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构建内陆开放高地

  • 2011年03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四川团代表畅谈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

      3月8日,梅地亚中心,“大开放的四川”新闻发布会现场。“这几年从澳门到四川更近更方便了,两地交流合作更多更深入了。”对于四川的开放,来自澳门的记者王谷元有着直观的感受。

      这场新闻发布会不仅引发了媒体的强烈关注,也触动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四川团代表的神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国务院常务会议新近原则批准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也强调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位于西部内陆的四川未来5年应在扩大开放上如何突破?从不同的角度,代表们进行着观察和思考。

      发展现代物流 优化投资环境

      观察:“对于地处内陆的四川来说,一般程度的开放还不行,必须是充分的开放合作。”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向记者说:去年四川的外贸依存度 (进出口贸易额和GDP之比)只有13%,而全国的水平是60%。谢开华说,所谓“充分”,就是要实施“三项拓展、四层推进”的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进行开放合作。

      “开放对加快四川发展意义重大。”谢开华认为,在开放中应该算大账、算综合账、算长远账,要看到利用外资不是简单引进资金,而是要引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看到其对产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全川上下都应该深化这一认识”。

      建言:谢开华认为,开放也面临竞争,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需要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首先要下功夫解决物流问题,在交通设施改善的基础上发展物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在招商引资中增强竞争力。同时通过增加老百姓收入等方式,把市场潜力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提升对外商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更好为外商服务,让外商进得来还要呆得住。

      为民企境外投资辟绿色通道

      观察:一个是民营企业家,一个是国企老总,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沧龙和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余自甦两位全国人大代表看待企业“走出去”的角度不尽相同。“要到国外‘抢饭吃’,就要拿实力说话。”攀钢是省内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之一,年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余自甦认为,实力归根结底来自于科技创新。

      刘沧龙直陈,非公有制企业海外并购还存在“制度性障碍”。当前我国对于非公有制企业海外并购的配套政策和支持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程序复杂,监管部门众多,导致审批时间过长,容易错失机会。

      建言:余自甦认为,应从政府层面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让企业更有竞争力,从而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刘沧龙建议改革现有监管体制,简化审批程序,为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国门开辟“绿色通道”,消除民间资本投资的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同时进一步在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

      打破户籍地申办出境证件模式

      观察: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领事机构联络科科长王琳在调研中发现,流动人口在非户籍地工作、生活已成为社会现实,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当前中国公民在办理出境证件时主要还必须在户籍地申请办理。除了香港商务外,中国公民申请出境手续都必须在原籍地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对于生活在非户籍所在地的流动人口来说,既费时又费钱。

      建言:王琳认为,应尽快解决中国公民在非户籍所在地申请出境证件问题,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她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使公民在非户籍所在地申请出境证件能在法律上予以明确。与之配套,应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各类人员信息库,实现非户籍所在地的快速查询、比对和核查。(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王小玲)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构建内陆开放高地

  • 2011年03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四川团代表畅谈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

      3月8日,梅地亚中心,“大开放的四川”新闻发布会现场。“这几年从澳门到四川更近更方便了,两地交流合作更多更深入了。”对于四川的开放,来自澳门的记者王谷元有着直观的感受。

      这场新闻发布会不仅引发了媒体的强烈关注,也触动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四川团代表的神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国务院常务会议新近原则批准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也强调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位于西部内陆的四川未来5年应在扩大开放上如何突破?从不同的角度,代表们进行着观察和思考。

      发展现代物流 优化投资环境

      观察:“对于地处内陆的四川来说,一般程度的开放还不行,必须是充分的开放合作。”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向记者说:去年四川的外贸依存度 (进出口贸易额和GDP之比)只有13%,而全国的水平是60%。谢开华说,所谓“充分”,就是要实施“三项拓展、四层推进”的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进行开放合作。

      “开放对加快四川发展意义重大。”谢开华认为,在开放中应该算大账、算综合账、算长远账,要看到利用外资不是简单引进资金,而是要引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看到其对产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全川上下都应该深化这一认识”。

      建言:谢开华认为,开放也面临竞争,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需要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首先要下功夫解决物流问题,在交通设施改善的基础上发展物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在招商引资中增强竞争力。同时通过增加老百姓收入等方式,把市场潜力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提升对外商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更好为外商服务,让外商进得来还要呆得住。

      为民企境外投资辟绿色通道

      观察:一个是民营企业家,一个是国企老总,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沧龙和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余自甦两位全国人大代表看待企业“走出去”的角度不尽相同。“要到国外‘抢饭吃’,就要拿实力说话。”攀钢是省内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之一,年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余自甦认为,实力归根结底来自于科技创新。

      刘沧龙直陈,非公有制企业海外并购还存在“制度性障碍”。当前我国对于非公有制企业海外并购的配套政策和支持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程序复杂,监管部门众多,导致审批时间过长,容易错失机会。

      建言:余自甦认为,应从政府层面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让企业更有竞争力,从而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刘沧龙建议改革现有监管体制,简化审批程序,为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国门开辟“绿色通道”,消除民间资本投资的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同时进一步在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

      打破户籍地申办出境证件模式

      观察: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领事机构联络科科长王琳在调研中发现,流动人口在非户籍地工作、生活已成为社会现实,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当前中国公民在办理出境证件时主要还必须在户籍地申请办理。除了香港商务外,中国公民申请出境手续都必须在原籍地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对于生活在非户籍所在地的流动人口来说,既费时又费钱。

      建言:王琳认为,应尽快解决中国公民在非户籍所在地申请出境证件问题,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她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使公民在非户籍所在地申请出境证件能在法律上予以明确。与之配套,应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各类人员信息库,实现非户籍所在地的快速查询、比对和核查。(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王小玲)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