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截至8月底 四川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累计241539人

  • 2016年09月30日 07时4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观潮

      信用,经济发展之本;环境,社会和谐发展之重。用环境保护来评价企业信用,是我省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次探索。

      9月12日,省环保厅公示了四川省企业环境信用初评结果,33家企业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181家企业被评为“环保良好企业”,同时,53家企业被评为“环保警示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该评价结果正式发布后,将与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监机构等共享,用于在行政许可、信贷融资等方面“奖优罚劣”。

      8月19日召开的四川省依法治省工作推进会,肯定了全省上下协力推进依法治省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生效判决执行、行政机关行政应诉、“两法衔接”、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亟须“攻坚克难”的五个难点。

      怎样攻坚克难?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研究思路,出台举措。记者从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关键少数”依法行政、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三个层面,记录我省法治建设攻坚克难进行时。

      一道藩篱

      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破除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镜头】

      8月底,在公安机关协助下,拖欠赔偿款达七年之久的“老赖”田某某,被南充市顺庆区法院拘留。

      8年前,马某受雇于田某某从事运输工作。当年,马某在驾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法院审理后判令田某某赔偿各类款项共计36万元。但田某某并未履行债务,从此下落不明,法院也未能查到田某某的财产。

      日前,顺庆区法院请求区执行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协调公安机关对包括田某某在内的一批被执行人进行协查并配合司法拘留。区公安分局通过专业查控平台成功找到了田某某,并协助区法院对其采取了拘留15日的处罚措施。

      【攻坚之谋】

      执行难,是实现司法公平正义需要破除的最后一道藩篱,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今年6月,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狠抓任务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今年8月,依法治省工作推进会召开后,省依法治省办又派出11个督导小组,对各市(州)、县(市、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巡查。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工作资料、座谈、约谈等方式,重点了解各地“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更多的举措同步实实在在推进——

      21个市(州)都制定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实施方案,把“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党政绩效目标管理、诚信建设、文明创建等范畴逗硬考核。

      网络查控系统运行良好。今年1至8月底,全省21个市(州)均已对接全国“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和全省“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全省法院运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向各金融机构提起财产查控774万余次,涉及案件21.25万件,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2304亿元,冻结金额8.35亿元,扣划金额0.63亿元。

      泸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与市级法院“双证合一”查控;资阳市运用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找人查物……一些创新做法将在全省范围推广。

      截至8月底,全省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累计241539人,有4.36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6.72亿元。1至8月,全省法院公开曝光2.75万人,限制高消费2.15万人,限制出境2028人,罚款149人,司法拘留1487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23人,检察院起诉22人,法院判刑15人。

      以成都信用网为依托,成都市建立起诚信红黑榜发布平台,对成都法院推送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予以黑榜曝光。巴中、资阳等市利用城市LED、公交车载电视、集中公告等形式集中发布《敦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的通告》。

      当前,各地正加大办案特别是积案清理力度。1至8月,全省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82341件,同比上升37.23%;结案105231件,同比上升25.25%。

      一种常态

      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落实,使“民告官,官应诉、听民意”成为常态

      【镜头】

      9月14日上午,新都区人社局会议室内,区政府法制办、国土局、人社局、交通局等多个部门的“一把手”聚在一起,与法律顾问(律师)共同研究一起诉讼案。不久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将走上法庭的被告席,面对一桩被征地群众关于购买社保的“民告官”案。

      法治四川建设攻坚破难,离不开“关键少数”。新都区依法治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把破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难”放在重要位置,新都区研究决定,在原“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比例不得低于年度案件三分之二”的规定基础上,今后凡是一把手不能出庭的,都要在开庭前向区委书记、区长作出合理的解释说明。

      眉山市委市政府举办依法行政“以案说法”专题培训班,市长作动员报告,市委副书记主持,法院院长作辅导报告,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常务副职等600多人参加,通过强化意识,提升技能,规范流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攻坚之谋】

      近期,按照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省法制办、省法院等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最新要求。

      当前,作为年度创新项目,省法院正围绕“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在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的重点案件类型、召开专项检查督导、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等方面研究具体办法。

      省法制办则计划围绕出庭应诉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制定更符合四川实际的具体规定,同时聚焦行政复议案件增多后“案多人少”困局,研究整合人力资源、弥补专业人才匮乏的举措,确保行政复议、出庭应诉案件的质量不降低。

      在基层,如何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落实,使“民告官,官应诉、听民意”成为常态?我省鼓励各地积极实践,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举措。

      遂宁市把行政机关应诉案件办理质量、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以及行政应诉能力建设情况纳入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范围。达州市中院则在官网上将行政诉讼案件裁判文书向社会公开公示。

      前不久,在原告杜兵诉行政不作为及国家赔偿案件中,攀枝花市西区政府时任副区长王雪松、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付朴忠坐上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整个庭审长达7小时30分钟,两名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全程参与,全市各主要行政机关、各区县政府法制部门主要负责人、工作人员共50余人全程旁听。“类似上述庭审活动,每季度都会进行一次。”攀枝花市法制办主任文静说,今年,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三个文件推动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这不仅是为了解决群众“告官不见官”现象,也意在对行政机关各级干部进行的一次“法治洗礼”,通过庭审活动,提升广大行政机关和干部依法行政理念和能力。

      “一张网”

      依托法治,形成对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一张网”

      【镜头】

      9月12日,四川省骏德艾普汽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眉山市彭山区政务中心工商质监窗口,领到了该区发放的第一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这标志着彭山区“五证合一”营业执照进入了实质性的批量发放阶段。

      “五证合一”是将工商、质监、税务等5个部门分别核发的不同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此举通过整合监管审批职能,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对构建诚信体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攻坚之谋】

      9月18日,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几名技术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加班加点升级“五证合一”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9月25日,我省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以信息统一为抓手,完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信用工作机制。企业相关信息归集至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受奖励或惩罚等信息都一览无余。

      随着《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于8月底印发实施,我省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路径更加清晰。

      以前,行业各自为政导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成为一些企业和个人可钻的漏洞。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该方案时表示,《方案》提出借力“大数据”,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上联国家,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体系。通过归集和整理企业、个人、其他组织机构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全省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

      《方案》同时提出,“通过‘联合惩戒’,形成多部门、多行业整体联动,无死角、无缝隙对失信主体进行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一张网’,倒逼市场主体不敢失信、不愿失信和不能失信。”“只有依托法治,社会信用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扭转。”省依法治省办负责人说。(记者 钟振宇 刘春华 刘佳)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截至8月底 四川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累计241539人

  • 2016年09月30日 07时4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观潮

      信用,经济发展之本;环境,社会和谐发展之重。用环境保护来评价企业信用,是我省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次探索。

      9月12日,省环保厅公示了四川省企业环境信用初评结果,33家企业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181家企业被评为“环保良好企业”,同时,53家企业被评为“环保警示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该评价结果正式发布后,将与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监机构等共享,用于在行政许可、信贷融资等方面“奖优罚劣”。

      8月19日召开的四川省依法治省工作推进会,肯定了全省上下协力推进依法治省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生效判决执行、行政机关行政应诉、“两法衔接”、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亟须“攻坚克难”的五个难点。

      怎样攻坚克难?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研究思路,出台举措。记者从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关键少数”依法行政、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三个层面,记录我省法治建设攻坚克难进行时。

      一道藩篱

      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破除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镜头】

      8月底,在公安机关协助下,拖欠赔偿款达七年之久的“老赖”田某某,被南充市顺庆区法院拘留。

      8年前,马某受雇于田某某从事运输工作。当年,马某在驾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法院审理后判令田某某赔偿各类款项共计36万元。但田某某并未履行债务,从此下落不明,法院也未能查到田某某的财产。

      日前,顺庆区法院请求区执行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协调公安机关对包括田某某在内的一批被执行人进行协查并配合司法拘留。区公安分局通过专业查控平台成功找到了田某某,并协助区法院对其采取了拘留15日的处罚措施。

      【攻坚之谋】

      执行难,是实现司法公平正义需要破除的最后一道藩篱,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今年6月,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狠抓任务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今年8月,依法治省工作推进会召开后,省依法治省办又派出11个督导小组,对各市(州)、县(市、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巡查。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工作资料、座谈、约谈等方式,重点了解各地“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更多的举措同步实实在在推进——

      21个市(州)都制定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实施方案,把“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党政绩效目标管理、诚信建设、文明创建等范畴逗硬考核。

      网络查控系统运行良好。今年1至8月底,全省21个市(州)均已对接全国“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和全省“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全省法院运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向各金融机构提起财产查控774万余次,涉及案件21.25万件,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2304亿元,冻结金额8.35亿元,扣划金额0.63亿元。

      泸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与市级法院“双证合一”查控;资阳市运用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找人查物……一些创新做法将在全省范围推广。

      截至8月底,全省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累计241539人,有4.36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6.72亿元。1至8月,全省法院公开曝光2.75万人,限制高消费2.15万人,限制出境2028人,罚款149人,司法拘留1487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23人,检察院起诉22人,法院判刑15人。

      以成都信用网为依托,成都市建立起诚信红黑榜发布平台,对成都法院推送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予以黑榜曝光。巴中、资阳等市利用城市LED、公交车载电视、集中公告等形式集中发布《敦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的通告》。

      当前,各地正加大办案特别是积案清理力度。1至8月,全省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82341件,同比上升37.23%;结案105231件,同比上升25.25%。

      一种常态

      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落实,使“民告官,官应诉、听民意”成为常态

      【镜头】

      9月14日上午,新都区人社局会议室内,区政府法制办、国土局、人社局、交通局等多个部门的“一把手”聚在一起,与法律顾问(律师)共同研究一起诉讼案。不久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将走上法庭的被告席,面对一桩被征地群众关于购买社保的“民告官”案。

      法治四川建设攻坚破难,离不开“关键少数”。新都区依法治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把破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难”放在重要位置,新都区研究决定,在原“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比例不得低于年度案件三分之二”的规定基础上,今后凡是一把手不能出庭的,都要在开庭前向区委书记、区长作出合理的解释说明。

      眉山市委市政府举办依法行政“以案说法”专题培训班,市长作动员报告,市委副书记主持,法院院长作辅导报告,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常务副职等600多人参加,通过强化意识,提升技能,规范流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攻坚之谋】

      近期,按照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省法制办、省法院等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最新要求。

      当前,作为年度创新项目,省法院正围绕“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在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的重点案件类型、召开专项检查督导、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等方面研究具体办法。

      省法制办则计划围绕出庭应诉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制定更符合四川实际的具体规定,同时聚焦行政复议案件增多后“案多人少”困局,研究整合人力资源、弥补专业人才匮乏的举措,确保行政复议、出庭应诉案件的质量不降低。

      在基层,如何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落实,使“民告官,官应诉、听民意”成为常态?我省鼓励各地积极实践,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举措。

      遂宁市把行政机关应诉案件办理质量、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以及行政应诉能力建设情况纳入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范围。达州市中院则在官网上将行政诉讼案件裁判文书向社会公开公示。

      前不久,在原告杜兵诉行政不作为及国家赔偿案件中,攀枝花市西区政府时任副区长王雪松、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付朴忠坐上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整个庭审长达7小时30分钟,两名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全程参与,全市各主要行政机关、各区县政府法制部门主要负责人、工作人员共50余人全程旁听。“类似上述庭审活动,每季度都会进行一次。”攀枝花市法制办主任文静说,今年,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三个文件推动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这不仅是为了解决群众“告官不见官”现象,也意在对行政机关各级干部进行的一次“法治洗礼”,通过庭审活动,提升广大行政机关和干部依法行政理念和能力。

      “一张网”

      依托法治,形成对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一张网”

      【镜头】

      9月12日,四川省骏德艾普汽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眉山市彭山区政务中心工商质监窗口,领到了该区发放的第一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这标志着彭山区“五证合一”营业执照进入了实质性的批量发放阶段。

      “五证合一”是将工商、质监、税务等5个部门分别核发的不同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此举通过整合监管审批职能,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对构建诚信体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攻坚之谋】

      9月18日,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几名技术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加班加点升级“五证合一”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9月25日,我省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以信息统一为抓手,完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信用工作机制。企业相关信息归集至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受奖励或惩罚等信息都一览无余。

      随着《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于8月底印发实施,我省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路径更加清晰。

      以前,行业各自为政导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成为一些企业和个人可钻的漏洞。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该方案时表示,《方案》提出借力“大数据”,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上联国家,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体系。通过归集和整理企业、个人、其他组织机构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全省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

      《方案》同时提出,“通过‘联合惩戒’,形成多部门、多行业整体联动,无死角、无缝隙对失信主体进行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一张网’,倒逼市场主体不敢失信、不愿失信和不能失信。”“只有依托法治,社会信用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扭转。”省依法治省办负责人说。(记者 钟振宇 刘春华 刘佳)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