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以“百镇建设”为引领,加快推动特色镇建设

  • 2020年07月28日 09时34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特色镇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同时,加速产业升级,形成小镇独特的产业文化,打造出独特的人文气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2020年,为进一步提升会理县小镇产业科技驱动力、人才要素集聚力、文化旅游吸引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相关单位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一、把握特色镇建设创新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严守资源利用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绿水青山格局,突出山水田园风光特色;发展绿色产业,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小城镇。二是坚持规模适度、彰显特色。切实强化规划管理,尊重小城镇发展规律,坚持小而美“优而特”的发展思路,按照规模适度的要求,合理确定城镇定位、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避免贪大求洋;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和民族特色,避免“百镇一面”;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强化服务“三农”功能,突出小城镇景观风貌和建筑特色,避免照搬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思路与方法。三是坚持镇产融合、统筹联动。坚持镇产相融、统筹联动。发挥“百镇建设”试点镇辐射带动作用,立足小城镇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基础条件,依托优势产业,突出招大引强和全产业链整合,做强产业支撑;统筹城镇和农村、产业和园区布局,实现镇村、镇产、镇园联动发展,强化交通节点镇和区城性中心镇政务、商务、金融等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提升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集聚能力。

    二、划分区域,打造独具风貌特色小镇。根据会理县的自然资源条件,县域划分为南部、北部、中部三个城镇片区,南部片区包括黎溪、通安、新安、绿水、新发,北部片区包括云甸、六华、益门、太平,中部片区包括鹿厂、彰冠、富乐、木古、关河、小黑箐。一是培育黎溪、绿水、新安、通安为主的南部金沙江亚热带农特产业经济带和金沙江峡谷跨省旅游产业经济带。以建设金沙江高峡出平湖跨省旅游产业经济带为会理县“百镇建设”行动的首要发展目标,发掘金沙江沿岸特色产业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优先培育黎溪镇、绿水镇、新安乡、通安镇的特色旅游产业,为会理县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黎溪镇是国家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重点围绕“花海温泉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培育“万亩荷花(藕)”特色产业链,打造省级“金沙江风光和温泉民宿特色旅游特色小镇”。2017年通安镇被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纳入四川省“十三五”省级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逐步培育通安镇“红色旅游·金沙江观光特色小城镇”。二是培育以云甸镇、六华镇、太平镇北部高山农牧产业和康养旅游产业经济带。云甸镇为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至2025年,力争完成5.48平方公里以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生态康养、商贸物流、特色工业建设为重点,努力将云甸镇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齐备、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和谐、宜居小镇,积极培育云甸镇为省级“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康养观光特色小镇”。三是发展以鹿厂镇为中心涵盖彰冠、富乐、木古、关河的石榴特色产业园区,培育鹿厂镇为国家级-“石榴特色产业镇”。会理县为全国石榴大县,石榴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70万吨,逐步发掘石榴文化,建立集石榴加工、石榴文化为主题的石榴产业园,培育鹿厂镇为国家级“石榴特色产业镇”。

    三、强化组织建设,完善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会理县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由县委编办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实施。县委、县政府对试点镇建设总体负责,县委、县政府是责任主体,试点镇党委、政府是实施主体。各地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试点镇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大推进力度。二是建立考核机制。逐步制定“百镇建设行动”年度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绩效考核机制,对试点镇工作推进情况及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将试点镇建设工作纳入县、县市新型城镇化考核目标,对工作进展不力、发展缓慢、连续2年考评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试点镇资格;对发展速度快、建设成效明显的试点镇,县上将向省级财政争取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资金补助力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及时报道小城镇特别是试点镇建设的新进展和典型经验及做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百镇建设行动”,在全县上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以“百镇建设”为引领,加快推动特色镇建设

  • 2020年07月28日 09时34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特色镇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同时,加速产业升级,形成小镇独特的产业文化,打造出独特的人文气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2020年,为进一步提升会理县小镇产业科技驱动力、人才要素集聚力、文化旅游吸引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相关单位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一、把握特色镇建设创新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严守资源利用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绿水青山格局,突出山水田园风光特色;发展绿色产业,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小城镇。二是坚持规模适度、彰显特色。切实强化规划管理,尊重小城镇发展规律,坚持小而美“优而特”的发展思路,按照规模适度的要求,合理确定城镇定位、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避免贪大求洋;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和民族特色,避免“百镇一面”;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强化服务“三农”功能,突出小城镇景观风貌和建筑特色,避免照搬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思路与方法。三是坚持镇产融合、统筹联动。坚持镇产相融、统筹联动。发挥“百镇建设”试点镇辐射带动作用,立足小城镇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基础条件,依托优势产业,突出招大引强和全产业链整合,做强产业支撑;统筹城镇和农村、产业和园区布局,实现镇村、镇产、镇园联动发展,强化交通节点镇和区城性中心镇政务、商务、金融等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提升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集聚能力。

    二、划分区域,打造独具风貌特色小镇。根据会理县的自然资源条件,县域划分为南部、北部、中部三个城镇片区,南部片区包括黎溪、通安、新安、绿水、新发,北部片区包括云甸、六华、益门、太平,中部片区包括鹿厂、彰冠、富乐、木古、关河、小黑箐。一是培育黎溪、绿水、新安、通安为主的南部金沙江亚热带农特产业经济带和金沙江峡谷跨省旅游产业经济带。以建设金沙江高峡出平湖跨省旅游产业经济带为会理县“百镇建设”行动的首要发展目标,发掘金沙江沿岸特色产业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优先培育黎溪镇、绿水镇、新安乡、通安镇的特色旅游产业,为会理县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黎溪镇是国家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重点围绕“花海温泉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培育“万亩荷花(藕)”特色产业链,打造省级“金沙江风光和温泉民宿特色旅游特色小镇”。2017年通安镇被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纳入四川省“十三五”省级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逐步培育通安镇“红色旅游·金沙江观光特色小城镇”。二是培育以云甸镇、六华镇、太平镇北部高山农牧产业和康养旅游产业经济带。云甸镇为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至2025年,力争完成5.48平方公里以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生态康养、商贸物流、特色工业建设为重点,努力将云甸镇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齐备、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和谐、宜居小镇,积极培育云甸镇为省级“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康养观光特色小镇”。三是发展以鹿厂镇为中心涵盖彰冠、富乐、木古、关河的石榴特色产业园区,培育鹿厂镇为国家级-“石榴特色产业镇”。会理县为全国石榴大县,石榴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70万吨,逐步发掘石榴文化,建立集石榴加工、石榴文化为主题的石榴产业园,培育鹿厂镇为国家级“石榴特色产业镇”。

    三、强化组织建设,完善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会理县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由县委编办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实施。县委、县政府对试点镇建设总体负责,县委、县政府是责任主体,试点镇党委、政府是实施主体。各地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试点镇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大推进力度。二是建立考核机制。逐步制定“百镇建设行动”年度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绩效考核机制,对试点镇工作推进情况及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将试点镇建设工作纳入县、县市新型城镇化考核目标,对工作进展不力、发展缓慢、连续2年考评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试点镇资格;对发展速度快、建设成效明显的试点镇,县上将向省级财政争取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资金补助力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及时报道小城镇特别是试点镇建设的新进展和典型经验及做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百镇建设行动”,在全县上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