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专门教育 让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得到及时有效矫治
数据显示,全国现有专门学校数量总体偏少。四川目前建成7所,总数在全国前列,但部分省(市区)一所也没有。专门学校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发挥更大效果?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支招。
现状:入校学生减少,专门教育萎缩
建议:完善法律,让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得到及时矫治
两年前,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路琦来四川调研时,在川内某市遇到了这样一个孩子,这名孩子组织了多起持刀抢劫案件,他却只是个年仅8岁的小男孩。“虽然没到达读专门学校的年龄,但作为特例,这个男孩还是被送进了专门学校。”路琦认为,幸亏所在城市有这样的学校,否则真不知道该把孩子送哪里矫治。
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成员介绍说,专门学校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特殊教育场所,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前些年强制入学规定被废止,强制入学措施被弱化,加之家长担心孩子进入专门学校后“被标签化”,因此导致专门学校入校学生大量减少,专门教育不断萎缩。
路琦担心,一些不到14岁孩子有了犯罪经历,监狱不能进,普通学校又教育不了,如果没有专门学校,也不强制送进专门学校,这些孩子的前途让人担忧。“当前,国内教育转化力量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实需要不相称。”路琦表示,全国法院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判决生效未成年犯人数是67280人,而目前,全国所有专门学校接收和进行校外教育引导的学生大大小于这个数字。
与会人员认为,应积极推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自愿入校”原则的修改。
管理:教育管理模式存在不足
建议:创新实践,探索“医院就诊式”模式
会上,中央综治办、预防专项组表示,当前正在积极推动加强专门教育政策文件的出台。初步建议,每个省会城市和有条件、有需要的大中城市,要新建或改建一所满足当地需要的专门学校,尽快缩小现有专门学校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缺口。
四川现有7所专门学校,究竟应该如何布局?是否每个市州都要建一所?“就全国总体来看,专门学校数量严重不足。但就某一地是否需要建设,要根据客观需求来确定。”路琦认为,当前各省(市区)首先要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数据汇总和共享机制,摸清底数,动态掌握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针对教育管理模式落后的现状,中央综治办、预防专项组鼓励各地公安、司法等政法机关对专门教育创新实践,共同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遂宁市第十五中学,是这次会议期间安排的一个参观点。2006年,该市依托原市收教所建立了这所专门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该校在教育方式上以思想感化和行为矫正为主,以文化课程学习和劳动技能教育为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院就诊式”教育管理模式。从建校至今,学校累计使881名失足少年重新回归社会。
在上海,该市8个社区开展了社工联校工作,青少年事务社工进驻6家专门学校,服务在校学生近两万人次。
路琦认为,社工身份的工作方法更具有亲和力,容易被问题青少年接纳,引入专业社工是传统矫治方式的有效补充。 (记者 钟振宇 张岚)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