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今年开建2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 年度任务量居全国第二
8月18日,在蓉召开的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推进暨项目推介会提出,今年四川省将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0.3公里,任务量仅次于山东省,居全国第二,占全国年度建设目标2000公里的十分之一。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地下综合管廊后,技术人员无需再“挖地三尺”,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这在杜绝“拉链马路”现象的同时,可有效缩短管线抢修时间。
截至目前,四川省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约40公里。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将开工建设1000公里,是现有地下综合管廊里程的25倍。全省有26个设市城市、20个县城已展开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自2014年起,四川省率先开展省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目前已有自贡市、乐山市等5个地级市,广安市岳池县、成都市金堂县等10个县入选。今年初,成都市成功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延伸阅读
地下管廊建设加速川企如何拿下更多份额
“上海”“杭州”“重庆”甚至“中字头”……8月18日,参加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推进暨项目推介会的53家企业,有一多半的名称是以非四川地名开头。这让四川省晟茂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波心中一紧,“我们还没闯出去,别人就进来抢市场了!”
和参会企业的构成类似,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已建成或在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约一半由省外企业执行。面对四川省方兴未艾的“万亿级”地下综合管廊市场,川企如何才能拿下更多份额?
市场有多大?
5年建设计划将带来千亿元投资
建地下综合管廊,市场有多大?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峰介绍,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投资约1亿元,这意味着仅四川5年计划建设里程,就是个投资额约1000亿元的巨大“蛋糕”——这还只是开始。高峰表示,地下综合管廊要形成网络,才能发挥最大效益。根据他所在企业估算,仅四川对地下综合管廊需求就将达“万亿级”规模。
不同于欧美以财政投入为主,我国多采取PPP模式,依托社会资本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根据规定,使用地下综合管廊的市政管线单位,须支付相应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这让社会资本有稳定收益预期,自然愿投。”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瀑认为,过去之所以管廊建设量不大,源于两大难题阻遏。
难题之一是入廊。因管廊成本高企,短期投入相对更高——以电力管线为例,若要回收建设成本,入廊费将是自建管线费用的3倍。“这让不少市政管线单位,坚持不使用管廊。”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难题之二是定价。根据相关规定,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具体标准,应由建设运营单位和使用单位协商确定。但基于上述原因,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定不了价,就谈不上市场回报,也就没法开发市场。”
如今,两大难题已得到或正在得到解决。
就入廊而言,省政府办公厅年初印发文件明确,已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区域内所有管线必须入廊;就定价而言,省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印发文件明确,如各方不能就定价取得一致意见,则由当地政府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等形式协调落实。“将类似政府指导价,定期调整。”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解决了难题,市场将进入爆发期。”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如何抢市场?
川企可错位发展并寻求贷款支持
竞争省内市场,川企为何只能与省外企业“打个平手”?
在张瀑看来,这并非“技不如人”。他认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技术门槛并不高,“难度和修地下停车场差别不大,建筑企业普遍有这个实力。”四川省建筑业产值去年排名全国第六,仅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就超过350家。
成都市管廊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关键问题在资金。因采用PPP模式,需企业先支付数以亿计的建设资金,再从运营中逐步收益。而这一过程往往长达30年。“对企业融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自有资金充沛、融资渠道畅通的央企(国企),优势明显。而它们占据了参会省外企业的约九成。
在川央企,同样是川企主力。中国五冶集团市场部副经理任宗晏表示,仅该企业在建及建成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即超过30公里。但四川省建筑企业中央企仅约10家。其余1.7万家多为未上市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
对此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建议,可积极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贷款。今年初,地下综合管廊被纳入国开行支持范围,贷款期延长至20年到30年,利息相对较低。会上,国开行四川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拿下PPP项目合同,可对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四川民企可与央企错位发展,在四川省试点县较多的背景下,去县一级开拓市场;中誉远发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骁则表示,可积极参与项目分包,与竞争者合作共赢。(记者 熊筱伟)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