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促转型的重要力量
“昨天刚拿到,现在都翻得皱巴巴的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四川代表们说的是厚达100多页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从未来5年国家发展的蓝图中,找到四川加快发展的机遇。
大机遇,需要谋大发展,必须有大作为。如何认识当前所处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抢抓“十二五”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代表委员高涨的参政议政热情被纲要草案点燃。
从关键词看机遇--
关键词一:优先
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从政府工作报告到纲要草案中,这样的表述让不少代表产生强烈共鸣。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10年之后,西部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分量与日俱增。
代表们认为,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优势资源转化等,都将得到优先发展的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泸州市委书记朱以庄认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四川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四川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特别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骨干框架已经奠定,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与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部署完全吻合,抓住机遇的过程,就是跨越发展的过程。
这种抢抓机遇的态度,在成渝经济区所涉市县表现得尤为明显。广安、遂宁等市的代表纷纷表示,在与西部其他省市的激烈竞争中,只有首先把自身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才能在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问题上赢得先机,也才能在从西部崛起的新增长极中确立自身的地位。
关键词二:长效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纲要草案中释放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信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身处中国西部的四川,也将成为促进这个转变的重要力量之一。
西部将是扩大内需最具潜力的地区,这一观点在代表中有共识。
四川是农业大省,广大的农村是挖掘消费需求的巨大战场。全国人大代表、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解读道:国家将长期实行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加大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项目的补贴力度,同时完善消费网络,改善商贸条件。这些政策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将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条件。
扩内需,还包括挖掘西部的投资需求。纲要草案提出,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代表们认为,这将有利于四川抓住有利政策条件,继续扩大投资、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也是纲要草案所强调的内容。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大教授任正隆说,必须积极对接国家支持的投资重点和方向,加快推进实施一批像“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这样既服务民生,又服务产业的大项目。全国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陈放在“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相关论述下打上了着重符号,他认为四川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应该抓住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机遇期,争取一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关键产业技术领域的国家工程实验室落地四川。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洪建胜说,纲要草案提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这为四川发展高端制造业带来了良好机遇。
关键词三:加大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来自地震灾区的代表尤其关注纲要草案中对灾区振兴的描述。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市长马华表示,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后,国家继续支持灾区发展的政策不仅将有利于灾区自身的发展振兴,还可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
纲要草案中提出的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措施,让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州长李昌平非常兴奋。他表示,“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这些地区更大力度的支持,特别是国家计划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秦巴山区等地区实施的集中连片区扶贫开发,将使这些地区的发展面貌得到根本改观,有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利条件。
马华代表表示,要抓住国家继续支持灾区发展的机遇,首先还是要从自身做起,要加快先期进驻项目的开工投产,为更多后续的新项目传递信心。
从关键数字看机遇--
数字一:11.4%
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近期几个重要水电项目获国家批复进度的提速,让李昌平代表明显感受到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取向,这在纲要草案中进一步得到了确证。纲要草案提出,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
对于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的四川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利好。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顺福表示,川投作为以水电开发投资为主的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四川的水电资源将越来越多地转化为水电产业的竞争力,并为全省乃至全国“十二五”发展提供重要能源支撑。
“水电资源还要送得出、用得上、点得亮。”李昌平代表建议,要加强电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不只水电,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也将明显提速,攀枝花等具有新能源开发潜力地区的代表对国家可能出台的新能源扶持政策充满期待。
数字二:51.5%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代表们普遍认为,四川正迎来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增长率平均每年0.8%、0.9%左右,而四川的年均增幅近1.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二五”时期,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
据测算,每新增1平方公里的城镇,承载约1万人,新增六七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直接投资。有代表估算,未来5年四川可能有1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其释放的内需惊人。
谢开华代表更关注随城镇化而至的产业发展机遇。这个机遇不仅体现在生活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中,还包括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推进中带来的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机遇。
要抓住这个机遇,首先就要在四川发展更多大城市。纲要草案中关于在中西部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的表述,让代表们信心满怀。
数字三:17%
绿色发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纲要草案明确提出了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减少的约束性指标。国家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决心让不少地区和企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对于多年来承担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任的地区来讲,也不乏重大机遇。
任正隆代表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重视,生态条件良好的雅安等地的价值,将在国家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中进一步提升。李昌平代表表示,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不同,甘孜州的很多地区为了实现生态保护的价值而限制或禁止开发,国家认可这个价值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补贴和保护政策向这些地区倾斜。
任正隆代表认为更大的机遇来自很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推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实施生态补偿,将极大地改变生态保护地区的发展现状。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蜀地回响
【纲要草案摘录】
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建西南地区最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本报记者 颜婧发自成都市金堂县
成都市金堂县传来最新消息:总投资150亿元、占地6000亩的成都·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城项目的基础设施招标已经结束,本月中旬有望开建,6月底400亩的工业用地具备企业入驻条件。金堂县投资服务局局长何兴轩称,预计4年后,该项目将实现工业增加值百亿元以上。
这仅仅是当地冲刺节能环保产业“西南第一”的其中一步。截至目前,该县已经有相关企业66户;2015年,该产业主营收入将达500亿元。
【纲要草案摘录】
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大英力保粮食生产“五连增”
□本报记者 张岚发自遂宁市大英县
3月6日,大英县象山镇粮食高产高效集成技术集中展示基地,村民邓素容正在运用旱地新三熟模式播种玉米。“去年每亩增收100多块钱,今年种起地来更有劲。”
大英是全国粮食产能大县。该县农业局局长陈兴学介绍,下一步,大英将以成达高速公路沿线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为契机,确保今年粮食再夺丰收,实现“五连增”。
【纲要草案摘录】
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错位发展承接产业转移
□本报记者 张明海 发自内江市
3月6日,内江市城西工业园区,总投资3.6亿美元的巨腾国际内江基地项目正加紧建设--3月1日开工;月底前,第一栋标准产房就有望建成。按照规划,3年后,这里年产笔记本计算机机壳将不低于3600万套。
配套成渝、错位发展,循此路径,内江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放在汽配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上。
【纲要草案摘录】
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桐子林给力“西电东送”
□本报记者 张通发自桐子林水电站建设工地
3月6日上午,桐子林水电站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几十名工人正在对电站导流明渠进行浇注施工。
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的桐子林水电站,是四川电网不可多得的优良电源点之一,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以发电任务为主,兼顾下游综合用水要求,计划2015年6月首台机组发电,2016年6月工程竣工。
【纲要草案摘录】
推动产业循环式结合、构筑链接循环产业体系。
加快天然气园区产业结构调整
□本报记者 庞莹 发自达州
满载管网设备的车辆往来穿梭,一座座铁塔、储罐正拔地而起……这里是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
达钢年产20万吨二甲醚和30万吨甲醇项目部,看不到钢铁企业关键的烟尘。“这是一条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正在厂区忙碌的项目部经理吴映忠透露,该项目每年可回收利用焦炉煤气4.48亿标立方米、转炉煤气1.2亿标立方米,年节约标煤可达36万吨。
【纲要草案摘录】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紧抓第三次机遇
□本报记者 龙腾飞 发自德阳
德阳市政协副主席陈晓慈认为,德阳共经历了3次大的战略机遇:一是“三线”建设时,国家将发电设备一体化制造布局于德阳;二是2001年后蓬勃扩张的电力设备需求高峰;三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及的”改造提升制造业”。
“十二五”时期德阳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一是在“多电并举”的同时,大力进军新能源领域;二是伴随今年底中国二重集团即将竣工的8万吨模锻水压机项目,开拓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巨大产业空间。
专家观点
国家调低增长预期与四川加快发展不矛盾
嘉宾:
胡树祥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王小刚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7%--这是纲要草案中提出的未来5年GDP年均增长目标,而在“十一五”规划中,这一目标是7.5%。国家调低“十二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对正在爬坡上坎的四川而言意味着什么?记者邀请会内会外两位专家进行解读。
胡树祥认为,“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7%的目标,其主要目的是要释放出转型升级的信号,表明中国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指标,而是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含金量的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再看重速度,事实上,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中国经济才能保持稳定。
“作为西部省份的四川仍然需要加快发展。”胡树祥说,从现实需要来看,四川仍是欠发达省份,与东部省份仍有较大的差距,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跟上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否则差距只有越来越大;从可能性看,四川巨大的需求,加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各种机遇,都能支撑其加快发展。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王小刚的认可。他认为,目前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正是高速发展时期,而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5-8年前就走过了这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因此,四川在发展速度上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合情合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四川经济就不需要转型升级,四川面临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王小刚认为,四川转型升级的思路与东部沿海不一样,他们是在存量上下功夫,而四川主要是在扩大增量中调整经济结构,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现场
亭子口:
每天开挖土石方近3万立方米
□陈道明 本报记者 徐凯
3月6日,亭子口水利枢纽建设工地。
高耸的空中缆机吊运混凝土升降起伏,反铲车挥舞着铁臂奋力开挖,满载砂石的运输车来来回回……从远处望去,上千台机械设备忙个不停,3000多名工人在长约3公里的工地上,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在厂房坝段,正在现场组织施工的亭子口公司工程建设部项目工程师李博告说,自2009年11月正式开工以来,工程已累计实现投资42亿多元。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嘉陵江干流唯一具有调蓄能力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完善长江防洪体系的六大防洪水库工程之一,也是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战略举措之一,具有防洪、灌溉及城乡供水、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工程面积109.2平方公里,大坝坝顶高程466米,正常蓄水位458米,总库容40.67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1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3亿千瓦时,控制灌溉面积292万亩。
工程人员称,2011年,亭子口工程将以每天开挖土石方近3万立方米的速度推进。目标所指:2013年底,实现首台机组发电;2014年,全面建成投产。
工程涉及的苍溪县已经从工程建设中受益。正在工地打工的苍溪县浙水乡寨子村村民罗德安说,目前全村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工地打工,“等工程竣工后,我们这个老旱区变新灌区,过几年还能搭轮船去重庆、上海转一圈呢!”
苍溪县县长何海生透露,“十二五”期间,苍溪将以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项目为重点,争取开工亭子口灌区工程主干渠及苍溪灌区项目。同时,一座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配套建设亭子口电站旅游客运站也正在计划之中。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胡彦殊 王欢本版摄影川报集团特派记者欧阳杰 余坪 毛漫丁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