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力灾后产业振兴

  • 2011年05月0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5月5日,中国重汽集团卡车绵阳分公司的技术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组装卡车。记者衡昌辉摄

     

      与会代表在北川与会代表在北川巴拿恰商业街参观

      记者随团采访“全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感受灾区产业振兴的速度与力量

      ●8.6分钟就完成一道加工工序,206分钟就生产出一台整车!

      ●除了工业,地震重灾区的现代农业与服务业也给参会代表们带来了惊喜

      ●115天内,20亿项目建成投产。中国重汽在绵阳创下全新“四川速度”

      8.6分钟就完成一道加工工序,206分钟就生产出一台整车!这就是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市(州)、县(市、区)的产业振兴速度。

      昨日,参加“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的代表们在重灾区现场就看到了这种比比皆是的场景:智能机器人运输车、机械手臂、中央控制系统等自动化设备互相配合,技术人员只需盯着显示器上每台设备的状态即可发出操作指令,一道道生产工序就顺利地完成了。看到科技含量如此高的喜人场景,现场参观的代表们脸上均露出了笑容。

      “智能化”的工厂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升级

      在昨日的现场参观中,让大伙儿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重灾区的“智能化”工厂。每一个项目,无不体现出高新技术给重灾区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变化。

      在中国重汽集团卡车绵阳分公司的生产现场,代表们则看到了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顺着这条完整的生产线,随着机器的轰鸣,一个个配件就像变魔术一样神奇地变成了一辆汽车。

      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永江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这条生产线完全实现了现代化,每一个操作站完成一道汽车生产、组装工序均不会超过8.6分钟;像这样通过自动化的传送带,每一站停一下,然后又自动送往下站,总共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206分钟。

      这也就是说,每过3个多小时就会有一台新车诞生。

      在川渝中烟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分厂,两台半人多高的机器车就在生产线上来回穿梭着;机器车上并没有人,分布在各地的生产机组所需要的原材料却能丝毫无误地运输到位。

      这样的场景,让很多从没有见证香烟生产的与会代表们感到新奇,但更多内行的人却看出了其中的高科技含量。

      “我们这条生产线是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很多环节我们都采用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车与机器手臂来完成。”该厂的副厂长晏飞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台机器车其实是靠中央控制系统的技术人员在操作运行的,他发现哪个生产机组需要原材料了,就发出指令,让机器车运送过去。这样既节省了人力,还更加精准,成本也会大大下降,产品质量却会更好。

      3大产业齐头并进新思路助灾区群众致富

      除了工业,地震重灾区的现代农业与服务业也给参会代表们带来了惊喜。新技术、新思路不仅给地震重灾区的产品打开了销路,赢得了市场,还让灾区人民迅速致富。

      200多斤重的大南瓜、像树枝一样生产的番茄……在北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代表们目睹了高科技大棚蔬菜给农产品所带来的变化。“传统农业一旦插上高科技的翅膀,产品就迅速升值,钱袋子自然就打开了。”一位代表在参观现场就发出了感叹。

      然而,更让代表感叹的事儿却是北川巴拿恰商业街的成功打造。在这条街上,游人如织,商户云集。“我们每天至少接待游客7000人,游人多的时候就要达到一两万人。”巴拿恰商业街的负责人告诉华西都

      市报记者,这里的商家几乎都能赚到钱,经营好的还能赚大钱,不仅北川的土特产品卖得好,连外来的印度飞饼、茶舆布郞等商家生意也十分红火。

      北川的地震旅游和商业火了,绵竹的年画村也不例外。在这里,年画商家的店铺均游人如织。

      现场负责人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五一黄金周期间,年画村迎来游客高峰,总收入超过500多万元。而附近一些农家乐生意也十分火爆,由于客人多,经营较好的农家乐年收入超过了100万。的确是呈现出,产业发展了,老百姓致富了的双赢格局。

      115天投产亿元项目在绵阳实现“四川速度”

      8.6分钟就完成一道工序,206分钟就生产出一台整车,这只是四川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昨日,绵阳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了115天就让这个2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的背后故事。

      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第一时间,中国重汽集团捐助了价值2000多万元的现金和车辆支援救灾,并派遣了一支职工志愿者队伍来到绵阳灾区。

      2009年5月12日,中国重汽在绵阳投下了第一笔资金。投资3亿元,在绵阳新建年产1万台专用汽车的中国重汽绵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9年12月正式投产。

      2010年8月24日,绵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国重汽集团四川绵阳卡车项目协议。项目规划用地10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4万辆重型汽车组装生产能力,首期投资

      约10亿元,形成2万辆重卡的组装能力。2010年9月25日,中国重汽集团四川绵阳卡车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一场“百日奋战”由此拉开帷幕。

      为激发建设者们对工作的激情,公司组织员工到北川老县城参观地震遗址。一幕幕废墟惨象,深深触动了每一个员工的心,大家决心一定要加快建设,力争早日投产。

      工程项目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山东济南,远离家乡,大家就抽停工的空隙或晚上睡觉前给家人发个短信,表达思念之情。

      工地上,临时搭建的简陋食堂桌椅不够,大家就站着或蹲在板房外的露天坝里吃便饭。

      为赶工期,建设队伍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厂房正在建设的同时,设备订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的同时,招聘和培训员工的工作同步推进。同时,采取“压茬作业”、“交叉作业”等多种办法,昼夜施工。

      就这样日夜奋战,中国重汽也在绵阳创下了一个全新的大项目建成投产的“四川速度”。记者杨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高科技助力灾后产业振兴

  • 2011年05月0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5月5日,中国重汽集团卡车绵阳分公司的技术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组装卡车。记者衡昌辉摄

     

      与会代表在北川与会代表在北川巴拿恰商业街参观

      记者随团采访“全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感受灾区产业振兴的速度与力量

      ●8.6分钟就完成一道加工工序,206分钟就生产出一台整车!

      ●除了工业,地震重灾区的现代农业与服务业也给参会代表们带来了惊喜

      ●115天内,20亿项目建成投产。中国重汽在绵阳创下全新“四川速度”

      8.6分钟就完成一道加工工序,206分钟就生产出一台整车!这就是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市(州)、县(市、区)的产业振兴速度。

      昨日,参加“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的代表们在重灾区现场就看到了这种比比皆是的场景:智能机器人运输车、机械手臂、中央控制系统等自动化设备互相配合,技术人员只需盯着显示器上每台设备的状态即可发出操作指令,一道道生产工序就顺利地完成了。看到科技含量如此高的喜人场景,现场参观的代表们脸上均露出了笑容。

      “智能化”的工厂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升级

      在昨日的现场参观中,让大伙儿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重灾区的“智能化”工厂。每一个项目,无不体现出高新技术给重灾区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变化。

      在中国重汽集团卡车绵阳分公司的生产现场,代表们则看到了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顺着这条完整的生产线,随着机器的轰鸣,一个个配件就像变魔术一样神奇地变成了一辆汽车。

      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永江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这条生产线完全实现了现代化,每一个操作站完成一道汽车生产、组装工序均不会超过8.6分钟;像这样通过自动化的传送带,每一站停一下,然后又自动送往下站,总共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206分钟。

      这也就是说,每过3个多小时就会有一台新车诞生。

      在川渝中烟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分厂,两台半人多高的机器车就在生产线上来回穿梭着;机器车上并没有人,分布在各地的生产机组所需要的原材料却能丝毫无误地运输到位。

      这样的场景,让很多从没有见证香烟生产的与会代表们感到新奇,但更多内行的人却看出了其中的高科技含量。

      “我们这条生产线是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很多环节我们都采用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车与机器手臂来完成。”该厂的副厂长晏飞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台机器车其实是靠中央控制系统的技术人员在操作运行的,他发现哪个生产机组需要原材料了,就发出指令,让机器车运送过去。这样既节省了人力,还更加精准,成本也会大大下降,产品质量却会更好。

      3大产业齐头并进新思路助灾区群众致富

      除了工业,地震重灾区的现代农业与服务业也给参会代表们带来了惊喜。新技术、新思路不仅给地震重灾区的产品打开了销路,赢得了市场,还让灾区人民迅速致富。

      200多斤重的大南瓜、像树枝一样生产的番茄……在北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代表们目睹了高科技大棚蔬菜给农产品所带来的变化。“传统农业一旦插上高科技的翅膀,产品就迅速升值,钱袋子自然就打开了。”一位代表在参观现场就发出了感叹。

      然而,更让代表感叹的事儿却是北川巴拿恰商业街的成功打造。在这条街上,游人如织,商户云集。“我们每天至少接待游客7000人,游人多的时候就要达到一两万人。”巴拿恰商业街的负责人告诉华西都

      市报记者,这里的商家几乎都能赚到钱,经营好的还能赚大钱,不仅北川的土特产品卖得好,连外来的印度飞饼、茶舆布郞等商家生意也十分红火。

      北川的地震旅游和商业火了,绵竹的年画村也不例外。在这里,年画商家的店铺均游人如织。

      现场负责人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五一黄金周期间,年画村迎来游客高峰,总收入超过500多万元。而附近一些农家乐生意也十分火爆,由于客人多,经营较好的农家乐年收入超过了100万。的确是呈现出,产业发展了,老百姓致富了的双赢格局。

      115天投产亿元项目在绵阳实现“四川速度”

      8.6分钟就完成一道工序,206分钟就生产出一台整车,这只是四川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昨日,绵阳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了115天就让这个2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的背后故事。

      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第一时间,中国重汽集团捐助了价值2000多万元的现金和车辆支援救灾,并派遣了一支职工志愿者队伍来到绵阳灾区。

      2009年5月12日,中国重汽在绵阳投下了第一笔资金。投资3亿元,在绵阳新建年产1万台专用汽车的中国重汽绵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9年12月正式投产。

      2010年8月24日,绵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国重汽集团四川绵阳卡车项目协议。项目规划用地10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4万辆重型汽车组装生产能力,首期投资

      约10亿元,形成2万辆重卡的组装能力。2010年9月25日,中国重汽集团四川绵阳卡车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一场“百日奋战”由此拉开帷幕。

      为激发建设者们对工作的激情,公司组织员工到北川老县城参观地震遗址。一幕幕废墟惨象,深深触动了每一个员工的心,大家决心一定要加快建设,力争早日投产。

      工程项目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山东济南,远离家乡,大家就抽停工的空隙或晚上睡觉前给家人发个短信,表达思念之情。

      工地上,临时搭建的简陋食堂桌椅不够,大家就站着或蹲在板房外的露天坝里吃便饭。

      为赶工期,建设队伍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厂房正在建设的同时,设备订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的同时,招聘和培训员工的工作同步推进。同时,采取“压茬作业”、“交叉作业”等多种办法,昼夜施工。

      就这样日夜奋战,中国重汽也在绵阳创下了一个全新的大项目建成投产的“四川速度”。记者杨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