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谈“新区效应”与天府新区发展优势

  • 2011年08月3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后强

      天府新区要形成有别于成都、重庆的鲜明的“天府特色”,辩证思考是关键,纵深开放是前提,走向国际是出路,对接市场是正道,调整结构是主线,突出高端是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是要害,弘扬创业精神是根本。

      新区泛指重定边界的已建立完备独立调控系统的行政区域。它无规模的限制,大则如省市,中则为区县,小则有乡镇,均可设置新区。

      从理论上讲,新区内部具有统一性和同源性,对外具有差异性和竞争性,新区建立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有效形成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动因和新推力。从实践来看,我国对行政区划进行过多次调整,已先后成立了一些新的省区、市县和新城区。新区的发展已表明,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新城区的建立,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行政限制的“诸侯格局”,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的总量。这是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作用的例证,这种效应即为“新区效应”。

      “新区效应”就是“酵母”效应和“聚变”效应,因为新区是一个晶核,一个品牌,一个标杆,一个门户,一个基地,一个平台,一面旗帜。新区是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引擎,是发展高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和自主创新的摇篮,是产城融合、文化多元、特色鲜明、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新城区。“新区效应”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增量反映,包含“四个特性”,体现“四个优势”,可产生“四种力量”。

      ——四个特性:潜在性、时效性、原创性、两重性。一是潜在性。新区效应可以感觉和利用,但并不表现为显性的物质形态,而是一种需要挖掘、提取和运用的潜能、潜质、潜力,需要卓越的努力才能使其显化并转化成财富。二是时效性。新区效应在建区之初效力最大,随着时间推移而递减,时效期限一般为5年至10年。三是原创性。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新区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有极强的探索性,需要勇气与智慧。四是两重性。新区效应具有发展的正负性与风险性,利用得当可产生正反馈,带来增值效应,反之则产生负反馈,带来负面影响。

      ——四个优势:成本优势、政策优势、机制优势、聚变优势。一是成本优势。新区可吸取和借鉴先行者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节省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发挥成本优势的关键是人才队伍。二是政策优势。新区有政策上的某些优惠和扶持以及利益倾斜,而发挥政策优势的关键是抓准机遇,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产生嫁接效应和放大效应。三是机制优势。新区可完全按新的规则和轨道运行,建立全新的决策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而发挥机制优势的关键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四是聚变优势。新区的干部职工来自四面八方,具有移民文化的杂交特色,思想意识和文化知识可以互补与融合,可产生“1+1>2”的非线性协同效应;而发挥聚变优势的关键是优化配置,软硬环境适宜。

      ——四种力量:启动力量、形象力量、期待力量、感召力量。一是启动力量。新区的成立使区域内潜在的发展冲动变为现实,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各种发展力量迅速得到释放,引发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人才队伍的组织与培养、管理体制的重构与创新,其功能的完善也会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形象力量。新区新机制、新风貌、新发展,高起点、高品位、高效率,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极强的标识效果和影响力。三是期待力量。即上级机关、基层群众和周边省区的极大关注,对新区寄予的厚望与期待,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四是感召力量。即新区的发展可为人才能量的释放和企业组织的成长提供机遇与舞台,由新机制和新形象构成一个“强磁场”,对区外的经济组织和资金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

      要把“新区效应”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总的原则是抓住“四个特性”,发挥“四个优势”,整合“四种力量”。也就是以国际惯例和国内经验为参照,确定发展战略,作好远景规划,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在“新区效应”的有效时段内,使新区成为投资、投智、投身、投物的热点;引进高级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名牌企业、引进建设资金,利用政策优势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和高科技产业企业,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从“新区效应”看天府新区,天府新区的定位是,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核心功能包括“一门户即内陆开放门户、两基地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高端制造业基地,两中心即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中心”。天府新区,由于地处东西南北之心,成都与重庆的“中间态”,其“新区效应”带有一定的负效应,即“过渡带”现象。成都、重庆这两个经济增长极,有可能挤占天府新区的经济要素和发展空间,削弱天府新区对经济的聚集和吸纳能力。但由于天府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战略地位突出、交通设施完备、产业基础良好、自然条件优越、科教实力雄厚、文化积淀深厚等,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通过培育“四种效应”,再造发展优势:一是培育“硅谷效应”。在“过渡带”上构造“吸引点”,点燃高新技术火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以开明、开放的政策吸引区外资源,形成倒流现象,变“过道”为“驻留”。二是培育“支点效应”。天府新区是东西南北之“重心点”、成渝经济区“双核五带”的核心,能肩挑两市产生“支点效应”,完全可以和“两江新区”一起成为成渝经济区的 “两个轮子”,构成新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培育“分流效应”。天府新区是东西南北交点上的“中驿站”,可“过滤”和“截留”四方线上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产生“分流效应”。四是培育“势差效应”。天府新区与成都、重庆等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相比,在历史文化、行政体制、自然资源、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和差距。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动力,由此可产生“势差效应”。同时,成都、重庆的发展对天府新区也有扩散、辐射、示范和牵引作用。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谈“新区效应”与天府新区发展优势

  • 2011年08月3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后强

      天府新区要形成有别于成都、重庆的鲜明的“天府特色”,辩证思考是关键,纵深开放是前提,走向国际是出路,对接市场是正道,调整结构是主线,突出高端是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是要害,弘扬创业精神是根本。

      新区泛指重定边界的已建立完备独立调控系统的行政区域。它无规模的限制,大则如省市,中则为区县,小则有乡镇,均可设置新区。

      从理论上讲,新区内部具有统一性和同源性,对外具有差异性和竞争性,新区建立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有效形成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动因和新推力。从实践来看,我国对行政区划进行过多次调整,已先后成立了一些新的省区、市县和新城区。新区的发展已表明,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新城区的建立,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行政限制的“诸侯格局”,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的总量。这是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作用的例证,这种效应即为“新区效应”。

      “新区效应”就是“酵母”效应和“聚变”效应,因为新区是一个晶核,一个品牌,一个标杆,一个门户,一个基地,一个平台,一面旗帜。新区是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引擎,是发展高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和自主创新的摇篮,是产城融合、文化多元、特色鲜明、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新城区。“新区效应”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增量反映,包含“四个特性”,体现“四个优势”,可产生“四种力量”。

      ——四个特性:潜在性、时效性、原创性、两重性。一是潜在性。新区效应可以感觉和利用,但并不表现为显性的物质形态,而是一种需要挖掘、提取和运用的潜能、潜质、潜力,需要卓越的努力才能使其显化并转化成财富。二是时效性。新区效应在建区之初效力最大,随着时间推移而递减,时效期限一般为5年至10年。三是原创性。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新区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有极强的探索性,需要勇气与智慧。四是两重性。新区效应具有发展的正负性与风险性,利用得当可产生正反馈,带来增值效应,反之则产生负反馈,带来负面影响。

      ——四个优势:成本优势、政策优势、机制优势、聚变优势。一是成本优势。新区可吸取和借鉴先行者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节省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发挥成本优势的关键是人才队伍。二是政策优势。新区有政策上的某些优惠和扶持以及利益倾斜,而发挥政策优势的关键是抓准机遇,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产生嫁接效应和放大效应。三是机制优势。新区可完全按新的规则和轨道运行,建立全新的决策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而发挥机制优势的关键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四是聚变优势。新区的干部职工来自四面八方,具有移民文化的杂交特色,思想意识和文化知识可以互补与融合,可产生“1+1>2”的非线性协同效应;而发挥聚变优势的关键是优化配置,软硬环境适宜。

      ——四种力量:启动力量、形象力量、期待力量、感召力量。一是启动力量。新区的成立使区域内潜在的发展冲动变为现实,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各种发展力量迅速得到释放,引发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人才队伍的组织与培养、管理体制的重构与创新,其功能的完善也会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形象力量。新区新机制、新风貌、新发展,高起点、高品位、高效率,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极强的标识效果和影响力。三是期待力量。即上级机关、基层群众和周边省区的极大关注,对新区寄予的厚望与期待,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四是感召力量。即新区的发展可为人才能量的释放和企业组织的成长提供机遇与舞台,由新机制和新形象构成一个“强磁场”,对区外的经济组织和资金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

      要把“新区效应”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总的原则是抓住“四个特性”,发挥“四个优势”,整合“四种力量”。也就是以国际惯例和国内经验为参照,确定发展战略,作好远景规划,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在“新区效应”的有效时段内,使新区成为投资、投智、投身、投物的热点;引进高级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名牌企业、引进建设资金,利用政策优势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和高科技产业企业,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从“新区效应”看天府新区,天府新区的定位是,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核心功能包括“一门户即内陆开放门户、两基地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高端制造业基地,两中心即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中心”。天府新区,由于地处东西南北之心,成都与重庆的“中间态”,其“新区效应”带有一定的负效应,即“过渡带”现象。成都、重庆这两个经济增长极,有可能挤占天府新区的经济要素和发展空间,削弱天府新区对经济的聚集和吸纳能力。但由于天府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战略地位突出、交通设施完备、产业基础良好、自然条件优越、科教实力雄厚、文化积淀深厚等,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通过培育“四种效应”,再造发展优势:一是培育“硅谷效应”。在“过渡带”上构造“吸引点”,点燃高新技术火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以开明、开放的政策吸引区外资源,形成倒流现象,变“过道”为“驻留”。二是培育“支点效应”。天府新区是东西南北之“重心点”、成渝经济区“双核五带”的核心,能肩挑两市产生“支点效应”,完全可以和“两江新区”一起成为成渝经济区的 “两个轮子”,构成新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培育“分流效应”。天府新区是东西南北交点上的“中驿站”,可“过滤”和“截留”四方线上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产生“分流效应”。四是培育“势差效应”。天府新区与成都、重庆等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相比,在历史文化、行政体制、自然资源、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和差距。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动力,由此可产生“势差效应”。同时,成都、重庆的发展对天府新区也有扩散、辐射、示范和牵引作用。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