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一体两翼”开启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篇章

  • 2022年01月19日 10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鸟瞰泸州。(泸州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供图)


    泸州6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91亿元。 胡容 摄


    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重点控制性工程——沱江特大桥正在有序建设。 牟科 摄


    泸州港系四川第一大港。 杨涛 摄

        一声令下,机械轰鸣,奋战项目攻坚的激情点燃。

    1月4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泸州分会场开工仪式举行,共集中开工重点项目66个,总投资4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6亿元。此次开工仪式以做强“一体”为主题,是泸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

    同一天,泸州进入“两会”时间。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勾勒出发展蓝图,一个更强、更美、更好的泸州引发热议和点赞。在发展蓝图的指引下,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方向更明、思路更清。

    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项目攻坚号角吹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话发展,是泸州“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劲头的最好体现。而“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则是泸州铆足劲头、不断发力的一大关键词。

    为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泸州提出了“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一体”即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东翼”即毗邻重庆的泸县、合江县,“南翼”即位于乌蒙山区的叙永县、古蔺县。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这是泸州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提升城市能级为主抓手,有效融入和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最优表达。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中国共产党泸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和市“两会”精神,泸州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加快建成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的全省经济副中心,奋力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

    稳与准结合

    围绕重点领域 实施项目攻坚夯实基底

    确保“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开好局、起好步,需要有项目支撑。

    1月19日,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重点控制性工程——沱江特大桥正在有序建设。目前,该桥10号、11号主墩桩基施工已完成,本月将完成首个承台(12号墩)浇筑。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于去年6月启动建设,全面建成后,将形成西南地区大宗货物出海的又一重要南下通道,将促进成渝地区、川南地区与北部湾地区货物快速通达和经贸往来。

    结合区位条件和发展现状,泸州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021年共实施重点项目294个,完成投资946亿元,超年度计划14个百分点。随着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恒力(泸州)智能化新材料产业园、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泸州的城市基底不断加实,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目前,泸州市省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工作连续6次双进全省“红榜”。

    稳中求进的同时,还要“准”字当头——项目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需要与城市发展总体思路、预期目标、主要任务精准结合。

    基于此,泸州提出,2022年要聚焦“区域联动、项目攻坚”工作主题,结合“一体两翼”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现状,精准对接国省重大战略、规划布局、资金投向,围绕“两重一新”、减污降碳、新技术新产业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上有谋划,下有回应。

    1月4日,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泸州分会场迎来“开门红”——共开工项目66个,其中,“一体”项目39个,总投资320亿元;“东翼”项目18个,总投资136亿元;“南翼”项目9个,总投资35亿元。

    “准”字,还体现在对项目紧迫性的判断上。

    去年6月25日,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启动建设。当天,泸州叙永至云南威信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标志着四川又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全面打通。三天后,6月2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通车运营,泸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实现高铁零的突破。

    三天时间里,货运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三条重要枢纽都有大动作,展现了泸州加快建设“铁、水、公、空、邮”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为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提供基础保障的决心与魄力。

    依据“一体两翼”三片区的不同定位,泸州还细化了“路径图”——

    推进“一体”提质发展。加快“六中心四圈三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协作共兴、公共服务互惠共享。交通方面,将加快推动开工建设一批大桥项目,进一步畅通城市发展“动脉”。提升城市“颜值”方面,将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31个,建成海绵城市6平方公里。同时,在酒谷湖、渔子溪等处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消费集聚区。

    推进“东翼”突破发展。聚焦助推川渝融合,打造绿色低碳发展试验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川渝融合创新示范区。全面落实《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加快泸州高铁新城组团等核心区规划建设,联动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共同推动绿色(津合)产业城、白酒(津泸合)生态酿造区、西部(永泸)工匠城前期工作。

    推进“南翼”特色发展。聚焦“红色+”特色发展,打造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以优质酱酒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发展带、以山地避暑为重点的生态价值实现旅居带。

    特与新兼顾

    聚焦优势优先 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摊开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蓝图,“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优势优先特色发展思想贯穿始终,而“链长制”则是泸州将“特色发展战略”落实到行动上的具体路径——

    针对泸州产业基础扎实,但产业结构较单一、产业链条不完整的问题,泸州提出,要实行重点产业生态链“链长制”,由13名泸州市领导挂帅担任“链长”,分别围绕白酒(食品)、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能源化工、纺织新材料和绿色建材七大重点工业产业,推进产业链建设。

    13名市领导“牵头挂帅”的同时,还有专员“出征”。“3000万元保证金已经到位,感谢专员解了我们企业的燃眉之急。”近日,泸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生态链驻企服务专员曾发海接到了泸州智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打来的感谢电话。

    去年8月,在接到驻企服务专员这项工作任务后,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曾发海四处走访调研,梳理企业需求清单。在得知泸州智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出现资金压力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后,曾发海立即协调建设银行泸州分行为企业提供3000万元保函,帮企业渡过生产难关。

    这只是一个缩影。当前,通过实施工业链延链强链补链行动,泸州正将产业“串珠成链”。

    文化产业也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

    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四渡赤水”期间,中央红军在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86个乡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如何做好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泸州提出,要通过实施“红色+”特色发展,着力打造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建设,支持古蔺县、叙永县争创全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支持叙永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系列举措,推进“南翼”特色发展。

    春节将至,泸州“年味儿”渐浓。1月19日,已经能从国窖大桥、滨江路等多条道路,以及江阳公园等多个公园看到高挂的大红灯笼,以及氛围感十足的“中国结”路灯。

    当天,备好饭菜,泸州市江阳区新南苑小区居民李开贵邀请亲友一同庆祝小区换新貌:“小区很多硬件设施已经陈旧了,地面破损、电线外露,住着不安逸。现在小区改造好了,楼里楼外重新刷了墙,院坝地面变得平整又干净,能够在‘新家’开心过年了!”

    灯光上新“点亮”年味,小区改造“加码”幸福。这只是泸州加快城市更新,推进“一体”宜居宜业、提质发展的两个切片。细数民生账本,近年来,泸州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5个;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近40平方公里,建成公园45个;在全省率先开展“0证明城市”创建。

    不止有新貌,还有新业。

    每到夜幕降临,渔子溪生态公园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集市、火锅城、音乐会等“公园+业态”的新消费场景让人各得其所,市井的烟火气与惬意的小资情调在这里擦出火花。同样为打造消费场景,龙马潭区“这有光—24小时不打烊温度潮流文旅街区”已经建设完成。待投用后,将聚集特色酒店、共享办公、餐饮文化潮流街等现代服务业,带动区域夜间经济发展。

    2021年以来,泸州从供给侧发力,在打造新消费场景上下功夫。随着城市特色场景、休闲游购场景、多元服务场景、康养度假场景、红色研学场景等新消费场景的出现,将为泸州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消费目的地提供新动能。

    融与开兼备

    推进区域联动 驶入“双圈”建设快车道

    当前,泸州三区四县正从“一指用力”转向“聚指成拳”;视野放宽,川渝两地也在“协同作战”。

    作为西南片区唯一直接牵手川渝滇黔四省市的城市,泸州如何用好地理优势,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

    ——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让决策部署在泸州落地落实。

    去年11月,《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印发实施,泸州市和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三地迅速召开推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共商贯彻落实举措,并编制完善《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任务分工》《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

    “作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2022年,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将重点围绕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活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68项合作事项。”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40项重点任务已完成,总投资115.9亿元。

    为加速“融圈”,泸州积极探索与川南渝西片区在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民生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合作。

    文化旅游领域。去年4月,2021四川省金融服务与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暨川南渝西融资对接会在泸州举行,川南渝西七市区金融机构支持文旅企业、文旅项目发展成效显著,融资支持接近180亿元,授信超过300亿元;同年6月,在泸州古蔺县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加快推进川滇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生态环保领域。泸州市合江县和重庆市江津区建立川渝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示范区,共同守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重庆市荣昌区开展濑溪河联合巡河及执法检查,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公共服务领域。开通西南片区跨省门诊慢特病费用直接结算业务,泸州和重庆两地异地门诊就医“跑腿”“垫资”成为历史;泸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通“川渝通办”业务,川渝两地居民办理不动产权登记等不再“两地跑”。

    民生领域。组建泸永江荣教育共同体、中职教育实训基地资源库;与重庆市永川、江津、荣昌等地卫生健康部门建立区域医学交流与健康合作长效机制,深化医疗卫生服务、医教研等方面联动协作。

    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型经济重要增长极,泸州还在扩大开放合作上下狠功夫。

    数九隆冬,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一片繁忙景象:进口粮食运输车辆络绎不绝,专用自卸车、灌包机、筛选机运转不停。

    泸州港进口粮食业务量从2015年的3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77万吨;进口粮食品类从单一高粱发展到大豆、豌豆、扁豆等多品类聚集;进口地从澳大利亚一国发展到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多国。

    “进口粮食业务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离不开改革创新。近年来,我们着力试制度、畅贸易、快物流、兴产业,在‘通’上求突破,在‘快’上下功夫,在‘联’上做文章,创新推出‘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作业模式、口岸查验多方协同服务等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仅2021年,川南临港片区就形成50项创新成果,4项获全省推广,6项获泸州市推广。

    除了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会议会展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促进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酒博会、商博会、农博会……近年来,泸州已基本形成以“春酒秋商冬农”三大龙头会展为引领、以中小会展为补充的会展格局,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

    春潮澎湃起,正是扬帆时。

    在“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引领之下,泸州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区域服务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迈出新步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泸州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瑞林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州:“一体两翼”开启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篇章

  • 2022年01月19日 10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鸟瞰泸州。(泸州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供图)


    泸州6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91亿元。 胡容 摄


    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重点控制性工程——沱江特大桥正在有序建设。 牟科 摄


    泸州港系四川第一大港。 杨涛 摄

        一声令下,机械轰鸣,奋战项目攻坚的激情点燃。

    1月4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泸州分会场开工仪式举行,共集中开工重点项目66个,总投资4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6亿元。此次开工仪式以做强“一体”为主题,是泸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

    同一天,泸州进入“两会”时间。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勾勒出发展蓝图,一个更强、更美、更好的泸州引发热议和点赞。在发展蓝图的指引下,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方向更明、思路更清。

    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项目攻坚号角吹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话发展,是泸州“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劲头的最好体现。而“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则是泸州铆足劲头、不断发力的一大关键词。

    为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泸州提出了“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一体”即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东翼”即毗邻重庆的泸县、合江县,“南翼”即位于乌蒙山区的叙永县、古蔺县。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这是泸州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提升城市能级为主抓手,有效融入和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最优表达。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中国共产党泸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和市“两会”精神,泸州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加快建成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的全省经济副中心,奋力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

    稳与准结合

    围绕重点领域 实施项目攻坚夯实基底

    确保“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开好局、起好步,需要有项目支撑。

    1月19日,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重点控制性工程——沱江特大桥正在有序建设。目前,该桥10号、11号主墩桩基施工已完成,本月将完成首个承台(12号墩)浇筑。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于去年6月启动建设,全面建成后,将形成西南地区大宗货物出海的又一重要南下通道,将促进成渝地区、川南地区与北部湾地区货物快速通达和经贸往来。

    结合区位条件和发展现状,泸州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021年共实施重点项目294个,完成投资946亿元,超年度计划14个百分点。随着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恒力(泸州)智能化新材料产业园、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泸州的城市基底不断加实,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目前,泸州市省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工作连续6次双进全省“红榜”。

    稳中求进的同时,还要“准”字当头——项目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需要与城市发展总体思路、预期目标、主要任务精准结合。

    基于此,泸州提出,2022年要聚焦“区域联动、项目攻坚”工作主题,结合“一体两翼”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现状,精准对接国省重大战略、规划布局、资金投向,围绕“两重一新”、减污降碳、新技术新产业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上有谋划,下有回应。

    1月4日,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泸州分会场迎来“开门红”——共开工项目66个,其中,“一体”项目39个,总投资320亿元;“东翼”项目18个,总投资136亿元;“南翼”项目9个,总投资35亿元。

    “准”字,还体现在对项目紧迫性的判断上。

    去年6月25日,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启动建设。当天,泸州叙永至云南威信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标志着四川又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全面打通。三天后,6月2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通车运营,泸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实现高铁零的突破。

    三天时间里,货运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三条重要枢纽都有大动作,展现了泸州加快建设“铁、水、公、空、邮”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为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提供基础保障的决心与魄力。

    依据“一体两翼”三片区的不同定位,泸州还细化了“路径图”——

    推进“一体”提质发展。加快“六中心四圈三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协作共兴、公共服务互惠共享。交通方面,将加快推动开工建设一批大桥项目,进一步畅通城市发展“动脉”。提升城市“颜值”方面,将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31个,建成海绵城市6平方公里。同时,在酒谷湖、渔子溪等处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消费集聚区。

    推进“东翼”突破发展。聚焦助推川渝融合,打造绿色低碳发展试验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川渝融合创新示范区。全面落实《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加快泸州高铁新城组团等核心区规划建设,联动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共同推动绿色(津合)产业城、白酒(津泸合)生态酿造区、西部(永泸)工匠城前期工作。

    推进“南翼”特色发展。聚焦“红色+”特色发展,打造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以优质酱酒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发展带、以山地避暑为重点的生态价值实现旅居带。

    特与新兼顾

    聚焦优势优先 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摊开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蓝图,“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优势优先特色发展思想贯穿始终,而“链长制”则是泸州将“特色发展战略”落实到行动上的具体路径——

    针对泸州产业基础扎实,但产业结构较单一、产业链条不完整的问题,泸州提出,要实行重点产业生态链“链长制”,由13名泸州市领导挂帅担任“链长”,分别围绕白酒(食品)、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能源化工、纺织新材料和绿色建材七大重点工业产业,推进产业链建设。

    13名市领导“牵头挂帅”的同时,还有专员“出征”。“3000万元保证金已经到位,感谢专员解了我们企业的燃眉之急。”近日,泸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生态链驻企服务专员曾发海接到了泸州智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打来的感谢电话。

    去年8月,在接到驻企服务专员这项工作任务后,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曾发海四处走访调研,梳理企业需求清单。在得知泸州智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出现资金压力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后,曾发海立即协调建设银行泸州分行为企业提供3000万元保函,帮企业渡过生产难关。

    这只是一个缩影。当前,通过实施工业链延链强链补链行动,泸州正将产业“串珠成链”。

    文化产业也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

    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四渡赤水”期间,中央红军在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86个乡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如何做好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泸州提出,要通过实施“红色+”特色发展,着力打造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建设,支持古蔺县、叙永县争创全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支持叙永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系列举措,推进“南翼”特色发展。

    春节将至,泸州“年味儿”渐浓。1月19日,已经能从国窖大桥、滨江路等多条道路,以及江阳公园等多个公园看到高挂的大红灯笼,以及氛围感十足的“中国结”路灯。

    当天,备好饭菜,泸州市江阳区新南苑小区居民李开贵邀请亲友一同庆祝小区换新貌:“小区很多硬件设施已经陈旧了,地面破损、电线外露,住着不安逸。现在小区改造好了,楼里楼外重新刷了墙,院坝地面变得平整又干净,能够在‘新家’开心过年了!”

    灯光上新“点亮”年味,小区改造“加码”幸福。这只是泸州加快城市更新,推进“一体”宜居宜业、提质发展的两个切片。细数民生账本,近年来,泸州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5个;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近40平方公里,建成公园45个;在全省率先开展“0证明城市”创建。

    不止有新貌,还有新业。

    每到夜幕降临,渔子溪生态公园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集市、火锅城、音乐会等“公园+业态”的新消费场景让人各得其所,市井的烟火气与惬意的小资情调在这里擦出火花。同样为打造消费场景,龙马潭区“这有光—24小时不打烊温度潮流文旅街区”已经建设完成。待投用后,将聚集特色酒店、共享办公、餐饮文化潮流街等现代服务业,带动区域夜间经济发展。

    2021年以来,泸州从供给侧发力,在打造新消费场景上下功夫。随着城市特色场景、休闲游购场景、多元服务场景、康养度假场景、红色研学场景等新消费场景的出现,将为泸州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消费目的地提供新动能。

    融与开兼备

    推进区域联动 驶入“双圈”建设快车道

    当前,泸州三区四县正从“一指用力”转向“聚指成拳”;视野放宽,川渝两地也在“协同作战”。

    作为西南片区唯一直接牵手川渝滇黔四省市的城市,泸州如何用好地理优势,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

    ——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让决策部署在泸州落地落实。

    去年11月,《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印发实施,泸州市和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三地迅速召开推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共商贯彻落实举措,并编制完善《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任务分工》《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

    “作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2022年,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将重点围绕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活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68项合作事项。”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40项重点任务已完成,总投资115.9亿元。

    为加速“融圈”,泸州积极探索与川南渝西片区在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民生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合作。

    文化旅游领域。去年4月,2021四川省金融服务与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暨川南渝西融资对接会在泸州举行,川南渝西七市区金融机构支持文旅企业、文旅项目发展成效显著,融资支持接近180亿元,授信超过300亿元;同年6月,在泸州古蔺县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加快推进川滇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生态环保领域。泸州市合江县和重庆市江津区建立川渝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示范区,共同守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重庆市荣昌区开展濑溪河联合巡河及执法检查,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公共服务领域。开通西南片区跨省门诊慢特病费用直接结算业务,泸州和重庆两地异地门诊就医“跑腿”“垫资”成为历史;泸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通“川渝通办”业务,川渝两地居民办理不动产权登记等不再“两地跑”。

    民生领域。组建泸永江荣教育共同体、中职教育实训基地资源库;与重庆市永川、江津、荣昌等地卫生健康部门建立区域医学交流与健康合作长效机制,深化医疗卫生服务、医教研等方面联动协作。

    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型经济重要增长极,泸州还在扩大开放合作上下狠功夫。

    数九隆冬,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一片繁忙景象:进口粮食运输车辆络绎不绝,专用自卸车、灌包机、筛选机运转不停。

    泸州港进口粮食业务量从2015年的3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77万吨;进口粮食品类从单一高粱发展到大豆、豌豆、扁豆等多品类聚集;进口地从澳大利亚一国发展到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多国。

    “进口粮食业务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离不开改革创新。近年来,我们着力试制度、畅贸易、快物流、兴产业,在‘通’上求突破,在‘快’上下功夫,在‘联’上做文章,创新推出‘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作业模式、口岸查验多方协同服务等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仅2021年,川南临港片区就形成50项创新成果,4项获全省推广,6项获泸州市推广。

    除了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会议会展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促进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酒博会、商博会、农博会……近年来,泸州已基本形成以“春酒秋商冬农”三大龙头会展为引领、以中小会展为补充的会展格局,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

    春潮澎湃起,正是扬帆时。

    在“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引领之下,泸州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区域服务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迈出新步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泸州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瑞林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