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建设文化强省 增强创造活力——六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2012年1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提高四川文化的软实力,切实增强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些年来,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开创全省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极大地振奋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践证明,持之以恒地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切实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将为我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大力弘扬包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三基地一窗口”的教育功能,着力培育感恩奋进文化,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内化于心、外成于行。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尤其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布局均衡性,满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要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的凝聚力、文化精神食粮的供给力、文化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服务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文化繁荣发展的创造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要再接再厉,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抓好“一核四带”建设,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大集团带大产业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优秀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的理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建设文化强省 增强创造活力——六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2012年1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提高四川文化的软实力,切实增强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些年来,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开创全省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极大地振奋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践证明,持之以恒地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切实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将为我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大力弘扬包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三基地一窗口”的教育功能,着力培育感恩奋进文化,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内化于心、外成于行。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尤其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布局均衡性,满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要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的凝聚力、文化精神食粮的供给力、文化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服务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文化繁荣发展的创造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要再接再厉,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抓好“一核四带”建设,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大集团带大产业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优秀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的理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