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成都乡村振兴绘就巨变蓝图 蓉现代农业迈向新高地

  • 2018年03月05日 11时23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早春,寒意未消,但蒲江县两河村的果园里却热闹非凡。长长的货车排着队,从山脚一路延伸而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候在果园外等候多时,但他们却迟迟等不到新品丑柑装车上市。一车车丑柑装进两河村新建成的气调库,将在今年3月后,以高出当季近2倍的价格错峰上市。“跟着乡村振兴战略走,今年我们农村的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听着十九大报告铿锵有力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参加完十九大,回到两河村后,党支部书记姚庆英就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有了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和发展指导,我们还有什么顾虑不撸起袖子加油干?”

      重农爱农是定国兴邦之本。新春伊始,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这也是党中央连续发出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公开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进行了全面布局。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都市现代农业如何发展?肩扛农业农村改革“先行先试”大旗的成都再次站在了十字点。紧扣中央的顶层设计,成都农业迈出坚定步伐——目前成都市一系列政策正在陆续出台,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盘点2017】

      改革驱动

      土地规模经营遍地开花

      金黄的小花苞在春日的暖阳下竞相开放,村民高为民哼着歌,穿行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的田间,不时与不少特意从城里赶来春游的市民擦肩而过,他总会停下来,热情地和远道而来的游客拉拉家常,闲聊两句。

      又到一年春耕时,但高为民几乎从没操心过自家的7亩多地,因为他相信职业经理人魏涛能根据市场供需,作出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和高为民一样,村民们依托农业共营制,把地交给村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出面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田间大小事,剩下的大部分劳作可由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供。不需要费太大力气,高为民每年就能从中获益8000元左右;而对于崇州桤泉千丰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魏涛来说,经管着几百亩土地,“不算政府补贴,一年也能收入7万元左右。”

      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回答“谁来种田、怎么种田”,并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崇州探索让农民以参股方式,“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对耕种不失“话语权”“收益权”;而受聘的职业经理人,通过利益联结,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

      不止在崇州,近年来,成都市规模经营新模式遍地开花。为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都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新增160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村,全国、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均在蓉召开。构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去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60.8%,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累计发展到513家,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031家、累计达到10715家,新发展家庭农场1473家、累计达到5330家,新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458家、累计达到5061家,新增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2008人、累计达到9142名。

      不仅如此,农村金融也为农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年,成都市“农贷通”系统正式上线,成功放款2102笔、金额14.19亿元。“农贷通”平台建设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的高度评价。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5项重点任务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提质增效

      绿色生产成重要着力点

      春节长假还没过完,蒲江县长秋山上的丑柑果树林里便迎来了前来预订的客商。水果销售大户袁俊蹲下身来,仔细翻看脚下松软湿润的泥土。“看这土就知道绝对是好货,先订200吨!”袁俊满意地说,“虽然蒲江丑柑单斤都要比其他产地贵出近5元,但消费者还是愿意为高品质买单。”

      自2015年开始,蒲江县便在全省率先整县推进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对25万亩次耕地持续进行土壤改良,通过综合实施“控肥减药”等措施,实现“健康土壤—品质品位—生态涵养”三位一体,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向生态有机农业升级。

      看起来传统古老的农业,正迸发出新的生机。我市突出“西控”区域,着力优化调整都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空间布局,牵头编制《成都市“西控”五年行动计划》、“西控”“北改”区域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都市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重点产业,启动建设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天府农业博览园等市级重点产业园,蒲江特色水果产业园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强化农业绿色生产,也是我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去年,成都市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同比减少0.6%、0.3%,建成IPM绿色防控示范区17.26万亩,完成稻田综合种养5万亩。稳步推进规模养殖企业产业转移,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工作,实施完成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21个、畜禽粪污异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2个。加快打造“天府源”市级农业公用品牌,持续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全市新增“三品一标”认证数66个、累计达到1327个。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73万吨、蔬菜(含食用菌)636万吨、特色水果135.7万吨、肉类73.6万吨、水产品16.1万吨。

      新村建设

      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772个

      一栋栋风格别致的小别墅掩映在错落有致的树林间,宽阔平整的乡间小路一路向前延伸,说起有着“中国西部第一村”之称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装潢精致的五星级温泉酒店、设施完善的高尔夫球场,风景秀丽的4A级高山风景区……这些景致都能在一个村落找到,引来不少游人。

      在成都平原广袤的版图上,越来越多的幸福美丽新村正蓬勃兴起,扮靓乡村田园。扎实推动以“四个好”为目标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去年我市创建省级“四好村”252个、市级“四好村”795个。新建成793个幸福美丽新村,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772个,占应建行政村(涉农社区)87%,提前三年完成省上确定的目标任务。联合农业部对台办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农村社区发展交流会”。彭州市宝山村还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蒲江县两河村被评为“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

      【行动2018】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力争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紧扣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按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成都市研究提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三步走”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推动“十大重点工程”“五大重点改革”,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探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在改革创新、功能区建设、产业融合、要素供给、农民增收等重点领域下功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0%。

      科学全面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成都市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主动对接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启动编制《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2035年规划》,加快编制“西控”“北改”等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匹配的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体系,为全市分区域、分步骤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路径遵循。

      去年11月13日,成都市召开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还明确将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全域开展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实施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空中廊道大地景观营造,推进都江堰精华灌区景观项目建设,落实天府绿道建设任务,抓紧组织一批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380亿元,建设10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镇和3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园。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功能区也是我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新农村建设加速跑的有力抓手。依托3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32万亩国家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我市科学布局现代农业功能区,正加快完善以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管控、绿色循环低碳生产为重点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首批重点推进建设天府农博园等六大重点产业生态圈。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新津、崇州开展建立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管理体制试点,探索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投资公司+共营制”管理模式,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力争全市实施农业项目4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

      目前,成都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已进入纵深,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农业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落实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是改革的关键。在强化创新农业要素供给,加强同中国农科院都市现代农业研究所的全面合作,强化现代设施装备、生物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还将构建完善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紧缺专业人才为主的农村多层次人才队伍。并大力推广“农业共营制”“小农户+现代农业”等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全市新发展社会化服务机构150家以上。突出供销社服务职能转变,筹备召开市联合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力争全市村(涉农社区)供销综合服务社建设达60%以上。

      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落下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完成省定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基础上,我市继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全面启动高标准农村扶贫开发提升。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乡村振兴绘就巨变蓝图 蓉现代农业迈向新高地

  • 2018年03月05日 11时23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早春,寒意未消,但蒲江县两河村的果园里却热闹非凡。长长的货车排着队,从山脚一路延伸而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候在果园外等候多时,但他们却迟迟等不到新品丑柑装车上市。一车车丑柑装进两河村新建成的气调库,将在今年3月后,以高出当季近2倍的价格错峰上市。“跟着乡村振兴战略走,今年我们农村的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听着十九大报告铿锵有力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参加完十九大,回到两河村后,党支部书记姚庆英就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有了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和发展指导,我们还有什么顾虑不撸起袖子加油干?”

      重农爱农是定国兴邦之本。新春伊始,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这也是党中央连续发出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公开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进行了全面布局。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都市现代农业如何发展?肩扛农业农村改革“先行先试”大旗的成都再次站在了十字点。紧扣中央的顶层设计,成都农业迈出坚定步伐——目前成都市一系列政策正在陆续出台,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盘点2017】

      改革驱动

      土地规模经营遍地开花

      金黄的小花苞在春日的暖阳下竞相开放,村民高为民哼着歌,穿行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的田间,不时与不少特意从城里赶来春游的市民擦肩而过,他总会停下来,热情地和远道而来的游客拉拉家常,闲聊两句。

      又到一年春耕时,但高为民几乎从没操心过自家的7亩多地,因为他相信职业经理人魏涛能根据市场供需,作出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和高为民一样,村民们依托农业共营制,把地交给村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出面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田间大小事,剩下的大部分劳作可由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供。不需要费太大力气,高为民每年就能从中获益8000元左右;而对于崇州桤泉千丰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魏涛来说,经管着几百亩土地,“不算政府补贴,一年也能收入7万元左右。”

      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回答“谁来种田、怎么种田”,并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崇州探索让农民以参股方式,“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对耕种不失“话语权”“收益权”;而受聘的职业经理人,通过利益联结,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

      不止在崇州,近年来,成都市规模经营新模式遍地开花。为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都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新增160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村,全国、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均在蓉召开。构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去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60.8%,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累计发展到513家,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031家、累计达到10715家,新发展家庭农场1473家、累计达到5330家,新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458家、累计达到5061家,新增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2008人、累计达到9142名。

      不仅如此,农村金融也为农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年,成都市“农贷通”系统正式上线,成功放款2102笔、金额14.19亿元。“农贷通”平台建设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的高度评价。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5项重点任务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提质增效

      绿色生产成重要着力点

      春节长假还没过完,蒲江县长秋山上的丑柑果树林里便迎来了前来预订的客商。水果销售大户袁俊蹲下身来,仔细翻看脚下松软湿润的泥土。“看这土就知道绝对是好货,先订200吨!”袁俊满意地说,“虽然蒲江丑柑单斤都要比其他产地贵出近5元,但消费者还是愿意为高品质买单。”

      自2015年开始,蒲江县便在全省率先整县推进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对25万亩次耕地持续进行土壤改良,通过综合实施“控肥减药”等措施,实现“健康土壤—品质品位—生态涵养”三位一体,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向生态有机农业升级。

      看起来传统古老的农业,正迸发出新的生机。我市突出“西控”区域,着力优化调整都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空间布局,牵头编制《成都市“西控”五年行动计划》、“西控”“北改”区域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都市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重点产业,启动建设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天府农业博览园等市级重点产业园,蒲江特色水果产业园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强化农业绿色生产,也是我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去年,成都市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同比减少0.6%、0.3%,建成IPM绿色防控示范区17.26万亩,完成稻田综合种养5万亩。稳步推进规模养殖企业产业转移,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工作,实施完成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21个、畜禽粪污异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2个。加快打造“天府源”市级农业公用品牌,持续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全市新增“三品一标”认证数66个、累计达到1327个。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73万吨、蔬菜(含食用菌)636万吨、特色水果135.7万吨、肉类73.6万吨、水产品16.1万吨。

      新村建设

      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772个

      一栋栋风格别致的小别墅掩映在错落有致的树林间,宽阔平整的乡间小路一路向前延伸,说起有着“中国西部第一村”之称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装潢精致的五星级温泉酒店、设施完善的高尔夫球场,风景秀丽的4A级高山风景区……这些景致都能在一个村落找到,引来不少游人。

      在成都平原广袤的版图上,越来越多的幸福美丽新村正蓬勃兴起,扮靓乡村田园。扎实推动以“四个好”为目标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去年我市创建省级“四好村”252个、市级“四好村”795个。新建成793个幸福美丽新村,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772个,占应建行政村(涉农社区)87%,提前三年完成省上确定的目标任务。联合农业部对台办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农村社区发展交流会”。彭州市宝山村还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蒲江县两河村被评为“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

      【行动2018】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力争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紧扣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按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成都市研究提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三步走”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推动“十大重点工程”“五大重点改革”,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探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在改革创新、功能区建设、产业融合、要素供给、农民增收等重点领域下功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0%。

      科学全面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成都市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主动对接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启动编制《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2035年规划》,加快编制“西控”“北改”等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匹配的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体系,为全市分区域、分步骤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路径遵循。

      去年11月13日,成都市召开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还明确将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全域开展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实施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空中廊道大地景观营造,推进都江堰精华灌区景观项目建设,落实天府绿道建设任务,抓紧组织一批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380亿元,建设10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镇和3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园。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功能区也是我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新农村建设加速跑的有力抓手。依托3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32万亩国家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我市科学布局现代农业功能区,正加快完善以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管控、绿色循环低碳生产为重点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首批重点推进建设天府农博园等六大重点产业生态圈。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新津、崇州开展建立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管理体制试点,探索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投资公司+共营制”管理模式,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力争全市实施农业项目4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

      目前,成都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已进入纵深,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农业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落实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是改革的关键。在强化创新农业要素供给,加强同中国农科院都市现代农业研究所的全面合作,强化现代设施装备、生物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还将构建完善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紧缺专业人才为主的农村多层次人才队伍。并大力推广“农业共营制”“小农户+现代农业”等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全市新发展社会化服务机构150家以上。突出供销社服务职能转变,筹备召开市联合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力争全市村(涉农社区)供销综合服务社建设达60%以上。

      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落下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完成省定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基础上,我市继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全面启动高标准农村扶贫开发提升。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