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行风“诚信”是关键
本报记者 刘宇男
嘉宾:
何 峰 省人大代表、
四川丰泰集团董事长杨明洪 省政协委员、
四川大学西部开发
研究院副院长刘 毅 省政协委员、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常务副校长
“瘦身建材”、“毒奶粉”、“歪学校”……近年来,因行业风气不正,伪劣产品、劣质服务祸害消费者的案例时有发生。省两会期间,记者就如何树立诚信的行业价值观,对话部分代表、委员。
加强行业自律
记者:一些不良商家被工商、质监部门处罚后,仍在继续生产伪劣产品,行业协会如何在行业自律方面发挥作用?
何峰:一些行业协会因为没有自律手段而成摆设,对不良企业睁只眼闭只眼。仅一个市州就有成千上万家企业,光靠工商部门监管是“杯水车薪”。行业协会对本行业原料购进、成本构成最清楚,最容易监督行业风气。我认为应加强行业协会自律,比如,工商部门对企业年检可增加“行业协会批注意见”流程,行业协会可对问题企业提出惩罚建议,作为工商部门的参考。
督促行业协会担负起管理责任,应有约束手段。一个行业,如果问题企业(单位)占到一定比例,说明行业协会管理不善,可在行业评级、评优、资金扶持等各方面给予限制。还可撤换行业协会负责人,让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引导诚信的行业价值观。
刘毅:行业协会应建设行业文化,引导人们思考和践行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等,用行业文化的自律功能,把诚信向善的行业价值观贯穿于行业发展过程始终。
行风监督要逗硬
记者:对于改善行业风气有何建议?
杨明洪:我曾经参与过行风监督,发现同一部门换了不同负责人,对行风监督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差异。如果不采取激励措施,行风监督很可能就是“一阵风”,不能持久。不良行业风气根源在于拜金主义价值观,缺乏道德敬畏心。社会和行业协会应引导行业人员敬畏自然、尊重他人的利益,形成服务和造福社会才是获得正当经济利益之基础的观念。
刘毅:除协会约束外,行业人员只有形成行为自觉心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体价值追求,才能深入、持久地改善行业风气。应根据行风评议结果,对行业作风正、诚信经营的企业、单位或个体进行大力宣传,给予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纠正不良行风不能光喊口号,应给予精神和物质激励,这样才能产生广泛的辐射带动作用。
如果各行各业都讲诚信,没有伪劣产品,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行业人员自身也是受益者。行业作风与个体利益是统一的,引导行业人员进行价值选择,同时享受社会利益回报,形成行业自律心理并不是难事。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