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藏家儿女迈步美丽人生

  • 2012年08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全省首届“9+3”学生已有98.3%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升学、参军、创业——

      两个月前,24岁的单真尼玛正式成为泸州长江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车工。“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都能用上。真要感谢‘9+3’这样的好政策!”8月1日,单真尼玛告诉记者。

      进入7月,这样的好消息从全省各地不断传来:雅安共有114名“9+3”学生实现了就业,就业率98.3%;凉山“9+3”学生初就业率达100%;宜宾“9+3”学生已落实就业岗位或升学共523人,就业率99.8%……

      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据省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协调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20日,经省教育厅核实的8413名2009级“9+3”毕业生,有7321名学生落实了就业岗位、362名学生继续升学高职院校、584名学生参军入伍,共计8267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8.3%。

      工作做在毕业前 协同促进全方位就业

      2009年,着眼于全省“两个加快”和藏区稳定发展的大局,省委、省政府作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全省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将党和政府对藏家儿女的关怀和温暖,送给雪域高原各族同胞,推进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今年,2009级“9+3”学生陆续完成学业,面临或就业或参军或升学或创业的多种选择。如何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成了摆在各地和相关部门面前的民生大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带着对藏家儿女的真切关怀,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把各项工作做在前头。

      “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从业资格、继续攻读高职、鼓励自主创业”。早在2011年初,我省就出台相关政策,对“9+3”学生就业给予扶持。随后,各市(州)政府、省级有关部门分别与省政府签订了就业目标责任书。

      今年初,省政府将促进“9+3”学生就业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实行严格绩效考核。今年3月,省政府再次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位,促进学生就业。

      为了帮助“9+3”学生就业,在省就业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下,相关省级部门加强协作,形成促进就业的强大合力。

      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住建厅、省旅游局、省安监局等部门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普通话、健康管理师、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卫生厅、省旅游局等协调、督促相关企业,为学生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

      各市(州)政府共同行动,摸清就业意向,主动作为、拓宽渠道、挖掘岗位、配套经费保障,千方百计帮助“9+3”学生就业、参军、升学、自主创业。

      雅安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就业。在天全职高,6名班主任对每一位“9+3”学生的就业意愿开展调查,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广元深入企业宣传促进就业优惠政策,鼓励顶岗实习企业吸纳“9+3”学生。对参加公招的学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考前辅导;对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帮助其论证项目、落实贷款资金,协调办理相关证照。

      宜宾完善政策扶持,给予配套保障,调动各界积极性,有力促进就业。在执行“9+3”学生各项补贴和奖励创业吸纳就业等政策的同时,对学校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对在公益岗位安排“9+3”学生就业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单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梦想写进现实里 打开知识改变命运之门

      知识改变命运。“9+3”免费教育计划,为无数藏家儿女打开一扇学会技能改变命运的大门。三年学习,让“9+3”学生掌握了数控、电子商务、电子电器维修等职业技能。

      藏族小伙子单真尼玛,17岁初中毕业就到外地打工,但因学历低、没技术,只能做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收入也不高。经过“9+3”学习后,他掌握了车工技术,在24岁时成为泸州长江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一名车工,很快得到公司肯定。

      来自康定县朋布西乡的四郎巴登,在南溪职中2009级电子班读书,因成绩优良,擅长文艺,被学校推荐到宜宾县红楼梦艺术团工作。他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特长,得到了艺术团的高度评价和观众们的喜爱。

      随着第一批“9+3”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学生家庭脱贫致富的梦想也逐渐成为现实。

      三年前,尼玛德吉中考落榜,不愿因复读给本已负债的家庭再添负担的他,选择了“9+3”教育,目前,尼玛德吉已是成都一家汽车4S店的油漆工。“我现在工资3000多元,能帮家里分担负担了。”他计划积累更多经验回家创业。

      来自甘孜州新龙县的拥拉志玛,经过“9+3”学习后,回乡创业,利用自己学到的服装设计技术开起了缝纫店,月均能赚上万元。如今,拥拉志玛不仅经营缝纫店,还批发零售服装、鞋子等。

      服务跟到就业后

      动态实名制管理巩固成果

      稳定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名走上就业岗位“9+3”学生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着他们身后近万个牧民群众家庭的幸福生活。

      为稳定“9+3”学生就业岗位,各地各部门从维护民族团结、惠及藏区民生出发,将服务延伸到学生就业之后。

      广元主动与录用“9+3”学生的企业、单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动态掌握学生就业后的状况,根据录用单位的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择业后的状况,主动联系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就业后的培训服务。

      巴中组织老师深入实习企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协调解决学生后顾之忧;在广州、重庆、绵阳等顶岗实习学生集中地区设跟踪服务站,在学生分散的地区定期巡回检查。

      “对安排工作后出现失业的学生,及时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实现再次就业。”遂宁市的后续服务让学生们安心。

      “不仅要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而且要让他们在工作岗位留得下、稳得住、安下心。”雅安对已就业的学生定期回访,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动态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协调帮助解决。

      为准确掌握每一名“9+3”学生信息,实现有效就业、稳定就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就业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就业实名制工作方案。“姓名、性别……毕业时就业状态、就业类型、就业地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这些重要信息,都成为2009级学生就业情况登记表中的内容。

      通过登记基本信息,构建起学生学习地与就业地、生源地与就业地、州内与州外的信息交换,从而动态掌握学生就业失业状况及就业促进工作动态。

      省就业协调小组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后续管理服务,帮助稳定就业。对个别失业学生及尚未就业的学生,积极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援助服务,全力帮助其实现再就业。

      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省委、省政府对藏家儿女的深情关爱,正助推他们迈步美丽人生。

      链接

      “9+3”免费教育计划

      2009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每年组织万名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免费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农牧民家庭。该计划取得初步成效后,进一步扩大到凉山州彝族地区和其他民族县,推行到秦巴山革命老区28个县,今年将覆盖新扶贫标准以下地区的所有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记者 刘云飞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藏家儿女迈步美丽人生

  • 2012年08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全省首届“9+3”学生已有98.3%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升学、参军、创业——

      两个月前,24岁的单真尼玛正式成为泸州长江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车工。“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都能用上。真要感谢‘9+3’这样的好政策!”8月1日,单真尼玛告诉记者。

      进入7月,这样的好消息从全省各地不断传来:雅安共有114名“9+3”学生实现了就业,就业率98.3%;凉山“9+3”学生初就业率达100%;宜宾“9+3”学生已落实就业岗位或升学共523人,就业率99.8%……

      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据省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协调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20日,经省教育厅核实的8413名2009级“9+3”毕业生,有7321名学生落实了就业岗位、362名学生继续升学高职院校、584名学生参军入伍,共计8267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8.3%。

      工作做在毕业前 协同促进全方位就业

      2009年,着眼于全省“两个加快”和藏区稳定发展的大局,省委、省政府作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全省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将党和政府对藏家儿女的关怀和温暖,送给雪域高原各族同胞,推进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今年,2009级“9+3”学生陆续完成学业,面临或就业或参军或升学或创业的多种选择。如何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成了摆在各地和相关部门面前的民生大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带着对藏家儿女的真切关怀,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把各项工作做在前头。

      “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从业资格、继续攻读高职、鼓励自主创业”。早在2011年初,我省就出台相关政策,对“9+3”学生就业给予扶持。随后,各市(州)政府、省级有关部门分别与省政府签订了就业目标责任书。

      今年初,省政府将促进“9+3”学生就业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实行严格绩效考核。今年3月,省政府再次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位,促进学生就业。

      为了帮助“9+3”学生就业,在省就业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下,相关省级部门加强协作,形成促进就业的强大合力。

      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住建厅、省旅游局、省安监局等部门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普通话、健康管理师、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卫生厅、省旅游局等协调、督促相关企业,为学生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

      各市(州)政府共同行动,摸清就业意向,主动作为、拓宽渠道、挖掘岗位、配套经费保障,千方百计帮助“9+3”学生就业、参军、升学、自主创业。

      雅安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就业。在天全职高,6名班主任对每一位“9+3”学生的就业意愿开展调查,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广元深入企业宣传促进就业优惠政策,鼓励顶岗实习企业吸纳“9+3”学生。对参加公招的学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考前辅导;对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帮助其论证项目、落实贷款资金,协调办理相关证照。

      宜宾完善政策扶持,给予配套保障,调动各界积极性,有力促进就业。在执行“9+3”学生各项补贴和奖励创业吸纳就业等政策的同时,对学校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对在公益岗位安排“9+3”学生就业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单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梦想写进现实里 打开知识改变命运之门

      知识改变命运。“9+3”免费教育计划,为无数藏家儿女打开一扇学会技能改变命运的大门。三年学习,让“9+3”学生掌握了数控、电子商务、电子电器维修等职业技能。

      藏族小伙子单真尼玛,17岁初中毕业就到外地打工,但因学历低、没技术,只能做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收入也不高。经过“9+3”学习后,他掌握了车工技术,在24岁时成为泸州长江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一名车工,很快得到公司肯定。

      来自康定县朋布西乡的四郎巴登,在南溪职中2009级电子班读书,因成绩优良,擅长文艺,被学校推荐到宜宾县红楼梦艺术团工作。他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特长,得到了艺术团的高度评价和观众们的喜爱。

      随着第一批“9+3”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学生家庭脱贫致富的梦想也逐渐成为现实。

      三年前,尼玛德吉中考落榜,不愿因复读给本已负债的家庭再添负担的他,选择了“9+3”教育,目前,尼玛德吉已是成都一家汽车4S店的油漆工。“我现在工资3000多元,能帮家里分担负担了。”他计划积累更多经验回家创业。

      来自甘孜州新龙县的拥拉志玛,经过“9+3”学习后,回乡创业,利用自己学到的服装设计技术开起了缝纫店,月均能赚上万元。如今,拥拉志玛不仅经营缝纫店,还批发零售服装、鞋子等。

      服务跟到就业后

      动态实名制管理巩固成果

      稳定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名走上就业岗位“9+3”学生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着他们身后近万个牧民群众家庭的幸福生活。

      为稳定“9+3”学生就业岗位,各地各部门从维护民族团结、惠及藏区民生出发,将服务延伸到学生就业之后。

      广元主动与录用“9+3”学生的企业、单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动态掌握学生就业后的状况,根据录用单位的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择业后的状况,主动联系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就业后的培训服务。

      巴中组织老师深入实习企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协调解决学生后顾之忧;在广州、重庆、绵阳等顶岗实习学生集中地区设跟踪服务站,在学生分散的地区定期巡回检查。

      “对安排工作后出现失业的学生,及时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实现再次就业。”遂宁市的后续服务让学生们安心。

      “不仅要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而且要让他们在工作岗位留得下、稳得住、安下心。”雅安对已就业的学生定期回访,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动态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协调帮助解决。

      为准确掌握每一名“9+3”学生信息,实现有效就业、稳定就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就业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就业实名制工作方案。“姓名、性别……毕业时就业状态、就业类型、就业地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这些重要信息,都成为2009级学生就业情况登记表中的内容。

      通过登记基本信息,构建起学生学习地与就业地、生源地与就业地、州内与州外的信息交换,从而动态掌握学生就业失业状况及就业促进工作动态。

      省就业协调小组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后续管理服务,帮助稳定就业。对个别失业学生及尚未就业的学生,积极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援助服务,全力帮助其实现再就业。

      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省委、省政府对藏家儿女的深情关爱,正助推他们迈步美丽人生。

      链接

      “9+3”免费教育计划

      2009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每年组织万名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免费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农牧民家庭。该计划取得初步成效后,进一步扩大到凉山州彝族地区和其他民族县,推行到秦巴山革命老区28个县,今年将覆盖新扶贫标准以下地区的所有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记者 刘云飞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