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建设7个全国第一
四川是怎么做到的
四川是怎么做到的
建好“一张网”
不仅规模大,而且品质好
11月29日,《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发布,位于凉山州布拖县的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经典案例,被写入了白皮书。
阿布洛哈,彝语意为“人迹罕至的地方”。阿布洛哈村三面环绕着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一面临崖朝江。修路前村民需沿陡峭的山路步行3个多小时才能出村。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实施了全长近4公里的通村路项目。公路建成后,村民坐车10多分钟就可出村。
阿布洛哈村通村路的建设,是全省农村公路“行路难”得到历史性解决的一个缩影。
10年来,四川“四好农村路”经历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美乡村建设等阶段。
以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以规划为引领,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全省先后实施了县乡道改善提升、通乡通村硬化路、产业路旅游路、幸福美丽乡村路等10余个专项工程,在甘孜州、凉山州等交通基础薄弱地区,持续推进了数轮交通专项方案,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3000多亿元,圆满完成全国交通脱贫攻坚最重的任务,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网。
这张“网”,不仅规模大,而且品质好。全省65.5%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82.1%的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等级公路比例从10年前的70%提高到97.7%,沥青水泥路面比例从10年前的50%提高到94.5%,老百姓不仅“走得了”,还“走得好”“走得安全”。
推进“路长制”
有制度有落实,实现“路长治”
2672万元!这是达州市每年投入农村公路的市级养护补助资金。作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达州建立起了公路管理和养护制度体系,市县乡村四级管养责任明确,日常养护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且足额发放到养护段、乡镇,专款专用。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农村公路更是如此。四川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制、法律法规,为管好、护好农村公路,铺就起长效发展、一以贯之的“大道”。
2017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进行明确规范,全省农村公路发展步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这些年来,四川相继出台了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深化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联网路建设等政策,交通运输厅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建设养护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等文件,构建了农村公路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既有制度,也有落实。推进“路长制”,实现“路长治”。全省已实现“路长制”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全省共有路长5.5万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2万个。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四川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搭建完善省市县三级养护资金保障体系,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由10年前的68%上升到83%。
实现“村村通”
客运全覆盖,物流血脉畅
如果说,农村公路的建设和长效管养,构建起新农村建设的底色,那么,在路上畅行的乡村运输车辆,则串联起一个个经济节点,带动人、物、资金流动,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金通工程”惠民。2020年,在全省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实现客运车辆“村村通”的基础上,四川在全国率先实施人民满意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车辆外观、统一驾驶员工装工牌、统一招呼站牌、统一交通运输监督服务12328电话”,有效提升运输安全,保障农村群众出行。这些年来,多地农村客运逐渐公交化,“学生车”“赶集车”“务工车”等个性化农村客运也不断涌现。
“金通工程”富民。从乡村客运向乡村运输转变,四川加大探索步伐,积极推进“金通工程+”,全域推进“交商邮供”融合发展,构建起全域覆盖、普惠共享、一体融合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打通了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省已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11个,客车每年代运邮件快件超1300万件。
农村地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交通基础。2024年,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上,四川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任务”名单。(记者 王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