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以泸州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综合枢纽正逐步成形

  • 2013年10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呜……”10月2日上午10时10分,一声悠长的汽笛,划破长江江面薄雾。泸州港,一艘写着“瑜航978”字样的货轮,缓缓离开3号泊位,行驶一段距离后,船头调转,向上海驶去。船上,装载着194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

      距3号泊位不远,一艘装满高粱的货轮正在下货。操作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橘红色的岸桥机,一大袋高粱从货轮上吊起,稳稳当当地装上停靠的大卡车上。“现在算清静的,下午是忙的时候。光是今天下午两三点,就有3艘从上海回来的船。这忙得简直不像是过节。”四川长通港口有限公司生产作业部负责人李刚常年在港口工作。他说,“好多人说今年生意不好做,可泸州港的生意比以前好。”

      一组数据印证了李刚的说法:今年前9月,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1万标箱,是长江沿线集装箱港口中增长幅度最大的。

      “这也不难理解,水运成本低,泸州长江水运成本为 0.03-0.05 元/吨公里,比火车、汽车的运输成本低一二十倍,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四川长通港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洪禹说,是成本优势让泸州港的各项主要指标画出“上升曲线”。

      另一个原因,源自泸州港近年来的发展壮大。王洪禹介绍,以前泸州港港口小,来的船也少。“港口现在有6个泊位,大大小小吊车13个,其中起重能力120吨的门座吊有两个。”

      数据的对比更能说明问题。2003年,泸州港刚开通时,集装箱吞吐量不到2000个,整个港口只有1部吊车,1个泊位,堆场面积也小得可怜,约有1个足球场大,装卸车司机进场,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集装箱。到2012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万箱,今年将力争达18万箱。“10年前,港口一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不及现在的一周”。

      临近11点,太阳逐渐穿破薄雾,泸州港露出真容:橘红色的岸桥机下,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工人忙碌穿梭;堆场上,3000多个蓝的、红的、灰的、绿的、标记着不同公司LOGO的集装箱整齐码放。

      李刚说,现在的泸州港堆场面积相当于50多个标准足球场。“要不是有现代化的电子管理系统,装卸车司机进场以后都要迷路。”话语里满是自豪。

      以泸州港为中心,一个交通运输综合枢纽正逐步成形。一边是得天独厚的铁水联运优势,来自攀西、云南、贵州等地的重工业物资,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进入港口作业区;另一边是多条高速公路和新老机场的快速建设发展。公铁航水,多种运输方式在这里有效衔接、起承转合,带来运输效能的不断提升。

      指着岸边的一个泊位,王洪禹说,就在3天前,泸州港刚在这里开通泸汉台近洋快班首航。此前,中西部货源至少要经过武汉、上海两次中转,半个月以上才能到台湾。泸州港近洋航班开通后,从泸州出发,开足马力,6天就可到台湾台中或高雄,好比在川台间开通一趟“水上特快”。(记者 董世梅 李梦媛 梁现瑞)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泸州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综合枢纽正逐步成形

  • 2013年10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呜……”10月2日上午10时10分,一声悠长的汽笛,划破长江江面薄雾。泸州港,一艘写着“瑜航978”字样的货轮,缓缓离开3号泊位,行驶一段距离后,船头调转,向上海驶去。船上,装载着194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

      距3号泊位不远,一艘装满高粱的货轮正在下货。操作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橘红色的岸桥机,一大袋高粱从货轮上吊起,稳稳当当地装上停靠的大卡车上。“现在算清静的,下午是忙的时候。光是今天下午两三点,就有3艘从上海回来的船。这忙得简直不像是过节。”四川长通港口有限公司生产作业部负责人李刚常年在港口工作。他说,“好多人说今年生意不好做,可泸州港的生意比以前好。”

      一组数据印证了李刚的说法:今年前9月,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1万标箱,是长江沿线集装箱港口中增长幅度最大的。

      “这也不难理解,水运成本低,泸州长江水运成本为 0.03-0.05 元/吨公里,比火车、汽车的运输成本低一二十倍,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四川长通港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洪禹说,是成本优势让泸州港的各项主要指标画出“上升曲线”。

      另一个原因,源自泸州港近年来的发展壮大。王洪禹介绍,以前泸州港港口小,来的船也少。“港口现在有6个泊位,大大小小吊车13个,其中起重能力120吨的门座吊有两个。”

      数据的对比更能说明问题。2003年,泸州港刚开通时,集装箱吞吐量不到2000个,整个港口只有1部吊车,1个泊位,堆场面积也小得可怜,约有1个足球场大,装卸车司机进场,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集装箱。到2012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万箱,今年将力争达18万箱。“10年前,港口一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不及现在的一周”。

      临近11点,太阳逐渐穿破薄雾,泸州港露出真容:橘红色的岸桥机下,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工人忙碌穿梭;堆场上,3000多个蓝的、红的、灰的、绿的、标记着不同公司LOGO的集装箱整齐码放。

      李刚说,现在的泸州港堆场面积相当于50多个标准足球场。“要不是有现代化的电子管理系统,装卸车司机进场以后都要迷路。”话语里满是自豪。

      以泸州港为中心,一个交通运输综合枢纽正逐步成形。一边是得天独厚的铁水联运优势,来自攀西、云南、贵州等地的重工业物资,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进入港口作业区;另一边是多条高速公路和新老机场的快速建设发展。公铁航水,多种运输方式在这里有效衔接、起承转合,带来运输效能的不断提升。

      指着岸边的一个泊位,王洪禹说,就在3天前,泸州港刚在这里开通泸汉台近洋快班首航。此前,中西部货源至少要经过武汉、上海两次中转,半个月以上才能到台湾。泸州港近洋航班开通后,从泸州出发,开足马力,6天就可到台湾台中或高雄,好比在川台间开通一趟“水上特快”。(记者 董世梅 李梦媛 梁现瑞)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