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成首批167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今年还将建100个
破局基层医疗“小散弱”
破局基层医疗“小散弱”
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小儿推拿室。记者 魏冯 摄
九寨沟县漳扎镇卫生院(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要
为破解基层医疗资源全而不优、大而不强的困境,我省着力建设一批二级医院水平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让更多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服务。
截至2022年12月底,我省已建成第一批167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医疗水平和环境有了明显提升。根据最新安排,2023年我省还将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00个。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400个左右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以下简称次中心)。
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2022年12月底,1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成第一批次中心,在人员队伍、用地保障、设施设备、科室设置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根据最新安排,2023年我省还要建成次中心100个。
基层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怎么办?建一批二级医院水平的次中心
四川基层医疗资源全而不优、大而不强。据省卫生健康委统计,截至2020年底,四川共有7.9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医疗设备配置、人才队伍结构等指标,均低于东中部省份和重庆市。尤其是基层诊疗量占比从2009年的70%下滑到2020年的57%,相当于100个群众仅57人愿意前往基层看病。
问题出在哪?2019年起,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多次蹲点调研发现:村村有卫生室、乡镇有卫生院,但布局“小散弱”,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群众对更好医疗服务的需求。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省卫生健康委决定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布集中度与单体规模,推动片区内医疗卫生资源向片区人口集中的中心镇(副中心镇)集中布局、精准投放,其核心做法就是建设一批二级医院水平的次中心带动辐射周边,让更多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服务。
如何建设次中心?2021年8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指南(试行)》,从占地面积、业务用房、科室设置、人才结构等9大方面予以明确:
依托现有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打造具有二级综合医院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本质仍然是乡镇卫生院。
能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康复、护理服务,以及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急诊急救及转诊服务,能提供二级常规手术操作项目。
成为县域片区医疗救治、急诊急救、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公共卫生示范五大中心,承担起分担县级医院部分功能任务的职责。
锚定方向,系列行动快速跟上。2022年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项目验收方案》,确定建设保障、功能定位、卫生设施、人力资源及服务能力4个方面的验收内容,同时也对部分市(州)开展次中心建设工作调研与督导,召开全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工作推进会加快建设进程。宜宾、自贡、广安等地也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各个区县成立以县级领导为组长的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工作,为次中心提供组织、人力、财力保障。
2021年到2022年,财政部门投入省级资金2.76亿元,支持各地78家乡镇卫生院建设,各地次中心也得到市、县两级财政支持,撬动地方财政投入11.14亿元,同时机构自筹2.79亿元。
次中心亮相,看病有啥变化?更新设备提升能力,就医体验更“巴适”
通过近两年推进,2022年底,我省共有1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次中心,人员队伍、用地保障、设施设备、科室设置等方面有较大提升,部分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离九寨沟景区最近的医院——九寨沟县漳扎镇卫生院(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增添了一套急诊导视系统,科室根据紧急程度分为红黄绿三区。地标、导视牌等按区域相应颜色布置。“红色地标是为特别紧急的患者设计的提示通道,地标、导示牌等都用红色标注好洗胃室、清创室、抢救室等指示,便于患者或患者家属快速找到对应区域;黄色地标是为不那么紧急、但需要留观的患者设计的,我们通过分区标识提高了急诊科运转和抢救效率。”该院院长石春芽说。
“我们的服务对象以辖区的近万居民和游客为主,旅游市场回暖后,如何提升急救能力,实现更高效的急救,一度有点抠脑壳。”石春芽介绍,“省、州、县给我们投入数百万元资金,用在了优化急诊急救流程和提升服务能力上,急诊科新添了可视喉镜、心肺复苏机、POCT(床旁检测)设备,急救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部分医疗机构的业务用房也有了强力保障。2022年7月,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中心卫生院搬了新址,当前已建成业务用房2.1万平方米,另外在建业务用房1.1万平方米。院长吴海生说,卫生院过去业务用房达6000平方米,辐射周边20多万人口,就医高峰期床位总是不够,“确定我们为次中心的打造对象后,给我们重新选址20亩,建设立项1.4亿元。”吴海生表示,搬家后,卫生院的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业务收入都有了显著提升。目前卫生院还在努力创建二级医院,创建成功后最多可收治400多个患者,比过去翻2倍。
次中心的创建,也推动了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和设备等的改善。
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楼一楼,行动不便的老人坐上新电梯就能上楼做检查,放射科医护人员用上了新的彩超设备,部分新晋医护人员用上了新的教学设备;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主楼4楼,住院病房按照一级病房提升改造,患者能享受到更巴适的服务;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中心卫生院,获得当地2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奖补,用于完善血液透析等科室及医养中心设备设施。
高层面的进修渠道也更顺畅了。“现在成都市卫生健康委指定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点对点辅导我们建设次中心,还给我们打通了人员进修‘绿色通道’。”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张盛科说。
2022年底,167个次中心验收通过,有了新目标。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中心卫生院目前正在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做准备,并为新建的医养中心即将投入运营奔忙,这也是宜宾市首家建立在乡镇上的公立现代医疗康养机构;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打算努力打造空中转运通道,形成陆空一体的旅游应急医疗救援体系;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算在中医和医养结合建设上下功夫……
建设刚起步,未来还有啥挑战?缺乏县域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亟待健全
全省次中心建设刚起步,多地仍面临着缺乏县域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亟待健全等挑战。
“近年来招引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约20%。”广安市卫健委主任张君曾表示,卫生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人才总量不足。次中心是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规划建设的,受招聘条件、招聘方式、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空间及福利待遇等诸多因素影响,长期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建议,可鼓励各地创新编制管理,如探索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由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按程序统筹使用,向次中心倾斜,并重点向紧缺医疗岗位倾斜。各地也可加快“县招乡用”招聘试点,人员可在县级医院、次中心中流动,并在次中心中作为柔性人员使用,“还要继续完善招引政策,比如县(市、区)级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订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方案,统筹核定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并按规定向次中心倾斜。”
激励机制是又一挑战。“建议各地医保部门可对次中心在政策上予以激励,扩大次中心医疗服务的政策配置和资金使用比例,同时全面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次中心通过验收,并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最近,省卫生健康委正在草拟相关管理办法,印发后将对已通过验收的次中心持续开展年度考核工作。“考核优秀的会有适当激励,不合格的将视情况进行约谈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问题严重的会取消资格。”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魏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