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我省已初步建立全民医保制

  • 2012年04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4月17日,记者从省医改办获悉,我省已初步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基本成为历史。有关资料显示,3年来,我省共投入财政资金456.9亿元补助城乡居民参保,新增218.7亿元,年均增长37.15%。截至2011年底,我省参保人数达8515.17万,参保率达到96%以上。2011年参合农民受益达9886.06万人(次),受益人(次)实现了三年翻两番。

      医保完善助民走出困境

      4月12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农民李宗琼到医院肾透后回家休息。对她来说,不再为治疗费而担心,是她最大的安慰。

      自2004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后,治疗费就成了她的心病。虽然她参加了新农合,但当时的补偿比例只有30%,最高支付限额也只有1.2万元。为治病,她背上了十多万元的外债。

      2009年新医改实施后,医疗保障补偿比例逐步提高,最高支付限额也增加了。去年她看病共花了6.3万元,最后一报账,自己只出0.7万元,报销比例高达89.8%。“是新医改在医疗保障上的完善和提高,让我走出了困境。”李宗琼说。

      新医改实施3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各类医保,无论是城镇职工、居民还是农村人口几乎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医保。截至去年底,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515.17万,比改革前增加892.47万人,参保率达96%以上;新农合参合人数6263.07万人,参合率达97.88%,比2008年增长5.45个百分点,位居西部前列。

      3年前,不少地方的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补偿比例还在50%,现在平均达7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部分地区达到10万元。针对农村五保、城乡低保等具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对象,我省还建立救助参保、救助住院、门诊救助和大病救助的医疗救助体系,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和救助人次不断增加,救助范围不断扩大。

      重病治疗费医保担“大头”

      仁寿县慈航镇永庆村7组13岁的沈俊超又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玩耍了,一直悬在徐淑英心里的那块巨石算是落了地。

      2010年底,沈俊超被确诊为白血病。对这个仅靠父亲打短工为生的家庭来说,几十万元的治疗费实在难以承担。

      就在徐淑英一筹莫展时,新农合对特殊病种的补偿政策出台。去年,小俊超的治疗费花去91361.8元,按照新政策的规定,新农合的补偿加上省红十字会的资助,徐淑英共得到75952元的补偿,治疗费用的大头都由国家新农合承担了。

      2010年底,我省的中江等县在全国首批试点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医疗保障水平。去年初,全省各地全面推开这项让重症患儿家庭获益的政策。部分市、县还将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感染等重大疾病纳入提高保障水平范围,最大限度降低参合群众灾难性医疗支出。

      去年,全省21个市(州)全部开展医保门诊统筹,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在门诊费用上的支出。

      2002年因患尿毒症做了肾移植手术的眉山市居民章建华告诉记者,由于术后要一直用抗排异反应药物,每年医药费用在7-9万元左右,借了十几万元外债。医改后,眉山市把大病门诊费用视为住院费用报销,同时不断提高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去年她的医疗费用8.73万元,报销8.15万元,自己只出了0.58万元。

      千方百计从细微处服务患者

      今年1月7日,在绵竹市新市镇卫生院做胆结石手术的钟发林出院了。当天他便在卫生院进行了新农合的补偿结算,近千元费用,自己只出了两百多元。“现在不仅卫生院的条件好、费用低,新农合的补偿也高,还能及时结算。”钟发林由衷赞叹。

      过去,新农合的结算通常要等患者出院后再到相关部门去办理。现在,全省各地普遍实现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都能及时结算。

      在成都的大医院,特殊病种也能做到及时结算。理县扎谷脑镇的白血病患儿曹国欣,去年5月确诊后,半年里已到省医院就诊5次,每次化疗一周。“现在定期来省医院看病,每次只需在电话中说一声就行了,治疗结束也不需自己掏什么钱。”曹国欣的父亲曹钢告诉记者,看完病一切都由医院医保办与县里结算,而他只需要查看一下费用的支出情况就可以了。

      省医院医保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小国欣这样来治疗的白血病孩子,医院都有详实的治疗记录。最终结算,由医院医保办与县新农合机构完成。目前,国家支付小国欣的治疗费用还没有花完,所以几乎不需要他的家人再掏腰包。

      千方百计地为患者提供方便——这是在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我省各相关部门的思路和做法。在全省所有县(市、区)普遍实现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报基础上,大部分市(州)启动了省内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并在北京、广东确定4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惠及川籍在外务工人员;163个县(市、区)开展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占新农合统筹县(区、市)总数的93.14%。目前,各地正积极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病种付费工作。

      编后

      “大病拖、小病扛,就是不敢迈进医院的房。”这曾是过去很多患病群众的真实情况。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3年来,我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快步发展,不仅参保面不断扩大,在补偿比例上也大幅提高,广大群众由此享受到了看病少花钱的实惠。

      医疗保障是群众健康的基本保障,医疗保障的完善与健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更多的群众有了病不仅走进了家门口的基层医院医疗机构,有了大病也能到三甲医院就诊。我们相信,随着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看不起病将逐渐成为过去。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省已初步建立全民医保制

  • 2012年04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4月17日,记者从省医改办获悉,我省已初步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基本成为历史。有关资料显示,3年来,我省共投入财政资金456.9亿元补助城乡居民参保,新增218.7亿元,年均增长37.15%。截至2011年底,我省参保人数达8515.17万,参保率达到96%以上。2011年参合农民受益达9886.06万人(次),受益人(次)实现了三年翻两番。

      医保完善助民走出困境

      4月12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农民李宗琼到医院肾透后回家休息。对她来说,不再为治疗费而担心,是她最大的安慰。

      自2004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后,治疗费就成了她的心病。虽然她参加了新农合,但当时的补偿比例只有30%,最高支付限额也只有1.2万元。为治病,她背上了十多万元的外债。

      2009年新医改实施后,医疗保障补偿比例逐步提高,最高支付限额也增加了。去年她看病共花了6.3万元,最后一报账,自己只出0.7万元,报销比例高达89.8%。“是新医改在医疗保障上的完善和提高,让我走出了困境。”李宗琼说。

      新医改实施3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各类医保,无论是城镇职工、居民还是农村人口几乎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医保。截至去年底,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515.17万,比改革前增加892.47万人,参保率达96%以上;新农合参合人数6263.07万人,参合率达97.88%,比2008年增长5.45个百分点,位居西部前列。

      3年前,不少地方的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补偿比例还在50%,现在平均达7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部分地区达到10万元。针对农村五保、城乡低保等具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对象,我省还建立救助参保、救助住院、门诊救助和大病救助的医疗救助体系,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和救助人次不断增加,救助范围不断扩大。

      重病治疗费医保担“大头”

      仁寿县慈航镇永庆村7组13岁的沈俊超又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玩耍了,一直悬在徐淑英心里的那块巨石算是落了地。

      2010年底,沈俊超被确诊为白血病。对这个仅靠父亲打短工为生的家庭来说,几十万元的治疗费实在难以承担。

      就在徐淑英一筹莫展时,新农合对特殊病种的补偿政策出台。去年,小俊超的治疗费花去91361.8元,按照新政策的规定,新农合的补偿加上省红十字会的资助,徐淑英共得到75952元的补偿,治疗费用的大头都由国家新农合承担了。

      2010年底,我省的中江等县在全国首批试点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医疗保障水平。去年初,全省各地全面推开这项让重症患儿家庭获益的政策。部分市、县还将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感染等重大疾病纳入提高保障水平范围,最大限度降低参合群众灾难性医疗支出。

      去年,全省21个市(州)全部开展医保门诊统筹,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在门诊费用上的支出。

      2002年因患尿毒症做了肾移植手术的眉山市居民章建华告诉记者,由于术后要一直用抗排异反应药物,每年医药费用在7-9万元左右,借了十几万元外债。医改后,眉山市把大病门诊费用视为住院费用报销,同时不断提高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去年她的医疗费用8.73万元,报销8.15万元,自己只出了0.58万元。

      千方百计从细微处服务患者

      今年1月7日,在绵竹市新市镇卫生院做胆结石手术的钟发林出院了。当天他便在卫生院进行了新农合的补偿结算,近千元费用,自己只出了两百多元。“现在不仅卫生院的条件好、费用低,新农合的补偿也高,还能及时结算。”钟发林由衷赞叹。

      过去,新农合的结算通常要等患者出院后再到相关部门去办理。现在,全省各地普遍实现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都能及时结算。

      在成都的大医院,特殊病种也能做到及时结算。理县扎谷脑镇的白血病患儿曹国欣,去年5月确诊后,半年里已到省医院就诊5次,每次化疗一周。“现在定期来省医院看病,每次只需在电话中说一声就行了,治疗结束也不需自己掏什么钱。”曹国欣的父亲曹钢告诉记者,看完病一切都由医院医保办与县里结算,而他只需要查看一下费用的支出情况就可以了。

      省医院医保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小国欣这样来治疗的白血病孩子,医院都有详实的治疗记录。最终结算,由医院医保办与县新农合机构完成。目前,国家支付小国欣的治疗费用还没有花完,所以几乎不需要他的家人再掏腰包。

      千方百计地为患者提供方便——这是在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我省各相关部门的思路和做法。在全省所有县(市、区)普遍实现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报基础上,大部分市(州)启动了省内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并在北京、广东确定4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惠及川籍在外务工人员;163个县(市、区)开展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占新农合统筹县(区、市)总数的93.14%。目前,各地正积极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病种付费工作。

      编后

      “大病拖、小病扛,就是不敢迈进医院的房。”这曾是过去很多患病群众的真实情况。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3年来,我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快步发展,不仅参保面不断扩大,在补偿比例上也大幅提高,广大群众由此享受到了看病少花钱的实惠。

      医疗保障是群众健康的基本保障,医疗保障的完善与健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更多的群众有了病不仅走进了家门口的基层医院医疗机构,有了大病也能到三甲医院就诊。我们相信,随着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看不起病将逐渐成为过去。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