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度主汛期
为什么四川防汛重点在“三大暴雨区”?
为什么四川防汛重点在“三大暴雨区”?
为做好汛期抗洪抢险准备,近日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一中队消防员在成都市麓湖生态城进行防汛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程雪力 摄(C视觉)
位置在哪?
青衣江暴雨区
位于大渡河支流青衣江中下游,其暴雨中心在雅安市、眉山市洪雅县和乐山市夹江县、峨眉山市一带。这里是全省暴雨最多、暴雨范围和强度最大的区域。
龙门山暴雨区
位于盆地西部边缘,地处岷江、沱江、涪江上游,主要涉及都江堰及什邡等县市,暴雨中心区域在绵竹市及北川县一带。
大巴山暴雨区
主要位于渠江流域的巴河、州河上游和嘉陵江支流东河上游。主要涉及巴中市、达州市等地。
如何形成?
●与当地的地形和夏季气流有关。
●青衣江暴雨区、龙门山暴雨区,均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过渡地带;大巴山暴雨区,地处川中丘区和秦巴山系过渡地带。
●在气流作用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低空急流西南低涡携带水汽在四川上空运动,在遇到大小山系之后不断“爬坡上坎”。水汽因高空温度变低加快凝结,形成高频次高强度降雨。
有何危害?
●洪涝灾害
三大暴雨区内,均有大江大河流经。龙门山暴雨区是岷江、涪江和沱江流域,大巴山暴雨区是渠江,青衣江暴雨区则是青衣江和大渡河。强降雨发生在江河上游,容易对下游形成输入性洪水,导致整个流域处处闻警讯。
●次生灾害
三大暴雨区域,皆地处不同地理单元的过渡地带,地形陡峭,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降雨之利
抗击伏旱
夏季的暴雨能为抵抗伏旱增添底气。
蓄水发电
适当补充雨水对四川这个水电大省有着重要意义,夏天是用电高峰时段,发电离不开江河丰沛的来水。
主汛期来了!
当前,四川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将迎来一年中强降雨最集中的防灾减灾关键时刻。
知蜀君注意到,在6月25日召开的全省主汛期防汛抗旱保供工作推进会议上,有三个全省性强降雨易发区域被频频提及。这三个区域,分别是青衣江暴雨区、龙门山暴雨区、大巴山暴雨区。
作为“千河之省”和水利水电大省,四川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816条和各类水库电站8000余座。
主汛期防灾减灾,为何重点提及三大暴雨区?知蜀君开始了一番研究。
为何受关注
这三大区域暴雨全省频率最高、强度最大,有地方一小时能下成都年均降雨量的1/8
知蜀君特意查询了过去30年的全省气象资料发现,这三大区域的汛期暴雨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高于川内其他区域。
例如,2020年8月中旬,龙门山暴雨区降雨频率超过了一天一次。从强度来看,最大小时降雨量超过118毫米。这个数据,相当于一个小时下了成都常年年平均降雨量的1/8。
这些区域在哪呢?学界公认,青衣江暴雨区位于大渡河支流青衣江中下游,其暴雨中心在雅安市、眉山市洪雅县和乐山市夹江县、峨眉山市一带。这里是全省暴雨最多、暴雨范围和强度最大的区域,众所周知的“雨城”雅安就在该区域。
龙门山暴雨区位于盆地西部边缘,地处岷江、沱江、涪江上游,主要涉及都江堰及什邡等县市,暴雨中心区域在绵竹市及北川县一带。
此外,大巴山暴雨区主要位于渠江流域的巴河、州河上游和嘉陵江支流东河上游。主要涉及巴中市、达州市等地。
这些区域之所以成为暴雨区,与当地的地形和夏季气流有关。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低空急流西南低涡是四川夏季的主要水汽输送者。而把水汽变成降雨,是地形抬高后温度降低导致的。
从地形上看,青衣江暴雨区、龙门山暴雨区,均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过渡地带。例如,青衣江暴雨区地处邛崃山系、大小相岭山系和成都平原交会处。而大巴山暴雨区,地处川中丘区和秦巴山系的过渡地带。
作为亚热带季风区,在气流作用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低空急流西南低涡携带水汽在四川上空运动,在遇到邛崃山系、大小相岭、龙门山系和秦巴山系之后不断“爬坡上坎”。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因高空温度变低加快凝结,形成高频次高强度降雨。
容易成灾
容易诱发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入汛以来已各自“逞凶”
知蜀君获得的资料显示,预计今年主汛期四川整体呈现“旱涝交替”格局。
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上游、沱江上游、涪江上游、渠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预计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到两成。除金沙江流域外,其余降雨偏多区域,均地处三大暴雨区内。
高强度、高频次的强降雨,是诱发灾害的主要因子。首先是洪涝灾害。三大暴雨区内,均有大江大河流经。龙门山暴雨区是岷江、涪江和沱江流域,大巴山暴雨区是渠江,青衣江暴雨区则是青衣江和下游的大渡河。
水利行业内部有一个共识:强降雨发生在江河上游,容易对下游形成输入性洪水,导致整个流域处处闻警讯。
例如,2018年,沱江洪峰自上游形成,一路过成都、资阳,下内江、经自贡抵达泸州汇入长江。洪峰下泄期间,沿途各地纷纷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提前转移受威胁区群众。
其次是,容易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三大暴雨区域,皆地处不同地理单元的过渡地带,地形陡峭。青衣江暴雨区和龙门山暴雨区又叠加“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9·5”泸定地震形成的山体“内伤”,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今年以来入汛后的三次灾害已证明这一点:5月28日11时,连续强降雨袭击下,达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6个小时后升级为Ⅲ级防汛应急响应。这也是入汛后,全省首个响起警报的市(州);
6月4日6时许,受连续强降雨影响,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鹿儿坪国有林场附近发生高位山体垮塌,导致十多人遇难;
6月27日,受无人区短时强降雨影响,阿坝州汶川县绵虒镇板子沟、威州镇新桥沟两处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截至7月3日,灾害已造成3人失联、4人遇难。
这三地就分属于四川三大暴雨区。其中,达州市地处大巴山暴雨核心区,金口河区永胜乡地处青衣江暴雨区边缘,汶川县绵虒镇、威州镇地处龙门山暴雨区。
亦能“救场”
当前形势下,可为水库电站补水、为抵抗伏旱增添底气
必须说明的是,夏季暴雨区的强降雨不一定总是带来灾害。
民谚有云: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意思是,在夏天,三天不下雨就是小旱,五天不下雨就是大旱。所以,夏季的暴雨还能为抵抗伏旱增添底气。
特别是,在经历了去年夏天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和去冬今春的连旱之后,全省大型控制性水库和电站水位均处于汛限水位以下、蓄水较多年同期偏少,大部分川内江河底水(现有水位)偏低。
统计表明,截至6月24日,今年全省平均降雨量只有242.9毫米,较去年同期减少34%、较常年减少19%。受此影响,全省主要江河来水普遍偏少。6月以来,大渡河上游来水较常年偏少五成,岷江、青衣江、涪江、沱江、嘉陵江偏少两到四成。同期,全省20座水库电站蓄水量较常年偏少。
特别是6月26日至7月2日,全省除渠江外,其他主要江河来水量均偏少。其中,雅砻江中下游、大渡河下游、岷江下游偏少八成,其余主要江河来水量偏少四到七成。
例如,眼下嘉陵江流域的宝珠寺水库水位低于汛线水位13.85米、亭子口水库水位低于汛限水位5.31米,涪江干流“总开关”武都水库水位低于汛限水位10.64米、尚有近0.8亿立方米的汛限水位以下库容……
在这一形势下,适当补充雨水不仅对抗击伏旱大有裨益,也对四川这个水电大省有着重要意义。夏天是用电高峰时段,水电则是四川电力的绝对主力。而发电,离不开江河丰沛的来水。
知蜀君注意到,6月27日,四川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之后,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立即给出建议:降雨区域内的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流域水库电站,在保障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应适当拦蓄江河来水。
因此,这个主汛期,四川要加强对持续性降雨和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防范。同时,面对暴雨区的强降雨,相关部门还要继续优化流域阶梯级以上及跨流域水电联合调度,最终提高水能水资源利用率,以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和用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