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以“三张网”构建残疾人就业新格局

  • 2023年02月23日 09时15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字体:
  • 近年来,宜宾市残联以帮助残疾人精准就业为出发点,构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三张网”,让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改变生活,实现自身发展。2019年宜宾市残联被四川省政府授予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构建“政策网”

    将残疾人就业融入社会就业工作大局

    市残联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积极同职能部门会商残疾人就业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全市出台就业创业制度政策时对残疾人群体特惠倾斜常态化、常效化。

    建立从学历教育资助制度、继续教育扶持到就业创业政策迭代升级、创新赋能培训等综合就创业政策体系。出台了《宜宾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指南》《宜宾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方案》《阳光助学工程》等。

    构建“联动网”

    凝聚八方资源助力残疾人就业

    以数智赋能,创新宜宾市残疾人就业创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启“用残企业信息库”、“残疾人就业人才库”双库建设。首先通过助残公益联盟为载体,当好企业和残疾人之间的“中间层”,走访在宜行政机关及各大中型企业,加大适残岗位开发,逐步壮大用残企业信息库;其次通过乡镇实地走访、见面会、招聘会等形式,与残疾人职业评估、就业需求相结合,建立了包含有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信息的专属就业人才库。建立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对离校未就业的困难大学生形成“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服务,并探索轻度+重度残疾人的新型派遣制用工模式,形成以就业需求、人才入库、职业评估、岗位开发、精准匹配、模式创新的残疾人就业全链条式服务。

    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搭建公益助残平台,成立“宜宾市助残公益联盟”,全力推进公服助残、产业助残、商圈助残、金融助残、科信助残、医养助残、教就助残、文体助残8大助残行动。

    市残联以居然之家商场为阵地,打造了全省首个“助残商圈”,首批入选的公益伙伴达37家,成立了第一支联盟助残义工支队,以“行善时常在助残不等待”的公益理念,开发适残岗位10余个、进行惠残政策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助残义工帮扶、助残捐赠等公益活动。市残联还利用长江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设立“助残驿站”,开展扶残助残服务。江安县借助城市商业街道,打造“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吸纳公益商铺30余家,其中残疾人20家,多个公益组织、商会、爱心企业、商户等携手助残。

    构建“幸福网”

    将残疾人就业落到实处

    建立辅助性就业机构。协调爱心企业,落地零件装配、锡箔纸粘贴等操作简单、要求不高、上手容易的就业项目,帮助就业困难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就业。

    江安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集残疾人日间照料、寄宿制托养、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就业创业资源服务和社会融合、励志教育为一体,通过“多业务、强培训、拆工序”的就业项目发展思路和“促灵活就业、推创业孵化、稳规范指导”的方式,做好做优托养中心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江安县14个镇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自2022年5月运行以来,共服务残疾人552人,其中日间照料及辅助性就业45人,寄宿制托养53人,辐射带动托养中心周边残疾人灵活就业256人,专业支持江安14个镇站点198人。

    落实就创业政策。将残疾人就业直补项目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股权”的形式,带动残疾人发展山地鸭,在生产销售加工环节为残疾人提供保障。近5年来,依托“一卡通”平台,宜宾市累计投入资金6000万余元,为6万人次残疾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为1.5万人次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47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建立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人才库、就业个人服务档案、就创业问题销账台账、微信群维护台账等,跟进就业创业工作。今年宜宾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182名已按比例就业人数90人,灵活就业人数51人,继续升学41人。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勤劳致富理念的引领下,全市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用行动带动了残疾人自强自立。

    热心公益的“中国好人”顾永琼,创办宜宾叙妹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解决广大农户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目前,已为商家及农民卖出农产品7000多万元,帮扶7家残疾养殖户致富,帮助21家残疾种植养殖户卖出农作物346万元。在顾永琼的努力下,公司目前已与上百家专业合作社签订产品供销合同,并得到了红会、残联支持,为残疾人赋能,让他们也能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兴文县仙峰苗族乡东方亮村肢体残疾人何帝娇,2013年在兴文县残联及乡政府的帮助下开始种植红心猕猴桃。经过多年努力,何帝娇已成为当地知名的产业致富带头人、猕猴桃种植专家,每年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实现了致富脱贫。他说:“我是一名残疾人,我的发展依靠政府,但是绝不依赖政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猕猴桃种好,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进来,提升为全村、全乡农户的收益。”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宜宾:以“三张网”构建残疾人就业新格局

  • 2023年02月23日 09时15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近年来,宜宾市残联以帮助残疾人精准就业为出发点,构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三张网”,让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改变生活,实现自身发展。2019年宜宾市残联被四川省政府授予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构建“政策网”

    将残疾人就业融入社会就业工作大局

    市残联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积极同职能部门会商残疾人就业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全市出台就业创业制度政策时对残疾人群体特惠倾斜常态化、常效化。

    建立从学历教育资助制度、继续教育扶持到就业创业政策迭代升级、创新赋能培训等综合就创业政策体系。出台了《宜宾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指南》《宜宾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方案》《阳光助学工程》等。

    构建“联动网”

    凝聚八方资源助力残疾人就业

    以数智赋能,创新宜宾市残疾人就业创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启“用残企业信息库”、“残疾人就业人才库”双库建设。首先通过助残公益联盟为载体,当好企业和残疾人之间的“中间层”,走访在宜行政机关及各大中型企业,加大适残岗位开发,逐步壮大用残企业信息库;其次通过乡镇实地走访、见面会、招聘会等形式,与残疾人职业评估、就业需求相结合,建立了包含有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信息的专属就业人才库。建立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对离校未就业的困难大学生形成“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服务,并探索轻度+重度残疾人的新型派遣制用工模式,形成以就业需求、人才入库、职业评估、岗位开发、精准匹配、模式创新的残疾人就业全链条式服务。

    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搭建公益助残平台,成立“宜宾市助残公益联盟”,全力推进公服助残、产业助残、商圈助残、金融助残、科信助残、医养助残、教就助残、文体助残8大助残行动。

    市残联以居然之家商场为阵地,打造了全省首个“助残商圈”,首批入选的公益伙伴达37家,成立了第一支联盟助残义工支队,以“行善时常在助残不等待”的公益理念,开发适残岗位10余个、进行惠残政策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助残义工帮扶、助残捐赠等公益活动。市残联还利用长江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设立“助残驿站”,开展扶残助残服务。江安县借助城市商业街道,打造“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吸纳公益商铺30余家,其中残疾人20家,多个公益组织、商会、爱心企业、商户等携手助残。

    构建“幸福网”

    将残疾人就业落到实处

    建立辅助性就业机构。协调爱心企业,落地零件装配、锡箔纸粘贴等操作简单、要求不高、上手容易的就业项目,帮助就业困难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就业。

    江安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集残疾人日间照料、寄宿制托养、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就业创业资源服务和社会融合、励志教育为一体,通过“多业务、强培训、拆工序”的就业项目发展思路和“促灵活就业、推创业孵化、稳规范指导”的方式,做好做优托养中心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江安县14个镇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自2022年5月运行以来,共服务残疾人552人,其中日间照料及辅助性就业45人,寄宿制托养53人,辐射带动托养中心周边残疾人灵活就业256人,专业支持江安14个镇站点198人。

    落实就创业政策。将残疾人就业直补项目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股权”的形式,带动残疾人发展山地鸭,在生产销售加工环节为残疾人提供保障。近5年来,依托“一卡通”平台,宜宾市累计投入资金6000万余元,为6万人次残疾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为1.5万人次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47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建立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人才库、就业个人服务档案、就创业问题销账台账、微信群维护台账等,跟进就业创业工作。今年宜宾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182名已按比例就业人数90人,灵活就业人数51人,继续升学41人。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勤劳致富理念的引领下,全市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用行动带动了残疾人自强自立。

    热心公益的“中国好人”顾永琼,创办宜宾叙妹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解决广大农户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目前,已为商家及农民卖出农产品7000多万元,帮扶7家残疾养殖户致富,帮助21家残疾种植养殖户卖出农作物346万元。在顾永琼的努力下,公司目前已与上百家专业合作社签订产品供销合同,并得到了红会、残联支持,为残疾人赋能,让他们也能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兴文县仙峰苗族乡东方亮村肢体残疾人何帝娇,2013年在兴文县残联及乡政府的帮助下开始种植红心猕猴桃。经过多年努力,何帝娇已成为当地知名的产业致富带头人、猕猴桃种植专家,每年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实现了致富脱贫。他说:“我是一名残疾人,我的发展依靠政府,但是绝不依赖政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猕猴桃种好,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进来,提升为全村、全乡农户的收益。”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