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梦”两会视角

  • 2013年03月1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两会,再一次凝聚起人们的共识。

      说创新、话改革,议民生、论精神——2013年两会,折射出中国发展的新走向。

      经济强国梦:

      “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创新驱动战略”引人注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创新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华民族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界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中央领导、从两会上的一系列新表述,人们解读着当下中国的新方位:——发展目标: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发展阶段: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发展路径: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发展动力: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新判断,一个新要求摆在了面前——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创新是最活跃的要素,带来更低成本、更高质量、更大节约、更少排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经济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备条件。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是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期,我们要为此付出艰辛努力。

      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50万亿元,排名世界第二。但是正视现实,人们不得不承认差距:很多核心技术中国还很缺乏,经济大而不强。“科技强国家才强。当前我国人才上有了一定规模,但超前布局还不够。我们应该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这是涉及发展后劲的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齐让说。“我今年的提案就是建议为科技人员设立科技节,时间是每年的3月18日,建议每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也放在这一天,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科技、崇尚知识的氛围。”他说。

      改革梦: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关键一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国人大代表刘德辉说,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多次向中国和世界表明推进改革的决心。这是改革开放35年来,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改革关键时刻”。“利益固化是改革路上的‘拦路虎’。”全国政协委员、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伍中信直言不讳:长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局部形成了不良利益格局,并且逐渐形成利益固化的趋势。如果任由这种利益格局不断固化,就会使改革失去活力,社会发展失去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马誉峰尖锐地指出,一些污染落后产能淘汰不了,其实是企业、官员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在拖后腿;一些行政审批项目“边减边增”,是有的部门自身利益在作怪。改革者需要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毅力,大胆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深化改革开放是一篇大文章,与勇气同等重要的是智慧。代表委员认为,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今天改革的目标、路径、方式均已不同。推进改革固然需要大刀阔斧,但浮躁、莽撞、冒失、急功近利不可取,需要的是统筹周详的改革智慧。

      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说,“农民进城,如果只是简单换个户口本,而土地制度、公共服务体制、财税体制、保障房和住房制度等方面改革跟不上,他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同时还会加剧大城市恶性膨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新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强大的合力。

      深化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两会上,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成为改革最大的关注点。代表委员们注意到,从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都强调,要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传递出鲜明信号——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大幕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

      民生幸福梦: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实现“中国梦”有赖于每个人的努力,“中国梦”归根结底要体现到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上。

      当前,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雾霾天气又将环境改善这一课题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千头万绪,如何破题?“民生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阿坝州州长吴泽刚说,“首先要让困难群众生活有基本保障。改革开放大幅度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但是,在城镇尚有1200多万户居民生活在棚户区,在农村有近1亿农民需要扶贫。”

      吴泽刚代表说:“在经济转型、增速减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分量更重,他们应该成为民生保障的重点。”“民生要办的事情多,重点也要突出。群众就业、看病、上学、住房等领域存在问题比较多,应该是投入重点。”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熊梅说。

      熊梅代表指出,收入分配问题也是一大民生问题。要建立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改善民生,重要的是将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工作,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熊梅代表说,兜里是否鼓了,道路是否通了,环境是否美了,这些身边点滴,对群众最重要,他们感受最真切,来不得半点虚假。

      转变工作作风,才能真正深入群众听民声,解民忧。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说,党的各级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往前推,解决各种民生难题,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文化强国梦:

      “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

      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复兴,也包括文化复兴、精神复兴。

      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的共同呼声。

      ——激发社会正能量,首先必须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说,价值决定你一辈子想干什么、要什么、做什么。现在社会上一些人比较浮躁就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今后撑起“中国梦”的就是今天的80后、90后,要教育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学会价值分析及分析方法、价值判断的标准。“如果说梦想有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价值观,就是这个魂,有了这个魂,全社会就能在价值认同上找到最大公约数,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他说。

      ——激发社会正能量,必须弘扬正确的精神理念,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共识。“人要有一种精神,国家也要有一种精神。”多年的创业经历,使全国政协委员、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对精神的巨大能量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走出去,我们靠的就是实力,是精神。”

      他建议除了大力弘扬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外,还要弘扬职业精神、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精神和服务精神,“企业员工要有这些精神,民族也要有这些精神,才能赢得世界的尊敬,让‘中国梦’真正梦想成真。”

      ——激发社会正能量,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不能让英雄流血再流泪。”王执礼委员建议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精神和事迹,培育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道德文化环境,“让我们的社会涌现出更多的雷锋、郭明义、罗阳,以坚定的信念、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展现中华民族的蓬勃生气、浩然正气。”(记者 赵承 李斌 李柯勇 李宣良 顾瑞珍 何雨欣 樊曦)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梦”两会视角

  • 2013年03月1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两会,再一次凝聚起人们的共识。

      说创新、话改革,议民生、论精神——2013年两会,折射出中国发展的新走向。

      经济强国梦:

      “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创新驱动战略”引人注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创新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华民族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界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中央领导、从两会上的一系列新表述,人们解读着当下中国的新方位:——发展目标: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发展阶段: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发展路径: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发展动力: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新判断,一个新要求摆在了面前——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创新是最活跃的要素,带来更低成本、更高质量、更大节约、更少排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经济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备条件。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是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期,我们要为此付出艰辛努力。

      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50万亿元,排名世界第二。但是正视现实,人们不得不承认差距:很多核心技术中国还很缺乏,经济大而不强。“科技强国家才强。当前我国人才上有了一定规模,但超前布局还不够。我们应该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这是涉及发展后劲的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齐让说。“我今年的提案就是建议为科技人员设立科技节,时间是每年的3月18日,建议每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也放在这一天,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科技、崇尚知识的氛围。”他说。

      改革梦: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关键一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国人大代表刘德辉说,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多次向中国和世界表明推进改革的决心。这是改革开放35年来,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改革关键时刻”。“利益固化是改革路上的‘拦路虎’。”全国政协委员、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伍中信直言不讳:长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局部形成了不良利益格局,并且逐渐形成利益固化的趋势。如果任由这种利益格局不断固化,就会使改革失去活力,社会发展失去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马誉峰尖锐地指出,一些污染落后产能淘汰不了,其实是企业、官员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在拖后腿;一些行政审批项目“边减边增”,是有的部门自身利益在作怪。改革者需要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毅力,大胆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深化改革开放是一篇大文章,与勇气同等重要的是智慧。代表委员认为,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今天改革的目标、路径、方式均已不同。推进改革固然需要大刀阔斧,但浮躁、莽撞、冒失、急功近利不可取,需要的是统筹周详的改革智慧。

      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说,“农民进城,如果只是简单换个户口本,而土地制度、公共服务体制、财税体制、保障房和住房制度等方面改革跟不上,他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同时还会加剧大城市恶性膨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新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强大的合力。

      深化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两会上,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成为改革最大的关注点。代表委员们注意到,从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都强调,要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传递出鲜明信号——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大幕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

      民生幸福梦: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实现“中国梦”有赖于每个人的努力,“中国梦”归根结底要体现到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上。

      当前,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雾霾天气又将环境改善这一课题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千头万绪,如何破题?“民生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阿坝州州长吴泽刚说,“首先要让困难群众生活有基本保障。改革开放大幅度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但是,在城镇尚有1200多万户居民生活在棚户区,在农村有近1亿农民需要扶贫。”

      吴泽刚代表说:“在经济转型、增速减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分量更重,他们应该成为民生保障的重点。”“民生要办的事情多,重点也要突出。群众就业、看病、上学、住房等领域存在问题比较多,应该是投入重点。”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熊梅说。

      熊梅代表指出,收入分配问题也是一大民生问题。要建立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改善民生,重要的是将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工作,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熊梅代表说,兜里是否鼓了,道路是否通了,环境是否美了,这些身边点滴,对群众最重要,他们感受最真切,来不得半点虚假。

      转变工作作风,才能真正深入群众听民声,解民忧。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说,党的各级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往前推,解决各种民生难题,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文化强国梦:

      “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

      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复兴,也包括文化复兴、精神复兴。

      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的共同呼声。

      ——激发社会正能量,首先必须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说,价值决定你一辈子想干什么、要什么、做什么。现在社会上一些人比较浮躁就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今后撑起“中国梦”的就是今天的80后、90后,要教育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学会价值分析及分析方法、价值判断的标准。“如果说梦想有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价值观,就是这个魂,有了这个魂,全社会就能在价值认同上找到最大公约数,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他说。

      ——激发社会正能量,必须弘扬正确的精神理念,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共识。“人要有一种精神,国家也要有一种精神。”多年的创业经历,使全国政协委员、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对精神的巨大能量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走出去,我们靠的就是实力,是精神。”

      他建议除了大力弘扬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外,还要弘扬职业精神、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精神和服务精神,“企业员工要有这些精神,民族也要有这些精神,才能赢得世界的尊敬,让‘中国梦’真正梦想成真。”

      ——激发社会正能量,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不能让英雄流血再流泪。”王执礼委员建议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精神和事迹,培育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道德文化环境,“让我们的社会涌现出更多的雷锋、郭明义、罗阳,以坚定的信念、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展现中华民族的蓬勃生气、浩然正气。”(记者 赵承 李斌 李柯勇 李宣良 顾瑞珍 何雨欣 樊曦)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