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积极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
脱贫攻坚,要举全社会之力。
每年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绵阳都会举办系列活动。去年,作为我市“扶贫日”系列活动之一的“脱贫攻坚·携手同行”2018年扶贫日主题活动在文化广场如期而至。扶贫日期间,全市共收到爱心捐款捐物8200余万元。
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共同组成了脱贫攻坚的“三驾马车”。由于具有主体多元化、举措丰富化等特点,社会扶贫越来越成为“三驾马车”中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部分。
经过几年耕耘,政府推动、平台支持、社会参与的社会扶贫大格局在绵阳已然形成。
政府推动
各级各部门解囊相助定点扶贫精准用力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市扶贫开发局的角色悄然改变:过去是扶贫行动的直接实施者,现在更多的是组织者和协调者。
“我们为其他行业部门提供精准的信息,让扶贫行动更有针对性。”市扶贫开发局负责人表示,行业扶贫关系着贫困群众的产业、交通、医疗等,需要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担当。
冬闲时节,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金龟村村民蒲崇辉真正闲了下来——去年猕猴桃收成不错,让他的荷包鼓了起来,今年打算扩大种植规模。
这是蒲崇辉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前,家里老人长期患病,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困难的家庭举步维艰,连供孩子读书都难。
而今,靠着政府提供的产业扶持基金,他拉着几户邻居承包下了村里的400余亩土地,生活发生了巨变。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当起了“老板”。
作为昔日贫困户,蒲崇辉是如何享受到扶贫“红利”?
原来,除了扶持基金,在市农业农村局的牵线搭桥下,高级农艺师邹杰被下派到该村担当驻村农技员。邹杰与村两委班子商讨后,确定金龟村要走一条发展水果特色产业的脱贫路,并邀请省、市农技专家,在村里全方位开展各种技术培训。
蒲崇辉有了资金、技术、外援支持,产业发展起来了,日子越过越活泛。
事实上,不光是农业农村系统,新一轮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都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明确市直部门(单位)“一对一”联系指导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帮扶单位资源,帮助受扶地区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资料显示,目前,全市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2亿元,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5.42万人,实施帮扶项目957个,帮助引进项目195个。
平台支持
搭乘“互联网+”快车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
精准在此释为: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据统计,目前,我市贫困面大幅缩小,贫困发生率由5.91%降低至0.25%,剩下的多为“插花式”贫困,因病因残贫困群众多,攻坚难度增大,工作方式必须创新。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无疑给绵阳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带来了新思路。
“感谢中国社会扶贫网,让我有了新轮椅!”江油市厚坝镇林静村贫困户唐光芝,在村第一书记兼村级信息管理员冯霞的帮助下,把需要轮椅的心愿挂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爱心人士很快为其圆了梦。
唐光芝口中的“中国社会扶贫网”是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搭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扶贫信用建设的社会扶贫公益平台。2017年,绵阳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宣传推广试点,该平台依托全国建档立卡大数据资源,构建连接贫困户多元化需求和社会爱心资源。
简单而言,就是贫困户将需求放上网,爱心人士想帮助,可以和贫困户直接对接。
两年过去,“中国社会扶贫网”已实现在全市县乡村三级管理服务站点全覆盖,贫困户注册全覆盖,成功对接物品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通过平台支撑,将“需求”与“资源”对接,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社会拓展扶贫渠道献爱心参与社会各界全面发力“党的政策这么好,我要争取早日脱贫!”日前,站在安州区雎水镇东林村村委会前,贫困户张钟礼趁着扶贫赶集日,卖掉了带来的鸡鸭。“有了扶贫赶集日,像我这样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够把东西卖出去!”老人高兴道。
安州区创新设立的“扶贫赶集日”,以村或乡镇为单位,每月举行一次,通过“以购助扶”的形式,集中统一购买贫困群众生产的农副产品。
其实,不止“扶贫赶集日”。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各类社会扶贫载体不断涌现,既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还充分调动起强大的帮扶力量。据统计,全市“以购助扶”认购金额超亿元,带动4万余名贫困群众增收。
各大企业也不甘落后,向贫困群众伸出爱心之手。
日前,省定贫困村——梓潼县文兴镇火花村的贫困户感受到了一股浓浓暖流。绵阳科发集团投资300余万元,聚焦该村住房保障、安全饮水、道路建设等“短板”,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生产生活条件。
贫困户纷纷告诉记者,从前,村里自然条件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好了,有了新的水泥路、提灌站,生产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大变化。我们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早日脱贫!
在爱心传递中,创新机制、拓展扶贫渠道的案例比比皆是:283家企业帮扶384个村,累计投入5.3亿元,受助人数达10.3万人次;全市1100余个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产业帮扶、商贸帮扶等形式开展扶贫济困,实施扶贫项目1300余个……众志成城,滴水成河。打赢脱贫攻坚战,众志成城奔小康,绵阳儿女携起手来、再踏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