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外国主流媒体记者团深入四川藏区采访参观 纷纷感叹四川藏区发展大有前景

  • 2016年08月30日 07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行

      1500多公里,无论国道、省道,还是百姓家门前的硬化路,平稳畅通

      看

      全球首座投运的高原高效生态型光伏电站——红原县花海光伏电站

      赞

      全域旅游成为藏区发展着力点,带动了当地人民致富

      “印象中的四川藏区是在深山老林里,没电没Wi-Fi,这次藏区行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日本化学工业日报记者但田洋平向记者说起首次来到藏区的感受。

      8月22日至28日,由外交部新闻司、省政府新闻办、省外侨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外国主流媒体记者团四川藏区行活动深入阿坝州。7天的行程中,来自美国《洛杉矶时报》、德国《经济周刊》、德国广播协会、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日本化学工业日报等媒体的8名外媒记者,深入黑水县、红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和茂县采访参观,通过采访旅游景区、寄宿制学校、藏医院、敬老院、寺庙和牧民定居点,用相机和笔记录着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感慨:

      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变化太大了。”说这话的是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摄像记者孙占宁,对比18年前来四川藏区的经历,孙占宁“印象最深的就是交通明显改善”。

      来到藏区前,孙占宁已经做好了颠簸的准备。但在一路1500多公里的行程中,无论是国道、省道,还是老百姓家门前的硬化路,一路平稳畅通,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藏区民生发展,远不止交通。近年来,阿坝州着力解决出行、用电、饮水、读书、看病、就业、增收等七大民生难题,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23日下午,记者们来到牧民克科家的夏季牧场,牧场每天产出200多公斤鲜奶,克科家就能收入几百元。去年,克科家还出栏了大约100头牦牛,光靠这一项收入就赚了20多万元。

      2015年,阿坝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30元,是1978年的81倍。

      惊讶:

      取消GDP考核走上绿色发展路

      交通改善,各种资源陆续涌入。记者们关心,藏区环境脆弱,经济建设应该走怎样的路线?

      23日,记者团一行来到全球首座投运的高原高效生态型光伏电站——红原县花海光伏电站。这是四川晟天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美国苹果公司的合作项目,总装机容量20兆瓦。

      德国广播协会记者何伟关心,“光伏区占地750亩,会不会破坏草场?”电站站长廖远伟介绍,牧草生长并不需要这么强的阳光,通过科学设计,光伏板可以折去最强光,反而有利于牧草生长。每年,他们将光伏板下的牧草收割,作为冬季牧草储备。记者们来到光伏区看到,光伏板下的牧草油绿葱郁,比临近草场的长势还要好。

      得知近年来我省为了保护藏区的青山绿水,取消了各县(市)GDP考核和排名,新加坡亚洲新闻台记者许宇民很惊讶,“高原的生态较为脆弱,政府选择绿色发展的道路符合藏区实际,环境得到保护,牧民的生产生活才能可持续发展。”

      赞赏:

      全域旅游带动人民生活改善

      8月26日,记者团一行来到松潘县天堂香谷风景区薰衣草基地,看到游人如织。“薰衣草并不罕见,为何能受到游客青睐?”有记者抛出问题。

      原来,这片3000多亩的薰衣草基地是通往九寨沟、黄龙景区和大西北草原的必经之地。在热门景区的带动下,川主寺片区也开始发展起了“过路经济”,赛马场、向日葵基地,大大小小的餐饮、民俗村等,聚集在九黄环线上。

      2016年,阿坝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正成为四川藏区发展的着力点。曾多次到过各地藏区的孙占宁也注意到,此行途经的省道旁有不少成规模的牧家乐,“跟我到过的一些藏区比,这里的旅游开发得很好”

      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当地人民致富。46岁的石斗在红原县瓦切镇经营了一家三星级牧家乐,现在雇佣了13个员工,游客可以骑马、烤羊、住宿、品藏餐。他的年收入比过去增加20多万元。

      2015年阿坝州共接待游客32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5亿元。

      此次阿坝行,记者们感受到四川藏区在交通、旅游、文化教育、环境改善、民生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显著成果,四川藏区发展大有前景。他们纷纷表示,将通过新闻报道和自媒体平台,向外界展示一个真实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四川藏区。(记者 徐莉莎)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外国主流媒体记者团深入四川藏区采访参观 纷纷感叹四川藏区发展大有前景

  • 2016年08月30日 07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行

      1500多公里,无论国道、省道,还是百姓家门前的硬化路,平稳畅通

      看

      全球首座投运的高原高效生态型光伏电站——红原县花海光伏电站

      赞

      全域旅游成为藏区发展着力点,带动了当地人民致富

      “印象中的四川藏区是在深山老林里,没电没Wi-Fi,这次藏区行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日本化学工业日报记者但田洋平向记者说起首次来到藏区的感受。

      8月22日至28日,由外交部新闻司、省政府新闻办、省外侨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外国主流媒体记者团四川藏区行活动深入阿坝州。7天的行程中,来自美国《洛杉矶时报》、德国《经济周刊》、德国广播协会、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日本化学工业日报等媒体的8名外媒记者,深入黑水县、红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和茂县采访参观,通过采访旅游景区、寄宿制学校、藏医院、敬老院、寺庙和牧民定居点,用相机和笔记录着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感慨:

      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变化太大了。”说这话的是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摄像记者孙占宁,对比18年前来四川藏区的经历,孙占宁“印象最深的就是交通明显改善”。

      来到藏区前,孙占宁已经做好了颠簸的准备。但在一路1500多公里的行程中,无论是国道、省道,还是老百姓家门前的硬化路,一路平稳畅通,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藏区民生发展,远不止交通。近年来,阿坝州着力解决出行、用电、饮水、读书、看病、就业、增收等七大民生难题,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23日下午,记者们来到牧民克科家的夏季牧场,牧场每天产出200多公斤鲜奶,克科家就能收入几百元。去年,克科家还出栏了大约100头牦牛,光靠这一项收入就赚了20多万元。

      2015年,阿坝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30元,是1978年的81倍。

      惊讶:

      取消GDP考核走上绿色发展路

      交通改善,各种资源陆续涌入。记者们关心,藏区环境脆弱,经济建设应该走怎样的路线?

      23日,记者团一行来到全球首座投运的高原高效生态型光伏电站——红原县花海光伏电站。这是四川晟天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美国苹果公司的合作项目,总装机容量20兆瓦。

      德国广播协会记者何伟关心,“光伏区占地750亩,会不会破坏草场?”电站站长廖远伟介绍,牧草生长并不需要这么强的阳光,通过科学设计,光伏板可以折去最强光,反而有利于牧草生长。每年,他们将光伏板下的牧草收割,作为冬季牧草储备。记者们来到光伏区看到,光伏板下的牧草油绿葱郁,比临近草场的长势还要好。

      得知近年来我省为了保护藏区的青山绿水,取消了各县(市)GDP考核和排名,新加坡亚洲新闻台记者许宇民很惊讶,“高原的生态较为脆弱,政府选择绿色发展的道路符合藏区实际,环境得到保护,牧民的生产生活才能可持续发展。”

      赞赏:

      全域旅游带动人民生活改善

      8月26日,记者团一行来到松潘县天堂香谷风景区薰衣草基地,看到游人如织。“薰衣草并不罕见,为何能受到游客青睐?”有记者抛出问题。

      原来,这片3000多亩的薰衣草基地是通往九寨沟、黄龙景区和大西北草原的必经之地。在热门景区的带动下,川主寺片区也开始发展起了“过路经济”,赛马场、向日葵基地,大大小小的餐饮、民俗村等,聚集在九黄环线上。

      2016年,阿坝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正成为四川藏区发展的着力点。曾多次到过各地藏区的孙占宁也注意到,此行途经的省道旁有不少成规模的牧家乐,“跟我到过的一些藏区比,这里的旅游开发得很好”

      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当地人民致富。46岁的石斗在红原县瓦切镇经营了一家三星级牧家乐,现在雇佣了13个员工,游客可以骑马、烤羊、住宿、品藏餐。他的年收入比过去增加20多万元。

      2015年阿坝州共接待游客32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5亿元。

      此次阿坝行,记者们感受到四川藏区在交通、旅游、文化教育、环境改善、民生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显著成果,四川藏区发展大有前景。他们纷纷表示,将通过新闻报道和自媒体平台,向外界展示一个真实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四川藏区。(记者 徐莉莎)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