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前三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情况简析

  • 2010年10月29日 16时34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今年以来,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借助国家拉动内需的契机,在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积极开拓市场,消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运行质量及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前三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现状

      前三季度,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19459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580户,同比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下法人单位2891户,个体工业16568户。吸纳从业人员10.9万人,同比增长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15.8%。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行业门类齐全,传统产业户数占据绝对优势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有39个工业大类,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门类齐全,涵盖了所有行业。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的户数位居泸州市前三位,分别有5379户、3094户、2431户,占全部总数的56.0%。但在这三大行业中,个体工业占据了绝对优势,共有10397户,占95.4%。由于个体工业规模小,工艺落后,因此,这三大行业虽然户数占据了全部规模以下工业的半壁江山,但主营业务收入只占规模以下工业的33.1%。

      (二)法人单位成为规模以下工业经济总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19459 户工业单位中,法人单位2891户,只占全部单位户数的14.9%。但就是这14.9%的法人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6亿元,占到全部规模以下工业收入的60.5%,对规模以下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1.5%,拉动规模以下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7个百分点。

      (三)规模以下工业逐步发展,但户均收入仍然偏低

      今年以来,虽然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稳步发展,但由于规模不大,仍然呈现行业分布“小而全”、户均收入偏低的局面。前三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单位的户均收入为57.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万元,同比增长6.4%。其中,法人单位的户均收入233.7万元,而个体工业规模偏小,经济总量不大,户均收入只有26.7万元。

      (四)区县分布不平衡

      由于泸州市7个区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面积、人口等条件不尽相同,因此,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在各县区的分布也不平衡。统计数据显示,规模以下单位户数与区县的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泸县作为泸州市人口最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的区县,规模以下工业单位户数也最多,共有5524户,占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单位户数的28.3%;其次分别是合江县、叙永县、江阳区、古蔺县和纳溪区;而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龙马潭区的单位户数最少,只有943户。

      二、当前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融资难始终困扰规模以下工业发展

      规模以下工业要发展,就需要足够的营运资金。但由于规模以下工业资信状况很难达到银行的要求,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又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通过银行借贷难度大。目前,规模以下工业的融资渠道多为民间借贷,而由于民间借贷利息高,风险大,不可能被更多的企业、个体户接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一部分单位虽然发展情况好,生产的产品销路旺,但由于规模小,缺少流动资金,加之近两年一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出现了有订单却没生产的现象,影响了规模以下工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进一步发展。

      (二)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差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决策和管理者的意识和认识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又来源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小作坊技术创新意识普遍不强,远未形成良好的促进技术创新机制。部分经营者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缺乏对本单位发展的长远规划,对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重视不够,投入资金很少,导致老产品居多,产品竞争力下降,单位发展后劲不足。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整体上还没有摆脱以传统产品、粗加工、初级产品为主的格局。

      (三)业主和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规模以下工业的业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内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基本上延续着“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管理”的模式。此外,规模以下工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并缺少工作所需的技能训练,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由于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规模以下工业主要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不重视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产品档次较低。

      (四)发展思路保守,抓不住机遇

      大多数规模以下工业业主缺乏快捷的信息与正确的引导,经营者对产品未来市场估计不足,往往只从自身的眼前利益出发,而在投资、产品升级、企业转型等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通盘的考虑,片面追求短期利润,生产的盲目性较大,短期行为较多,容易错过有利的发展时机。

      三、加快发展规模以下工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规模以下工业是泸州市工业的基础,对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强力支撑。规模以下工业发展起来了,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提高对发展规模以下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有效保护企业、个体户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促进规模以下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注重解决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

      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扶持作用,增强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手段,缓解制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逐步建立规模以下工业单位的信用担保体系,用好中小企业专项扶持发展基金。解决规模以下工业单位贷款难是当前扶持规模以下工业的重点,应积极探索多种适合规模以下工业特点的融资方式,为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三)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吸纳和培养人才创造条件

      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活”资源,企业的发展、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对于已经成长为企业的规模以下工业,要采取有效激励措施,积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为企业搭建人才交流的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并切实落实好有关待遇,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优秀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另一方面要更新和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打破封闭式管理的格局,冲破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竞争平台,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同时,企业也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尽快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换和蜕变。

      (四)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培育经济发展后备力量。

      要为成长型企业搭建交流、交易平台,通过会展、论坛等多种形式增强企业间的交流,提高企业管理、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涵盖相关政策、创业辅导、技术咨询、产品推广、人才培训等各项综合信息的中介服务,解决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获取信息能力弱、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引导高耗能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具有较大潜力的产品领域。

      (五)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个体工业户要想占领市场,尽快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学会抱团发展,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之路。目前,泸州市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已逐步形成酒业、化工、轻工业等产业集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鼓励同类型、同行业分散经营的生产单位向园区靠拢,集中连片经营,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规模以下工业质的飞跃和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州市前三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情况简析

  • 2010年10月29日 16时34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今年以来,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借助国家拉动内需的契机,在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积极开拓市场,消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运行质量及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前三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现状

      前三季度,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19459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580户,同比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下法人单位2891户,个体工业16568户。吸纳从业人员10.9万人,同比增长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15.8%。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行业门类齐全,传统产业户数占据绝对优势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有39个工业大类,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门类齐全,涵盖了所有行业。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的户数位居泸州市前三位,分别有5379户、3094户、2431户,占全部总数的56.0%。但在这三大行业中,个体工业占据了绝对优势,共有10397户,占95.4%。由于个体工业规模小,工艺落后,因此,这三大行业虽然户数占据了全部规模以下工业的半壁江山,但主营业务收入只占规模以下工业的33.1%。

      (二)法人单位成为规模以下工业经济总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19459 户工业单位中,法人单位2891户,只占全部单位户数的14.9%。但就是这14.9%的法人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6亿元,占到全部规模以下工业收入的60.5%,对规模以下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1.5%,拉动规模以下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7个百分点。

      (三)规模以下工业逐步发展,但户均收入仍然偏低

      今年以来,虽然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稳步发展,但由于规模不大,仍然呈现行业分布“小而全”、户均收入偏低的局面。前三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单位的户均收入为57.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万元,同比增长6.4%。其中,法人单位的户均收入233.7万元,而个体工业规模偏小,经济总量不大,户均收入只有26.7万元。

      (四)区县分布不平衡

      由于泸州市7个区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面积、人口等条件不尽相同,因此,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在各县区的分布也不平衡。统计数据显示,规模以下单位户数与区县的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泸县作为泸州市人口最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的区县,规模以下工业单位户数也最多,共有5524户,占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单位户数的28.3%;其次分别是合江县、叙永县、江阳区、古蔺县和纳溪区;而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龙马潭区的单位户数最少,只有943户。

      二、当前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融资难始终困扰规模以下工业发展

      规模以下工业要发展,就需要足够的营运资金。但由于规模以下工业资信状况很难达到银行的要求,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又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通过银行借贷难度大。目前,规模以下工业的融资渠道多为民间借贷,而由于民间借贷利息高,风险大,不可能被更多的企业、个体户接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一部分单位虽然发展情况好,生产的产品销路旺,但由于规模小,缺少流动资金,加之近两年一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出现了有订单却没生产的现象,影响了规模以下工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进一步发展。

      (二)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差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决策和管理者的意识和认识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又来源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小作坊技术创新意识普遍不强,远未形成良好的促进技术创新机制。部分经营者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缺乏对本单位发展的长远规划,对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重视不够,投入资金很少,导致老产品居多,产品竞争力下降,单位发展后劲不足。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整体上还没有摆脱以传统产品、粗加工、初级产品为主的格局。

      (三)业主和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规模以下工业的业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内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基本上延续着“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管理”的模式。此外,规模以下工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并缺少工作所需的技能训练,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由于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规模以下工业主要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不重视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产品档次较低。

      (四)发展思路保守,抓不住机遇

      大多数规模以下工业业主缺乏快捷的信息与正确的引导,经营者对产品未来市场估计不足,往往只从自身的眼前利益出发,而在投资、产品升级、企业转型等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通盘的考虑,片面追求短期利润,生产的盲目性较大,短期行为较多,容易错过有利的发展时机。

      三、加快发展规模以下工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规模以下工业是泸州市工业的基础,对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强力支撑。规模以下工业发展起来了,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提高对发展规模以下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有效保护企业、个体户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促进规模以下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注重解决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

      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扶持作用,增强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手段,缓解制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逐步建立规模以下工业单位的信用担保体系,用好中小企业专项扶持发展基金。解决规模以下工业单位贷款难是当前扶持规模以下工业的重点,应积极探索多种适合规模以下工业特点的融资方式,为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三)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吸纳和培养人才创造条件

      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活”资源,企业的发展、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对于已经成长为企业的规模以下工业,要采取有效激励措施,积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为企业搭建人才交流的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并切实落实好有关待遇,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优秀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另一方面要更新和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打破封闭式管理的格局,冲破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竞争平台,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同时,企业也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尽快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换和蜕变。

      (四)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培育经济发展后备力量。

      要为成长型企业搭建交流、交易平台,通过会展、论坛等多种形式增强企业间的交流,提高企业管理、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涵盖相关政策、创业辅导、技术咨询、产品推广、人才培训等各项综合信息的中介服务,解决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获取信息能力弱、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引导高耗能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具有较大潜力的产品领域。

      (五)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个体工业户要想占领市场,尽快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学会抱团发展,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之路。目前,泸州市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已逐步形成酒业、化工、轻工业等产业集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鼓励同类型、同行业分散经营的生产单位向园区靠拢,集中连片经营,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规模以下工业质的飞跃和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