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雅安市落实“八大行动”加快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

  • 2018年02月07日 10时02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字体:
  •   行动指南: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确保2018年现行标准下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实现脱贫、贫困村稳定实现退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重要举措:

      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落实

      脱贫攻坚成效如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发展大局。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最急最盼的就是摆脱贫困。

      为在全面小康建设道路上不让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掉队落伍,让率先建成的全面小康够“硬气”、有“底气”,2014年,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出台了《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的意见》,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一场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内容的攻坚战役。

      2015年,市委、市政府发出脱贫攻坚决胜总动员令,出台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提出了任务书、路线图,全面实施扶贫开发“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确保每年平均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

      2016年是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我市全面完成45个贫困村退出、1.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3.8%下降到1.5%,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纵深推进。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退出贫困村150个,累计脱贫摘帽人口27002户86220人,贫困发生率从8.3%下降到0.7%。

      2018年我市将在实现脱贫攻坚初战告捷、再战再胜的基础上,确保2018年完成111个贫困村退出、8130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减贫任务,实现全市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稳定退出。在此基础上,通过2年巩固提升,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绿色故事:

      绿色点燃脱贫希望

      汉源县唐家镇联合村,如今,一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役正在这片土地上全面展开。

      联合村离汉源县城40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干旱是这里最大的气候特征。2015年以前,村人均收入只有3000多元。因为穷,村里很多年轻人娶不到媳妇。

      尽管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但联合村人并没有失去脱贫致富的斗志。脱贫攻坚全面铺开以来,2015年11月,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走经果林建设的绿色脱贫新路。

      “现在,经果林建设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4人。有了绿色经果林,脱贫就有了希望。”该村第一书记杨小铃说,“把树当菜种,把山变得更绿”已经成为村民由粮农向果农转变的写照。荒山坡地上生机勃勃的经果林,将山旮旯变成了“聚宝盆”。 

      由于经果林一般要三年左右才能见效,为了有效解决贫困户短时增收和及时脱贫的问题,联合村狠抓“庭院经济”发展,让村民套种豆子、西瓜、辣椒等作物,以短养长,坚持“林上产业、林下庭院”的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该村已发展大樱桃25亩、李子350亩、核桃220亩、花椒1050亩,林下由贫困户自行套种豆子30亩、辣椒20亩、西瓜40亩。如今,经果林产业在联合村已发展到1900多亩。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再到“我带头发展”的转变。

      在村委会办公地点,记者注意到,一张张公示着贫困户信息、结对帮扶名单、致贫因素、增收项目等内容的一览表占据了大半面墙。村里各项有关扶贫工作的文件规整摆放,各项责任牌醒目地挂在墙上。

      不到3年时间,昔日的贫困村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绿色产业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的举措“风起云涌”,绿色实践的收获提振信心。

      发展村级绿色产业,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劳动力的解放。在绿色产业发展中,联合村通过引进专业合作社,大规模流转土地,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通过学习新型农业技术,提高村民自身的致富能力,带动更多农户种植经济作物,达到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乘势而上,动真情、出实招,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走向深入,联合村如期脱贫的梦想不再遥远。

      民生期盼:

      未来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石棉县先锋藏族乡解放村小姑娘罗佳的心愿,映衬在她那写满憧憬的盈盈笑脸上:位于半山腰的家通了路,她要顺着这条路到县城读高中,然后再去读大学,到山外的世界看一看……

      “保障基本民生比啥都强。”春节临近,汉源县坭美彝族乡万林村贫困户林国武忙着买灯笼贴春联。在林国武眼中,普惠性的民生就是基本民生。他希望着力破解城乡就业难题,拓宽就业渠道,让贫困群众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万林村第一书记林绿梅仔细研读《推进绿色发展振兴加快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决定》。“实施‘民生福祉’行动,把雅安建设成为群众生活更加安逸的幸福城”,林绿梅的目光在这行字上停顿了很久。“这一行动让我们民族地区的贫困户有了新盼头。”林绿梅仔细研读《决定》,她和村干部们对脱贫攻坚充满信心。

      “我希望能兜住底线民生。”林绿梅告诉记者,要托住贫困人口的底,既要“去存量”,就是要集中精力下好“绣花”功夫抓好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又要“减增量”,把农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家庭纳入兜底扶持的范畴。

      林绿梅说,要托住基本保障的底,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为贫困群众提供基本保障;要托住急需救助人群的底,特别是对老、幼、残、贫、危等特殊困难群体,要落实好低保、优抚、救助等政策,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从“脱贫攻坚”到“创新机制”,眼下,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从根本上破解制约贫困群众发展的瓶颈,从根子上斩断穷根,朝着美好明天阔步前进。实现全面小康的种子正在雅安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雅安市落实“八大行动”加快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

  • 2018年02月07日 10时02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行动指南: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确保2018年现行标准下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实现脱贫、贫困村稳定实现退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重要举措:

      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落实

      脱贫攻坚成效如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发展大局。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最急最盼的就是摆脱贫困。

      为在全面小康建设道路上不让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掉队落伍,让率先建成的全面小康够“硬气”、有“底气”,2014年,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出台了《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的意见》,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一场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内容的攻坚战役。

      2015年,市委、市政府发出脱贫攻坚决胜总动员令,出台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提出了任务书、路线图,全面实施扶贫开发“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确保每年平均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

      2016年是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我市全面完成45个贫困村退出、1.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3.8%下降到1.5%,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纵深推进。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退出贫困村150个,累计脱贫摘帽人口27002户86220人,贫困发生率从8.3%下降到0.7%。

      2018年我市将在实现脱贫攻坚初战告捷、再战再胜的基础上,确保2018年完成111个贫困村退出、8130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减贫任务,实现全市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稳定退出。在此基础上,通过2年巩固提升,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绿色故事:

      绿色点燃脱贫希望

      汉源县唐家镇联合村,如今,一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役正在这片土地上全面展开。

      联合村离汉源县城40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干旱是这里最大的气候特征。2015年以前,村人均收入只有3000多元。因为穷,村里很多年轻人娶不到媳妇。

      尽管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但联合村人并没有失去脱贫致富的斗志。脱贫攻坚全面铺开以来,2015年11月,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走经果林建设的绿色脱贫新路。

      “现在,经果林建设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4人。有了绿色经果林,脱贫就有了希望。”该村第一书记杨小铃说,“把树当菜种,把山变得更绿”已经成为村民由粮农向果农转变的写照。荒山坡地上生机勃勃的经果林,将山旮旯变成了“聚宝盆”。 

      由于经果林一般要三年左右才能见效,为了有效解决贫困户短时增收和及时脱贫的问题,联合村狠抓“庭院经济”发展,让村民套种豆子、西瓜、辣椒等作物,以短养长,坚持“林上产业、林下庭院”的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该村已发展大樱桃25亩、李子350亩、核桃220亩、花椒1050亩,林下由贫困户自行套种豆子30亩、辣椒20亩、西瓜40亩。如今,经果林产业在联合村已发展到1900多亩。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再到“我带头发展”的转变。

      在村委会办公地点,记者注意到,一张张公示着贫困户信息、结对帮扶名单、致贫因素、增收项目等内容的一览表占据了大半面墙。村里各项有关扶贫工作的文件规整摆放,各项责任牌醒目地挂在墙上。

      不到3年时间,昔日的贫困村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绿色产业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的举措“风起云涌”,绿色实践的收获提振信心。

      发展村级绿色产业,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劳动力的解放。在绿色产业发展中,联合村通过引进专业合作社,大规模流转土地,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通过学习新型农业技术,提高村民自身的致富能力,带动更多农户种植经济作物,达到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乘势而上,动真情、出实招,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走向深入,联合村如期脱贫的梦想不再遥远。

      民生期盼:

      未来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石棉县先锋藏族乡解放村小姑娘罗佳的心愿,映衬在她那写满憧憬的盈盈笑脸上:位于半山腰的家通了路,她要顺着这条路到县城读高中,然后再去读大学,到山外的世界看一看……

      “保障基本民生比啥都强。”春节临近,汉源县坭美彝族乡万林村贫困户林国武忙着买灯笼贴春联。在林国武眼中,普惠性的民生就是基本民生。他希望着力破解城乡就业难题,拓宽就业渠道,让贫困群众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万林村第一书记林绿梅仔细研读《推进绿色发展振兴加快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决定》。“实施‘民生福祉’行动,把雅安建设成为群众生活更加安逸的幸福城”,林绿梅的目光在这行字上停顿了很久。“这一行动让我们民族地区的贫困户有了新盼头。”林绿梅仔细研读《决定》,她和村干部们对脱贫攻坚充满信心。

      “我希望能兜住底线民生。”林绿梅告诉记者,要托住贫困人口的底,既要“去存量”,就是要集中精力下好“绣花”功夫抓好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又要“减增量”,把农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家庭纳入兜底扶持的范畴。

      林绿梅说,要托住基本保障的底,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为贫困群众提供基本保障;要托住急需救助人群的底,特别是对老、幼、残、贫、危等特殊困难群体,要落实好低保、优抚、救助等政策,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从“脱贫攻坚”到“创新机制”,眼下,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从根本上破解制约贫困群众发展的瓶颈,从根子上斩断穷根,朝着美好明天阔步前进。实现全面小康的种子正在雅安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