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我们的世界 依然春暖花开——记灾难中坚强的四川人

  • 2013年05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3天中,全省接待游客1800余万人次,重点商贸流通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5%。虽然刚经历了地震灾难,但四川迷人风采不减。

      灾难震不垮——这就是今天的四川人,他们一边为灾区源源不断输送力量,推进抗震救灾;一边绽放笑容,迎接五湖四海的客人。“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90多年前,英国诗人艾略特在经历了一战灾难后,写下悲伤的诗句。而几天前,网友在目睹四川人在大地震中的表现后,作出完全不同的判断:“四月是最美丽的季节,你的世界,依然春暖花开。”

      四川人是天下的盐、天下的糖、天下的酒、天下的茶,无论何时都滋味、乐观、激情、从容

      奔跑中的“骏马”失去前蹄,家园碎成一地——面对这样的场景,12岁的刘欣宜很想靠在父亲的肩上痛哭一场,但她忍住了。

      12岁的刘欣宜家在雅安市芦山县城,目前就读于成都一所外国语学校。在这之前,刘欣宜的生活是幸福和平静的,父亲刘毅恒和爷爷刘太忠经营着当地最大的一家根雕企业,清风雅雨和根雕艺术的双重滋养,让这个稚气未褪的女孩多了些不同寻常的气质。

      震后,她从成都回到芦山,看到熟悉的家园几成废墟,上千件根雕作品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包括爷爷亲手制作的“奔马”。短暂地沉默后,她抓起排笔,在断墙上刷下两个大字:坚强。

      岂止刘欣宜,在大地震中,千千万万的四川人,用行动书写着坚强和乐观。

      在天全。地震中受伤的小女孩衣服上沾满血迹,却微笑着说“我不会哭,我很坚强”。小女孩的坚强赢得网友潮水般的加油和祝福。有网友评价:“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这人间。”

      在名山。当震颤传来,高三英语教师高玉华镇定地组织所有学生撤退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网友称赞其为“地震最美教师”。

      在芦山。县城的水果店老板杨国武震后很快开起了帐篷超市,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养活家中六口人,“地震过去了,人总要生活,能靠自己的尽量靠自己”。岂止芦山。5年来,四川连续遭遇“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以及特大山洪泥石流、洪涝、旱灾……

      视野放得更宽些,我们就会发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在面对灾难险阻时,呈现出同样的四川方式、四川面孔。从“可乐男孩”到“微笑女孩”,从“英雄教师”到“最美教师”,从枣树村的“独臂青年”石光武到芦山水果店老板杨国武……

      “四川人是天下的盐”——10年前,一本杂志的封面专题提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盐给人力量,给人滋味,盐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和担当。

      目睹了四川人在两次大地震后的表现,有网友不再满足于这样的结论。有人说,四川人是天下的糖,即便在灾难的阴霾中,他们也能保持乐观;有人说,四川人是天下的酒,任何时候,他们都不欠缺激情和勇气;还有人说,四川人是天下的茶,面对灾难,他们安静、大度、从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人说,一个群体永远留着他生活的地方的痕迹,在危急关头,其文化特性总是表露无遗。盐、糖、茶、酒,不仅是四川的特产,也是四川人的真实写照。

      时空变迁,施救与被救、支援与受援,角色互换,更懂你我。

      相互守望,面对灾难,四川总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复苏

      过去10多天里,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的任家岗,一位名叫骆良周的老人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用竹签和三角形的红纸做小旗,每面小旗上都写着两个字——感谢。

      像这样的小旗,骆良周一天要做上千面。每当有解放军、志愿者以及运送物资的救灾车辆经过,他都会递上一面亲手做的小旗。

      芦山新城迎宾大道上,每天傍晚,吴正富都会推着一辆三轮车小心前行,车里装着一只盛满了稀粥的大铁桶,每当遇到志愿者,他都会为他们盛上一碗。

      大地震后,这样的场景俯拾皆是。面对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救援力量,四川人民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也表现出浓浓的感恩情怀。

      4月21日,成都“真会蒸”馒头店老板徐记蓬和11位“战友”,借助3辆车,把他的馒头店整体搬迁到了芦山县城。随后几天,他们每天向当地受灾群众免费派发上万个馒头。这一切,源于5年前他所经历的一切:“5·12”汶川特大地震时,徐记蓬在广元的家受到重创,正是在当地政府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他才东山再起。

      4月24日,“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经过去,一支来自汶川的两百人搜救队伍还在废墟上寻找生命的迹象。5年前,他们中的很多成员及家属正是被搜救的对象。今年17岁的姚华东是绵阳八中的一名学生,5年前那场大地震使他成了孤儿,5年后的今天,他成长为一名尽力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5年间,时空变迁,施救与被救、支援与受援,角色互换,更懂你我。相互守望,面对灾难,四川总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复苏。

      宝兴县灵关镇钟灵村的黄肖被压在三层楼的废墟下,上百村民整整扒了6个小时将其救出,大伙的信念很简单:“一个都不能少”。在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为了救出被埋的村民杨善兵一家4口,20多个乡邻忙了8小时。这一幕源于汶川大地震后村里的一条不成文规矩——谁家遭了灾,大家都要帮。在更多的安置点里,一家烧饭几家人吃的场面随处可见。

      灾难击不垮守望相助的芦山人。65岁的周绍英带着家人每天熬粥送给志愿者、记者:“你们来帮灾区、帮我们,怎能让你们饿着?”声音洪亮的她,成为川人乐观与豪爽的最美“代言人”。

      在龙门乡晨阳希望学校,黄国强夫妇在操场边上支起两口锅,一口锅熬绿豆粥,清火;一口锅熬白粥,暖胃,均免费提供给避灾的乡亲。

      与宝兴县一河之隔的天全县老场乡,在救援队伍打通宝兴“生命线”的时候,全村妇女自发推起“鸡公车”给战士送去热稀饭,“救宝兴的人也是救我们的人!”小卖部老板娘陈福惠请村民一道,抬着一大锅粥赶到救援队伍的歇脚处,一碗一碗分给消防士兵们吃。

      虽然伤情还在,但垅间的油菜已在收割,秧苗长出新绿,一个充满希望的芦山,就在眼前

      4月28日,“广药王老吉3亿元雅安建生产基地项目”在雅安市“4·20”抗震救灾指挥部内敲定,成为“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的首个重大项目。“我们对四川有信心,对雅安有信心。”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董事长吴长海的话,在雅安人心头绽放新的希望。

      对美好新家园的憧憬,早已萦绕在雅安人心中。

      震后1小时,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从雅安市人民医院的车棚中传出,一个七斤半的女婴顺利降临,母女平安。这一天,在重灾区天全县人民医院的帐篷病房里,“震生宝宝”从1号排到了11号……

      一方是地震的伤痛,一方是新生的希望。震后第二天,4台装载机在芦山县3个地块同时开工,“为震后的基建恢复,抢抓时间”。

      震后第三天,天全县一个集市热闹开市,一名居民提着买好的芹菜和猪肉,赶着回去做饭。新华乡村民王忠的烤鸭店也重新开张,“对生活的信心又回来了”。

      震后第四天,芦山灾区首个帐篷学校在龙门乡开学,200多名学生复课,黑板上写着“我爱我家”,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脸上露出笑容。

      当天,一家火锅店在芦山县城中心广场上的两顶帐篷内开张,尽管菜品只有四样,顾客却络绎不绝。

      震后第五天、第六天……更多倒塌的房屋旁升起袅袅炊烟,商铺开始恢复营业,人们走出帐篷,走进田间地头劳作……

      27日,芦山县姜维路71号的“东苑休闲苑”餐厅开业。老板吴耀康率领员工为救援队伍做了700份免费午餐后,准备寻找新门面,“现在的门面成了危房,日子还得继续过,我相信会好起来的”。

      28日,宝兴的红樱桃陆续被抢收下来,送入市场销售。而该县农工办主任魏晓峰已经在思考“灾后恢复重建中,一定要引进水果深加工项目”的问题。

      新的一天,在震中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张家大院开始热闹起来。年轻人从水池中舀出山泉水刷牙洗脸,老一辈在灶台上生火煮饭……这座百年老宅在地震中屹立不倒,张家40多人从全国四面八方赶回,重聚于此。

      眼下,老宅里的人各自勾勒新的希望:老一点的,希望留下来守护大院;年轻一点的,有的希望留在雅安工作,有的想去外地打工;更小的一辈,想考上大学……

      再过几天,将迎来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祭。5年前,面对灾难,四川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如今,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目标全面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超过震前水平。事实说明,四川没有失信于世人。

      芦山也不会。几天前,大地还在颤抖,雅安市委主要领导面对镜头庄重承诺,要实现美丽“雅安梦”。这,也是四川梦,中国梦。 (记者 梁现瑞 颜婧)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们的世界 依然春暖花开——记灾难中坚强的四川人

  • 2013年05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3天中,全省接待游客1800余万人次,重点商贸流通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5%。虽然刚经历了地震灾难,但四川迷人风采不减。

      灾难震不垮——这就是今天的四川人,他们一边为灾区源源不断输送力量,推进抗震救灾;一边绽放笑容,迎接五湖四海的客人。“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90多年前,英国诗人艾略特在经历了一战灾难后,写下悲伤的诗句。而几天前,网友在目睹四川人在大地震中的表现后,作出完全不同的判断:“四月是最美丽的季节,你的世界,依然春暖花开。”

      四川人是天下的盐、天下的糖、天下的酒、天下的茶,无论何时都滋味、乐观、激情、从容

      奔跑中的“骏马”失去前蹄,家园碎成一地——面对这样的场景,12岁的刘欣宜很想靠在父亲的肩上痛哭一场,但她忍住了。

      12岁的刘欣宜家在雅安市芦山县城,目前就读于成都一所外国语学校。在这之前,刘欣宜的生活是幸福和平静的,父亲刘毅恒和爷爷刘太忠经营着当地最大的一家根雕企业,清风雅雨和根雕艺术的双重滋养,让这个稚气未褪的女孩多了些不同寻常的气质。

      震后,她从成都回到芦山,看到熟悉的家园几成废墟,上千件根雕作品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包括爷爷亲手制作的“奔马”。短暂地沉默后,她抓起排笔,在断墙上刷下两个大字:坚强。

      岂止刘欣宜,在大地震中,千千万万的四川人,用行动书写着坚强和乐观。

      在天全。地震中受伤的小女孩衣服上沾满血迹,却微笑着说“我不会哭,我很坚强”。小女孩的坚强赢得网友潮水般的加油和祝福。有网友评价:“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这人间。”

      在名山。当震颤传来,高三英语教师高玉华镇定地组织所有学生撤退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网友称赞其为“地震最美教师”。

      在芦山。县城的水果店老板杨国武震后很快开起了帐篷超市,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养活家中六口人,“地震过去了,人总要生活,能靠自己的尽量靠自己”。岂止芦山。5年来,四川连续遭遇“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以及特大山洪泥石流、洪涝、旱灾……

      视野放得更宽些,我们就会发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在面对灾难险阻时,呈现出同样的四川方式、四川面孔。从“可乐男孩”到“微笑女孩”,从“英雄教师”到“最美教师”,从枣树村的“独臂青年”石光武到芦山水果店老板杨国武……

      “四川人是天下的盐”——10年前,一本杂志的封面专题提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盐给人力量,给人滋味,盐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和担当。

      目睹了四川人在两次大地震后的表现,有网友不再满足于这样的结论。有人说,四川人是天下的糖,即便在灾难的阴霾中,他们也能保持乐观;有人说,四川人是天下的酒,任何时候,他们都不欠缺激情和勇气;还有人说,四川人是天下的茶,面对灾难,他们安静、大度、从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人说,一个群体永远留着他生活的地方的痕迹,在危急关头,其文化特性总是表露无遗。盐、糖、茶、酒,不仅是四川的特产,也是四川人的真实写照。

      时空变迁,施救与被救、支援与受援,角色互换,更懂你我。

      相互守望,面对灾难,四川总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复苏

      过去10多天里,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的任家岗,一位名叫骆良周的老人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用竹签和三角形的红纸做小旗,每面小旗上都写着两个字——感谢。

      像这样的小旗,骆良周一天要做上千面。每当有解放军、志愿者以及运送物资的救灾车辆经过,他都会递上一面亲手做的小旗。

      芦山新城迎宾大道上,每天傍晚,吴正富都会推着一辆三轮车小心前行,车里装着一只盛满了稀粥的大铁桶,每当遇到志愿者,他都会为他们盛上一碗。

      大地震后,这样的场景俯拾皆是。面对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救援力量,四川人民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也表现出浓浓的感恩情怀。

      4月21日,成都“真会蒸”馒头店老板徐记蓬和11位“战友”,借助3辆车,把他的馒头店整体搬迁到了芦山县城。随后几天,他们每天向当地受灾群众免费派发上万个馒头。这一切,源于5年前他所经历的一切:“5·12”汶川特大地震时,徐记蓬在广元的家受到重创,正是在当地政府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他才东山再起。

      4月24日,“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经过去,一支来自汶川的两百人搜救队伍还在废墟上寻找生命的迹象。5年前,他们中的很多成员及家属正是被搜救的对象。今年17岁的姚华东是绵阳八中的一名学生,5年前那场大地震使他成了孤儿,5年后的今天,他成长为一名尽力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5年间,时空变迁,施救与被救、支援与受援,角色互换,更懂你我。相互守望,面对灾难,四川总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复苏。

      宝兴县灵关镇钟灵村的黄肖被压在三层楼的废墟下,上百村民整整扒了6个小时将其救出,大伙的信念很简单:“一个都不能少”。在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为了救出被埋的村民杨善兵一家4口,20多个乡邻忙了8小时。这一幕源于汶川大地震后村里的一条不成文规矩——谁家遭了灾,大家都要帮。在更多的安置点里,一家烧饭几家人吃的场面随处可见。

      灾难击不垮守望相助的芦山人。65岁的周绍英带着家人每天熬粥送给志愿者、记者:“你们来帮灾区、帮我们,怎能让你们饿着?”声音洪亮的她,成为川人乐观与豪爽的最美“代言人”。

      在龙门乡晨阳希望学校,黄国强夫妇在操场边上支起两口锅,一口锅熬绿豆粥,清火;一口锅熬白粥,暖胃,均免费提供给避灾的乡亲。

      与宝兴县一河之隔的天全县老场乡,在救援队伍打通宝兴“生命线”的时候,全村妇女自发推起“鸡公车”给战士送去热稀饭,“救宝兴的人也是救我们的人!”小卖部老板娘陈福惠请村民一道,抬着一大锅粥赶到救援队伍的歇脚处,一碗一碗分给消防士兵们吃。

      虽然伤情还在,但垅间的油菜已在收割,秧苗长出新绿,一个充满希望的芦山,就在眼前

      4月28日,“广药王老吉3亿元雅安建生产基地项目”在雅安市“4·20”抗震救灾指挥部内敲定,成为“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的首个重大项目。“我们对四川有信心,对雅安有信心。”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董事长吴长海的话,在雅安人心头绽放新的希望。

      对美好新家园的憧憬,早已萦绕在雅安人心中。

      震后1小时,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从雅安市人民医院的车棚中传出,一个七斤半的女婴顺利降临,母女平安。这一天,在重灾区天全县人民医院的帐篷病房里,“震生宝宝”从1号排到了11号……

      一方是地震的伤痛,一方是新生的希望。震后第二天,4台装载机在芦山县3个地块同时开工,“为震后的基建恢复,抢抓时间”。

      震后第三天,天全县一个集市热闹开市,一名居民提着买好的芹菜和猪肉,赶着回去做饭。新华乡村民王忠的烤鸭店也重新开张,“对生活的信心又回来了”。

      震后第四天,芦山灾区首个帐篷学校在龙门乡开学,200多名学生复课,黑板上写着“我爱我家”,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脸上露出笑容。

      当天,一家火锅店在芦山县城中心广场上的两顶帐篷内开张,尽管菜品只有四样,顾客却络绎不绝。

      震后第五天、第六天……更多倒塌的房屋旁升起袅袅炊烟,商铺开始恢复营业,人们走出帐篷,走进田间地头劳作……

      27日,芦山县姜维路71号的“东苑休闲苑”餐厅开业。老板吴耀康率领员工为救援队伍做了700份免费午餐后,准备寻找新门面,“现在的门面成了危房,日子还得继续过,我相信会好起来的”。

      28日,宝兴的红樱桃陆续被抢收下来,送入市场销售。而该县农工办主任魏晓峰已经在思考“灾后恢复重建中,一定要引进水果深加工项目”的问题。

      新的一天,在震中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张家大院开始热闹起来。年轻人从水池中舀出山泉水刷牙洗脸,老一辈在灶台上生火煮饭……这座百年老宅在地震中屹立不倒,张家40多人从全国四面八方赶回,重聚于此。

      眼下,老宅里的人各自勾勒新的希望:老一点的,希望留下来守护大院;年轻一点的,有的希望留在雅安工作,有的想去外地打工;更小的一辈,想考上大学……

      再过几天,将迎来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祭。5年前,面对灾难,四川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如今,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目标全面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超过震前水平。事实说明,四川没有失信于世人。

      芦山也不会。几天前,大地还在颤抖,雅安市委主要领导面对镜头庄重承诺,要实现美丽“雅安梦”。这,也是四川梦,中国梦。 (记者 梁现瑞 颜婧)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