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巴中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一、对农村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价
巴中市今年小春生产气候条件总体较好,田间管理和科技措施得到加强,小春粮食产量平稳增长,油料、蔬菜、茶叶、水果等全面增产;大春生产开局良好,农作物栽播质量继续提高,“五苗”长势喜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龙头企业等规模扩大,科技含量提升;畜牧业前期受季节、市场和经济政策影响,一季度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后期由于国家收储和去年末存栏数减少影响,二季度生猪价格回升较快,猪粮比价回归至正常水平,禽蛋销售较为平稳,牛、羊生产平稳增长,整个畜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二、农业生产情况
(一)小春生产形势较好。市、县区政府把小春粮食生产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全面兑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小春财政投入,切实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减少两季田撂荒,不断挖掘种植潜力;普及推广良种良法,大幅提高优质高产品种使用率,切实加强小春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了虫害影响;小麦、油菜栽播期土壤墒情有利作物生长,扬花期气候好于上年。小春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今年巴中市小春生产通过农业部门加强重点技术宣传和培训,狠抓典型示范,努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抓住最佳播期和晴好天气,小春播栽取得了较好成效。巴中市小春农作物总面积达192120公顷,比上年增长0.7%,小春粮食面积达104809公顷,比上年增长1.5%,小春经济作物总面积达87311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油菜面积62624公顷,增长1.7%。科技促小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全面增产,巴中市今年小春粮食总产量达41.1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小麦21.1万吨,增长2.7%,豆类1.2万吨,增长2.7%,洋芋14.9万吨,增长2.6%,油菜总产12.42万吨,增长3.9%。1-6月新增特色产业基地8.06万亩,其中茶叶4.2万亩、中药材3.1万亩、食用菌0.5万亩、蔬菜0.35万亩。农业生产稳中有增。
(二)大春播栽呈现稳、优、大的特点。今年,巴中市大春农作物基本实现满栽满插,粮经播面达到429.5万亩。大春播栽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粮食播面稳定。粮食播面达319.5万亩,水稻略减,玉米、大豆持续增加。二是种植结构优化。以茶、药、菌、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比上年增加4.82万亩,占总增量的84%;粮食播面中春玉米、马铃薯、大豆各增加1.6万亩,水稻减少1.4万亩,结构得到了优化。三是经营规模扩大。新增粮经新型经营主体856个,新增流转土地3.96万亩,新建粮经现代农业产业基地7个,新增产业基地面积69.5万亩,推动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三)政策落实及时到位。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到位国家、省级项目46个、5.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9亿余元,其中四川正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东榆工业园区投资3亿元新建南江黄羊加工厂,巴中市新增家庭农场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0个,发展职业农民3600户;巴中市新增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恩阳区渔溪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11个、市级33个,5家合作社获“四川省百强合作社”称号。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高产创建等资金拨付到位、兑现到户,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准备充分,各销售网点及早做好了化肥、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准备工作,做到了农资商品数量足、品种全、质量好,提供了杂交水稻种近140万公斤,杂交玉米种近170万公斤,农膜近2500吨,化肥近19万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强化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确保了农业所需物资及生产优良环境
三、畜牧业发展总体运行正常
上半年,巴中市畜牧工作坚持以“巩固生猪基础、提升牛羊优势、促进家禽发展”的思路,以“扩规模增总量、创品牌增效益”为目标,以“育种科技、公司引领、品质品牌”为重点,突出抓好“动物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着力稳增长、兴产业、惠民生,巴中市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良好态势,畜牧业产值达30.34亿元,促进畜牧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
(一)生猪市场去产能见效,猪市回暖
从生猪市场行情看,生猪价格受猪周期的影响,一季度生猪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处于下行通道,生猪价格在低位运行,生猪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有所减弱,二季度受政策和市场影响,生猪市场行情回升较快,下半年生猪生产将有望保持稳定发展势头。随着去产能化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分化日渐明显,一方面大量小散户难以承受亏损压力而退出,另一方面规模养殖场(区)的抗压能力逐步提高而不断扩群,使得巴中市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有所增加。上半年生猪出栏160万头,下降2.6%,生猪存栏224.79万头,下降6.1%,其中,能繁母猪22.57万头,下降6.0%。猪肉产量13.68万吨,下降1.7%。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第一季度,猪粮比价连续10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养殖亏损平均每头70-140元,猪粮比持续走低下探,最低时为4.95:1。由于猪价低迷,第一季度能繁母猪出现非正常淘汰现象,少数养猪户弃养外出务工;第二季度随着猪价上涨,养殖户增养的积极性提高。据调查,目前年出栏1000头以下的养猪户(不请工人),养殖成本平均13元/公斤;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养殖成本平均14元/公斤。目前猪粮比价为5.45:1,养猪户进入盈利区,每出栏一头肥猪大约盈利80-300元。综合来看,后期生猪价格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但上升的空间不会过大。
(二)牛羊市场高位震荡,效益可观
牛羊价格高效益好,市场需求旺,近年规模养殖发展加快,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肉牛繁殖饲养周期长。母牛每3年才能产2头牛犊,育肥还需要12-15个月。二是饲料制约。巴中市虽有大量的草山草坡和秸秆资源,但人工种植牧草和秸秆氨化青贮利用率不高,牛羊饲料尚未实现商品化,不利于牛羊产业发展。三是产业链条不完善。牛羊加工企业少、加工能力弱,现有的牛羊加工企业均处于作坊式状态,绝大部分是卖活牛活羊或屠宰后作鲜肉销售,牛羊精深加工仍是空白。
牛肉价格持续上涨,每公斤价格从年初的52.3元涨至59.6元,涨幅14%,按照当前价格测算,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4000元以上;羊肉价格走势平稳,每公斤价格保持在64元左右,按照当前价格测算,饲养一只本地母羊年收益在1000元以上(年产两胎,每胎两只),出栏一只肉羊可获利400元左右。
上半年巴中市出栏肉牛达9.47万头,增长5.6%,出栏羊36.62万头,增长1.0%。牛存栏50.21万头,下降1.9%、羊存栏82.27万只,增长4.0%。
(三)家禽市场全面回落,困境求生
今年以来家禽业经历了“断崖式”下跌,跌幅之大为近年来罕见,由此引起行业剧烈波动。肉鸡业亏损严重,产品库存增加,停养数量迅速增多;鸡蛋价格略微下跌,养殖层面现小幅度亏损,蛋鸡淘汰提速。肉鸡市场低迷,主要因外部消费市场需求减弱和行业内部产量没有有效下降两方面的原因,预计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肉鸡价格将呈上涨趋势,明后年更有可能成为肉鸡价格“大年”;蛋鸡市场低迷,主要因外部消费市场出栏家禽433.83万只,比上年增长3.1%。禽蛋产量3.76万吨,增长1.0%。需求减弱和整体处于供过于求两方面的原因,目前产蛋鸡存栏继续呈恢复性增长,第三季度鲜蛋供给将呈增加趋势,但整体需求不旺,期间中秋和国庆两节需求有一定增加,总体鲜蛋需求不会明显增加,在没有意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下半年鲜蛋价格总体会在中低价位震荡与调整。
当前,肉鸡价格为40.54元/公斤,肉鸭价格为22.9元/公斤,肉鹅价格为22.3元/公斤,鲜蛋价格当前为15.03元/公斤。市场行情低迷导致肉鸡产品价格和销量短期内持续下跌,养殖户亏损严重,家禽养殖规模总体出现萎缩,养殖量明显减小,产能降低;蛋鸡蛋料比1:2.3,蛋鸡全价料价格2.8元/公斤,产一斤鸡蛋的饲料成本需3.22元,加上设备折旧、人工等成本,蛋鸡生产目前处于轻度亏损状态。
四、上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多措并举,发展山区现代农业。以“互联网+现代农业”,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现代产业发展。从种植业方面看,新增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6个,新增千亩蔬菜基地3个,新建“菜篮子”基地1.4万亩,新增巴药基地2.15万亩,新建茶叶基地2万亩,完成茶叶低改3万亩,新建销售网点5个,春茶产量达7830吨,增产8%。从畜牧业方面看,巴中市以四川省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为契机,通过创建育种科技推广基地、创建公司引领示范基地、创建品牌产品展销窗口等措施,力争到2016年,通过实施“5511”工程,巴中市畜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全面建成省级山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市。
(二)立足实际,打造特色品牌农业。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种、品牌研发创新,以“互联网+电子商务”,改变传统销售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预计增长13.1%。巴中市重点打造巴食巴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从种植业方面看,巴中高山富硒茶、通江银耳、巴中川明参、巴中大罗黄花、巴中芦笋等特色产品得到大力推广与宣传。从畜牧业方面看,巴中市坚持“巩固生猪基础、提升牛羊优势、促进家禽发展”的思路,专注“量小质优走高端”的市场消费需求,打造青峪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推广南江黄羊、空山黄牛、巴山土鸡等林下养殖,生产绿色、生态、安全畜禽品牌产品。扩展电商平台,网上销售量比同期有了较大增长。
(三)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加强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检测,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措施,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与建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充分利用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的成果,努力向品牌农业、效益农业进军。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5个。上半年,通过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巴中市农产品抽样合格率达到100%。
五、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要素流失,生产成本增加。由于种粮收益较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造成劳动力结构老化。同时农资、饲料等持续涨价,农业生产用工成本上涨较快,种粮成本不断增长,粮食种植比较效益更低。对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激励扶持机制较少,金融对农业支持力度较小。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品牌创建、土地规模流转上,奖补、信贷、基础等方面的扶持较少。金融行业对农业放贷较为谨慎,农业贷款较难,优惠较少。农业补贴奖励等政策扶持较少。
(三)科学技术利用不充分,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够。在农村经经济发展中,对科学技术知识了解并掌握运用程度低,对市场价格及经济趋势信息的反馈不够迅速,种养殖户难以及时做出调整对策,难以做到利益最大化。农业灾情调度和指导服务信息不够,防灾减灾措施较少。
(四)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品牌宣传力度不够。领军龙头企业不多,带动力度不大;示范区标准化程度不高。巴食巴适品牌宣传不多,投入不足,宣传方式简单,消费者知晓率不高。
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活用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农业,做强畜牧业,改造林业资源;借助国家促进农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通过项目整合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现代化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有效降低农村种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成本。在宣传和政策上鼓励劳动力回归传统和现代农业。
(二)增加激励,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农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对农畜牧技术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农户和企业给予扶持和优惠政策。同时加速金融服务创新,拓展资金来源,促使优势农业企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农户和企业增产又增收。
(三)科技带动,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在通讯和信息传输方面的优势,及时将农业信息、农产品价格趋势和气候灾害预警信息等发送给农户和养殖户,力求通过多种方式让农户和养殖户更快得到市场趋势和灾害信息,能更早做出对应调整,减少损失,达到利益最大化。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就是跨越阶段的发展,要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支持优势品牌宣传,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创意式营销和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大力宣传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多开网店、少开实体店,尽快将更多的巴山土鸡、南江黄羊、空山马铃薯、南江云顶茶、通江银耳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