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建四级平台 提供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
加快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让社会矛盾、风险化解于萌芽,这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也是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途径。法律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近日,成都市司法局局长袁宗勇和市律师协会会长阳运逵做客新天府会客厅,向大家描绘了家门口就能获得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现状
发挥示范效应
建成43个“社区法律之家”示范点
进入新时代,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产品要求更多元、方式要求更便捷、时间要求更高效,群众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到“好不好”的新阶段。目前,成都市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做了哪些工作?现状如何呢?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新体系是一项新的系统性工程。成都市司法局制定了总体规划,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全覆盖的三年总体目标,制定了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指南和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实现了全系统同频共振。目前,成都市在温江区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示范中心,建成43个‘社区法律之家’示范点,示范效应初显。”市司法局局长袁宗勇表示。
“我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法律服务的律师,体会尤其深刻:成都市着手打造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了个好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目前,在产品供给上,公共法律服务总体上供给不足,尤其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服务产品还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次,在资源分配上,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在体系建设上需要有所侧重。另外,在监督管理上,公共法律服务的绩效评估不健全,法律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够健全,需要相关配套措施跟进。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逐一解决。”阳运逵称。
新亮点
四级实体平台
提供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
满足人们的法律服务新需求,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产生的新变化,这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重要目标和责任。那么成都在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的亮点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袁宗勇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好。要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法律服务队伍。目前,全市有执业律师11641名、律师事务所666家,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总量位居全国第4位,副省级城市第2位。公证年均办证量50万件以上,占全省的50%、全国的5%,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市属司法鉴定机构120家,鉴定人出庭率达100%,鉴定意见采用率达99%。近期,市司法局还制定了《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公共法律服务的基础更加牢固。二是全覆盖。成都市司法局将建设以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22个区(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干,375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点,4340个‘村(社区)法律之家’为触角的四级实体平台,同时打造功能更加健全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成都法网平台,为市民提供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三是创新多。服务内容从单一到多元,不仅提供法律援助等传统项目,还提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服务;服务对象从国内到涉外,设立了省内首个‘涉外法律援助工作站’,主动围绕‘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外资企业、外国公民提供服务;服务时间从8小时到全天候,8小时外群众可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寻求法律服务,让市民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机遇
聚拢高端人才
服务成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当前成都正奋力构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自贸试验区建设、“蓉欧+”等国家战略正持续发力,这也必将为成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
据悉,目前,成都市司法局召开了全国首届“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会议,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及欧美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74名律师参加了会议,扩大了成都的城市影响力。此外还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协作体,成都8家律师事务所与境外24家律师事务所签署《合作章程》,增强了成都法律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还组建了高端人才队伍,遴选了20名涉外法律服务领军人才、30名后备人才,吸引法治人才加速向成都汇聚。同时编印了一套涉外法律服务指南,让在蓉企业切实感受到成都法律服务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去年,我们还出台了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十八条措施,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精准法律服务。”袁宗勇表示。
未来
线上动动手指
家门口享公共法律服务
法律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武器,也是人民生活服务的有力保障,无论是涉外法律服务,还是增强法律服务水平,成都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也朝着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阔步前行。那么,成都的公共法律服务是如何为老百姓服务的呢?
袁宗勇介绍说:一是提供“面对面”服务。通过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广大市民朋友最多花15分钟时间,就能在各级站点上,与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二是提供“键对键”服务。通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12348成都法网”网络平台,可以让市民朋友足不出户就能够找律师、办公证、学法律。三是提供菜单式服务。司法局分门别类制定了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等案例库,努力打造法律服务“淘宝网”。四是提供定制式服务。通过驻场律师、在线法律服务人员,随时解答个性化问题,提供“私人定制”的产品,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要。
“举个例子,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律师综合信息系统(成都律宝),这个系统基于电脑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软件系统组成,集管理和服务功能于一体。市民下载后,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导航定位全市的律师事务所,也可以在线进行法律咨询等多项法律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另外,我们还研制了新一代普法小使者‘蓉小法’,这是一款多功能应用型法律机器人。”
可以预见,不久以后,通过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群众在家门口,甚至动动手指就能找到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找律师、办公证、申请鉴定、寻求纠纷调解,在法律生活中享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