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川渝携手共同奏响西部强音 两地相互投资持续升温

  • 2016年06月13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兰渝铁路与达成铁路联络线嘉陵江特大桥段目前已进入铺轨、电气化安装等工程阶段。该联络线全长约11公里,是兰渝铁路连接达成铁路的重要枢纽,预计8月底完成铺轨并通车。图为记者6月12日航拍的嘉陵江特大桥。(记者 李向雨 摄)

      川渝两地相互投资持续升温

      2012年到2015年

      川企入渝投资达3000多亿元渝企入川投资近5000亿元

      2015年

      渝企入川投资平稳增长实际到位资金1694亿元川企入渝投资增长明显实际到位资金1497亿元同比增长27%

      端午,一场名为“川渝民间诗歌势力展”的文化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川渝两地多个诗歌群体的诗人带着作品汇聚蓉城。同一时间,一艘货船从南充出发,沿今年3月刚开通的南充-重庆-上海航线,一路向东,走向世界。

      诗和远方,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同频脉动,生动映射着川渝两地长期以来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这种合作,不仅具有深厚的内在基因,同时也指向美好的未来。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四川和重庆,传承历史基因,瞄准全新方向,正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奏响西部发展的新强音。

      新成效

      18项重大事项让两地合作更紧密

      今年端午,重庆人张鸣坐成渝动车到峨眉山过节。“重庆北站出发,两个多小时直接到山脚下,方便。”张鸣说。

      不只张鸣,端午节前夕,四川两大旅游景点峨眉山、青城山和重庆开行直达动车的消息一经发布,不到半天时间车票就售罄。

      从需经成都中转,到成渝高铁与成绵乐城际动车、成灌城际动车的跨线运营,直达动车带来的,是核心城市重庆对成渝城市群中小城市的直接辐射。这背后,是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川渝合作进程。

      2015年5月,四川和重庆两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将推出18项重大合作事项,涵盖交通、信息、市场、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产业发展等6个领域。一年来,在两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上述合作事项正在逐步落实。

      在信息一体化方面,前不久,成渝客专沿线通信网络建成投运,同时,川渝电信企业已经决定,通过定向漫游包降低漫游费。

      在市场一体化方面,去年以来,两地金融、保险等行业互设分支机构新增8家;川渝重点企业、商标保护名录库建立,两地完成工商、食药等3400批次商品异地委托检验。

      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两地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达成9项合作;共同推动户籍相关公共服务资源对接,川渝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一对一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去年7月1日起,两地实现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首批结算医院各10家,截至今年3月底结算2134人次,共计报销住院费用4000多万元。未来,两地还将进一步扩大结算面。

      在环境保护方面,两地依托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32座水利水电工程、16个雨量站点等信息共享;两地科技、环保部门联合成立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在产业发展合作方面,去年两地相互投资持续升温。渝企入川投资平稳增长,实际到位资金1694亿元;川企入渝投资增长明显,实际到位1497亿元,同比增长27%,川渝已互为对方最大的引进内资来源地。

      新定位

      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经济增长极”

      在川渝合作的历程中,两个标志性文件不容忽略。

      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成渝城市群将立足西南、辐射西北、面向欧亚,培育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将在西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不仅如此,关于成渝城市群,国家对其最新的定位还包括: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从核心点到增长极,川渝合作以成渝城市群为着力点,全新出发。

      新定位来自新机遇。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沈晓钟看来,川渝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是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最好、资源承载能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在国家战略部署下,川渝合作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新定位源自新态势。过去5年,重庆和成都双双崛起万亿级城市,成为西部最闪耀的“双子星”;川渝两地经济总量持续加大,到2015年底已达到近4.6万亿元,占西部经济总量的3成以上。

      从2012年起到2015年,川企入渝投资有3000多亿元,渝企入川投资近5000亿元,分别占两省市引进国内省外资金总额的16%和19%。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看出了数据背后的逻辑:正是由于两地之间的深入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两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伴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两地合作将更加深入,成渝城市群将在西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新空间:纵深合作助推两地新跨越

      进入夏季,长江水位逐步上升,重庆城外的长江上,来往的轮船日益频繁,其中,不少来自四川。

      目前,重庆果园港已开通上海-果园-南充、果园-攀枝花、果园-西昌、果园-广元等航线。作为中国的黄金水道,长江一直是川渝地区与中国和世界沟通的纽带,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这条通道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长江上游干线航道宜宾至重庆段全长384公里,其中四川境内228公里。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目前宜宾港、泸州港枯水期仅能进出1000吨级船舶,更高吨位船舶须减载通行,或在重庆进行中转,大大制约了船舶在川渝两地之间的通行能力。

      为尽快改善这一状况,目前,两地已经决定,下一步将推动长江、嘉陵江航道升级和长江船型标准化;加快长江上游段航道整治工程,共同争取国家尽早启动重庆到宜宾段航道整治前期工作。

      通过升级整治,到2020年,长江干线四川段航道将由三级航道升为二级航道,可常年通行2000吨以上船舶,通行能力较目前翻番,长江“航运大动脉”功能将更为凸显,由此为川渝合作洞开全新空间。

      如果说不断延伸的物理大通道在拓展着川渝合作的有形空间,那么,国家的战略定位则提升着两地发展的无形空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为了实现这一跨越,两地将联手扩大以成都、重庆等为起点的“中欧班列”品牌影响力,将其培育发展成为内陆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以成昆铁路复线、川藏铁路等铁路建设为基础,形成南向国际贸易大通道,同时将建设34个千亿级园区。

      为了实现这一跨越,川渝两地已经决定,探索建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金。借鉴欧盟结构基金和凝聚基金运作经验,鼓励各城市根据实际需求研究设立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金。“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表示,通过建立基金的形式,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是顶层设计时的一个很大亮点。基金会起一个示范引导的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成渝城市化建设,同时为川渝两地合作注入强大动力。(记者 梁现瑞 曾小清)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川渝携手共同奏响西部强音 两地相互投资持续升温

  • 2016年06月13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兰渝铁路与达成铁路联络线嘉陵江特大桥段目前已进入铺轨、电气化安装等工程阶段。该联络线全长约11公里,是兰渝铁路连接达成铁路的重要枢纽,预计8月底完成铺轨并通车。图为记者6月12日航拍的嘉陵江特大桥。(记者 李向雨 摄)

      川渝两地相互投资持续升温

      2012年到2015年

      川企入渝投资达3000多亿元渝企入川投资近5000亿元

      2015年

      渝企入川投资平稳增长实际到位资金1694亿元川企入渝投资增长明显实际到位资金1497亿元同比增长27%

      端午,一场名为“川渝民间诗歌势力展”的文化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川渝两地多个诗歌群体的诗人带着作品汇聚蓉城。同一时间,一艘货船从南充出发,沿今年3月刚开通的南充-重庆-上海航线,一路向东,走向世界。

      诗和远方,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同频脉动,生动映射着川渝两地长期以来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这种合作,不仅具有深厚的内在基因,同时也指向美好的未来。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四川和重庆,传承历史基因,瞄准全新方向,正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奏响西部发展的新强音。

      新成效

      18项重大事项让两地合作更紧密

      今年端午,重庆人张鸣坐成渝动车到峨眉山过节。“重庆北站出发,两个多小时直接到山脚下,方便。”张鸣说。

      不只张鸣,端午节前夕,四川两大旅游景点峨眉山、青城山和重庆开行直达动车的消息一经发布,不到半天时间车票就售罄。

      从需经成都中转,到成渝高铁与成绵乐城际动车、成灌城际动车的跨线运营,直达动车带来的,是核心城市重庆对成渝城市群中小城市的直接辐射。这背后,是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川渝合作进程。

      2015年5月,四川和重庆两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将推出18项重大合作事项,涵盖交通、信息、市场、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产业发展等6个领域。一年来,在两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上述合作事项正在逐步落实。

      在信息一体化方面,前不久,成渝客专沿线通信网络建成投运,同时,川渝电信企业已经决定,通过定向漫游包降低漫游费。

      在市场一体化方面,去年以来,两地金融、保险等行业互设分支机构新增8家;川渝重点企业、商标保护名录库建立,两地完成工商、食药等3400批次商品异地委托检验。

      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两地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达成9项合作;共同推动户籍相关公共服务资源对接,川渝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一对一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去年7月1日起,两地实现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首批结算医院各10家,截至今年3月底结算2134人次,共计报销住院费用4000多万元。未来,两地还将进一步扩大结算面。

      在环境保护方面,两地依托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32座水利水电工程、16个雨量站点等信息共享;两地科技、环保部门联合成立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在产业发展合作方面,去年两地相互投资持续升温。渝企入川投资平稳增长,实际到位资金1694亿元;川企入渝投资增长明显,实际到位1497亿元,同比增长27%,川渝已互为对方最大的引进内资来源地。

      新定位

      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经济增长极”

      在川渝合作的历程中,两个标志性文件不容忽略。

      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成渝城市群将立足西南、辐射西北、面向欧亚,培育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将在西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不仅如此,关于成渝城市群,国家对其最新的定位还包括: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从核心点到增长极,川渝合作以成渝城市群为着力点,全新出发。

      新定位来自新机遇。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沈晓钟看来,川渝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是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最好、资源承载能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在国家战略部署下,川渝合作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新定位源自新态势。过去5年,重庆和成都双双崛起万亿级城市,成为西部最闪耀的“双子星”;川渝两地经济总量持续加大,到2015年底已达到近4.6万亿元,占西部经济总量的3成以上。

      从2012年起到2015年,川企入渝投资有3000多亿元,渝企入川投资近5000亿元,分别占两省市引进国内省外资金总额的16%和19%。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看出了数据背后的逻辑:正是由于两地之间的深入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两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伴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两地合作将更加深入,成渝城市群将在西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新空间:纵深合作助推两地新跨越

      进入夏季,长江水位逐步上升,重庆城外的长江上,来往的轮船日益频繁,其中,不少来自四川。

      目前,重庆果园港已开通上海-果园-南充、果园-攀枝花、果园-西昌、果园-广元等航线。作为中国的黄金水道,长江一直是川渝地区与中国和世界沟通的纽带,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这条通道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长江上游干线航道宜宾至重庆段全长384公里,其中四川境内228公里。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目前宜宾港、泸州港枯水期仅能进出1000吨级船舶,更高吨位船舶须减载通行,或在重庆进行中转,大大制约了船舶在川渝两地之间的通行能力。

      为尽快改善这一状况,目前,两地已经决定,下一步将推动长江、嘉陵江航道升级和长江船型标准化;加快长江上游段航道整治工程,共同争取国家尽早启动重庆到宜宾段航道整治前期工作。

      通过升级整治,到2020年,长江干线四川段航道将由三级航道升为二级航道,可常年通行2000吨以上船舶,通行能力较目前翻番,长江“航运大动脉”功能将更为凸显,由此为川渝合作洞开全新空间。

      如果说不断延伸的物理大通道在拓展着川渝合作的有形空间,那么,国家的战略定位则提升着两地发展的无形空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为了实现这一跨越,两地将联手扩大以成都、重庆等为起点的“中欧班列”品牌影响力,将其培育发展成为内陆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以成昆铁路复线、川藏铁路等铁路建设为基础,形成南向国际贸易大通道,同时将建设34个千亿级园区。

      为了实现这一跨越,川渝两地已经决定,探索建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金。借鉴欧盟结构基金和凝聚基金运作经验,鼓励各城市根据实际需求研究设立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金。“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表示,通过建立基金的形式,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是顶层设计时的一个很大亮点。基金会起一个示范引导的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成渝城市化建设,同时为川渝两地合作注入强大动力。(记者 梁现瑞 曾小清)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