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18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19年03月06日 07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省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实现新突破,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治蜀兴川呈现新局面。

    一、综合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7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5322.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0928.7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41.4%和5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883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6:38.7:49.7调整为10.9:37.7:51.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7%,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2.8%,居住类上涨2.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食品烟酒类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3.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上涨5.3%。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2868.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GDP的比重为5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8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0965.2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2.4亿元,增长12.8%。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对民营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9%、42.1%、56.0%。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8:52.8:39.4调整为6.9:47.9:45.2。

    年末全省民营经济主体达到545.25万户,比上年增长13.5%,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2%,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到125.85万户,增长15.1%。

    三、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6.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2.4万公顷,增长14.3%;蔬菜播种面积136.4万公顷,增长3.0%。

    全年粮食产量3493.7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下降0.7%;大春粮食产量增长0.3%。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62.6万吨,增长1.3%;烟叶产量16.2万吨,下降10.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423.8万吨,增长4.0%;茶叶产量30.2万吨,增长8.8%;园林水果产量937.0万吨,增长6.1%;中草药材产量44.8万吨,增长12.5%。

    全年肉猪出栏6638.3万头,比上年增长0.9%;牛出栏276.2万头,增长3.3%;羊出栏1740.9万只,下降2.2%;家禽出栏66071.0万只,增长1.2%。猪肉产量增长1.9%,牛肉产量增长3.5%,羊肉产量下降3.4%。禽蛋产量增长3.0%,牛奶产量增长0.8%。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8.8万公顷,其中:造林面积44.8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24.0万公顷。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8.8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水产品产量153.5万吨,增长1.8%。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3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2.6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7万公顷,累计992.4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658.7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94.7亿千瓦小时,增长3.3%。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2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0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0%,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8.4%,集体企业下降4.3%,股份制企业增长9.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1%。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1%,金属制品业增长15.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4.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4%,医药制造业增长13.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0.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6%,汽车制造业增长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5%。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0.6%,汽油下降14.5%,天然气增长8.3%,发电量增长6.9%,铁矿石原矿量下降18.6%,成品钢材增长19.4%,水泥增长6.2%,白酒增长14.0%,汽车下降4.2%,电力电缆下降0.3%,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16.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6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717.9亿元,增长22.1%。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8.6亿元,增长21.8%;股份制企业2393.9亿元,增长2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03.5亿元,下降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比上年下降0.5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5%,比上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626个,实现利润总额367.8亿元,增长1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749.3万平方米,增长6.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958.3万平方米,增长6.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881.7万平方米,增长6.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65.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均为同口径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第二产业投资7287.1亿元,增长7.3%,其中工业投资7178.7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投资19724.6亿元,增长11.2%。全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1531.2亿元,增长12.0%。

    分经济区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川南经济区完成投资4586.0亿元,增长9.3%;川东北经济区完成投资6112.0亿元,增长10.8%;攀西经济区完成投资1592.9亿元,增长0.3%;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完成投资747.0亿元,增长12.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商品房施工面积44065.9万平方米,增长6.7%;商品房销售面积12210.7万平方米,增长12.3%;商品房竣工面积5635.3万平方米,增长0.3%。

    六、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64.4亿元,增长12.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5447.2亿元,增长10.8%;餐饮收入2807.4亿元,增长12.5%。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801.1亿元,增长31.5%。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3%,日用品类增长37.1%,化妆品类增长14.9%,金银珠宝类增长13.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2%,中西药品类增长17.0%,家具类增长18.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9%,汽车类增长3.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5%。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接待国内游客7.0亿人次,增长4.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012.7亿元,增长13.5%。接待入境游客369.8万人次,增长10.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1亿美元,增长4.5%。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人数为170.5万人,增长2.1%。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新批(备案)外商直接投资企业607家,累计批准(备案)12308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6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44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17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1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7%;完成营业额61.1亿美元,增长55.5%。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04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1065家。

    全年在履约的国内省外投资项目8651个(含往年结转项目),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0492.8亿元,增长5.2%。

    全年进出口总额59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出口额3334.8亿元,增长31.4%;进口额2613.1亿元,增长26.5%。

    以美元计价,全年四川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99.4亿美元,增长32.1%。其中,出口504.0亿美元,增长34.2%;进口395.4亿美元,增长29.4%。

    全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3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6.3%;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817.8亿元,增长30.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0.6%。

    八、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817.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2%;完成旅客周转量1802.2亿人公里,增长6.1%。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38公里;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233万标箱。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099.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9%,其中私人汽车976.7万辆,增长10.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6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48.5亿元,增长29.4%;电信业务总量3295.4亿元,增长165.6%。年末拥有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657.2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6388.3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2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068.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0.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09.2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624.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7740.8万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7.1万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长度103.5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168.4万公里。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2819.7亿元,增长1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18.3亿元,增长11.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08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8402.8亿元,增长10.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097.8亿元,增长12.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7484.0亿元,增长15.8%。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94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40家、寿险公司45家、养老险公司5家和健康险公司4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70家,外资公司24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9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42.4亿元,增长1.6%;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15.7亿元,增长0.7%。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632.7亿元,增长8.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10.3亿元,增长18.2%;人身险赔付支出322.5亿元,增长0.5%。

    年末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54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28家、期货公司营业部49家。辖区投资者证券账户数1987.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4%,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99012.5亿元,下降13.5%。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在校生1572.7万人(不含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教职工110.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90.7万人。

    年末共有小学5730所,招生95.2万人,在校生555.5万人。初中3716所,招生92.4万人,在校生261.8万人。普通高中768所,招生46.2万人,在校生139.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28所,招生2649人,在校生(含附设特教班)1.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508所,招生37.6万人,在校生94.2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147个,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211.8万人次。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19所。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48.4万人,增长5.1%;在校生156.5万人,增长4.3%;毕业生39.4万人,增长2.0%。研究生培养单位36个,招收研究生3.9万人,在校生12.8万人,毕业生2.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3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30.7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53.1万人次。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年末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含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1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8个。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4人。全年共申请专利152987件,获得授权专利87372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3805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1697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5112件,审理结案5103件,结案率99.8%;实施专利项目13844项,新增产值1960.8亿元;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14亿元。

    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42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9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6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66个(其中专业化示范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95个;国家级星创天地96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6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5192项,成交金额1004.2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3702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53个,艺术表演场所44个,公共图书馆204个,文化馆207个,美术馆41个,文化站457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1个,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9个。

    年末共有博物馆253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6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19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225个,公布为四川省级传统村落的有86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

    年末广播电视台165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9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7.8%,电视综合覆盖率98.8%,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1125.8万户。

    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0种,出版量13.1亿份;出版期刊356种,出版量5015.3万册;出版图书14987种,出版量29915.2万册;出版音像制品120种,电子出版物188种。

    年末纳入统计的档案馆244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20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643.2万卷,232.6万件。

    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1539个,其中医院2343个(民营医院165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8427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9.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6.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7.2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4万人,注册护士24.7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万人,注册护士1.0万人;乡镇卫生院443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万人,注册护士3.1万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51590.9万人次,其中医院19863.3万人次(民营医院3494.4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29754.3万人次;出院1827.1万人,其中医院1281.8万人(民营医院320.7万人),基层医疗机构486.7万人;县域内住院率85.6%。

    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城市(县城)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率100%。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18.51/10万、5.43‰、7.45‰。

    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84.9亿元,共筹集公益金20.5亿元。年末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8所、省级27所,市(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28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4个。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2912条。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97个。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省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资金9410万元,支持工业节能节水工程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合计55个,其中节能节水项目13个、清洁低碳循环发展项目26个、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建设项目2个、绿色能源及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5个、工业节能监察和污染防治重点工作项目9个。

    全年安排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5.6亿元。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150万千瓦,淘汰燃煤小锅炉360台,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2.6万余家,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7万辆,抽检抽测柴油货车10万余辆。

    全年确定四川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1017家。完成1835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成全省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49个环境问题的整改。

    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6个,面积8.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5%。全省共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区)1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51个;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2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3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5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02起、死亡1675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9%和11.1%。自2001年以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保持下降态势。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1人,下降19.2%;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523人,增长4.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0.505人,下降24.6%;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23人,增长56.9%。

    十三、人口和就业

    根据201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92万人,人口出生率11.05‰;死亡人口58.3万人,人口死亡率7.01‰;人口自然增长率4.04‰。年末常住人口83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61.5万人,乡村人口397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29%,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户籍人口912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87%,比上年末提高1.68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城乡就业总量为48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万人。分城乡看,城镇就业人员16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2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万人。城乡从业人员占比由上年末的33.7:66.3调整为34.4:6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752.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0.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32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80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4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由上年末的36.8:27.0:36.2调整为35.9:27.2:36.9。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1元,比上年增长9.1%。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16元,比上年增加2489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18530元,增长7.1%;经营净收入3849元,增长7.3%;财产净收入2820元,增长7.4%;转移净收入8017元,增长11.1%。人均消费性支出23484元,增长6.8%。其中,居住支出增长14.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1.3%,交通通信支出增长5.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1.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1元,比上年增加1104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4311元,增长7.3%;经营净收入5117元,增长6.1%;财产净收入379元,增长17.7%;转移净收入3524元,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23元,增长11.6%。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5.9%,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9.9%,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4.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2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2%。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4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22.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63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不含失地农民)870.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12.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62.3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94.6万人,农村低保人数343.9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分别比上年提高40元/月和35元/月。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共计49.0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13.0万人,集中供养率26.5%。年末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4548个,其中城镇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2871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92.4亿元,民政部门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为1.5亿元。

    十五、民族自治地方经济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29.2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895.4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7:40.9:39.4。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66.0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6.6亿元,同口径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9.0亿元,增长9.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1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33元,增长8.1%。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6年及以后,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的数据。

    3.由于统计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剔除重复数据、企业改革剥离等因素,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4.农业历史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5.2017年部分产品产量数据进行了核实调整,2018年产量增速按调整后的可比口径计算。

    6.2018年,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由形象进度法更改为按财务支出法进行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同口径增长速度。

    7.公报中物价、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8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19年03月06日 07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省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实现新突破,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治蜀兴川呈现新局面。

    一、综合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7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5322.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0928.7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41.4%和5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883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6:38.7:49.7调整为10.9:37.7:51.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7%,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2.8%,居住类上涨2.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食品烟酒类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3.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上涨5.3%。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2868.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GDP的比重为5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8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0965.2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2.4亿元,增长12.8%。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对民营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9%、42.1%、56.0%。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8:52.8:39.4调整为6.9:47.9:45.2。

    年末全省民营经济主体达到545.25万户,比上年增长13.5%,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2%,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到125.85万户,增长15.1%。

    三、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6.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2.4万公顷,增长14.3%;蔬菜播种面积136.4万公顷,增长3.0%。

    全年粮食产量3493.7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下降0.7%;大春粮食产量增长0.3%。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62.6万吨,增长1.3%;烟叶产量16.2万吨,下降10.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423.8万吨,增长4.0%;茶叶产量30.2万吨,增长8.8%;园林水果产量937.0万吨,增长6.1%;中草药材产量44.8万吨,增长12.5%。

    全年肉猪出栏6638.3万头,比上年增长0.9%;牛出栏276.2万头,增长3.3%;羊出栏1740.9万只,下降2.2%;家禽出栏66071.0万只,增长1.2%。猪肉产量增长1.9%,牛肉产量增长3.5%,羊肉产量下降3.4%。禽蛋产量增长3.0%,牛奶产量增长0.8%。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8.8万公顷,其中:造林面积44.8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24.0万公顷。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8.8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水产品产量153.5万吨,增长1.8%。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3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2.6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7万公顷,累计992.4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658.7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94.7亿千瓦小时,增长3.3%。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2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0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0%,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8.4%,集体企业下降4.3%,股份制企业增长9.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1%。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1%,金属制品业增长15.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4.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4%,医药制造业增长13.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0.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6%,汽车制造业增长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5%。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0.6%,汽油下降14.5%,天然气增长8.3%,发电量增长6.9%,铁矿石原矿量下降18.6%,成品钢材增长19.4%,水泥增长6.2%,白酒增长14.0%,汽车下降4.2%,电力电缆下降0.3%,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16.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6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717.9亿元,增长22.1%。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8.6亿元,增长21.8%;股份制企业2393.9亿元,增长2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03.5亿元,下降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比上年下降0.5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5%,比上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626个,实现利润总额367.8亿元,增长1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749.3万平方米,增长6.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958.3万平方米,增长6.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881.7万平方米,增长6.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65.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均为同口径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第二产业投资7287.1亿元,增长7.3%,其中工业投资7178.7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投资19724.6亿元,增长11.2%。全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1531.2亿元,增长12.0%。

    分经济区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川南经济区完成投资4586.0亿元,增长9.3%;川东北经济区完成投资6112.0亿元,增长10.8%;攀西经济区完成投资1592.9亿元,增长0.3%;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完成投资747.0亿元,增长12.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商品房施工面积44065.9万平方米,增长6.7%;商品房销售面积12210.7万平方米,增长12.3%;商品房竣工面积5635.3万平方米,增长0.3%。

    六、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64.4亿元,增长12.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5447.2亿元,增长10.8%;餐饮收入2807.4亿元,增长12.5%。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801.1亿元,增长31.5%。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3%,日用品类增长37.1%,化妆品类增长14.9%,金银珠宝类增长13.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2%,中西药品类增长17.0%,家具类增长18.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9%,汽车类增长3.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5%。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接待国内游客7.0亿人次,增长4.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012.7亿元,增长13.5%。接待入境游客369.8万人次,增长10.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1亿美元,增长4.5%。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人数为170.5万人,增长2.1%。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新批(备案)外商直接投资企业607家,累计批准(备案)12308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6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44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17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1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7%;完成营业额61.1亿美元,增长55.5%。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04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1065家。

    全年在履约的国内省外投资项目8651个(含往年结转项目),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0492.8亿元,增长5.2%。

    全年进出口总额59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出口额3334.8亿元,增长31.4%;进口额2613.1亿元,增长26.5%。

    以美元计价,全年四川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99.4亿美元,增长32.1%。其中,出口504.0亿美元,增长34.2%;进口395.4亿美元,增长29.4%。

    全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3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6.3%;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817.8亿元,增长30.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0.6%。

    八、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817.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2%;完成旅客周转量1802.2亿人公里,增长6.1%。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38公里;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233万标箱。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099.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9%,其中私人汽车976.7万辆,增长10.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6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48.5亿元,增长29.4%;电信业务总量3295.4亿元,增长165.6%。年末拥有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657.2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6388.3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2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068.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0.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09.2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624.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7740.8万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7.1万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长度103.5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168.4万公里。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2819.7亿元,增长1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18.3亿元,增长11.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08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8402.8亿元,增长10.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097.8亿元,增长12.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7484.0亿元,增长15.8%。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94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40家、寿险公司45家、养老险公司5家和健康险公司4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70家,外资公司24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9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42.4亿元,增长1.6%;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15.7亿元,增长0.7%。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632.7亿元,增长8.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10.3亿元,增长18.2%;人身险赔付支出322.5亿元,增长0.5%。

    年末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54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28家、期货公司营业部49家。辖区投资者证券账户数1987.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4%,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99012.5亿元,下降13.5%。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在校生1572.7万人(不含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教职工110.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90.7万人。

    年末共有小学5730所,招生95.2万人,在校生555.5万人。初中3716所,招生92.4万人,在校生261.8万人。普通高中768所,招生46.2万人,在校生139.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28所,招生2649人,在校生(含附设特教班)1.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508所,招生37.6万人,在校生94.2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147个,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211.8万人次。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19所。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48.4万人,增长5.1%;在校生156.5万人,增长4.3%;毕业生39.4万人,增长2.0%。研究生培养单位36个,招收研究生3.9万人,在校生12.8万人,毕业生2.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3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30.7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53.1万人次。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年末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含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1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8个。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4人。全年共申请专利152987件,获得授权专利87372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3805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1697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5112件,审理结案5103件,结案率99.8%;实施专利项目13844项,新增产值1960.8亿元;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14亿元。

    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42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9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6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66个(其中专业化示范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95个;国家级星创天地96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6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5192项,成交金额1004.2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3702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53个,艺术表演场所44个,公共图书馆204个,文化馆207个,美术馆41个,文化站457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1个,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9个。

    年末共有博物馆253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6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19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225个,公布为四川省级传统村落的有86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

    年末广播电视台165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9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7.8%,电视综合覆盖率98.8%,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1125.8万户。

    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0种,出版量13.1亿份;出版期刊356种,出版量5015.3万册;出版图书14987种,出版量29915.2万册;出版音像制品120种,电子出版物188种。

    年末纳入统计的档案馆244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20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643.2万卷,232.6万件。

    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1539个,其中医院2343个(民营医院165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8427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9.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6.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7.2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4万人,注册护士24.7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万人,注册护士1.0万人;乡镇卫生院443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万人,注册护士3.1万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51590.9万人次,其中医院19863.3万人次(民营医院3494.4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29754.3万人次;出院1827.1万人,其中医院1281.8万人(民营医院320.7万人),基层医疗机构486.7万人;县域内住院率85.6%。

    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城市(县城)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率100%。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18.51/10万、5.43‰、7.45‰。

    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84.9亿元,共筹集公益金20.5亿元。年末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8所、省级27所,市(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28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4个。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2912条。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97个。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省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资金9410万元,支持工业节能节水工程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合计55个,其中节能节水项目13个、清洁低碳循环发展项目26个、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建设项目2个、绿色能源及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5个、工业节能监察和污染防治重点工作项目9个。

    全年安排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5.6亿元。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150万千瓦,淘汰燃煤小锅炉360台,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2.6万余家,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7万辆,抽检抽测柴油货车10万余辆。

    全年确定四川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1017家。完成1835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成全省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49个环境问题的整改。

    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6个,面积8.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5%。全省共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区)1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51个;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2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3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5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02起、死亡1675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9%和11.1%。自2001年以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保持下降态势。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1人,下降19.2%;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523人,增长4.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0.505人,下降24.6%;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23人,增长56.9%。

    十三、人口和就业

    根据201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92万人,人口出生率11.05‰;死亡人口58.3万人,人口死亡率7.01‰;人口自然增长率4.04‰。年末常住人口83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61.5万人,乡村人口397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29%,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户籍人口912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87%,比上年末提高1.68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城乡就业总量为48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万人。分城乡看,城镇就业人员16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2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万人。城乡从业人员占比由上年末的33.7:66.3调整为34.4:6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752.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0.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32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80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4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由上年末的36.8:27.0:36.2调整为35.9:27.2:36.9。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1元,比上年增长9.1%。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16元,比上年增加2489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18530元,增长7.1%;经营净收入3849元,增长7.3%;财产净收入2820元,增长7.4%;转移净收入8017元,增长11.1%。人均消费性支出23484元,增长6.8%。其中,居住支出增长14.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1.3%,交通通信支出增长5.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1.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1元,比上年增加1104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4311元,增长7.3%;经营净收入5117元,增长6.1%;财产净收入379元,增长17.7%;转移净收入3524元,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23元,增长11.6%。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5.9%,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9.9%,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4.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2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2%。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4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22.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63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不含失地农民)870.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12.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62.3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94.6万人,农村低保人数343.9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分别比上年提高40元/月和35元/月。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共计49.0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13.0万人,集中供养率26.5%。年末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4548个,其中城镇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2871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92.4亿元,民政部门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为1.5亿元。

    十五、民族自治地方经济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29.2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895.4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7:40.9:39.4。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66.0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6.6亿元,同口径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9.0亿元,增长9.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1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33元,增长8.1%。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6年及以后,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的数据。

    3.由于统计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剔除重复数据、企业改革剥离等因素,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4.农业历史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5.2017年部分产品产量数据进行了核实调整,2018年产量增速按调整后的可比口径计算。

    6.2018年,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由形象进度法更改为按财务支出法进行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同口径增长速度。

    7.公报中物价、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