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美丽绵阳冲刺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

  • 2013年04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

     

      长虹PDP模组生产线

     

      绵阳市华瑞汽车S30生产线

     

      越王楼

     

      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成就展馆--科技魔方

      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

      城市名片

      绵阳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科技城,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众多荣誉称号。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绵阳遭受了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5年来,绵阳市统筹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奇迹,走出了“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绵阳以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为载体,坚持科技立市、工业兴市,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个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绵阳正加速崛起。

      与科技城建设同行 与发展同步

      A

      探索体制机制

      新路径

      “如果没有科技城建设,就没有学校的今天。”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俊波深有感触地说。2001年学校董事会刚成立时,只有21个董事单位,如今已增加至49家。依托联合办学,学校聚集了绵阳丰富的科技资源,建筑、农学、核科学等专业步入全国高校前列。

      与科技城建设同行,与发展同步。作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的一个缩影,西南科大的这种变化来源于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集国家力量建设一个城市,在全国并不多见,从中可以窥知绵阳在国家大战略中的分量:在国家实施的17个科技重大专项中,有3个核心任务承担单位在绵阳;国务院先后就绵阳科技城建设出台4个文件;仅第9次部际协调小组会议,国家部委给予支持解决的事项就达52项。

      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成员由11个增至现在的18个,省政府下放了19项经济管理权限,部省在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

      通过完善院地、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民融合工作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得到及时研究解决。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平台,绵阳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和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构建起了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绵阳科技城设立了重点针对军民融合企业的创新基金专项,联合共建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军民融合促进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

      产业牵引、开放驱动,绵阳把激发内在活力与培育外部动力有机结合,初步形成军民融合发展四种路径:以利尔化学为代表的“院所自转模式”,以长虹集团为代表的“军工自转模式”,以九九瑞迪为代表的“院企联转模式”,以龙兴科技为代表的“民企参军模式”。目前,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覆盖了电子信息、空气动力、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余个专业领域,培育了军民融合企业172家。

      科技城建设,人才是根本。为释放各类人才潜能,绵阳大胆“试水”。近日,绵阳向全市60多万优秀人才发出邀请,鼓励各类人才在绵阳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市上出台了《关于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的意见(试行)》,采取“政策激励+政治激励+经济奖励”的方式,积极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向绵阳科技生产一线流动,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

      B

      构建创新驱动

      新平台

      多年来,绵阳在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上孜孜以求。目前,绵阳科技城已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7个,创业服务、融资担保、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180多个,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如此多的科技资源如何整合?联合攻关成为科研院所、企业的共识。去年11月5日,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绵阳开出百万年薪,广发“英雄帖”,招聘研究院院长。绵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将以绵阳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攻关为方向,目标锁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三网融合”等新兴产业。为整合产业链上的科技资源,绵阳相继成立PDP、半导体照明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超过160家。联盟成为了绵阳产业技术创新的“大本营”。

      去年3月,绵阳市成功获批成为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去年6月,农行绵阳高新科技支行、绵阳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两家科技专营支行正式挂牌,支持科技型企业327户发展,发放贷款81.8亿元,绵阳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扬帆起航”。

      搭建孵化平台,助推创新驱动。去年12月9日,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投入使用,良好的孵化环境,引得山东浪潮、无锡感知物联、成都傲龙等30多家高科技企业纷至沓来。仅仅22天后,占地17.7公顷的创新中心二期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底全面建成投入运行。

      通过市场导向,绵阳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产权交易四大平台,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了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产品。目前,绵阳已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2个、各类专业孵化器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累计完成新产品、新技术近4000项。

      备受瞩目的“三新城”建设为绵阳科技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试验新区风洞建设顺利推进,其中一座风洞已建成并开始承担型号试验,新区计划于2014年底初步建成;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要厂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预计2015年交付验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某重大专项工程建设选址在中咨公司组织的专家论证答辩中,绵阳综合评价排名第一。

      工业强市“加减法”

      增添项目--做大工业增量

      2012年,绵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0亿元,但工业存量比重偏大、工业增量不足困境依旧。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绵阳开出的药方是,加快新增工业项目建设,做大工业经济增量。

      去年,旭虹光电玻璃基板、川渝中烟绵阳分厂等项目竣工投产,东材科技二期、芯联芯光通信产业园等项目顺利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优化了绵阳工业经济结构,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绵阳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绵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早在去年底,绵阳就对在建重点项目进行了逐一排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仅今年一季度,绵阳就开工35个工业项目,竣工37个。今年,绵阳首批80个重点工业项目已明确,这批项目总投资386.7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06.9亿元。

      为实现工业经济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今年,绵阳强力实施“园区千百亿工程”,力争年内新增省级开发区1-2个,建成6个百亿园区,全市产业园区产值达到1730亿元,同比增长16.6%。

      在绵阳,依托主导产业,光电产业园、电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发展后劲强的特色园区破茧,绵阳工业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

      狠抓技改--做活工业存量

      去年,绵阳市“2+4”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1704.3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9.1%,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89.9%。如何增加存量企业产能、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绵阳的答案是,狠抓工业技改。

      在经开区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毒莠定生产线操作间,线长杨文兴正和同事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去年,利尔化学投资2000多万元,对毒莠定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的智能化。“以前,我们一个班组大概有20个人,现在精简到9个人,但产量却比原来提高了两三倍,生产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杨文兴说。

      作为我国最大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农药产品生产企业,利尔化学已改造像毒莠这样的生产线共5条。持续的技改让公司尝到了甜头。2012年,公司产量提升40%,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了20%,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产品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虹公司与我国台湾东元电机公司合作,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购买全套生产设备,引进世界先进的压缩机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最有竞争力的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走进长虹东元公司,今年一月投产的节能环保空调压缩机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每天双班产能达5000台,产品产销两旺,今年销量锁定在70万台,预计销售收入将达2.66亿元。

      无中生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如何将绵阳富集的科技资源潜力释放出来?经过梳理,绵阳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以6户国家级、4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创新平台,跟踪推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和重点新产品创新,确立了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2年,绵阳成立了智能电视产业联盟、空管系统产业联盟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联盟的作用日益凸显,2012年,联盟实现工业总产值91.2亿元,带动绵阳本地60户企业。今年,绵阳计划再组建“保和富山节能环保”、“电子浆”“东材改性材料”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

      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让人们对绵阳有了新猜想。国家低空空域开放,给通用航空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以来,“通用航空”在绵阳成为一个热词。去年11月,九洲集团牵头成立的四川空管系统产业联盟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绵阳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条件得天独厚: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长虹集团、九洲集团、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等与航空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业聚集绵阳。

      打通绵阳的“财富经脉”

      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

      2012年底,绵阳首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榜,与成都一道成为四川省仅有的两个入榜城市。《福布斯》申明:“推出此榜旨在为企业家、投资者寻找合适的投资目的地作参考。”绵阳上榜,无疑是对其投资环境的高度认可。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的背景下,绵阳正以重商亲商,高位求进的姿态,深入推动开放合作,全力打通投资绵阳的“财富经脉”。

      为了给投资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绵阳在四川最早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章对外”审批制度。近几年,绵阳又通过推进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2年行政审批事项较2009年减少34.7%,审批承诺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平均提速75.2%。

      但这还不够!2013年4月,绵阳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工作。一方面从机制上着手,更关键的则是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在全市树立一种“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的发展意识。

      改善投资环境,离不开干部管理方式的转变。变被动的“要我干”,到主动的“我要干”,绵阳引入监督评议作用,以“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为抓手,充分调动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环境。

      同时,深化网络理政,办好“绵阳清风”微博,畅通96960效能投诉举报电话,对群众、网络反映涉及投资环境的举报投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在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处理。

      绵阳计划通过半年左右的集中整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维护市场公平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强投资环境的内功,加快把绵阳打造为投资西部的“财富洼地”。

      开创发展共赢的新局面

      当前,产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顺应趋势,绵阳在强化投资环境的同时,也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积极融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

      2012年7月底,绵阳分别在上海、深圳、青岛、福州成立了4处投资促进分局,分别对应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闽东南等沿海发达地区。与东部产业直接对接,其背后显示的是绵阳的开放胸怀,以及在招商引资上主动出击。

      以核心科技优势为底,以主动对接为桥梁,绵阳科技产业落户的进度超乎想象,也带来了许多“一拍即合”的合作。2012年11月,在绵阳市投资促进局青岛分局的“牵线”下,国内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来自山东的浪潮集团正式与绵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绵阳云计算中心。而这一过程,仅用了两个半月。

      “全链条”的产业规划和招商模式,吸引了沿海产业转移及关联企业竞相入驻。走进游仙区石马镇绵阳科技城电梯产业园内,四川科莱电梯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井然有序。科莱电梯公司副总经理杨平华介绍,自春节开工以来,公司订单不断。为抢订单,所有生产线开足了马力生产,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一季度,我们的产值达5000余万元。”园区第二家整机企业台湾腾达电梯正抓紧建设,广东佛山菱王电梯、苏州新科导轨等6家电梯整机及配套企业即将入驻,2013年预计将实现产值8亿元。

      3月底,保和富山首个进驻项目铜鑫铜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铜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公司总经理刘汉玖告诉我们,一季度公司已完成98个订单,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而后三季度的订单总额达到近20亿元。围绕“铜”做文章,一条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引得来,留得下。绵阳招商引资的速度和效率不断被刷新。招商引资,铜鑫铜业、芯联芯、鸿琪、锐洋4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开创了绵阳招商从签约到落户的新速度。到西部,到绵阳,发展共赢,正成为海内外众多企业家的共识。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美丽绵阳冲刺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

  • 2013年04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

     

      长虹PDP模组生产线

     

      绵阳市华瑞汽车S30生产线

     

      越王楼

     

      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成就展馆--科技魔方

      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

      城市名片

      绵阳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科技城,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众多荣誉称号。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绵阳遭受了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5年来,绵阳市统筹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奇迹,走出了“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绵阳以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为载体,坚持科技立市、工业兴市,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个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绵阳正加速崛起。

      与科技城建设同行 与发展同步

      A

      探索体制机制

      新路径

      “如果没有科技城建设,就没有学校的今天。”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俊波深有感触地说。2001年学校董事会刚成立时,只有21个董事单位,如今已增加至49家。依托联合办学,学校聚集了绵阳丰富的科技资源,建筑、农学、核科学等专业步入全国高校前列。

      与科技城建设同行,与发展同步。作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的一个缩影,西南科大的这种变化来源于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集国家力量建设一个城市,在全国并不多见,从中可以窥知绵阳在国家大战略中的分量:在国家实施的17个科技重大专项中,有3个核心任务承担单位在绵阳;国务院先后就绵阳科技城建设出台4个文件;仅第9次部际协调小组会议,国家部委给予支持解决的事项就达52项。

      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成员由11个增至现在的18个,省政府下放了19项经济管理权限,部省在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

      通过完善院地、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民融合工作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得到及时研究解决。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平台,绵阳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和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构建起了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绵阳科技城设立了重点针对军民融合企业的创新基金专项,联合共建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军民融合促进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

      产业牵引、开放驱动,绵阳把激发内在活力与培育外部动力有机结合,初步形成军民融合发展四种路径:以利尔化学为代表的“院所自转模式”,以长虹集团为代表的“军工自转模式”,以九九瑞迪为代表的“院企联转模式”,以龙兴科技为代表的“民企参军模式”。目前,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覆盖了电子信息、空气动力、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余个专业领域,培育了军民融合企业172家。

      科技城建设,人才是根本。为释放各类人才潜能,绵阳大胆“试水”。近日,绵阳向全市60多万优秀人才发出邀请,鼓励各类人才在绵阳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市上出台了《关于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的意见(试行)》,采取“政策激励+政治激励+经济奖励”的方式,积极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向绵阳科技生产一线流动,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

      B

      构建创新驱动

      新平台

      多年来,绵阳在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上孜孜以求。目前,绵阳科技城已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7个,创业服务、融资担保、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180多个,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如此多的科技资源如何整合?联合攻关成为科研院所、企业的共识。去年11月5日,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绵阳开出百万年薪,广发“英雄帖”,招聘研究院院长。绵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将以绵阳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攻关为方向,目标锁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三网融合”等新兴产业。为整合产业链上的科技资源,绵阳相继成立PDP、半导体照明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超过160家。联盟成为了绵阳产业技术创新的“大本营”。

      去年3月,绵阳市成功获批成为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去年6月,农行绵阳高新科技支行、绵阳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两家科技专营支行正式挂牌,支持科技型企业327户发展,发放贷款81.8亿元,绵阳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扬帆起航”。

      搭建孵化平台,助推创新驱动。去年12月9日,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投入使用,良好的孵化环境,引得山东浪潮、无锡感知物联、成都傲龙等30多家高科技企业纷至沓来。仅仅22天后,占地17.7公顷的创新中心二期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底全面建成投入运行。

      通过市场导向,绵阳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产权交易四大平台,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了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产品。目前,绵阳已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2个、各类专业孵化器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累计完成新产品、新技术近4000项。

      备受瞩目的“三新城”建设为绵阳科技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试验新区风洞建设顺利推进,其中一座风洞已建成并开始承担型号试验,新区计划于2014年底初步建成;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要厂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预计2015年交付验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某重大专项工程建设选址在中咨公司组织的专家论证答辩中,绵阳综合评价排名第一。

      工业强市“加减法”

      增添项目--做大工业增量

      2012年,绵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0亿元,但工业存量比重偏大、工业增量不足困境依旧。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绵阳开出的药方是,加快新增工业项目建设,做大工业经济增量。

      去年,旭虹光电玻璃基板、川渝中烟绵阳分厂等项目竣工投产,东材科技二期、芯联芯光通信产业园等项目顺利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优化了绵阳工业经济结构,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绵阳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绵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早在去年底,绵阳就对在建重点项目进行了逐一排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仅今年一季度,绵阳就开工35个工业项目,竣工37个。今年,绵阳首批80个重点工业项目已明确,这批项目总投资386.7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06.9亿元。

      为实现工业经济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今年,绵阳强力实施“园区千百亿工程”,力争年内新增省级开发区1-2个,建成6个百亿园区,全市产业园区产值达到1730亿元,同比增长16.6%。

      在绵阳,依托主导产业,光电产业园、电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发展后劲强的特色园区破茧,绵阳工业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

      狠抓技改--做活工业存量

      去年,绵阳市“2+4”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1704.3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9.1%,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89.9%。如何增加存量企业产能、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绵阳的答案是,狠抓工业技改。

      在经开区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毒莠定生产线操作间,线长杨文兴正和同事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去年,利尔化学投资2000多万元,对毒莠定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的智能化。“以前,我们一个班组大概有20个人,现在精简到9个人,但产量却比原来提高了两三倍,生产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杨文兴说。

      作为我国最大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农药产品生产企业,利尔化学已改造像毒莠这样的生产线共5条。持续的技改让公司尝到了甜头。2012年,公司产量提升40%,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了20%,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产品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虹公司与我国台湾东元电机公司合作,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购买全套生产设备,引进世界先进的压缩机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最有竞争力的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走进长虹东元公司,今年一月投产的节能环保空调压缩机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每天双班产能达5000台,产品产销两旺,今年销量锁定在70万台,预计销售收入将达2.66亿元。

      无中生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如何将绵阳富集的科技资源潜力释放出来?经过梳理,绵阳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以6户国家级、4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创新平台,跟踪推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和重点新产品创新,确立了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2年,绵阳成立了智能电视产业联盟、空管系统产业联盟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联盟的作用日益凸显,2012年,联盟实现工业总产值91.2亿元,带动绵阳本地60户企业。今年,绵阳计划再组建“保和富山节能环保”、“电子浆”“东材改性材料”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

      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让人们对绵阳有了新猜想。国家低空空域开放,给通用航空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以来,“通用航空”在绵阳成为一个热词。去年11月,九洲集团牵头成立的四川空管系统产业联盟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绵阳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条件得天独厚: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长虹集团、九洲集团、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等与航空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业聚集绵阳。

      打通绵阳的“财富经脉”

      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

      2012年底,绵阳首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榜,与成都一道成为四川省仅有的两个入榜城市。《福布斯》申明:“推出此榜旨在为企业家、投资者寻找合适的投资目的地作参考。”绵阳上榜,无疑是对其投资环境的高度认可。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的背景下,绵阳正以重商亲商,高位求进的姿态,深入推动开放合作,全力打通投资绵阳的“财富经脉”。

      为了给投资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绵阳在四川最早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章对外”审批制度。近几年,绵阳又通过推进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2年行政审批事项较2009年减少34.7%,审批承诺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平均提速75.2%。

      但这还不够!2013年4月,绵阳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工作。一方面从机制上着手,更关键的则是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在全市树立一种“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的发展意识。

      改善投资环境,离不开干部管理方式的转变。变被动的“要我干”,到主动的“我要干”,绵阳引入监督评议作用,以“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为抓手,充分调动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环境。

      同时,深化网络理政,办好“绵阳清风”微博,畅通96960效能投诉举报电话,对群众、网络反映涉及投资环境的举报投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在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处理。

      绵阳计划通过半年左右的集中整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维护市场公平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强投资环境的内功,加快把绵阳打造为投资西部的“财富洼地”。

      开创发展共赢的新局面

      当前,产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顺应趋势,绵阳在强化投资环境的同时,也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积极融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

      2012年7月底,绵阳分别在上海、深圳、青岛、福州成立了4处投资促进分局,分别对应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闽东南等沿海发达地区。与东部产业直接对接,其背后显示的是绵阳的开放胸怀,以及在招商引资上主动出击。

      以核心科技优势为底,以主动对接为桥梁,绵阳科技产业落户的进度超乎想象,也带来了许多“一拍即合”的合作。2012年11月,在绵阳市投资促进局青岛分局的“牵线”下,国内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来自山东的浪潮集团正式与绵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绵阳云计算中心。而这一过程,仅用了两个半月。

      “全链条”的产业规划和招商模式,吸引了沿海产业转移及关联企业竞相入驻。走进游仙区石马镇绵阳科技城电梯产业园内,四川科莱电梯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井然有序。科莱电梯公司副总经理杨平华介绍,自春节开工以来,公司订单不断。为抢订单,所有生产线开足了马力生产,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一季度,我们的产值达5000余万元。”园区第二家整机企业台湾腾达电梯正抓紧建设,广东佛山菱王电梯、苏州新科导轨等6家电梯整机及配套企业即将入驻,2013年预计将实现产值8亿元。

      3月底,保和富山首个进驻项目铜鑫铜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铜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公司总经理刘汉玖告诉我们,一季度公司已完成98个订单,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而后三季度的订单总额达到近20亿元。围绕“铜”做文章,一条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引得来,留得下。绵阳招商引资的速度和效率不断被刷新。招商引资,铜鑫铜业、芯联芯、鸿琪、锐洋4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开创了绵阳招商从签约到落户的新速度。到西部,到绵阳,发展共赢,正成为海内外众多企业家的共识。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