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代表委员热议“产业兴省” 建议结合地方实际选择优势产业

  • 2013年03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都有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印象深刻。“四川既有走在世界前列的高端产业,也不乏正经历产能过剩考验的行业。”

      要向经济强省跨越,必须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产业兴省”,如何继续拓展空间,如何引导产业发展,引发代表、委员广泛关注和讨论。

      焦点1 谁将率先跃升万亿产业?

      预测:有望冲刺IT第三极

      2012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026.5亿元,首次跨上万亿元台阶,成为全国第八个规上工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其中,“7+3”产业的比重达到79%,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六大高耗能工业产值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去年我们就在做产业竞争力分析,率先过万亿的产业将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三个优势产业中产生。”王海林说,电子信息产业去年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相比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仍稍显落后,相差千亿元左右。

      不过,代表委员们普遍看好电子信息产业。用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的话来概括就是:“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能够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这份信心也体现在一份方案中:《四川省优势产业培育方案(2013-2017)》。如方案顺利实施,四川重点发展的24个电子信息产品,6个有望占据全国第一的市场份额,其他的多在前5位。

      “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不仅有制造能力,还有极强的研发能力。”王海林说,这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多达30万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据其判断,四川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全国第三大的IT研发和制造基地。“现在的差距在于配套不够完整,比如富士康在国内有200多家配套企业,只有一半落户四川。下一步要注重配套的本地化,以此拉动四川经济增长。”

      焦点2 过剩产业能否“拨云见日”?

      建议:科技创新是“突围”之道

      政府工作报告分析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

      前两年还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产业,受欧美“双反”调查等影响,转眼之间就成为产能过剩的“夕阳产业”。产能过剩行业是否还有发展空间?

      王海林毫不客气地说:“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光伏太阳能产业,前几年在市场强烈需求的拉动和暴利的吸引下,走过了一段盲目扩张的道路,必然走向产能过剩。”

      即便如此,业界对于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定位及前景依然看好。突破的关键在于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开启国内民用消费市场,这离不开科技创新。

      “供大于求的危机,要理性看待。”全国政协委员、东方电气董事长王计说,“产能过剩倒逼企业从提高产能、扩张规模的‘量变’,转向依靠技术进步、效益增长的‘质变’。”他认为,要实施创新驱动,锻造核心技术,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眉山一家光伏企业,去年产能逆势增长到每年生产6000吨。”王海林分析说,这家企业产能扩大是因为成本降低,除了技术进步外,还有个原因,“眉山与甘孜州共建产业园,甘孜将水电开发中的富裕电力输送到眉山,大大降低了用电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梁伟华建议,设立成德绵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形成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产业,和极具竞争力的区域创新带。

      据悉,2013年我省将围绕15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领域,重点支持35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带动企业投入20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3000亿元以上。

      焦点3 “有形之手”如何更好作为?

      心声:产业政策要接市场地气

      全国人大代表、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认为,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各地争相上马,易于形成产能过剩。政府过多地运用土地、税收以及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产业发展,使得很多企业廉价转移、扩能新建、重复建设等严重。

      他建议,“希望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分析解剖,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这与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市长林书成的观点不谋而合。“要结合地方实际来选择产业,不可盲目跟风,避免一发展就是一窝蜂,一鼓励就是一‘灾难’。”他说,绵阳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食品药品等主导产业之外,正依靠本地企业形成电梯产业、通用航空等新的增长点。“国家产业政策不能一刀切。”全国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市长张剡说,国家不再核准新建钢铁项目,但攀西钒钛资源是钒钛铁共生,开发钒钛就得炼钢铁,“建议在不增加钢铁产能的前提下,允许攀西适度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炉或非高炉冶炼装置,用于发展特种铸造产品及装备制造。”

      王海林认为,“国家宏观调控,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较多,规划了成渝经济区等若干新区,但缺乏配套的产业政策。建议结合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产业政策。”(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张守帅 王小玲)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代表委员热议“产业兴省” 建议结合地方实际选择优势产业

  • 2013年03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都有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印象深刻。“四川既有走在世界前列的高端产业,也不乏正经历产能过剩考验的行业。”

      要向经济强省跨越,必须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产业兴省”,如何继续拓展空间,如何引导产业发展,引发代表、委员广泛关注和讨论。

      焦点1 谁将率先跃升万亿产业?

      预测:有望冲刺IT第三极

      2012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026.5亿元,首次跨上万亿元台阶,成为全国第八个规上工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其中,“7+3”产业的比重达到79%,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六大高耗能工业产值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去年我们就在做产业竞争力分析,率先过万亿的产业将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三个优势产业中产生。”王海林说,电子信息产业去年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相比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仍稍显落后,相差千亿元左右。

      不过,代表委员们普遍看好电子信息产业。用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的话来概括就是:“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能够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这份信心也体现在一份方案中:《四川省优势产业培育方案(2013-2017)》。如方案顺利实施,四川重点发展的24个电子信息产品,6个有望占据全国第一的市场份额,其他的多在前5位。

      “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不仅有制造能力,还有极强的研发能力。”王海林说,这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多达30万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据其判断,四川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全国第三大的IT研发和制造基地。“现在的差距在于配套不够完整,比如富士康在国内有200多家配套企业,只有一半落户四川。下一步要注重配套的本地化,以此拉动四川经济增长。”

      焦点2 过剩产业能否“拨云见日”?

      建议:科技创新是“突围”之道

      政府工作报告分析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

      前两年还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产业,受欧美“双反”调查等影响,转眼之间就成为产能过剩的“夕阳产业”。产能过剩行业是否还有发展空间?

      王海林毫不客气地说:“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光伏太阳能产业,前几年在市场强烈需求的拉动和暴利的吸引下,走过了一段盲目扩张的道路,必然走向产能过剩。”

      即便如此,业界对于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定位及前景依然看好。突破的关键在于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开启国内民用消费市场,这离不开科技创新。

      “供大于求的危机,要理性看待。”全国政协委员、东方电气董事长王计说,“产能过剩倒逼企业从提高产能、扩张规模的‘量变’,转向依靠技术进步、效益增长的‘质变’。”他认为,要实施创新驱动,锻造核心技术,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眉山一家光伏企业,去年产能逆势增长到每年生产6000吨。”王海林分析说,这家企业产能扩大是因为成本降低,除了技术进步外,还有个原因,“眉山与甘孜州共建产业园,甘孜将水电开发中的富裕电力输送到眉山,大大降低了用电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梁伟华建议,设立成德绵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形成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产业,和极具竞争力的区域创新带。

      据悉,2013年我省将围绕15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领域,重点支持35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带动企业投入20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3000亿元以上。

      焦点3 “有形之手”如何更好作为?

      心声:产业政策要接市场地气

      全国人大代表、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认为,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各地争相上马,易于形成产能过剩。政府过多地运用土地、税收以及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产业发展,使得很多企业廉价转移、扩能新建、重复建设等严重。

      他建议,“希望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分析解剖,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这与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市长林书成的观点不谋而合。“要结合地方实际来选择产业,不可盲目跟风,避免一发展就是一窝蜂,一鼓励就是一‘灾难’。”他说,绵阳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食品药品等主导产业之外,正依靠本地企业形成电梯产业、通用航空等新的增长点。“国家产业政策不能一刀切。”全国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市长张剡说,国家不再核准新建钢铁项目,但攀西钒钛资源是钒钛铁共生,开发钒钛就得炼钢铁,“建议在不增加钢铁产能的前提下,允许攀西适度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炉或非高炉冶炼装置,用于发展特种铸造产品及装备制造。”

      王海林认为,“国家宏观调控,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较多,规划了成渝经济区等若干新区,但缺乏配套的产业政策。建议结合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产业政策。”(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张守帅 王小玲)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