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 2011年11月2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不久前,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现将“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读者关心的要点给予介绍,望关注。

      水利发展五大目标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2015年前基本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任务,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7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到2020年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积极开展试点,建成一批实现“全域灌溉”的县(市、区)和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片。

      2、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地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2015年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20万吨。

      3、基本消除现有病险水库隐患;提高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县级以上城市基本达到防洪标准;全省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

      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10万亩;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75%。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0平方公里。

      5、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水行政综合执法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兴建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四川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大中型水源工程

      尽快建成小井沟水利工程、二郎庙水库、白岩滩水库等在建工程,开工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龙塘水库、寨子河水库、开茂水库等一批大中型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大桥灌区二期、武引蓬船灌区、亭子口灌区一期、李家岩水库、东林寺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加强全省水资源配置研究,比如长征渠灌区、引大(渡河)济岷(江)等。

      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

      根据《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加强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和连通工程建设,提高蓄引提水能力。

      城市第二水源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加强城市(城镇)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山坪塘、石河堰、应急井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应对干旱和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天府新区水资源配置

      加快岷江上游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紫坪铺水利枢纽和都江堰灌区运行调度管理,促进第二水源工程建设,整治加固输水通道,建设水厂及供水管道工程,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天府新区提供水资源保障。

      全面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安全

      《规划》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作了安排。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5年前全面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城乡水务一体化,形成城乡连通的供水网络,到201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

      加快推进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到2015年基本完成都江堰、玉溪河、长葫、通济堰、升钟一期、武引一期、九龙滩、石盘滩、青衣江、安宁河、宝明11个大型灌区和8000多个中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彭州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完成佛爷岩、石盘滩等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启动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恢复或提高灌溉排涝能力。《规划》提出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和旱山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水源保障。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在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推进牧区水利建设,新增饲草料地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加快邛崃、丹棱、罗江、喜德等15个县(市)的16个水利血防项目建设,到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或阻断)标准。《规划》提出,加快水产健康养殖步伐,改扩建22个水产原良种场,完成50万亩标准化稻田生态养鱼示范、40个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生态修复、5万亩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渔业支撑能力建设,完成75个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及24个质检功能扩能、11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推进水产产业化,培育100个水产龙头企业,新增渔业经济组织500个,推广“龙头企业+基地+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渔民”等组织模式,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完成1个省级、20个县级水产技术推广站建设。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建设流域防洪减灾工程

      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


      以渠江流域为重点,加快推进《四川省渠江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控制性水库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红鱼洞水库,力争2015年前开工土溪口、泥溪、固军、黄石盘、江家口等大型水库;尽快建成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涪江武都水库等在建工程;尽早开工安宁河米市水库。增强对江河洪水的调控能力,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

      2012年底前完成国家规划内149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3年底前完成1738座小(2)型、近年来新出现的6座中型病险水库和2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消除安全隐患,发挥工程效益。

      主要江河治理

      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和相关河流规划,对长江上游干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南广河、白河、黑河及300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支流,通过加高加固和新建堤防、疏浚河道、拓宽卡口断面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提高行洪能力。“十二五”期间建设堤防400公里。

      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对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进行治理。2015年前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325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其中2012年前完成185条),综合治理河长2000公里。

      山洪灾害防治

      尽快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地震重灾区)建成以监测、通信、预警指挥及群测群防体系等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2015年底前完成128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对重点防治区的131条山洪沟进行治理。科学安排生活生产设施,合理避让山洪灾害风险。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坚持治理与修复相结合,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省级财政水土保持项目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以坡耕地改造、经果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拓展水土保持服务新领域,结合水源地保护、城乡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两侧水土保持林建设。实施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到2015年水利行业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平方公里。

      其他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充分发挥各部门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草)、土地治理和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到2015年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0平方公里。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用水结构调整和用水方式转变,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抓紧启动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市、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以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十二五”水利投入1567亿元

      《规划》提出,“十二五”规划投资规模1567亿元。其中:水资源配置工程投资53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4%;农村水利工程投资55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5.1%;流域防洪减灾工程投资32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21%;水土保持工程投资7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4.6%;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2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4%;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投资6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9%。

      资金筹措原则是:分级负责,分类筹措。公益性投资由各级政府负责,经营性投资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 2011年11月2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不久前,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现将“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读者关心的要点给予介绍,望关注。

      水利发展五大目标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2015年前基本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任务,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7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到2020年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积极开展试点,建成一批实现“全域灌溉”的县(市、区)和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片。

      2、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地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2015年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20万吨。

      3、基本消除现有病险水库隐患;提高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县级以上城市基本达到防洪标准;全省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

      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10万亩;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75%。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0平方公里。

      5、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水行政综合执法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兴建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四川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大中型水源工程

      尽快建成小井沟水利工程、二郎庙水库、白岩滩水库等在建工程,开工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龙塘水库、寨子河水库、开茂水库等一批大中型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大桥灌区二期、武引蓬船灌区、亭子口灌区一期、李家岩水库、东林寺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加强全省水资源配置研究,比如长征渠灌区、引大(渡河)济岷(江)等。

      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

      根据《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加强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和连通工程建设,提高蓄引提水能力。

      城市第二水源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加强城市(城镇)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山坪塘、石河堰、应急井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应对干旱和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天府新区水资源配置

      加快岷江上游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紫坪铺水利枢纽和都江堰灌区运行调度管理,促进第二水源工程建设,整治加固输水通道,建设水厂及供水管道工程,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天府新区提供水资源保障。

      全面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安全

      《规划》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作了安排。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5年前全面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城乡水务一体化,形成城乡连通的供水网络,到201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

      加快推进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到2015年基本完成都江堰、玉溪河、长葫、通济堰、升钟一期、武引一期、九龙滩、石盘滩、青衣江、安宁河、宝明11个大型灌区和8000多个中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彭州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完成佛爷岩、石盘滩等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启动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恢复或提高灌溉排涝能力。《规划》提出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和旱山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水源保障。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在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推进牧区水利建设,新增饲草料地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加快邛崃、丹棱、罗江、喜德等15个县(市)的16个水利血防项目建设,到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或阻断)标准。《规划》提出,加快水产健康养殖步伐,改扩建22个水产原良种场,完成50万亩标准化稻田生态养鱼示范、40个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生态修复、5万亩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渔业支撑能力建设,完成75个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及24个质检功能扩能、11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推进水产产业化,培育100个水产龙头企业,新增渔业经济组织500个,推广“龙头企业+基地+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渔民”等组织模式,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完成1个省级、20个县级水产技术推广站建设。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建设流域防洪减灾工程

      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


      以渠江流域为重点,加快推进《四川省渠江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控制性水库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红鱼洞水库,力争2015年前开工土溪口、泥溪、固军、黄石盘、江家口等大型水库;尽快建成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涪江武都水库等在建工程;尽早开工安宁河米市水库。增强对江河洪水的调控能力,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

      2012年底前完成国家规划内149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3年底前完成1738座小(2)型、近年来新出现的6座中型病险水库和2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消除安全隐患,发挥工程效益。

      主要江河治理

      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和相关河流规划,对长江上游干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南广河、白河、黑河及300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支流,通过加高加固和新建堤防、疏浚河道、拓宽卡口断面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提高行洪能力。“十二五”期间建设堤防400公里。

      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对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进行治理。2015年前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325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其中2012年前完成185条),综合治理河长2000公里。

      山洪灾害防治

      尽快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地震重灾区)建成以监测、通信、预警指挥及群测群防体系等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2015年底前完成128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对重点防治区的131条山洪沟进行治理。科学安排生活生产设施,合理避让山洪灾害风险。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坚持治理与修复相结合,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省级财政水土保持项目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以坡耕地改造、经果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拓展水土保持服务新领域,结合水源地保护、城乡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两侧水土保持林建设。实施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到2015年水利行业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平方公里。

      其他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充分发挥各部门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草)、土地治理和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到2015年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0平方公里。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用水结构调整和用水方式转变,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抓紧启动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市、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以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十二五”水利投入1567亿元

      《规划》提出,“十二五”规划投资规模1567亿元。其中:水资源配置工程投资53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4%;农村水利工程投资55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5.1%;流域防洪减灾工程投资32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21%;水土保持工程投资7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4.6%;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2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4%;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投资6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9%。

      资金筹措原则是:分级负责,分类筹措。公益性投资由各级政府负责,经营性投资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