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怒放在历史深处的新生活

  • 2011年05月0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5月7日,羌族碉楼与村寨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竣工仪式将在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揭幕。这意味着,历时近三年的桃坪羌寨灾后抢救保护工程顺利完工。位于杂谷脑河畔,有“东方神秘古堡”美誉的桃坪羌寨,将再现美丽容貌。

      震后,这座始建于公元前111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桃坪羌寨,曾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三年后,羌寨里的村民们还好吗?村民们抚今追昔,又有怎样的感慨与期待?近日,本报记者进入桃坪羌寨,寻访这座千年古羌寨的前世今生。

      杨家大院

      千年老屋坚守文化密码

      《杨家大院“重点保护民居”指示牌》上写着:“这座房是羌寨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座房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房内有迷宫、地下水网、古老火塘等特色游览点……”《南行记》、《幽林越过边界》、《走进西部》等影视剧曾在此取景拍摄。

      5月3日,杨家大院的主人杨登富忙碌地招呼着前来参观的客人。“我们杨家大院是桃坪羌寨第一任头人的住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杨登富介绍着自家老屋。

      今年54岁的杨登富,是杨家第54代传人,也是杨家大院如今的主人。每天,他和妻子都要忙着导游、讲解,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少则近百人,多则近千人。而杨家大院的门口,被理县县政府挂上了“重点保护民居”的牌号。

      走进杨家大院,石砌房子显出岁月的沧桑。杨登富介绍说,杨家大院地处桃坪羌寨的中心位置,6层楼就像一座瞭望塔能俯瞰全寨,“我们家的屋顶,是羌碉和羌寨全景的最佳拍摄点。”而杨家大院的72道门,门槛高低宽窄各不相同,有些地方还设有机关和陷阱,没有杨家人的带领,很少有人能顺利走出来。“曾经这样的‘迷宫式’设计,主要是为了防御。”

      让杨家祖祖辈辈引以为傲的“源头”,是杨家大院家门前右手边的一个石砌洞口--这是桃坪羌寨98户人家互相连通的饮用水网,而杨家大院的这个洞口便是水源的起点。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首先要经过杨家,才能流向全寨。自桃坪羌寨建寨以来,杨家大院就一直主管着全寨人的吃水、用水和灌溉水。

      “杨家大院占地368平方米,下面全是蓄水地下水网,可以通往全寨的每家每户,连水的大小都能控制。”杨登富告诉记者,家门口的石砌洞口,是杨家祖祖辈辈取水的地方,“用瓢舀了倒进桶里,然后再拎到家里。”如今,这个洞口处已矗起自来水管,“用的还是地下水网的水,不过取水再也不用瓢了,自来水管方便。”

      更大的改变,是从1996年开始的,这之前,杨登富和寨子的村民一样,遵循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种植花椒、苹果、玉米等农作物为生。1996年一位专家来到桃坪羌寨考察,调查了全村所有人家的住宅,并将杨家定为“重点保护民居”。没多久,杨家大院开始有了游客的身影。杨登富带着游客们在自家的屋子里走一圈,和他们摆摆龙门阵,就有了相当于以前的几倍收入。而寨子里的其他村民,也相继开始从事住宿、餐饮、土特产品销售等和旅游相关的产业。

      杨登富说,汶川特大地震后地下水网的流水一度曾经混浊,来自雪山上的流动水源也受到影响,但是杨家大院除了三楼的一堵墙壁上有两条细细的裂痕,其他部位基本完好。“杨家大院全部由石头和木板构建。平日没客人时,我就在院子里到处查看,反正是一年四季地修缮,所以你看到的其实是一座不断呼吸、更新的老房子。”

      如今,在桃坪羌寨脚下的新寨子里,杨登富购买的3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也早已经落成。但是对他而言,杨家大院仍然是生活的重心,“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仅是我自己要守护好,我的儿女孙子也都一样,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尔玛人家

      浴火起舞的“羌家乐”

      “尔玛人家”是桃坪羌寨里开得最早,规模最大的“羌家乐”之一。老板陈硕有一辆老款的别克君威轿车,每年,他就用这辆车载着老婆出去看外面的世界,然后思考怎么做出羌家乐的味道来。

      “快来看看那是什么?”陈硕俏皮地指着院子一角的木料,得意地告诉记者:“我买的200多立方米的木料,准备装修新房子用。”

      陈硕本来是一名货车司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和寨里几户人家一起,做起了旅游生意。“我那时就想,国家富强了,人们有钱了,肯定就要出来耍。”陈硕说干就干,在自家住宅后面,修了1000平方米的两层半楼,有20多间房可供游客住宿。

      “我这里的床单,都是一天一换,和宾馆标间没有什么区别。”渐渐地,“尔玛人家”越发壮大,最多能安排50人同时住宿、容纳200-300名游客就餐,旅游年收入能达到60万元左右。

      正当陈硕的日子越过越甜时,“5·12”汶川特大地震袭来,他家的一部分房屋遭损毁。然而,让陈硕没想到的是,2008年7月15日,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及时启动了“桃坪羌寨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由国家文物总局拨款,有国家甲级文物修缮资质的北京大龙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修缮。地震当年,“尔玛人家”就恢复了营业。

      在“尔玛人家”,挂着许多明星、名人与陈硕的合影。这不只是一种展示,也能成为商机,陈硕说,“我现在就准备把电影演员李小璐在这里拍《古堡之吻》时用过的房间还原成剧中的新房,让一些新婚夫妻也能体验一下。”

      不仅是陈硕家,整个寨子也正被一些影视剧组所发掘,《尔玛的婚礼》、《古堡之吻》、《长寿镇》……“剧组来了,一方面可以宣传古寨;另一方面,剧组的一两百人也需要吃住,可以拉动经营……”陈硕说。

      然而,陈硕在高兴之余也觉得有些遗憾,当年自己修老寨的房子没有考虑到每间房要单独配一个卫生间。不过,目前陈硕在桃坪羌寨新寨买了一幢528平方米的房子,“我准备装修得高档一点,新寨子是要接待旅行团队的档次低了人家不会来。”

      桃坪新景

      古堡新寨待客来

      桃坪羌寨管理处处长周礼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老寨子里。然而,和其他的村民只需要把自家的营生搞得红火不同,周礼智还得通盘考虑营销整座寨子,特别是,将来老寨子的经营项目部分转移到新寨后,新老寨子如何共谋发展。

      今年“五一”小长假,桃坪羌寨来了4000多名游客,游客多原本是件好事,却让周礼智有些心焦:“老寨子目前的承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游人的需求了,很多人晚上没办法住下来,要等新寨子功能完备了,才能大大缓解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

      建新寨,搞旅游,这个想法其实早就有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前,桃坪羌寨的新区建设就已经启动,而且已经建好80多幢房屋,可地震一来,这些房屋全都不同程度受损。

      由湖南援建方规划设计的新寨和地震前规划的新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灾后规划的新寨子,可抗8级地震,由11个组团式建筑构成,吃、住、旅游商品销售分区明确,还配有一个莎朗广场,可以搞篝火晚会与游客互动。新寨子,同样有迷宫式的通道,保持了像老寨一样的神秘感,房屋的修法一样,每一家都要打造果园种果树。“待新寨子正式启用后,桃坪羌寨整个吃住行配套功能将逐渐转移于此。”周礼智介绍说。

      新寨子怎样修得更有羌族文化风格?就这个问题,理县县委县政府与湖南援建方曾经进行过多番讨论。最终,双方确定了一个方案:先用钢筋把房屋的框架搭好,确保抗震需要,房屋的主体还是用当地石材来修砌,使现代和古代完美结合。

      在新寨的设计中,引入了组团和水网的概念。“新寨要想‘活’起来必须得有水,老寨水网在地下,新寨要引到地面,”周礼智说,老寨的巷道设计,以及户户相连的古堡式建筑风格也要保留:“新寨,单幢房屋有很大的传承性,但为了适应旅游的需求,又采取组团式结构,每个组团中户户相连,同时也有很开阔的空间,便于游客活动。”

      桃坪羌寨里现一共住着105户人家,按照户数,新区也修了105幢房屋,每幢从249到520多平方米不等。怎样顺利实现新老寨子之间的经营过渡,扩大旅游业,成为摆在桃坪羌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问题。“一下子转移,显然不靠谱。我们考虑到老百姓需要投入,在一两年内中逐步转移……”周礼智说。

      2010年底,桃坪羌寨管理处专门组织村民代表去丽江古城考察了一周。“这次考察,是为了让村民们亲历感觉,今后我们能够经营什么项目,应该如何经营,如何保护发展的潜力等。”村民周礼文现在就在老寨子里搞些旅游产品的销售。丽江的一位商家告诉他,商店已经做出了品牌,很多人来旅游之前就知道自己,所以根本不需要拉客。老板如果成天忙着拉客,反而给客人一种不信任感。“将来我们也要参考别人的经验,要提高服务质量,但又不能造成游客反感。”周礼文深有体会地说。

      目前,新寨子的发展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住宿所占比例要到60%以上,餐饮占20%,其他用来建茶楼、酒吧、网吧等配套设施。此外,羌寨还要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以协会的形式和一些旅游门户网站合作,甚至建立桃坪自己的门户网站。”

      “村民迫切希望把文化旅游产业搞起来,让羌寨进入新起点,我们力争在2012年5月,实现新区105幢房子全开放,届时,能容纳4000人同时住宿,过境游客达8000-10000人。”周礼智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桃坪羌寨:怒放在历史深处的新生活

  • 2011年05月0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5月7日,羌族碉楼与村寨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竣工仪式将在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揭幕。这意味着,历时近三年的桃坪羌寨灾后抢救保护工程顺利完工。位于杂谷脑河畔,有“东方神秘古堡”美誉的桃坪羌寨,将再现美丽容貌。

      震后,这座始建于公元前111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桃坪羌寨,曾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三年后,羌寨里的村民们还好吗?村民们抚今追昔,又有怎样的感慨与期待?近日,本报记者进入桃坪羌寨,寻访这座千年古羌寨的前世今生。

      杨家大院

      千年老屋坚守文化密码

      《杨家大院“重点保护民居”指示牌》上写着:“这座房是羌寨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座房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房内有迷宫、地下水网、古老火塘等特色游览点……”《南行记》、《幽林越过边界》、《走进西部》等影视剧曾在此取景拍摄。

      5月3日,杨家大院的主人杨登富忙碌地招呼着前来参观的客人。“我们杨家大院是桃坪羌寨第一任头人的住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杨登富介绍着自家老屋。

      今年54岁的杨登富,是杨家第54代传人,也是杨家大院如今的主人。每天,他和妻子都要忙着导游、讲解,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少则近百人,多则近千人。而杨家大院的门口,被理县县政府挂上了“重点保护民居”的牌号。

      走进杨家大院,石砌房子显出岁月的沧桑。杨登富介绍说,杨家大院地处桃坪羌寨的中心位置,6层楼就像一座瞭望塔能俯瞰全寨,“我们家的屋顶,是羌碉和羌寨全景的最佳拍摄点。”而杨家大院的72道门,门槛高低宽窄各不相同,有些地方还设有机关和陷阱,没有杨家人的带领,很少有人能顺利走出来。“曾经这样的‘迷宫式’设计,主要是为了防御。”

      让杨家祖祖辈辈引以为傲的“源头”,是杨家大院家门前右手边的一个石砌洞口--这是桃坪羌寨98户人家互相连通的饮用水网,而杨家大院的这个洞口便是水源的起点。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首先要经过杨家,才能流向全寨。自桃坪羌寨建寨以来,杨家大院就一直主管着全寨人的吃水、用水和灌溉水。

      “杨家大院占地368平方米,下面全是蓄水地下水网,可以通往全寨的每家每户,连水的大小都能控制。”杨登富告诉记者,家门口的石砌洞口,是杨家祖祖辈辈取水的地方,“用瓢舀了倒进桶里,然后再拎到家里。”如今,这个洞口处已矗起自来水管,“用的还是地下水网的水,不过取水再也不用瓢了,自来水管方便。”

      更大的改变,是从1996年开始的,这之前,杨登富和寨子的村民一样,遵循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种植花椒、苹果、玉米等农作物为生。1996年一位专家来到桃坪羌寨考察,调查了全村所有人家的住宅,并将杨家定为“重点保护民居”。没多久,杨家大院开始有了游客的身影。杨登富带着游客们在自家的屋子里走一圈,和他们摆摆龙门阵,就有了相当于以前的几倍收入。而寨子里的其他村民,也相继开始从事住宿、餐饮、土特产品销售等和旅游相关的产业。

      杨登富说,汶川特大地震后地下水网的流水一度曾经混浊,来自雪山上的流动水源也受到影响,但是杨家大院除了三楼的一堵墙壁上有两条细细的裂痕,其他部位基本完好。“杨家大院全部由石头和木板构建。平日没客人时,我就在院子里到处查看,反正是一年四季地修缮,所以你看到的其实是一座不断呼吸、更新的老房子。”

      如今,在桃坪羌寨脚下的新寨子里,杨登富购买的3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也早已经落成。但是对他而言,杨家大院仍然是生活的重心,“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仅是我自己要守护好,我的儿女孙子也都一样,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尔玛人家

      浴火起舞的“羌家乐”

      “尔玛人家”是桃坪羌寨里开得最早,规模最大的“羌家乐”之一。老板陈硕有一辆老款的别克君威轿车,每年,他就用这辆车载着老婆出去看外面的世界,然后思考怎么做出羌家乐的味道来。

      “快来看看那是什么?”陈硕俏皮地指着院子一角的木料,得意地告诉记者:“我买的200多立方米的木料,准备装修新房子用。”

      陈硕本来是一名货车司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和寨里几户人家一起,做起了旅游生意。“我那时就想,国家富强了,人们有钱了,肯定就要出来耍。”陈硕说干就干,在自家住宅后面,修了1000平方米的两层半楼,有20多间房可供游客住宿。

      “我这里的床单,都是一天一换,和宾馆标间没有什么区别。”渐渐地,“尔玛人家”越发壮大,最多能安排50人同时住宿、容纳200-300名游客就餐,旅游年收入能达到60万元左右。

      正当陈硕的日子越过越甜时,“5·12”汶川特大地震袭来,他家的一部分房屋遭损毁。然而,让陈硕没想到的是,2008年7月15日,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及时启动了“桃坪羌寨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由国家文物总局拨款,有国家甲级文物修缮资质的北京大龙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修缮。地震当年,“尔玛人家”就恢复了营业。

      在“尔玛人家”,挂着许多明星、名人与陈硕的合影。这不只是一种展示,也能成为商机,陈硕说,“我现在就准备把电影演员李小璐在这里拍《古堡之吻》时用过的房间还原成剧中的新房,让一些新婚夫妻也能体验一下。”

      不仅是陈硕家,整个寨子也正被一些影视剧组所发掘,《尔玛的婚礼》、《古堡之吻》、《长寿镇》……“剧组来了,一方面可以宣传古寨;另一方面,剧组的一两百人也需要吃住,可以拉动经营……”陈硕说。

      然而,陈硕在高兴之余也觉得有些遗憾,当年自己修老寨的房子没有考虑到每间房要单独配一个卫生间。不过,目前陈硕在桃坪羌寨新寨买了一幢528平方米的房子,“我准备装修得高档一点,新寨子是要接待旅行团队的档次低了人家不会来。”

      桃坪新景

      古堡新寨待客来

      桃坪羌寨管理处处长周礼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老寨子里。然而,和其他的村民只需要把自家的营生搞得红火不同,周礼智还得通盘考虑营销整座寨子,特别是,将来老寨子的经营项目部分转移到新寨后,新老寨子如何共谋发展。

      今年“五一”小长假,桃坪羌寨来了4000多名游客,游客多原本是件好事,却让周礼智有些心焦:“老寨子目前的承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游人的需求了,很多人晚上没办法住下来,要等新寨子功能完备了,才能大大缓解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

      建新寨,搞旅游,这个想法其实早就有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前,桃坪羌寨的新区建设就已经启动,而且已经建好80多幢房屋,可地震一来,这些房屋全都不同程度受损。

      由湖南援建方规划设计的新寨和地震前规划的新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灾后规划的新寨子,可抗8级地震,由11个组团式建筑构成,吃、住、旅游商品销售分区明确,还配有一个莎朗广场,可以搞篝火晚会与游客互动。新寨子,同样有迷宫式的通道,保持了像老寨一样的神秘感,房屋的修法一样,每一家都要打造果园种果树。“待新寨子正式启用后,桃坪羌寨整个吃住行配套功能将逐渐转移于此。”周礼智介绍说。

      新寨子怎样修得更有羌族文化风格?就这个问题,理县县委县政府与湖南援建方曾经进行过多番讨论。最终,双方确定了一个方案:先用钢筋把房屋的框架搭好,确保抗震需要,房屋的主体还是用当地石材来修砌,使现代和古代完美结合。

      在新寨的设计中,引入了组团和水网的概念。“新寨要想‘活’起来必须得有水,老寨水网在地下,新寨要引到地面,”周礼智说,老寨的巷道设计,以及户户相连的古堡式建筑风格也要保留:“新寨,单幢房屋有很大的传承性,但为了适应旅游的需求,又采取组团式结构,每个组团中户户相连,同时也有很开阔的空间,便于游客活动。”

      桃坪羌寨里现一共住着105户人家,按照户数,新区也修了105幢房屋,每幢从249到520多平方米不等。怎样顺利实现新老寨子之间的经营过渡,扩大旅游业,成为摆在桃坪羌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问题。“一下子转移,显然不靠谱。我们考虑到老百姓需要投入,在一两年内中逐步转移……”周礼智说。

      2010年底,桃坪羌寨管理处专门组织村民代表去丽江古城考察了一周。“这次考察,是为了让村民们亲历感觉,今后我们能够经营什么项目,应该如何经营,如何保护发展的潜力等。”村民周礼文现在就在老寨子里搞些旅游产品的销售。丽江的一位商家告诉他,商店已经做出了品牌,很多人来旅游之前就知道自己,所以根本不需要拉客。老板如果成天忙着拉客,反而给客人一种不信任感。“将来我们也要参考别人的经验,要提高服务质量,但又不能造成游客反感。”周礼文深有体会地说。

      目前,新寨子的发展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住宿所占比例要到60%以上,餐饮占20%,其他用来建茶楼、酒吧、网吧等配套设施。此外,羌寨还要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以协会的形式和一些旅游门户网站合作,甚至建立桃坪自己的门户网站。”

      “村民迫切希望把文化旅游产业搞起来,让羌寨进入新起点,我们力争在2012年5月,实现新区105幢房子全开放,届时,能容纳4000人同时住宿,过境游客达8000-10000人。”周礼智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