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加速构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眉山市龚村养护中心。
近年来,我省积极应对老龄化,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十三五”是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根据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立足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省民政厅按照“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健康、越活越长寿”理念,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养老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和构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现状
“十三五”末我省60周岁以上人口将增至1866余万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据省统计局测算,2016年,全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173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0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13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77%。据测算,“十三五”末我省60周岁以上人口将增至1866.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7%;80周岁以上人口将增至287.4万人。届时,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情况将更加凸显。
“做好养老工作,是给儿女树榜样、为父母尽孝心。”省民政厅主要领导表示,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和构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有效途径,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研究显示,我省人口老龄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交织”上: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差异大造成的未富先老问题相交织。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速推进产生的人口集聚、城乡差别等问题相交织。三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导致的农村空心化、家庭小型化、老人空巢化等问题相交织。四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多元价值观念加速形成造就的传统家庭观念、传统养老观念急剧转变等问题相交织。
当前,人口老龄化正从抽象概念逐步成为大多数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养儿防老”“送老人进养老院就是不孝”的传统观念普遍存在,对社会化养老存在抵触现象,城乡居民能用于养老的支出有限。同时,我省已出台的涉老政策系统性、协调性、操作性不够,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亟待建立完善;我省养老机构存在发展不平衡、体系结构不够优、服务质量不够好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养老体系建设建设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加以解决。”省民政厅主要领导说。
发展
构建社会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四川加法”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面对挑战,我省将按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树立积极的应对理念、完善老龄政策法规、采取积极的应对行动,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努力使生活在四川的老年人越活越健康、越活越年轻、越活越长寿。
关键词一:政策+机制完善促进政策。认真实施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健全推进机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目标。
关键词二:区域+机构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完善支持居家养老政策,夯实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智能化养老。
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创新农村养老服务。开展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推动农村中心敬老院实现“四个转变”,即发展定位向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转变,运营方式向公建民营、合作经营、购买服务等转变,服务对象向农村所有老年人全覆盖转变,服务内容向生活照顾、医疗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发展转变。
关键词三:标准+质量构建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加强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养老机构评定标准》将于今年颁布施行。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养老机构基本要求、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级评定、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老年人健康及功能综合评估等方面标准化管理经验。
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力争在3-4年内全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四:平台+人才培养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和老龄工作信息化平台。
力推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的集服务、实训、示范为一体的省级养老示范实训基地,加速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关键词五:改革+创新稳妥推进国家级改革试点。国家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长期照护保险试点推进顺利。
全面铺开省级创新试点。目前,已确定试点市(州)、县(市、区)20余个,制定《关于做好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可操作、可量化、精细化试点任务。
关键词六:资本+产业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筹划建立养老服务业引导性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加速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养老产业升级。
关键词七:精神关爱+宜老氛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四川孝老爱亲的文化资源,扎实推进安全绿色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繁荣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拓展老年人优待范围,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
重点
“2+3+N”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2”即出台“一规划”“一条例”。编制《“十三五”四川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修订《四川省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条例》。目前,两项工作顺利推进,已送省政府审批。
“3”即举办“三个会”。一是召开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系列现场会(已于今年6月在成都市温江区召开);二是召开全省第三次老龄工作暨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会;三是举办中国(四川)老龄事业暨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将于10月27日至29日在成都举办)。
“N”即突破“N个瓶颈”。一是突破数据瓶颈。要精准摸清老年人口、养老服务机构等养老相关基础数据。二是突破服务网络瓶颈。要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其中包括建立县(区)、街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小区为老服务点的四级居家社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积极推动“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三是突破质量瓶颈。要推动养老机构服务提质增效,包括实施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工程,健全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建立老人入住评估体系,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四是突破医养结合瓶颈。要促进医养结合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医养融合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医疗养老联合体。五是突破农村养老瓶颈。要创新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农村养老服务新机制,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老年人“生活有照料、生病有看护、纠纷有调解、精神有慰藉”的养老服务目标。六是突破养老人才瓶颈。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专业学历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开发社工岗位、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七是突破养老保障瓶颈。要健全养老服务保障制度,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改进财政补贴机制、逐步建立保险制度、完善老年福利制度。 (丹童 图片由省老龄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