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创建推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构建
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场会现场
“每个村社都配有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农作物要定时抽检农残是否超标、红白喜事要求必须及时上报。”11月15日上午,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绵阳三台县召开,作为“东道主”,三台县食安办负责人首先向与会代表亮出了三台经验。
各展所长,“论道”食品安全监管。当日下午,来自全省23个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12个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从监管网络建设、完善机制体制、破解难点盲点等方面分享了各自食品安全监管的创新举措,向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发起了冲击。
“目前已形成你追我赶的示范创建氛围,创建效果初见端倪。”省食安办主任崔兆全表示,本次现场会涌现出了许多新经验、新做法,有利于各地的交流学习;以评促建,在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区)过程中全面提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与会代表参观绿色有机食品
强化责任对标创建对食品安全“零容忍”
“我们对照标准要求,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几十项要求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乡镇、街道,对创建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青白江区代理区长刘筱柳说,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该区还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创建,聘请了23名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监督创建落实情况。
大竹县在创建过程中,将食品安全直接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政绩和升迁相挂钩,对食品安全“零容忍”。大竹县食安委负责人透露,已将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纳入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
而在强化机构保障上,截至目前全省已有眉山、南充等7个市州成立了独立的市级食安办,三台、南江等数十个县成立独立食安办,乡镇和村社的食品安全监管、协管机构也已在部分地方开始施行,其中,南溪区在村社配备了食品安全信息员238名,联络员1507名,还聘请了335名义务监督员,逐步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上下整体联动、全域齐抓共管机制。
据了解,根据评选标准,示范创建对食品安全问题实施“一票否决”,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必须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监督网络,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等环节抽检合格率必须达到较高标准,如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餐饮信息公示率达到95%以上。目前,全省各县(市、区)正通过各种举措,向评选标准看齐。
因地制宜创新监管长效机制效果初显
“创建不是终极目标,我们将以创建为契机,构建起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南溪区区长肖敏表示,比如为打造南溪“四川白鹅”品牌,该区从源头抓起,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全区85个规模化养殖场实行生产日志、病疫情处方制和上市休药制,在强化饮食安全同时,更好服务食品产业发展。
为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南江县探索建立了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学校负责人陪餐制、目标管理制等长效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也加强对食品采购、配送、加工、就餐等环节的监管;青川县全面推行了“技能炊事员”、“卫生监督员”、“学校食品检测员”等“七员”管理模式,并突出对农村学生营养餐的监管。
针对废弃油脂、小作坊、小摊贩等监管难点,大英县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了监管职责、标准等,今年督促约束全县341家小作坊实现了餐厨垃圾和生产食品达标处理。而对超市熟食无保质期监管没有标准情况,青川县今年出台了《超市熟食及现做现卖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采取隐患排查、高风险食品监督抽样等监管办法弥补了标准缺位的监管盲区。
作为食品安全主体,对辖区内少数企业对食品安全不重视情况,青川县食安委负责人表示,正采取典型教育、政策引导、查处惩戒等办法督促企业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而据了解,为加强我省食品企业安全意识,在食品企业中掀起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的热潮,省食安办及市州食安办还将通过举办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现场会、食品安全培训会等方式督促企业把好食品安全关。
相关报道
眉山市食安办挂牌成立
11月13日,眉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内设2个科级机构,行政编制为6人,将承担起该市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开展食品安全重大整顿治理和联合检查行动等职责。至此,我省已有7个市(州)单独设立了市级食安办。
据了解,眉山市是农副产品加工大市,奶业和泡菜产业尤为发达。为确保食品安全,今年来该市先后开展了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畜禽屠宰、调味品、餐饮具等专项整治,全市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新成立的食安办将有力加强该市食品安全综合管理能力。
省食安办负责人透露,自去年9月省食安办单独设立以来,我省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正加速完善。目前已有眉山、南充、自贡、内江等7个市(州)成立了独立的市级食安办,县级及乡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也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