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孵化园秋景

     

      四川广播电视台

     

      天府软件园

     

      双流航空港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启动仪式现场

     

      高新夜景

      从地球仪上看,成都处于欧亚航路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独特,4小时航程可涵盖东亚、东南亚和南亚,6-10小时航程可通达中东和欧洲,甚至比美国西海岸飞欧洲更近。长期以来,成都高新区苦练内功、持之以恒,不断打破各种束缚,走过了从零点起步到辉煌崛起的波澜壮阔22年。

      随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和全球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构建加速,成都高新区经济建设成绩显著,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之一,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成为吸引全球发展要素的强大磁场。

      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的开局之年,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市以至四川省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实施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在打造西部增长极、扩大招商引资、推动“三次创业”、天府新城建设等重要使命上,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数字

      今年1至4月,成都市高新区累计完成产业增加值326.8亿元,同比增长20.7%;工业总产值852亿元,同比增长23.1%;工业增加值240.4亿元,同比增长22%;技工贸总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09亿元,增长2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亿元,增长14.3%。

      高瞻远瞩 抓住机遇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在国家、省、市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都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产业发展、成果转化、招商引资、新城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推进自主创新,构建了涵盖载体、平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的较为完整的科技服务体系。建成了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群体,形成了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梯形融资”服务体系,打造了“盈创动力”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内领先的科技金融应用示范基地。

      成都高新区着力打造西部人才特区,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已成功获批四川省首批省级“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截至2012年底,成都高新区人才总量达22.8万人;累计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95人,创办企业510家,聚集国家“千人计划”14人,四川省“百人计划”56人,“成都人才计划”74人,成都高新区“125计划”106人,省级顶尖团队4个,市级顶尖团队4个,常年保持在孵企业超过2000家。

      成都高新区致力于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环境,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全新的干部和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特色机构,构建了以“331”(即三级政务服务、三段式企业服务、一站式呼叫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务服务体系,受到了区内外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是中国最好的投资、创业、工作和生活区域之一。2013年,成都高新区进一步制定实施《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构建起了国内领先的未来区域竞争新优势。

      未来几年,成都高新区将按照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以及天府新区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带头落实好成都市委“五大兴市战略”,按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标准,努力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最能体现成都核心竞争力、最能代表成都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最能彰显成都时代特色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

      逆流而上 硕果累累

      科技型企业和重点项目齐头并进

      “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成都高新区经济逆势而上,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是本土科技型企业贡献越来越突出,重点项目支撑性作用发挥明显。”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付学坤表示,“成都高新区长期苦练内功、持之以恒,倾斜大量产业资源促进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聚集壮大,如今已经呈现出鲜花遍地、硕果累累的局面,科技型企业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从今年1月以来,成都高新区本土科技型企业捷报频传。

      1月15日,四川力达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宣布已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上市,有望成为四川首家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民营企业。其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内燃机润滑油成为打动华尔街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3月7日,成都高新区汇利实业、中自尾气、久远新方向等16家企业成功入选“2012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亚太地区500强”。

      3月22日,在市场分析机构App Annie最近发布的全球App开发商2012年收入排行榜前52位名单上,中国区仅有的2家上榜企业--成都数字天空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尼毕鲁科技有限公司均来自成都高新区,这两家专注于手机游戏的公司一季度业绩获得巨大提升。

      奥泰医疗系统责任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Centauri 1.5T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成功在立陶宛实现装机,成为欧盟市场上的第一台中国造1.5T超导磁共振设备。

      创业企业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其拍照分享应用Camera360应用注册用户数量突破1亿,成为诞生于中国西部的首个用户过亿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由成都贝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成像诊断仪”项目,获批进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对国家重点领域建设具有巨大支撑性作用。

      6月8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与成都高新区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共同宣布长期合作战略。其中,德州仪器在其成都制造基地的长期战略,包括一个新的封装测试项目以及对现有晶圆厂的扩建。德州仪器将对以上项目逐步投入,总投资最高可达16.9亿美元,约合100亿元人民币,预计包括厂房、生产设备及土地。

      在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方面,成都高新区取得新突破,保持了高位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3万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100多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120余家。一季度,成都高新区新办企业1080户,同比增长39.53%;新设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总额达226.02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5.4倍。在新增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方面,户均注册资本(金)达到了2092.78万元。在新登记注册的企业中,注册资本(金)上亿的重大项目和大型企业达到16户。

      成都高新区重点项目推进和运行顺利。日立电梯成都项目完成投资4928万元,预计7月份竣工投产;奇宏科技成都生产基地项目完成投资3900万元,已实现部分投产;西门子成都研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2415万元,进入试运行阶段。中电科航空电子产业园项目、优机实业机械零部件研发与定制服务中心项目(一期)、恒安生活用品生产基地项目、中自摩托车尾气净化催化转换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

      苦练内功 挖掘潜力

      内生发力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

      “内生式发展能力增强,既提升了经济的内在素质,又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今后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大力培育创新集群发展,并基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强力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将移动互联网等1~2个优势产业集群做成国内一流、具有全球影响的水平。”付学坤表示,作为四川省、成都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都高新区将按照自主创新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比翼齐飞”的思路,全力以赴、多点支撑、全面发展,努力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首位城市”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013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的众多科技型企业迎来了收获期,经过多年来的培育,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对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成都高新区新闻发言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表示,“成都高新区今后将鼓励本土科技型企业,做强素质,做大规模,努力‘走出去’,抢占、分享全球资源,在全球市场和未来市场提升竞争力。”

      在成都高新区,科技型创新企业聚集壮大,成绩优异,在区域发展中挑起了大梁,这是多年来悉心孵化培育的结果。据了解,成都高新区于2009年首次启动重点企业培育计划,2012年,区财政累计拨付重点培育企业项目扶持资金2.26亿元。2012年,成都高新区重点培育企业实现入库税金17.18亿元,占工业纳税百强企业入库税金(不含享受特殊政策企业)的88.97%;占纳税百万以上工业企业(不包含享受管委会特殊政策企业)入库税金的64.64%。

      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都高新区一直不遗余力开创融资渠道。在今年初,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统借统还贷款业务,并成功为成都安可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鹏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7060万元。

      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区新引进近50名博士,创办了30家高层次人才企业;新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00家,其中移动互联网企业120余家。载体建设方面,移动互联网创业大厦吸引入驻企业达90家,成为发展成都高新区政府示范孵化器的新亮点。

      在知识产权方面,成都高新区近期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今年一季度专利申请量稳步较快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共申请专利1966件,同比增长3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09件,企业专利申请1620件,分别占申请总量的41%和82%,占成都市的33%和32%,获得专利授权236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3件,企业专利授权2186件,分别占成都市的36.4%和35.8%。“过去我们谈招商引资,目光主要盯着欧美等地区的大企业,如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国内大企业,关注行业百强企业,关注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汤继强表示。

      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等挑战,2013年在招商引资方面将如何保持高位增长?汤继强透露了三个“秘诀”:在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中把握主动,借力和创新。一是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找出产业链中的关键或缺失环节,捕捉项目信息,锁定关键企业、重大项目,做强产业链;二是借力航空、铁路、交通等物流方面的提升,把握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突出成都在供应链中的新优势;三是在高端研发、高端制造、高端服务等方面加力,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接下来,成都高新区借力财富全球论坛和华商大会等机遇,挖掘项目信息和资源,同时,通过创新理念,最大限度提升要素资源的使用价值,并继续搞好“三段式”服务,提升现有载体的利用水平与效率。

      走过20多年艰苦创业历程的成都高新区,正迈向一个新的创业阶段,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三次创业”的构想。

      5月30日,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都高新区“借脑”科技部火炬中心高端智库为推动“三次创业”发展建言献策,用“三次创业”构筑“创新发展梦”。

      5月31日,全国“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座谈会举行。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西安、武汉东湖和成都高新区的园区代表,探讨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杨跃成分析,眼下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实现路径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内在发展诉求,成都高新区是成都乃至西部的创新“发动机”,“三次创业”对于驱动创新、扩大开放、为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打开一条更广阔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吸引全球创新要素聚集成都的筑‘梦’窗口。”

      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超表示:成都高新区将继续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深入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坚持以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完善国际化配套服务为基础,加快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转型升级,大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努力把成都高新区建成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聚集西部的首选之地,为推动成都高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天府新城建设上台阶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天府新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成果显著。

      在重大项目方面,各项建设正常推进。1~3月已完成今年省市重点项目计划的25%。腾讯、携程、日立电梯、飞利浦、中国农业银行后台中心、万豪滨河广场、富润国际广场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恒安二期、西门子一期、中电科一期、依米康工厂扩建等项目竣工;地奥成都药业一期、成都国家综合档案馆、阿里巴巴西部基地等9个项目新开工建设。

      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方面,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根据《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2013年第一批、第二批计划》安排,2013年确定新建项目40个,续建项目109个,年度预计完成投资100亿元,成都高新区一季度已完成产值26亿元。

      在农迁房建设方面,11个农迁房300万平方米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农迁房公建配套建设克服困难同步启动,中和农迁房19个公建配套项目大部分项目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

      在道路基础建设方面,工程进度按时完成。元华路基本完工,主辅道均已通车。红星路除障碍段外其余基本完工;绕城段基本完工,正进行收尾工作。绕城立交群元华路互通立交主体已完工、红星路半互通立交除障碍段外其余主体基本完工。此外,锦城湖工程、锦江江滩公园工程基本完工。新城学校正在进行内外装修。

      据了解,成都高新天府新城面积约73平方公里,包括站南组团、大源组团和中和组团。该区域规划定位为“高端产业基地、国际化现代新城”,是以金融服务、总部商务为主体的成都中央商务区。按照“立城优城”战略,成都高新天府新城属于“双核共兴”中的新核,承担着成都的金融中心、商务中心、科技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演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等功能。

      “成都高新区的新城规划建设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于大局,首要任务就是服务于产业发展。”刘超表示,天府新城要集中体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现代”,又要结合成都高新区的特点,做到“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的“四态结合”。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