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气象风云变幻莫测 我省气象部门三大措施积极应对

  • 2011年03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今天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本专题围绕“人与气候和谐发展”,以通俗形象为手法,以和谐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现我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彰显气象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气象·聚集

      通过近50年来的数据观测,我省平均气温比50年前上升了0.5摄氏度,且降水分布不平均,洪涝和干旱灾情有增多趋势——

      3月19日,省气象局对市民开放。当天,气象部门除向市民揭秘如何进行天气预报外,还展示了先进的“管天”武器。参观市民希望看穿门道:面对近年来越来越多发的极端天气,未来四川的气候趋势如何,我们又该怎样应对?

      省气象局副局长马力表示,通过对近50年来的观测数据,四川的气温呈上升趋势,比50年前平均气温上升了0.5摄氏度,但低于全国和全世界的上升幅度。降水分布更加不平均,使得我省洪涝和干旱灾情有增多趋势。面对这一情况,我省在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措施一:出台预案 应对气象灾害

      暴雨、暴雪、冰冻、泥石流、洪涝、干旱……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

      去年底今年初气温偏低,1月气温为历史同期最低,降水量偏多,1月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高位。持续低温和降雪天气在我省部分地方已经接近或超过2008年全国冰冻雨雪灾害程度,但相比于当年,损失却少得多,气象专家认为,有准备成为减少灾害的重要原因。

      2010年底,我省首次出台《四川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结合四川实际,规定了暴雨、暴雪、寒潮等共11种气象灾害的Ⅰ到Ⅳ级的预警标准,并以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分级别启动预警。21个市州也陆续建立自身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在应对去年冬天以来的低温气象时起了重要作用。

      措施二:人工增雨 缓解大气污染

      3月20日,一场春雨让连续几天空气质量轻微污染的成都市空气质量重回“良”。这其中就有气象部门的功劳,当天,通过人工增雨作业,成都市区和各区县都有降雨,缓解了大气污染。

      在此之前,3月8、9日,成都市组织各县区开展消除空气污染的人工增雨作业,两天共作业26箭次,发射103枚火箭弹,共实施消污增雨作业9次,有效地改善了空气质量。从2006年开始,成都开展常年性人工增雨“洗天”,确保了空气污染天数不超标。

      我省是一个工程性、区域性、季节性水资源紧缺的省份,而每年秋季需水迫切,各级气象部门适时开展飞机增雨作业,保障水库蓄水。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成为我省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通过火箭、高炮、飞机増雨等方式,实现降雨、防雹、资源性蓄水、森林防火和城市消污等功能。

      措施三:深度开发 利用丰富资源

      随着四川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平均,干旱等现象日趋明显。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告诉记者,其实我们身边有丰富的资源可利用,空中水资源每年可开发潜力达215亿立方米,相当于19个紫坪铺水库。

      虽然四川江河众多,但却面临缺水局面。统计显示,我省境内的水汽能全部转化为降水到地面将可产生5800毫米的年降雨量,而我省实际年降雨量仅为980毫米。面对丰富的气象资源,马振峰认为,若在四川地区统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保守估计理论上每年可增加降水约50-215亿立方米,最大限度缓解“缺水”问题。

      新能源方面,盆地周围的山区、高原蕴含不少风能和太阳能。马振峰透露,目前,凉山州首批6个测风塔已经建设完成,今年1月底就开始接收资料,这些将成为今后是否建设风场和建多大风场的重要依据。(记者 刘星)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气象风云变幻莫测 我省气象部门三大措施积极应对

  • 2011年03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今天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本专题围绕“人与气候和谐发展”,以通俗形象为手法,以和谐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现我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彰显气象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气象·聚集

      通过近50年来的数据观测,我省平均气温比50年前上升了0.5摄氏度,且降水分布不平均,洪涝和干旱灾情有增多趋势——

      3月19日,省气象局对市民开放。当天,气象部门除向市民揭秘如何进行天气预报外,还展示了先进的“管天”武器。参观市民希望看穿门道:面对近年来越来越多发的极端天气,未来四川的气候趋势如何,我们又该怎样应对?

      省气象局副局长马力表示,通过对近50年来的观测数据,四川的气温呈上升趋势,比50年前平均气温上升了0.5摄氏度,但低于全国和全世界的上升幅度。降水分布更加不平均,使得我省洪涝和干旱灾情有增多趋势。面对这一情况,我省在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措施一:出台预案 应对气象灾害

      暴雨、暴雪、冰冻、泥石流、洪涝、干旱……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

      去年底今年初气温偏低,1月气温为历史同期最低,降水量偏多,1月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高位。持续低温和降雪天气在我省部分地方已经接近或超过2008年全国冰冻雨雪灾害程度,但相比于当年,损失却少得多,气象专家认为,有准备成为减少灾害的重要原因。

      2010年底,我省首次出台《四川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结合四川实际,规定了暴雨、暴雪、寒潮等共11种气象灾害的Ⅰ到Ⅳ级的预警标准,并以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分级别启动预警。21个市州也陆续建立自身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在应对去年冬天以来的低温气象时起了重要作用。

      措施二:人工增雨 缓解大气污染

      3月20日,一场春雨让连续几天空气质量轻微污染的成都市空气质量重回“良”。这其中就有气象部门的功劳,当天,通过人工增雨作业,成都市区和各区县都有降雨,缓解了大气污染。

      在此之前,3月8、9日,成都市组织各县区开展消除空气污染的人工增雨作业,两天共作业26箭次,发射103枚火箭弹,共实施消污增雨作业9次,有效地改善了空气质量。从2006年开始,成都开展常年性人工增雨“洗天”,确保了空气污染天数不超标。

      我省是一个工程性、区域性、季节性水资源紧缺的省份,而每年秋季需水迫切,各级气象部门适时开展飞机增雨作业,保障水库蓄水。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成为我省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通过火箭、高炮、飞机増雨等方式,实现降雨、防雹、资源性蓄水、森林防火和城市消污等功能。

      措施三:深度开发 利用丰富资源

      随着四川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平均,干旱等现象日趋明显。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告诉记者,其实我们身边有丰富的资源可利用,空中水资源每年可开发潜力达215亿立方米,相当于19个紫坪铺水库。

      虽然四川江河众多,但却面临缺水局面。统计显示,我省境内的水汽能全部转化为降水到地面将可产生5800毫米的年降雨量,而我省实际年降雨量仅为980毫米。面对丰富的气象资源,马振峰认为,若在四川地区统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保守估计理论上每年可增加降水约50-215亿立方米,最大限度缓解“缺水”问题。

      新能源方面,盆地周围的山区、高原蕴含不少风能和太阳能。马振峰透露,目前,凉山州首批6个测风塔已经建设完成,今年1月底就开始接收资料,这些将成为今后是否建设风场和建多大风场的重要依据。(记者 刘星)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