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推进

  • 2022年08月05日 11时10分
  • 来源: 人民日报
  • 【字体:
  • 播报

  • 汽车产业哪家强?

    在西南地区,重庆和四川成都均有叫得响的知名品牌。重庆的长安等品牌,上世纪90年代就享誉全国。近10年,一汽大众、沃尔沃等品牌先后落户成都,助力汽车产业集群崛起。空间距离如此之近,川渝两地汽车年产量超过300万辆,如何协同发展日渐提上日程。

    这两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推进,协同发展、共塑优势,正成为成渝两地汽车产业的新趋势。重庆企业生产的天窗、脚踏板等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整车生产线上;成都企业生产的交流发电机、雨刮电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重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的多个车型。

    最新数据显示,成渝两地已有130家零部件企业融入对方整车配套。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备介绍,川渝两省市正在打通信息链、提升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共享供应链、整合价值链,扎实推进汽车产业互补合作,共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

    两年多来,川渝两省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紧扣中央顶层设计共绘“施工图”,聚焦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紧密协作、相向而行,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融合融通等方面取得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融合聚力,产业升级。川渝两省市统筹优化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先后出台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深度耦合,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川渝两省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汽车产业产值约7000亿元,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

    “从去年至今,我们已为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提供了价值约900万元的汽车零部件。”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项目部长高蓉宁说,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司正为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资源共享,科创强劲。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川渝两省市共同推进西部科学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科技基础资源、大型科研仪器、引智成果共享共用机制。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牟小云介绍,2020年以来,川渝两省市联合新建重点实验室5个,建成上线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开放两地大型仪器设备10001台(套)。

    改革拓路,发展一体。川渝两省市因地制宜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路径,创新毗邻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新模式,探索共建共享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分工协同的产业合作机制、异地通办的政务服务机制,形成联系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川渝高竹新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税收征管一体化等探索加快实施。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成势见效。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在全国占比6.5%、在西部地区占比30.8%。(记者 林治波 王斌来 崔佳 王明峰)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人民日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推进

  • 2022年08月05日 11时10分
  • 来源: 人民日报

  • 汽车产业哪家强?

    在西南地区,重庆和四川成都均有叫得响的知名品牌。重庆的长安等品牌,上世纪90年代就享誉全国。近10年,一汽大众、沃尔沃等品牌先后落户成都,助力汽车产业集群崛起。空间距离如此之近,川渝两地汽车年产量超过300万辆,如何协同发展日渐提上日程。

    这两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推进,协同发展、共塑优势,正成为成渝两地汽车产业的新趋势。重庆企业生产的天窗、脚踏板等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整车生产线上;成都企业生产的交流发电机、雨刮电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重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的多个车型。

    最新数据显示,成渝两地已有130家零部件企业融入对方整车配套。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备介绍,川渝两省市正在打通信息链、提升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共享供应链、整合价值链,扎实推进汽车产业互补合作,共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

    两年多来,川渝两省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紧扣中央顶层设计共绘“施工图”,聚焦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紧密协作、相向而行,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融合融通等方面取得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融合聚力,产业升级。川渝两省市统筹优化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先后出台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深度耦合,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川渝两省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汽车产业产值约7000亿元,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

    “从去年至今,我们已为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提供了价值约900万元的汽车零部件。”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项目部长高蓉宁说,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司正为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资源共享,科创强劲。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川渝两省市共同推进西部科学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科技基础资源、大型科研仪器、引智成果共享共用机制。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牟小云介绍,2020年以来,川渝两省市联合新建重点实验室5个,建成上线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开放两地大型仪器设备10001台(套)。

    改革拓路,发展一体。川渝两省市因地制宜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路径,创新毗邻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新模式,探索共建共享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分工协同的产业合作机制、异地通办的政务服务机制,形成联系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川渝高竹新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税收征管一体化等探索加快实施。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成势见效。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在全国占比6.5%、在西部地区占比30.8%。(记者 林治波 王斌来 崔佳 王明峰)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