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
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时期,四川发展要从投资驱动逐步迈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不仅需要卓越的科技研发能力,更需要出色的成果转化能力。”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小组讨论中,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们呼吁,四川应该把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作为科教兴川的重点,让适合转化的科技成果更快成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成果 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的洪建胜委员,常常参加交通领域科技成果评审会,每次参会都让他既喜且忧。喜的是,很多科研成果都来自四川或在川科研院所、高校;忧的是,大多数成果的最终转化都没有在四川。“比如高铁产业,那么大的投资,四川有专业的交通大学,有很好的科技资源和人才支撑,分得的蛋糕却不大。”
据了解,我省 “人才贡献率”仅15.3%,不到上海的一半,科技成果转化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不少委员认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高低对一个地方、一个产业影响巨大。“东部之所以领先,有好的科技转化机制和人才支撑机制是重要原因。”
构建产学研平台 政府要做好基础性工作
增强科技转化能力从何入手?“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对接平台建设。”陈放委员认为。
身兼省科技厅副厅长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两职的陈放,常常会听到两种声音:一些高校研究人员向他反映,好的科研成果找不到“婆家”;一些企业家又向他求助,“能不能帮我们介绍一些好的科技项目?”
“这充分反映出我们的产学研对接不够。”陈放说,苏州在产业园区建设中,把引入全国各高校的研发力量作为重点内容,包括四川大学等全国几十所知名大学的研发中心、研究生院等在苏州落户。
“这或许正是江苏的区域创新能力在2009年跃居全国第一的重要原因。”陈放呼吁,四川应该学习江苏的做法,在产业园区建设中不仅注重水电气路等硬件配套,更要注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研发中心等软件配套。 “这是加强产学研对接的重要平台,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聚集力所在!”
委员们认为,强化产学研平台建设,需要政府做好基础性工作,比如组建相关专家组、梳理适合转化的科技成果,建立目录向企业公布等。“并不是所有的科技成果都适合转化,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足够的分辨能力。”
要引人留人 更要才尽其用
到2009年底,我省共有各类人才717.9万人,人才总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委员们认为,用好这些人才,是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有效提升科技转化能力的关键之一。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应鼓励更多的人才向企业流动。”洪建胜说,我省现有数百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但大多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受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要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必须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流动原则,多层面搭建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
“还要注重引入塔尖人才。”戴晓雁委员说,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作用巨大,一个人才的引入可能会带来一个团队,从而对一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
“不仅要引人留人,更要才尽其用。”委员们指出,只有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人才工程”才具有实质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