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产业绵阳产业德阳崛起

  • 2011年05月0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绵阳、德阳,这两个“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成了全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第一天参观目的地。

      在极度困难中开始重建,在极不平凡中度过3年。今天,参观代表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产业绵阳和一个全新的产业德阳。

      在重建中重生

      5月5日上午,当与会代表们来到北川新县城开业仅仅15天的巴拿恰商业街时,街面非常热闹。在安昌河畔,被地震无情毁掉的北川县城得到了新生。

      不仅北川人住进了新县城,整个绵阳市50.7万户永久性农房重建和67.6万户农房维修加固任务全面完成;6.3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开工,完工98.61%。还有751个学校、381个医疗卫生等重建项目绝大部分都已完工。

      代表们又来到了北川县现代农业园区。这座由山东援建的现代农业园区投资4亿元,带动了周边100多个村的近2万人实现了就业。同时把北川县的农业种植水平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园区里,代表们见到了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南瓜,长成树样的茄子、番茄,一株茄子树的产量高达1吨。园区的温度、湿度都可控制。树式栽培、墙体栽培、液体栽培等新种植模式体现了不凡的科技水平。

      在援建省的支持下,北川、安县、江油分别建立山东工业园、辽宁工业园、河南工业园,平武还在绵阳高新区建立了一块 “飞地”--河北工业园。目前,4个对口援建工业园签约入园企业63户,协议引资88.79亿元。

      在调整中飞跃

      在绵阳高新区中国重汽绵阳重型卡车生产基地内,负责人介绍,这个由山东援建的项目首期工程将年产重卡2万辆,销售收入60亿元;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可达4万辆,销售收入120亿元。

      相关人士介绍,绵阳还引进了华晨汽车等一批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未来可实现500亿的年产值。

      现在,绵阳还有卷烟、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及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去年,绵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3亿元,增长34.2%,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27.6%;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3.7%,工业增加值增长23.5%。

      德阳市大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清洁技术与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占据行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升级,“五电”并举格局基本形成,百万千瓦级以上发电设备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装备制造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核电机组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占国内60%的市场,风电制造仅东汽就占全国1/3的市场。食品行业新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中国白酒金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的剑南春技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生产能力达40亿支的亚洲最大雪茄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化工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高分子复合材料PPS建成后将占全世界60%以上,居世界第一。

      在安居中乐业

      5日下午,在绵竹市就业服务大厅,绵竹市玉马社区的一位女青年正通过远程见工系统进行就业咨询。

      让灾区群众充分就业,是重建中的民生大事。德阳市多种措施帮助群众就业,先后为受灾群众筹集就业岗位45.7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6.5万个,直接帮助22.6万人实现了就业。向北京市、江苏省输出务工人员7706人,帮助63159名灾区群众在省内就业。先后组织有1.6万人参加就业培训,还有4.9万人参加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绵竹为3.66万户贫困村农户新建了住房。在贫困村和返贫村共发展粮油、水果、蔬菜、花卉、药材等产业基地5万亩,建设产业化扶贫基地1.02万亩,5619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村农户年均增收500元以上。

      绵阳市震后开发公益性岗位3.5万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2万人次,帮助成功创业4万人、带动就业近18万人。

      “这3年,是埋头苦干的3年,是奋力向前的3年,是科学发展的3年,”一位灾区代表说。

      3年的负重前行,3年的夜以继日。正是如此,灾区才实现了从废墟向新生,从重生向跨越,从起立向起跳。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产业绵阳产业德阳崛起

  • 2011年05月0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绵阳、德阳,这两个“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成了全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第一天参观目的地。

      在极度困难中开始重建,在极不平凡中度过3年。今天,参观代表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产业绵阳和一个全新的产业德阳。

      在重建中重生

      5月5日上午,当与会代表们来到北川新县城开业仅仅15天的巴拿恰商业街时,街面非常热闹。在安昌河畔,被地震无情毁掉的北川县城得到了新生。

      不仅北川人住进了新县城,整个绵阳市50.7万户永久性农房重建和67.6万户农房维修加固任务全面完成;6.3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开工,完工98.61%。还有751个学校、381个医疗卫生等重建项目绝大部分都已完工。

      代表们又来到了北川县现代农业园区。这座由山东援建的现代农业园区投资4亿元,带动了周边100多个村的近2万人实现了就业。同时把北川县的农业种植水平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园区里,代表们见到了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南瓜,长成树样的茄子、番茄,一株茄子树的产量高达1吨。园区的温度、湿度都可控制。树式栽培、墙体栽培、液体栽培等新种植模式体现了不凡的科技水平。

      在援建省的支持下,北川、安县、江油分别建立山东工业园、辽宁工业园、河南工业园,平武还在绵阳高新区建立了一块 “飞地”--河北工业园。目前,4个对口援建工业园签约入园企业63户,协议引资88.79亿元。

      在调整中飞跃

      在绵阳高新区中国重汽绵阳重型卡车生产基地内,负责人介绍,这个由山东援建的项目首期工程将年产重卡2万辆,销售收入60亿元;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可达4万辆,销售收入120亿元。

      相关人士介绍,绵阳还引进了华晨汽车等一批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未来可实现500亿的年产值。

      现在,绵阳还有卷烟、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及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去年,绵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3亿元,增长34.2%,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27.6%;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3.7%,工业增加值增长23.5%。

      德阳市大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清洁技术与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占据行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升级,“五电”并举格局基本形成,百万千瓦级以上发电设备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装备制造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核电机组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占国内60%的市场,风电制造仅东汽就占全国1/3的市场。食品行业新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中国白酒金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的剑南春技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生产能力达40亿支的亚洲最大雪茄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化工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高分子复合材料PPS建成后将占全世界60%以上,居世界第一。

      在安居中乐业

      5日下午,在绵竹市就业服务大厅,绵竹市玉马社区的一位女青年正通过远程见工系统进行就业咨询。

      让灾区群众充分就业,是重建中的民生大事。德阳市多种措施帮助群众就业,先后为受灾群众筹集就业岗位45.7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6.5万个,直接帮助22.6万人实现了就业。向北京市、江苏省输出务工人员7706人,帮助63159名灾区群众在省内就业。先后组织有1.6万人参加就业培训,还有4.9万人参加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绵竹为3.66万户贫困村农户新建了住房。在贫困村和返贫村共发展粮油、水果、蔬菜、花卉、药材等产业基地5万亩,建设产业化扶贫基地1.02万亩,5619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村农户年均增收500元以上。

      绵阳市震后开发公益性岗位3.5万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2万人次,帮助成功创业4万人、带动就业近18万人。

      “这3年,是埋头苦干的3年,是奋力向前的3年,是科学发展的3年,”一位灾区代表说。

      3年的负重前行,3年的夜以继日。正是如此,灾区才实现了从废墟向新生,从重生向跨越,从起立向起跳。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