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三方共担责任解决农业融资这个难题
遂宁设立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首期风险保障金,试点一年来已有46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审核推荐——
投入不足和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是我省为破解这些难题、解决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确定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转变财政支农方式的有效途径。
2017年底,遂宁成为我省开展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风险保障金试点工作的地区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在全新的融资贷款机制撬动下,遂宁已有46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审核推荐,意向授信金额8.1亿元。其中,156户已从合作银行拿到1.31亿元的贷款,平均综合融资成本为6.85%,最低达到5.35%。
“双保险”护航迈过农业融资难这道坎
12月20日一早,遂宁市安居区马家乡的千亩藤椒园开始了忙碌,由本地村民组成的多支作业队伍进园进行田间冬管。
回乡创业3年,王小平在马家乡4个村铺开了面积1200多亩的藤椒园。在200万元贷款带动下,王小平还想2019年走得更远: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来料加工、拓展成品藤椒油市场。
“农业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回收周期又长,过程中还有太多不稳定因素,在资金短缺求助金融机构时,金融机构又对风险极其敏感。”12月13日,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工作现场会在遂宁召开,行走在遂宁的田野乡间,参会的人行内江市中心支行行长刘建康详细询问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情况。
深耕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如何让发挥关键作用的农业经营主体迈过融资难这道坎?
现场会上,王小平详解了这笔200万元贷款的来由。“在融资风险保障金和担保公司‘双保险’护航下,再看企业良好的发展业绩,银行也有了更多信心放贷。”
同样借助“双保险”,在安居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张天伦今年也从银行拿到“救命钱”。今年7月的洪水,让张天伦的农业园损失惨重。在融资风险保障金的撬动下,张天伦顺利拿到一笔500万元的银行贷款,农业园随即进行了修复,并重新补种了经济作物。
还有更多惊喜,张天伦介绍,与常规的个人经营类贷款相比,新模式的贷款综合成本降了不少,“今年这笔500万元贷款,一年可节省10余万元的利息支出。”
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共担农业贷款风险
向农业板块发放贷款,金融机构的信心从何而来?
开展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风险保障金试点工作,遂宁市首先设立了总额为1亿元的首期风险保障金。以此形成风险保障金、合作银行、担保公司等三方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合作银行再放大10倍,向农业经营主体贷款。
如果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偿贷风险,风险保障金、合作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则按3∶3∶4的比重共担损失。
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综合成本也被进一步压缩。遂宁明确,在风险保障金参与的合作模式中,合作银行向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6%,不得获取除贷款利息以外的任何费用和保证金,同时担保公司担保费率不得超过1%,确保贷款综合成本不超过7%。
遂宁还严格限制了风险保障金参与担保的贷款范围,设定为从事种养、加工、流通的优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在申请贷款前,都需经过农业部门严格的审核推荐程序。
遂宁市农业局局长徐建军介绍,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产业发展基金调剂和争取省级资金支持等多重渠道的支持,遂宁计划在3年内把风险保障金的规模扩展到4亿元,“以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欧欢 记者 袁敏)