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防灾减灾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 2023年07月19日 10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7月,四川进入主汛期,如何打好汛期防灾减灾攻坚战?近日,记者前往防灾一线实地探访。

    实施雨前雨中雨后检查

    “不要走得太靠边。”魏兴垚招手提醒村民,“雨水泡过,土质松软,可能随时垮塌,很危险。”

    魏兴垚是达州市通川区地灾防治驻守技术支撑队伍的一员。近日,达州市通川区境内普降暴雨,强度大、时间长、夜雨多,形成较多地质灾害隐患。

    罗江镇金凤村六组夏家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去年新排查出来的,上一轮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6间房屋损毁。

    “这里原本和两边山坡一样,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由于地势原因,这里一下雨就成了汇水坡,雨水裹着泥,把树木都冲毁了。”监测员夏长权指着滑坡处说,当天由于提前转移撤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去年,通川区组织专业驻守队伍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工程等地质灾害易发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魏兴垚和同事爬到坡顶,发现此处滑坡风险较大,便将其纳入隐患点,现场划了危险区范围,并和监测员沟通加大巡排查频率,若发现变化迹象果断撤离威胁范围内的村民。

    顺着小路,记者跟随魏兴垚、夏长权和通川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爬到坡顶。在一处滑坡点,魏兴垚掏出卷尺测量后,在本子上快速画下草图、记录数据,“这片滑坡体有1200余立方米,其中约100立方米土石混合物冲入村民房屋。”

    “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要求,驻守技术支撑队伍耗时3天,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雨后全覆盖核查工作。”通川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对发展趋势严重、应急处置结束、避让搬迁完成的地灾点进行现场核査,进一步确认相关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避险措施、应急处置效果的可靠性等。

    超800名专业人员驻守各地

    “这几天我们观察到,道路下方玉米地的裂缝越来越宽。”结束在金凤村的核查,魏兴垚接到蒲家镇宝石村刘家河滑坡监测员罗启伦的电话,驱车半小时赶了过去。

    宝石村位于沟底,由于近日强降雨,进村道路路基受损,车辆无法通行。记者跟随魏兴垚、罗启伦一路步行进村,钻进玉米地仔细查看裂缝情况,“前段时间下雨,村民已经全部避险转移,但我们每天都会来看下隐患点的情况,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罗启伦说。

    “汛期,我们每天都是1万步打底。白天现场核查,晚上整理现场调查报告。”魏兴垚说,通过分析地灾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分析险情趋势、合理调整隐患风险、落实防范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隐患点是动态变化的。”通川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通川区共有96处预案内隐患点。截至目前,经治理消除隐患销号17处,新增隐患点19处。

    隐患点的排查需要技术队伍的支撑。2008年以来,四川持续推动开展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驻守技术支撑服务工作,今年6月再次印发指导意见。目前共有225支驻守支撑队伍,844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各地。“迎战主汛期,需要干部群众一天一天盯、一仗一仗打、一关一关闯。”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王若晔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汛期防灾减灾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 2023年07月19日 10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7月,四川进入主汛期,如何打好汛期防灾减灾攻坚战?近日,记者前往防灾一线实地探访。

    实施雨前雨中雨后检查

    “不要走得太靠边。”魏兴垚招手提醒村民,“雨水泡过,土质松软,可能随时垮塌,很危险。”

    魏兴垚是达州市通川区地灾防治驻守技术支撑队伍的一员。近日,达州市通川区境内普降暴雨,强度大、时间长、夜雨多,形成较多地质灾害隐患。

    罗江镇金凤村六组夏家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去年新排查出来的,上一轮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6间房屋损毁。

    “这里原本和两边山坡一样,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由于地势原因,这里一下雨就成了汇水坡,雨水裹着泥,把树木都冲毁了。”监测员夏长权指着滑坡处说,当天由于提前转移撤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去年,通川区组织专业驻守队伍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工程等地质灾害易发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魏兴垚和同事爬到坡顶,发现此处滑坡风险较大,便将其纳入隐患点,现场划了危险区范围,并和监测员沟通加大巡排查频率,若发现变化迹象果断撤离威胁范围内的村民。

    顺着小路,记者跟随魏兴垚、夏长权和通川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爬到坡顶。在一处滑坡点,魏兴垚掏出卷尺测量后,在本子上快速画下草图、记录数据,“这片滑坡体有1200余立方米,其中约100立方米土石混合物冲入村民房屋。”

    “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要求,驻守技术支撑队伍耗时3天,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雨后全覆盖核查工作。”通川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对发展趋势严重、应急处置结束、避让搬迁完成的地灾点进行现场核査,进一步确认相关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避险措施、应急处置效果的可靠性等。

    超800名专业人员驻守各地

    “这几天我们观察到,道路下方玉米地的裂缝越来越宽。”结束在金凤村的核查,魏兴垚接到蒲家镇宝石村刘家河滑坡监测员罗启伦的电话,驱车半小时赶了过去。

    宝石村位于沟底,由于近日强降雨,进村道路路基受损,车辆无法通行。记者跟随魏兴垚、罗启伦一路步行进村,钻进玉米地仔细查看裂缝情况,“前段时间下雨,村民已经全部避险转移,但我们每天都会来看下隐患点的情况,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罗启伦说。

    “汛期,我们每天都是1万步打底。白天现场核查,晚上整理现场调查报告。”魏兴垚说,通过分析地灾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分析险情趋势、合理调整隐患风险、落实防范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隐患点是动态变化的。”通川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通川区共有96处预案内隐患点。截至目前,经治理消除隐患销号17处,新增隐患点19处。

    隐患点的排查需要技术队伍的支撑。2008年以来,四川持续推动开展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驻守技术支撑服务工作,今年6月再次印发指导意见。目前共有225支驻守支撑队伍,844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各地。“迎战主汛期,需要干部群众一天一天盯、一仗一仗打、一关一关闯。”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王若晔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