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2010年07月30日 14时19分
  • 来源: 审计厅
  • 【字体:
  •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四川省财政收支审计条例》的规定,审计厅对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今年的审计,紧紧围绕"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全省工作基调,进一步加大对宏观调控与经济增长政策执行情况、财政运行管理机制和重点项目资金绩效的审计力度,继续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项目的跟踪审计,着力从监督范围与审计方式两个层面,推动财政管理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政府投融资审计、民生工程等专项资金审计的有机结合,审计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自去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后的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一年间,全省审计机关共审计(调查)9343个单位,查出违规问题金额72.77亿元、损失浪费金额4.39亿元;审计促进增收节支32.60亿元,其中:已上交财政19.88亿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3.73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8.99亿元;审计核减政府投资结算价款29.58亿元;审计后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27.16亿元;审计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经济案件线索75件,涉及106人;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并被采纳10552条。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省政府及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建设,在大力拓展财源,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财政运行质量和绩效进一步提高。全年省级财政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36.67亿元,完成预算的112.37%,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实现一般预算支出616.10亿元,保证了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支出,以及各项改革和扩大内需地方配套资金等新增支出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省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2009年,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地税局认真履行组织实施省级预算的职能,省人大批准的省级预算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得到了较好执行。但在财税管理和政府投资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规范的问题。

      (一)预算收入31589万元未缴入金库。2009年底,财政厅有以前年度预征的耕地开垦费和票据工本费收入共计31589万元,未清理缴入金库,影响了预算收入的完整反映。

      (二)预算单位依附行政职能收取保证金或押金缺乏统一制度规定。省级预算单位在行使行政职能过程中,需要管理服务对象缴存保证金或押金,但计收标准和不予退还资金的管理与处置办法缺乏统一制度规定,个别单位将扣收的资金转作单位经费收入且脱离了财政监管。

      (三)产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管理有待加强。2009年,原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联合分配下达产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5亿元,审计对其中18个项目计6960万元分配使用情况延伸调查发现,有提供虚假申报资料的园区,以及项目申报资料不完整、不符合扶持条件的园区,由于主管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而给予了贴息和补助资金;调查的13个非担保平台项目中,有8个项目未按照申报资料中要求的时间实施或完工,截至2010年3月底,已完成的投资额仅占预计总投资的30.53%。 

      (四)基建投资预算2900万元安排不规范。省发展改革委2009年安排的成都财贸职中等两个职业教育基建项目资金600万元,与实际需要脱节,致使资金闲置;将既定的4所学校2300万元基建资金调整用于其他学校支出,未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五)少征地方教育费附加321.70万元。2009年,由于个别银行营业税解缴地点的调整,省地税局直属分局少征地方教育费附加321.70万元。

      二、部分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此次审计了省检察院、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科技厅、文化厅、省国资委、省民委、省地矿局、省安全监管局、省体育局、省畜牧局、省国防科工办和省地税局等13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其所属31个二级预算单位进行了延伸审计;并组织开展了省级科技项目经费专项调查。从审计结果看,2009年度,上述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管理与执行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建立,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也还存在一些有待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一)省级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审计了13个部门当年预算资金148097万元,查出当年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金额1981万元;同时,查出以前年度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金额23733万元,查出其他财政收支问题金额12110万元。

      1.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有3个部门未将以前年度的专项基金结余、经费结余等5567.31万元编入2009年部门预算。

      2.部分单位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一是省检察院已结案扣押款1766.95万元未及时上缴国库,已结案扣押的文物、汽车等物资也未及时处置变现上缴财政。二是省体育局等2个部门以前年度未按预算安排及时组织项目实施,导致资金长期沉淀2990.93万元,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省国防科工办机关及其服务中心2007-2009年将经费结余等资金转入机关工会用于发放各种过节费207.14万元。

      3.财务管理和核算不够规范。一是公安厅等5个部门6173万元的往来款未及时清理。二是省安全监管局等6个部门资产核算和管理不合规1417万元。三是个别单位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缺陷,如省民委2009年安排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时,仍执行2000年出台的有关办法,不符合国家相关部委和省财政2006年出台的新规定。

      (二)延伸审计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延伸审计了部门所属31个单位,审计当年预算资金37345万元,查出当年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金额2751万元;同时,查出以前年度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金额3053万元,查出其他财政收支问题金额1802万元。

      1.少计收入、少缴财政资金1341万元。共涉及11个单位。如四川艺术职业学院2005年以来在学费收入中直接提取"联合办学管理费",截至2009年末余额为216万元,同时该学院舞蹈考级收入、房屋出租收入93万元均转由相关合作单位或下属企业收取,两项共导致少计收入309万元;文化厅信息中心2005年至2009年坐收房屋出租收入406万元,并直接用于本单位有关支出303万元。

      2.虚列支出、挤占挪用项目经费等779万元。4个单位存在此类问题。如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在事业支出中虚列项目经费120万元转入往来款项;省水上运动学校违反协议约定退还风险抵押金77.20万元。

      3.无依据收费和隐匿资产。省动物保健品协会2009年收取企业委托服务费26.56万元,用于发放药监所职工补贴等支出;省经济发展研究院以前年度虚构经济事项,以120万元购置房产不入账并用于出租;省国防科技情报研究所2000年已撤销的会计账套一直未并入基本户核算,仅现金余额就有8.03万元。

      4.财务基础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不够规范。如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等3个单位2008年末的结余842万元、省检察官学院等8个单位2009年末的结余1171万元未编入次年部门预算;公安厅后勤保障中心等5个单位1908万元往来款项未及时清核处理。

      对部门本级和所属单位存在的上述问题,审计厅已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各有关部门、单位正在进行整改。全面整改情况省政府将督促审计厅进行专门检查。

      三、地方财政决算审计情况

      (一)审计宜宾、内江、雅安和广安4个市2008年度财政决算的情况。结果表明, 4个市认真落实各项财政工作方针,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公共保障能力、财政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一些违法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

      一是财政决算收支不够真实。有3个市累计有国有股权转让收入、国土出让金收入等418402万元未按规定缴库,并将其存放在其他账户中直接安排支出;4个市对部分未下达预算且未拨出的专款按指标列报支出,共虚列预算支出24423万元;同时又以暂付、预拨方式拨出资金128381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征地拆迁等,形成无预算拨款和支出挂账。

      二是财政管理不够规范。4个市未按规定分解上缴金融营业税等省级预算收入4137万元,未及时安排使用上级下达的基本建设、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16973万元,扩大范围使用国土出让金、水资源费等专项资金4920万元。

      三是未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财税政策。有2个市采取与企业缴税或项目投资等挂钩的方式,向企业返还税费和土地出让收入1864万元;有3个市违规集资和收费1943万元;宜宾市违规实行分宗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办法,在单位未全额缴清土地出让价款的情况下,分次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四是财政运行存在一定风险。内江、广安市由于大量的支出挂账,导致2008年末有42068万元的项目预算支出缺乏资金保障,存在一定的支付困难;各市债务规模增长较快,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

      以上问题,省政府已责成各地积极整改,部分事项已按审计要求纠正,现已补缴省金库2097万元,补缴市金库49335万元,清退集资款1052万元;对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已进行了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财税政策,已停止执行。其他问题正在纠正之中。

      (二)审计13个扩权试点县(市,简称县,下同)2009年度财政决算的情况。结果表明,各县借助于扩权试点改革,资金运行效率和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力明显增强,多数地方实现了收支平衡,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应缴未缴预算收入和虚增预算收入。阆中等12个县将部分国土出让金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等58085万元存放于财政、国资经营中心等开设的收入专户,未缴库纳入预算管理;有2个县将学校收费和代管资金作预算收入缴库或税款预征,虚增一般预算收入2500万元。

      二是虚列预算支出或无预算拨款、支出挂账。剑阁县等7个县财政部门按预算指标列报支出,并将资金划拨到其他账户,或作为暂存款挂账,导致虚列预算支出141718万元;长宁等8个县在无预算安排的情况下拨付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性支出,造成无预算拨款和支出挂账51027万元。

      三是财政管理不够规范。彭山等7个县未及时将耕地占用税等预算收入27804.59万元征收入库;5个县对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安排使用不及时,沉淀项目资金21271.69万元,部分项目资金已连续结转多年;10个县将专项资金14021.34万元挤占、挪用于补充工作经费、人员工资及奖励、平衡预算等。

      四是少数地方存在较突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如宣汉县民政局违规修建办公楼、职工宿舍22653平方米;平昌县水利局个别职工在专项资金管理及费用报销中,私自提取现金、违规报销费用48万元,涉嫌个人经济问题;三台县财政安排补助招商引资企业"生产发展资金"3880万元,但缺乏严格监督,资金全部被转往省外的其他企业。

      以上问题,审计部门按规定作出了处理,目前正在整改之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已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查处。

      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跟踪审计(调查)情况

      自去年11月向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报告了截至2009年10月底的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情况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不懈地加大跟踪审计力度。至今年4月底,全省对3472个项目、604.53亿元投资进行了跟踪审计,对2179个项目、561.56亿元投资进行了审计调查。

      审计结果表明,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建设管理和内部控制,努力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同时严格控制资金流向,较好地坚持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全省到位灾后恢复重建资金2490.22亿元,绝大部份已拨入项目主管单位或建设单位。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对口援建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性成效显著。但审计中也发现一些有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

      在资金使用方面,产业扶持基金和贷款贴息沉淀较多。如国家专项安排德阳市产业扶持资金和贷款贴息121583.29万元,截至2010年3月底,尚有65507.29万元资金沉淀,占计划资金的53.87%。

      在建设管理方面,部分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部分施工现场管理还存在安全设施不完善、监理履职不严格等问题。二是部分项目存在损失浪费现象,如巴中二中校区选址后因巴桃高速从拟建校区通过,选址作废,导致前期投入29.50万元损失。

      在政策执行方面,个别地方存在灾后重建相关优惠政策未严格贯彻落实和超规模用地的问题。如旺苍县教育局灾后重建项目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98.98万元,不符合灾后重建相关优惠政策规定;三台县青东坝工业园区入区道路项目用地核定规模98.5亩,实际用地超规模92.8亩。

      针对审计发现的以上问题,审计机关已提出审计建议1810条,被采纳并整改1535条,促进部门、单位建立健全规章215项,其余正在落实之中。省政府已责成审计等相关部门继续跟踪督促,确保整改到位。

      五、部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本次共调查省本级和成都、射洪等10市5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64户(省1户、市43户、县20户)。至2009年底,融资债务余额为1788.46亿元,其中政府性债务余额为737.16亿元。政府性的举债已用于交通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领域625.05亿元,占84.8%。根据融资协议,2010-2012年到期的政府性债务分别为122.47亿元、108.03亿元、131.35亿元。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64户融资平台公司总体运行情况正常,尚未发现重大决策失误情况。创新的融资方式的运用,有力支持了灾后重建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改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使用绩效方面,较多资金沉淀影响了融资效益。由于人为调高资金存量水平、项目用款与融资进度不协调等原因,部分平台公司资金大量沉淀。如成都5户平台公司2009年末货币资金余额达153亿元,存款余额最大的公司连续25个月保持在36亿元以上,导致融资成本加大、"存贷双高"问题突出。

      在风险管理方面,融资对象过于集中,部分潜在风险向政府转移。在平台公司融资额中,96.10%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融资风险难以分散。同时,由政府或人大承诺担保的金额为439.95亿元,一旦平台公司不能正常还本付息,政府将承担偿债责任。

      对审计调查反映的问题,审计机关已提出整改建议意见,各地正在组织落实。

      六、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一)对成都、攀枝花等14个市及所辖65个县区2008年就业培训补助资金的审计情况。共审计调查培训管理机构417个,审计收支金额29251万元。结果表明,各地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对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训机构和主管部门虚报多报、截留挪用培训补助资金131万元。如犍为县7家培训机构以多报培训时间、提供虚假合同等形式套取补贴资金21.17万元。二是组织管理不够完善。部分培训机构兼职教师无资质或无培训场地和设施;有7个市及其部分县未按要求建立培训资金绩效考评制度;有的地方对培训机构超范围核定培训专业;部分培训机构未建账核算或核算不规范,有292个培训机构未建立报账审核台账;一些地方无培训基础资料;有3个县违规收取授课费、鉴定费等37万元。三是培训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抽查511个培训项目,按规定通过招标确认的仅76个,只占14.87%;一些地方就业训练中心将培训项目转包给民办机构或在乡镇、街道设立挂靠点,直接影响了培训质量;部分地方就业局与就业训练中心职能交叉错位,农业、劳动保障、农劳办、扶贫办等部门相关工作关系不顺,造成条块分割、各成体系及培训对象重叠、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

      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对前期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调整培训实施方案、改进组织方式等措施,着力提高培训效果,部门职能交叉错位、培训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得到有效改进;对虚报多报、截留培训补助资金等问题,有关单位正在积极整改。

      (二)对阿坝州2008年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财政专项资金及易地育人、易地搬迁项目资金的审计情况。共审计项目实施单位157个,审计资金总额32404万元。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方案执行较好,全州大骨节病患者均已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并受助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一是财政扶贫资金1013万元未及时拨付,其中州本级1001万元、黑水县12万元;二是项目实施单位滞留财政扶贫资金46万元;三是挤占专项资金40万元,如松潘县在异地搬迁费中列支土地征用费37万元;四是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1088万元,主要是大宗材料设备未实行政府采购、违规使用现金、支付手续不完善或不合规等;五是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更换粮食人数与实际人数存在差异,实际人数大于方案数,如红原县相差1165人,若尔盖县相差1788人。

      对上述问题,省政府已责成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阿坝州迅速整改,其中:未及时拨付及滞留的财政扶贫资金已于2009年12月全额拨付;被挤占的专项资金已全额归垫,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问责追究;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已进行相应补正、完善;更换粮食的实际人数与方案存在差异的问题,有关部门已妥善解决了资金缺口。

      (三)对23个县2007- 2008年良种补贴专项资金的审计情况。共审计资金34327万元。结果表明,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情况总体较好,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也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个别县未安排及部分乡镇欠拨、滞留补贴资金222.86万元,导致部分农户未得到国家补贴。二是资金管理不规范254.18万元。各乡镇在兑付良种补贴时未完全实行"一卡通",个别农技站收取农户种子补差款未开具正式收据,个别地方降低补贴标准。三是基础工作薄弱。如有关档案信息资料不全;有的农业部门无准确的乡镇上报种植面积,乡镇也无对村组的核实资料;补贴发放的签字手续不完整,部分补贴清册由村组干部代签代领而无农民签字确认资料;一些村组实物供种清册与实物发放不一致;有的地方按土地原承包人发放补贴,导致实际种植农户未享受到国家补贴政策等。

      对存在的问题,各地积极进行了整改。未作安排及欠拨、滞留的补贴资金已拨付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已采取措施纠正或改进,并及时健全了相关制度规定和监管措施;对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各地正在整改、完善。

      (四)对省级财政2008-2009年安排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专项审计调查情况。结果表明,省财政安排的省级科技项目经费的投入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符合法定要求;科技厅对所管理的科研项目实行了网上申报,建立了评审专家库和项目评审联系会议制度,实行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通过对19个科研院所的延伸审计调查看,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使用情况总体较好,两年共开展了524个科研项目,完成项目219个,共取得专利31个,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5个,在省部级杂志上发表文章328篇,科技成果转让获得经济效益7957万元。但在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科技厅管理、分配经费方面:一是科研项目预算评审及评估未全面开展,缺乏规范的评审专家管理办法;二是项目资金分配较为分散;三是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和有效的科研项目评估(评价)体系,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现象;四是未严格要求项目实施单位落实配套资金。

      2.省级科研单位使用经费方面:一是实际用于科研项目研究的经费占比偏低;二是项目自筹资金配套未落实802.62万元;三是个别科研院所转移、隐瞒科研项目形成的成果转化收益965.35万元;四是有11个科研单位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合计金额600.44万元。此外,项目预算管理、经费核算以及项目验收中还存在不及时、不规范问题。

      (五)对3所高校财务收支的审计(调查)情况。对四川音乐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以下分别简称川音、西科大、西华师大)的审计情况表明,近年来我省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无依据收费。如川音2004-2007年以捐赠款、考试费、补考费等名义违规向学生收费659万元;西华师大2007年无依据收取在校学生学费滞纳金39万元;西科大2006-2008年多收取教材费和无依据收费116万元。二是隐瞒和少计收入。川音2005-2007年少计售房款等收入837万元;西科大将以前年度收取的自学考试报名费余额和房屋租赁收入等289万元、西华师大将对外办学学费等5789万元列入往来账核算,未按规定作收入。三是私存私放公款和违规设置"小金库"。如川音将捐赠收入、管理费、演出收入等另账存放或由个人保管,私存私放公款1282万元,有的被直接坐支用于发放个人工资、奖金、津贴等;西华师大2004-2009年另账存放各类收入143万元,同期全部支出。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三所高校均不同程度存在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错误问题,导致账表、账实不符。五是基本建设方面普遍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违规招投标和发包等方面,一些问题还十分突出,如川音未严格执行合同法、招标法及造价管理等规定导致多计工程价款698万元,西科大利用甲供材料价差套取建设资金存放账外177万元。此外,个别高校还存在挤占和挪用教学资金、公款炒股、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

      上述问题经审计处理后,3所高校已经或正在进行整改,全面整改情况省政府已责成审计厅追踪检查。

      对审计发现的省级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的问题,省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要把审计整改作为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考验,切实完善决策程序,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通过制度管事、管人、管财,从根本上解决屡审屡犯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各项整改及时到位;同时,继续推进政务公开,提高问题披露与整改落实的阳光化,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促进审计整改的积极作用。全面整改情况,省政府将在年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七、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管理的意见

      (一)切实健全政府债务监管机制,努力维护财政运行安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继续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债务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融资平台企业经营情况、举债运行情况的摸底调查和专项检查,研究制订政府性债务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政府债务的集中化管理,建立健全举债、偿债责任机制,促进逾期债务及时有效化解,严控债务风险转移,确保各级财政安全高效运行。

      (二)积极推进政府预算体系建设,逐步扩大预算管理范围。进一步细化一般预算、基金预算,继续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和执行刚性,积极稳妥推行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制度建设,通过体系完善促进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增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于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继续完善财政绩效考核办法,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完善以《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办法》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推行以绩效原则主导预算分配、以绩效控制强化预算管理、以绩效考核评估预算执行效果的工作机制,确保有限财力在推进"两个加快"中更富效率、效果、效益。

      (四)着力加快财政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增强多元监管实效。加大财政共享信息接口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等基础工作力度,积极推动财政、审计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大力支持和配合省人大对财政集中支付情况的联网监管,逐步实现预算监管信息的多元共享,为推进联网审计奠定基础,切实促进预算管理水平和监督工作实效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2010年07月30日 14时19分
  • 来源: 审计厅
  •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四川省财政收支审计条例》的规定,审计厅对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今年的审计,紧紧围绕"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全省工作基调,进一步加大对宏观调控与经济增长政策执行情况、财政运行管理机制和重点项目资金绩效的审计力度,继续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项目的跟踪审计,着力从监督范围与审计方式两个层面,推动财政管理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政府投融资审计、民生工程等专项资金审计的有机结合,审计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自去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后的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一年间,全省审计机关共审计(调查)9343个单位,查出违规问题金额72.77亿元、损失浪费金额4.39亿元;审计促进增收节支32.60亿元,其中:已上交财政19.88亿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3.73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8.99亿元;审计核减政府投资结算价款29.58亿元;审计后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27.16亿元;审计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经济案件线索75件,涉及106人;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并被采纳10552条。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省政府及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建设,在大力拓展财源,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财政运行质量和绩效进一步提高。全年省级财政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36.67亿元,完成预算的112.37%,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实现一般预算支出616.10亿元,保证了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支出,以及各项改革和扩大内需地方配套资金等新增支出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省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2009年,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地税局认真履行组织实施省级预算的职能,省人大批准的省级预算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得到了较好执行。但在财税管理和政府投资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规范的问题。

      (一)预算收入31589万元未缴入金库。2009年底,财政厅有以前年度预征的耕地开垦费和票据工本费收入共计31589万元,未清理缴入金库,影响了预算收入的完整反映。

      (二)预算单位依附行政职能收取保证金或押金缺乏统一制度规定。省级预算单位在行使行政职能过程中,需要管理服务对象缴存保证金或押金,但计收标准和不予退还资金的管理与处置办法缺乏统一制度规定,个别单位将扣收的资金转作单位经费收入且脱离了财政监管。

      (三)产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管理有待加强。2009年,原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联合分配下达产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5亿元,审计对其中18个项目计6960万元分配使用情况延伸调查发现,有提供虚假申报资料的园区,以及项目申报资料不完整、不符合扶持条件的园区,由于主管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而给予了贴息和补助资金;调查的13个非担保平台项目中,有8个项目未按照申报资料中要求的时间实施或完工,截至2010年3月底,已完成的投资额仅占预计总投资的30.53%。 

      (四)基建投资预算2900万元安排不规范。省发展改革委2009年安排的成都财贸职中等两个职业教育基建项目资金600万元,与实际需要脱节,致使资金闲置;将既定的4所学校2300万元基建资金调整用于其他学校支出,未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五)少征地方教育费附加321.70万元。2009年,由于个别银行营业税解缴地点的调整,省地税局直属分局少征地方教育费附加321.70万元。

      二、部分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此次审计了省检察院、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科技厅、文化厅、省国资委、省民委、省地矿局、省安全监管局、省体育局、省畜牧局、省国防科工办和省地税局等13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其所属31个二级预算单位进行了延伸审计;并组织开展了省级科技项目经费专项调查。从审计结果看,2009年度,上述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管理与执行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建立,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也还存在一些有待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一)省级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审计了13个部门当年预算资金148097万元,查出当年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金额1981万元;同时,查出以前年度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金额23733万元,查出其他财政收支问题金额12110万元。

      1.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有3个部门未将以前年度的专项基金结余、经费结余等5567.31万元编入2009年部门预算。

      2.部分单位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一是省检察院已结案扣押款1766.95万元未及时上缴国库,已结案扣押的文物、汽车等物资也未及时处置变现上缴财政。二是省体育局等2个部门以前年度未按预算安排及时组织项目实施,导致资金长期沉淀2990.93万元,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省国防科工办机关及其服务中心2007-2009年将经费结余等资金转入机关工会用于发放各种过节费207.14万元。

      3.财务管理和核算不够规范。一是公安厅等5个部门6173万元的往来款未及时清理。二是省安全监管局等6个部门资产核算和管理不合规1417万元。三是个别单位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缺陷,如省民委2009年安排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时,仍执行2000年出台的有关办法,不符合国家相关部委和省财政2006年出台的新规定。

      (二)延伸审计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延伸审计了部门所属31个单位,审计当年预算资金37345万元,查出当年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金额2751万元;同时,查出以前年度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金额3053万元,查出其他财政收支问题金额1802万元。

      1.少计收入、少缴财政资金1341万元。共涉及11个单位。如四川艺术职业学院2005年以来在学费收入中直接提取"联合办学管理费",截至2009年末余额为216万元,同时该学院舞蹈考级收入、房屋出租收入93万元均转由相关合作单位或下属企业收取,两项共导致少计收入309万元;文化厅信息中心2005年至2009年坐收房屋出租收入406万元,并直接用于本单位有关支出303万元。

      2.虚列支出、挤占挪用项目经费等779万元。4个单位存在此类问题。如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在事业支出中虚列项目经费120万元转入往来款项;省水上运动学校违反协议约定退还风险抵押金77.20万元。

      3.无依据收费和隐匿资产。省动物保健品协会2009年收取企业委托服务费26.56万元,用于发放药监所职工补贴等支出;省经济发展研究院以前年度虚构经济事项,以120万元购置房产不入账并用于出租;省国防科技情报研究所2000年已撤销的会计账套一直未并入基本户核算,仅现金余额就有8.03万元。

      4.财务基础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不够规范。如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等3个单位2008年末的结余842万元、省检察官学院等8个单位2009年末的结余1171万元未编入次年部门预算;公安厅后勤保障中心等5个单位1908万元往来款项未及时清核处理。

      对部门本级和所属单位存在的上述问题,审计厅已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各有关部门、单位正在进行整改。全面整改情况省政府将督促审计厅进行专门检查。

      三、地方财政决算审计情况

      (一)审计宜宾、内江、雅安和广安4个市2008年度财政决算的情况。结果表明, 4个市认真落实各项财政工作方针,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公共保障能力、财政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一些违法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

      一是财政决算收支不够真实。有3个市累计有国有股权转让收入、国土出让金收入等418402万元未按规定缴库,并将其存放在其他账户中直接安排支出;4个市对部分未下达预算且未拨出的专款按指标列报支出,共虚列预算支出24423万元;同时又以暂付、预拨方式拨出资金128381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征地拆迁等,形成无预算拨款和支出挂账。

      二是财政管理不够规范。4个市未按规定分解上缴金融营业税等省级预算收入4137万元,未及时安排使用上级下达的基本建设、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16973万元,扩大范围使用国土出让金、水资源费等专项资金4920万元。

      三是未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财税政策。有2个市采取与企业缴税或项目投资等挂钩的方式,向企业返还税费和土地出让收入1864万元;有3个市违规集资和收费1943万元;宜宾市违规实行分宗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办法,在单位未全额缴清土地出让价款的情况下,分次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四是财政运行存在一定风险。内江、广安市由于大量的支出挂账,导致2008年末有42068万元的项目预算支出缺乏资金保障,存在一定的支付困难;各市债务规模增长较快,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

      以上问题,省政府已责成各地积极整改,部分事项已按审计要求纠正,现已补缴省金库2097万元,补缴市金库49335万元,清退集资款1052万元;对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已进行了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财税政策,已停止执行。其他问题正在纠正之中。

      (二)审计13个扩权试点县(市,简称县,下同)2009年度财政决算的情况。结果表明,各县借助于扩权试点改革,资金运行效率和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力明显增强,多数地方实现了收支平衡,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应缴未缴预算收入和虚增预算收入。阆中等12个县将部分国土出让金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等58085万元存放于财政、国资经营中心等开设的收入专户,未缴库纳入预算管理;有2个县将学校收费和代管资金作预算收入缴库或税款预征,虚增一般预算收入2500万元。

      二是虚列预算支出或无预算拨款、支出挂账。剑阁县等7个县财政部门按预算指标列报支出,并将资金划拨到其他账户,或作为暂存款挂账,导致虚列预算支出141718万元;长宁等8个县在无预算安排的情况下拨付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性支出,造成无预算拨款和支出挂账51027万元。

      三是财政管理不够规范。彭山等7个县未及时将耕地占用税等预算收入27804.59万元征收入库;5个县对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安排使用不及时,沉淀项目资金21271.69万元,部分项目资金已连续结转多年;10个县将专项资金14021.34万元挤占、挪用于补充工作经费、人员工资及奖励、平衡预算等。

      四是少数地方存在较突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如宣汉县民政局违规修建办公楼、职工宿舍22653平方米;平昌县水利局个别职工在专项资金管理及费用报销中,私自提取现金、违规报销费用48万元,涉嫌个人经济问题;三台县财政安排补助招商引资企业"生产发展资金"3880万元,但缺乏严格监督,资金全部被转往省外的其他企业。

      以上问题,审计部门按规定作出了处理,目前正在整改之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已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查处。

      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跟踪审计(调查)情况

      自去年11月向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报告了截至2009年10月底的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情况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不懈地加大跟踪审计力度。至今年4月底,全省对3472个项目、604.53亿元投资进行了跟踪审计,对2179个项目、561.56亿元投资进行了审计调查。

      审计结果表明,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建设管理和内部控制,努力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同时严格控制资金流向,较好地坚持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全省到位灾后恢复重建资金2490.22亿元,绝大部份已拨入项目主管单位或建设单位。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对口援建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性成效显著。但审计中也发现一些有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

      在资金使用方面,产业扶持基金和贷款贴息沉淀较多。如国家专项安排德阳市产业扶持资金和贷款贴息121583.29万元,截至2010年3月底,尚有65507.29万元资金沉淀,占计划资金的53.87%。

      在建设管理方面,部分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部分施工现场管理还存在安全设施不完善、监理履职不严格等问题。二是部分项目存在损失浪费现象,如巴中二中校区选址后因巴桃高速从拟建校区通过,选址作废,导致前期投入29.50万元损失。

      在政策执行方面,个别地方存在灾后重建相关优惠政策未严格贯彻落实和超规模用地的问题。如旺苍县教育局灾后重建项目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98.98万元,不符合灾后重建相关优惠政策规定;三台县青东坝工业园区入区道路项目用地核定规模98.5亩,实际用地超规模92.8亩。

      针对审计发现的以上问题,审计机关已提出审计建议1810条,被采纳并整改1535条,促进部门、单位建立健全规章215项,其余正在落实之中。省政府已责成审计等相关部门继续跟踪督促,确保整改到位。

      五、部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本次共调查省本级和成都、射洪等10市5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64户(省1户、市43户、县20户)。至2009年底,融资债务余额为1788.46亿元,其中政府性债务余额为737.16亿元。政府性的举债已用于交通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领域625.05亿元,占84.8%。根据融资协议,2010-2012年到期的政府性债务分别为122.47亿元、108.03亿元、131.35亿元。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64户融资平台公司总体运行情况正常,尚未发现重大决策失误情况。创新的融资方式的运用,有力支持了灾后重建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改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使用绩效方面,较多资金沉淀影响了融资效益。由于人为调高资金存量水平、项目用款与融资进度不协调等原因,部分平台公司资金大量沉淀。如成都5户平台公司2009年末货币资金余额达153亿元,存款余额最大的公司连续25个月保持在36亿元以上,导致融资成本加大、"存贷双高"问题突出。

      在风险管理方面,融资对象过于集中,部分潜在风险向政府转移。在平台公司融资额中,96.10%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融资风险难以分散。同时,由政府或人大承诺担保的金额为439.95亿元,一旦平台公司不能正常还本付息,政府将承担偿债责任。

      对审计调查反映的问题,审计机关已提出整改建议意见,各地正在组织落实。

      六、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一)对成都、攀枝花等14个市及所辖65个县区2008年就业培训补助资金的审计情况。共审计调查培训管理机构417个,审计收支金额29251万元。结果表明,各地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对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训机构和主管部门虚报多报、截留挪用培训补助资金131万元。如犍为县7家培训机构以多报培训时间、提供虚假合同等形式套取补贴资金21.17万元。二是组织管理不够完善。部分培训机构兼职教师无资质或无培训场地和设施;有7个市及其部分县未按要求建立培训资金绩效考评制度;有的地方对培训机构超范围核定培训专业;部分培训机构未建账核算或核算不规范,有292个培训机构未建立报账审核台账;一些地方无培训基础资料;有3个县违规收取授课费、鉴定费等37万元。三是培训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抽查511个培训项目,按规定通过招标确认的仅76个,只占14.87%;一些地方就业训练中心将培训项目转包给民办机构或在乡镇、街道设立挂靠点,直接影响了培训质量;部分地方就业局与就业训练中心职能交叉错位,农业、劳动保障、农劳办、扶贫办等部门相关工作关系不顺,造成条块分割、各成体系及培训对象重叠、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

      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对前期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调整培训实施方案、改进组织方式等措施,着力提高培训效果,部门职能交叉错位、培训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得到有效改进;对虚报多报、截留培训补助资金等问题,有关单位正在积极整改。

      (二)对阿坝州2008年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财政专项资金及易地育人、易地搬迁项目资金的审计情况。共审计项目实施单位157个,审计资金总额32404万元。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方案执行较好,全州大骨节病患者均已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并受助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一是财政扶贫资金1013万元未及时拨付,其中州本级1001万元、黑水县12万元;二是项目实施单位滞留财政扶贫资金46万元;三是挤占专项资金40万元,如松潘县在异地搬迁费中列支土地征用费37万元;四是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1088万元,主要是大宗材料设备未实行政府采购、违规使用现金、支付手续不完善或不合规等;五是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更换粮食人数与实际人数存在差异,实际人数大于方案数,如红原县相差1165人,若尔盖县相差1788人。

      对上述问题,省政府已责成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阿坝州迅速整改,其中:未及时拨付及滞留的财政扶贫资金已于2009年12月全额拨付;被挤占的专项资金已全额归垫,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问责追究;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已进行相应补正、完善;更换粮食的实际人数与方案存在差异的问题,有关部门已妥善解决了资金缺口。

      (三)对23个县2007- 2008年良种补贴专项资金的审计情况。共审计资金34327万元。结果表明,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情况总体较好,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也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个别县未安排及部分乡镇欠拨、滞留补贴资金222.86万元,导致部分农户未得到国家补贴。二是资金管理不规范254.18万元。各乡镇在兑付良种补贴时未完全实行"一卡通",个别农技站收取农户种子补差款未开具正式收据,个别地方降低补贴标准。三是基础工作薄弱。如有关档案信息资料不全;有的农业部门无准确的乡镇上报种植面积,乡镇也无对村组的核实资料;补贴发放的签字手续不完整,部分补贴清册由村组干部代签代领而无农民签字确认资料;一些村组实物供种清册与实物发放不一致;有的地方按土地原承包人发放补贴,导致实际种植农户未享受到国家补贴政策等。

      对存在的问题,各地积极进行了整改。未作安排及欠拨、滞留的补贴资金已拨付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已采取措施纠正或改进,并及时健全了相关制度规定和监管措施;对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各地正在整改、完善。

      (四)对省级财政2008-2009年安排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专项审计调查情况。结果表明,省财政安排的省级科技项目经费的投入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符合法定要求;科技厅对所管理的科研项目实行了网上申报,建立了评审专家库和项目评审联系会议制度,实行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通过对19个科研院所的延伸审计调查看,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使用情况总体较好,两年共开展了524个科研项目,完成项目219个,共取得专利31个,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5个,在省部级杂志上发表文章328篇,科技成果转让获得经济效益7957万元。但在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科技厅管理、分配经费方面:一是科研项目预算评审及评估未全面开展,缺乏规范的评审专家管理办法;二是项目资金分配较为分散;三是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和有效的科研项目评估(评价)体系,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现象;四是未严格要求项目实施单位落实配套资金。

      2.省级科研单位使用经费方面:一是实际用于科研项目研究的经费占比偏低;二是项目自筹资金配套未落实802.62万元;三是个别科研院所转移、隐瞒科研项目形成的成果转化收益965.35万元;四是有11个科研单位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合计金额600.44万元。此外,项目预算管理、经费核算以及项目验收中还存在不及时、不规范问题。

      (五)对3所高校财务收支的审计(调查)情况。对四川音乐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以下分别简称川音、西科大、西华师大)的审计情况表明,近年来我省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无依据收费。如川音2004-2007年以捐赠款、考试费、补考费等名义违规向学生收费659万元;西华师大2007年无依据收取在校学生学费滞纳金39万元;西科大2006-2008年多收取教材费和无依据收费116万元。二是隐瞒和少计收入。川音2005-2007年少计售房款等收入837万元;西科大将以前年度收取的自学考试报名费余额和房屋租赁收入等289万元、西华师大将对外办学学费等5789万元列入往来账核算,未按规定作收入。三是私存私放公款和违规设置"小金库"。如川音将捐赠收入、管理费、演出收入等另账存放或由个人保管,私存私放公款1282万元,有的被直接坐支用于发放个人工资、奖金、津贴等;西华师大2004-2009年另账存放各类收入143万元,同期全部支出。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三所高校均不同程度存在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错误问题,导致账表、账实不符。五是基本建设方面普遍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违规招投标和发包等方面,一些问题还十分突出,如川音未严格执行合同法、招标法及造价管理等规定导致多计工程价款698万元,西科大利用甲供材料价差套取建设资金存放账外177万元。此外,个别高校还存在挤占和挪用教学资金、公款炒股、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

      上述问题经审计处理后,3所高校已经或正在进行整改,全面整改情况省政府已责成审计厅追踪检查。

      对审计发现的省级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的问题,省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要把审计整改作为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考验,切实完善决策程序,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通过制度管事、管人、管财,从根本上解决屡审屡犯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各项整改及时到位;同时,继续推进政务公开,提高问题披露与整改落实的阳光化,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促进审计整改的积极作用。全面整改情况,省政府将在年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七、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管理的意见

      (一)切实健全政府债务监管机制,努力维护财政运行安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继续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债务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融资平台企业经营情况、举债运行情况的摸底调查和专项检查,研究制订政府性债务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政府债务的集中化管理,建立健全举债、偿债责任机制,促进逾期债务及时有效化解,严控债务风险转移,确保各级财政安全高效运行。

      (二)积极推进政府预算体系建设,逐步扩大预算管理范围。进一步细化一般预算、基金预算,继续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和执行刚性,积极稳妥推行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制度建设,通过体系完善促进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增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于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继续完善财政绩效考核办法,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完善以《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办法》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推行以绩效原则主导预算分配、以绩效控制强化预算管理、以绩效考核评估预算执行效果的工作机制,确保有限财力在推进"两个加快"中更富效率、效果、效益。

      (四)着力加快财政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增强多元监管实效。加大财政共享信息接口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等基础工作力度,积极推动财政、审计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大力支持和配合省人大对财政集中支付情况的联网监管,逐步实现预算监管信息的多元共享,为推进联网审计奠定基础,切实促进预算管理水平和监督工作实效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