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脉 守正创新
川渝共建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

  • 2024年11月13日 07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巴山蜀水,相依相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要求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川渝要加快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文脉相承,气象万千。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合作是川渝合作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川渝两地坚持守正创新,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展开一系列务实合作,一步一步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大合唱中,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生机勃发。

    高扬旗帜

    以文化人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高扬思想旗帜,浸润文化力量,川渝大地上,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歌声正嘹亮。

    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两地社科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等方面搭建平台,共同举办两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联盟,联合发布社科项目,“区域协同视域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体旅产业融合协同创新研究”等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主题宣传鲜活出彩——结合全国全省(市)两会、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动组织两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统筹两地媒体共同开展集中采访,报道全网阅读量超亿次。联合举行党政联席会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解读等重大主题新闻发布会。协调中央媒体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刊播系列报道,进一步唱响主旋律,画好“同心圆”。

    文明实践浸润人心——开展“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结合川渝毗邻地区实际,跨区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联办川渝龙舟文化节、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奏响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文明乐章。

    双向互动

    塑造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发布6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古道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沿着悠悠古迹,探寻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成渝古道,行迹千年,见证川渝相知相融。今天,一条更加宽广的廊道也在连接川渝。2022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明确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走廊。

    高位联动。组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联合专项组”,两地文旅部门连续召开8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每年联合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和常态化活动清单。2024年,明确省级协同8个领域29项任务,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

    改革创新。积极争取设立“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巴中文旅新区探索文旅资源集聚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

    文旅融合。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推出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宽洪大量”“点石成金”文旅品牌组合成为全国热门IP。举办“走进阿坝”“走进三峡”等产业协作活动。联合参加2023香港国际授权展、广州旅游展、武汉文博会等系列推介活动,共同展示亮点纷呈的魅力川渝。

    双核驱动,串珠成链,“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正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截至2024年5月,走廊各方签订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88份,成立合作联盟35个,几乎覆盖走廊全域。

    传承赓续

    以巴蜀文化印证中华文明之光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巴蜀风流,千年文明光辉奇绝,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有着独特地位。传承赓续巴蜀文脉,彰显中华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川渝携手并进。

    考古研究成果斐然。开展“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蜀道考古研究”等一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联合建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携手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和石刻文创园区,联合出品纪录片《镌刻千年的巴蜀印记》《我们的故事》,被国家图书馆永久馆藏……近年来,一系列考古和研究成果,让巴蜀儿女更加自信自强。

    长江文脉奔涌前行。全国首倡,在重庆举办长江文明论坛,凝聚起对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谱系中重要地位的深刻共识。大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建设,制定建设保护规划,明确重点项目和文化标识,深入开展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和研究阐释,进一步传承利用好长江文化资源。

    红色血脉传承不息。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建设。共同召开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发布川陕苏区首批革命文物主题游线路。联合举办川渝红色故事讲解员风采展示大赛,川渝41名讲解员同台展示。

    以文润心

    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戏剧汇演之一,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正火热上演,川渝两地多家国有及民营川剧院团和艺术院校联袂献艺,让广大戏迷过足戏瘾。

    川剧是川渝共同的文化瑰宝,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同步实施,在全国文化领域首次实现跨省协同立法。

    以人民为中心,川渝两地坚持以人为本、以文润心,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勇攀创作高峰。由川渝两地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报告文学《下庄村的道路》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川剧《江姐》《草鞋县令》,双双夺得文华奖。合作拍摄的《一路向前》《走向大西南》等电视剧在央视首播,引发强烈反响。

    资源融通共享。在全国首创公共图书馆跨省通借通还。“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川渝博物馆文创展等系列活动展览,全方位展现巴蜀儿女共同开拓发展,创造并融入中华文明的鲜活历史。

    共飨人文盛宴。成功申请联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四川广播电视台、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联袂打造3届川渝春晚,呈现独具巴蜀特色的年味大餐。川渝书画名家采风写生、“双城同行 文旅同频”采风、“民艺·乡愁——首届川渝民间工艺双创精品展”等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共同讲述川渝“好故事”。

    千百年来,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根脉将巴蜀儿女牢牢连接。进入新时代,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巴蜀文化正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竿头日进,新时代的航程上,川渝携手高扬文化之帆,踏层浪、立潮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程文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卞立成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同心同脉 守正创新
    川渝共建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

  • 2024年11月13日 07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巴山蜀水,相依相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要求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川渝要加快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文脉相承,气象万千。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合作是川渝合作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川渝两地坚持守正创新,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展开一系列务实合作,一步一步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大合唱中,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生机勃发。

    高扬旗帜

    以文化人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高扬思想旗帜,浸润文化力量,川渝大地上,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歌声正嘹亮。

    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两地社科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等方面搭建平台,共同举办两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联盟,联合发布社科项目,“区域协同视域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体旅产业融合协同创新研究”等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主题宣传鲜活出彩——结合全国全省(市)两会、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动组织两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统筹两地媒体共同开展集中采访,报道全网阅读量超亿次。联合举行党政联席会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解读等重大主题新闻发布会。协调中央媒体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刊播系列报道,进一步唱响主旋律,画好“同心圆”。

    文明实践浸润人心——开展“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结合川渝毗邻地区实际,跨区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联办川渝龙舟文化节、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奏响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文明乐章。

    双向互动

    塑造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发布6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古道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沿着悠悠古迹,探寻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成渝古道,行迹千年,见证川渝相知相融。今天,一条更加宽广的廊道也在连接川渝。2022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明确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走廊。

    高位联动。组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联合专项组”,两地文旅部门连续召开8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每年联合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和常态化活动清单。2024年,明确省级协同8个领域29项任务,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

    改革创新。积极争取设立“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巴中文旅新区探索文旅资源集聚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

    文旅融合。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推出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宽洪大量”“点石成金”文旅品牌组合成为全国热门IP。举办“走进阿坝”“走进三峡”等产业协作活动。联合参加2023香港国际授权展、广州旅游展、武汉文博会等系列推介活动,共同展示亮点纷呈的魅力川渝。

    双核驱动,串珠成链,“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正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截至2024年5月,走廊各方签订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88份,成立合作联盟35个,几乎覆盖走廊全域。

    传承赓续

    以巴蜀文化印证中华文明之光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巴蜀风流,千年文明光辉奇绝,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有着独特地位。传承赓续巴蜀文脉,彰显中华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川渝携手并进。

    考古研究成果斐然。开展“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蜀道考古研究”等一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联合建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携手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和石刻文创园区,联合出品纪录片《镌刻千年的巴蜀印记》《我们的故事》,被国家图书馆永久馆藏……近年来,一系列考古和研究成果,让巴蜀儿女更加自信自强。

    长江文脉奔涌前行。全国首倡,在重庆举办长江文明论坛,凝聚起对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谱系中重要地位的深刻共识。大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建设,制定建设保护规划,明确重点项目和文化标识,深入开展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和研究阐释,进一步传承利用好长江文化资源。

    红色血脉传承不息。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建设。共同召开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发布川陕苏区首批革命文物主题游线路。联合举办川渝红色故事讲解员风采展示大赛,川渝41名讲解员同台展示。

    以文润心

    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戏剧汇演之一,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正火热上演,川渝两地多家国有及民营川剧院团和艺术院校联袂献艺,让广大戏迷过足戏瘾。

    川剧是川渝共同的文化瑰宝,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同步实施,在全国文化领域首次实现跨省协同立法。

    以人民为中心,川渝两地坚持以人为本、以文润心,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勇攀创作高峰。由川渝两地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报告文学《下庄村的道路》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川剧《江姐》《草鞋县令》,双双夺得文华奖。合作拍摄的《一路向前》《走向大西南》等电视剧在央视首播,引发强烈反响。

    资源融通共享。在全国首创公共图书馆跨省通借通还。“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川渝博物馆文创展等系列活动展览,全方位展现巴蜀儿女共同开拓发展,创造并融入中华文明的鲜活历史。

    共飨人文盛宴。成功申请联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四川广播电视台、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联袂打造3届川渝春晚,呈现独具巴蜀特色的年味大餐。川渝书画名家采风写生、“双城同行 文旅同频”采风、“民艺·乡愁——首届川渝民间工艺双创精品展”等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共同讲述川渝“好故事”。

    千百年来,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根脉将巴蜀儿女牢牢连接。进入新时代,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巴蜀文化正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竿头日进,新时代的航程上,川渝携手高扬文化之帆,踏层浪、立潮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程文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卞立成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